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问题及策略
农村电子商务平台配合密集的乡村连锁网点,以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通过集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成体系的跨区域跨行业联合,构筑紧凑而有序的商业联合体,降低农村商业成本,扩大农村商业领域,使农民成为平台的最大获利者,使商家获得新的利润增长。那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问题及策略,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必要性分析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又必须以农村电子商务的大力普及为前提。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商务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统筹城乡发展,缩小数字鸿沟的作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极大的必要性。
1.可以解决农业信息畅通问题。
综合我国农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信息问题、技术问题和产品管理、配送问题上,而信息问题是最重要的,后两者都可能从信息问题中得到解决。大力发展中国农村电子商务,为工农业等物质能源产业的信息化改革服务,可以更好地促进它沿时代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信息商务化、数字化。可以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解决农业生产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以帮助领导科学决策,指导生产者进行合理的安排生产,可以有效避免盲目发展带来的对农业的不良影响。目前,农业经济增长对物质投入的依赖趋于减少,而越来越依靠信息劳动,依靠人的智力和知识的投入
2.可以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农产品流通问题。
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不仅在实现正常的产品流通上尚有问题,而且功能也不完善,更不能起到有-<优麦电子商务论文>效引导和组织生产的作用。农民虽然在多方面已经努力地去适应市场的需要,但在销售方面显然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去甚远,不能主动地选择最有利的市场去销售,而是被动地等待市场的选择。电子商务的发展无疑为解决农业发展中农产品的流通问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利用电子商务技术改造传统经济下的流通过程,形成由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流组成的并以信息流为核心的全新的流通流程,推动中国农村的新发展。
二、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1.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站点有了显著的发展。
1994年以来,中国农业信息网和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的相继开通运行,标志着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开始迈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信息技术农业应用研究与推广取得了一些成果,建起了一批农业综合数据库和各类应用系统,其中以粮棉油为主的信息技术成果约占1/3。农业部利用网络协议信息发布与查询等技术,建成的专业面涵盖较宽,信息存储、处理及发布能力较强,信息资源丰富、更新量较大的中国农业信息网,现联网用户已发展到了3000多家。据农业部信息中心检索,到2002年初,中国内地农业网站数量已达3000多家,超过了法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如果加上台湾和香港地区的农业网站,我国农业网站数量可排在世界前10名以内。
2.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也已经开始起步。
目前,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有了良好开端,32个省(区、市)均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站,多数省份成立了农业信息中心,有1/3的省份具备了较好的基础。据统计,广东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相当迅速,在全国居领先地位,为农业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影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1.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薄弱。
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领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目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由于政府财政投入有限,大量的通讯信息技术、信息数据资源库、设备等得不到更新和普及,特别是乡镇一级网络传输线路不畅,出现信息传播断层现象,农业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现象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2.农民电子商务运用意识不强。
由于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影响,再加上农民的文化水平低下,目前,农民对农村电子-商务的运用意识并不强烈。近年来,虽然各地区都相应地建立了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并开通了宽带,配上了电脑,但是不少农民由于不懂得如何使用网络,在对农村电子商务的认识上存在局限性和习惯性偏差,对农村电子商务的概念和内容模糊不清,从而最终降低了农民对农村电子商务建设的主观能动性。
3.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不健全。
近年来,虽然各地区在农村电子商务服务模式和服务主体上积极创新,但总的.来说还不健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地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信息处理、收集、传播的软硬件设备不足,信息的分析、汇总多采取传统方式,电子化程度偏低;二是信息管理缺位现象严重,各地区涉农部门之间信息共享能力差,重复建设严重,甚至对所收集、传播的农业信息的真实性无法保障。
4.新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人才缺乏。
农村电子商务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领域的系统性工程,一支质量高、结构合理、优秀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队伍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农业信息收集、分析人员严重不足,大量的信息资源无法有效被开发,并且基层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对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把握能力不强,甚至在部分地区,不仅人才缺乏,还出现人才严重流失的现象。
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策略
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大农村电子商务的需求力度。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还比较落后,还是以个体生产或者小部分承包为主,农民对农业信息的需求程度低,需求内容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并且通过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低下,影响了社会各界参与其建设的积极性,因此,只有提高农业生产规模,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才能使农民提高对农村电子商务的需求程度,进而带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最终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收。
加大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保证农村电子商务建设的高效运行。
由于各地区涉农部门隶属于不同的上级主管部门,并且由于条块分割现象的存在,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差,共享程度低,这样不仅加大了农村电子商务工作人员的信息采集难度,还影响了农民对信息的全面接收。针对这一情况,政府部门必须做好引导工作,协调各部门、各主体之间加强合作,加大对农业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从而降低信息收集成本,充实信息传播内容,实现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的高效运行。
3.完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鼓励社会组织广泛参与。
农村电子商务作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其体系是否完善,关系到现代农业的进程。首先,政府部门应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吸引涉农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中介组织参与到农村电子商务的建设中来;其次,要充分发挥各电信运营主体的作用,加大合作力度,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电话、报刊等媒体,拓宽农业信息发布渠道;此外,还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措施,保证农村电子商务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4.建立健全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建立健全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队伍是完善农村电子商务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首先,必须加大对现有农村电子商务人员的培训力度,让他们在管理和组织农村电子商务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学习各种先进的农业信息技术、农业生产管理等知识,在农村电子商务具体实践中起好带头作用;其次,加大和各高校的交流沟通,建立专家咨询系统,为农民提供具体指导;最后,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涉农专业大学毕业生和高级人才到基层农村为广大农民提高农村电子商务运用指导,培养新一代农村电子商务建设的主力军。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问题及策略】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