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导游领队”
导语:随着我国城市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日益成为广大少年儿童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因此,社区对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大。打破学校围墙限制,重视整合社会资源,不断拓展工作领域,形成齐抓共管、生动活泼的社区教育新格局,是值得一试的工作思路。
以往,我们见多了黑心导游骂客宰客的事件,而近日,一段“东北游客大骂三亚导游”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视频中导游成为被痛骂的一方,两名游客因言语不当引发诸多议论。
矛盾各方都有着必要的需求联系,游客与导游也是一样,并非针尖对麦芒。现在二者间偶有发生的摩擦,一方面,是出现游客投诉、辱骂甚至殴打导游的事情,如这次游客在大巴车上谩骂导游。另一方面,导游队伍中也存在态度恶劣和唯利是图者。
可仔细想想,这些冲突都不能简单归咎于游客与导游两种身份的'对立。因为人的主观情绪很难完全控制,行业规则更是有待制度完善。在整个旅游体系里,游客和导游不是竞争关系,偶尔的摩擦在所难免,不宜将他们解读为对立分化。
告别糟糕导游必须叫醒“装睡的人”
导游强制游客消费乃至辱骂以对,为何接踵发生?现行《旅游法》中对此的粗线条约束,应当被重新反思。必须建立起刚性且细化的惩罚规定,让导游群体心存敬畏。与此同时,需要分析导游吃回扣的深层次缘由,那就是旅游市场中低价线路的恶性竞争,只有对此种竞争清理,并加速市场升级,导游才能不独靠回扣而活。
旅游是前途无量的产业,指向它的监管,却没有超出普遍经验的范畴。许多年后,当旅游市场不复今日这番粗糙模样,我们会怎样来看导游强制旅客消费的行为?答案无人知晓。但当下粗放的旅游市场,真的太需要一场务实的监管升级。导游与游客建立于强制消费之上的畸形关系,亟待迅速地打破。要让威慑不是偶然的,让导游和游客回到稳定的市场关系,仍然需要制度性的纠偏,需要叫醒监管中“装睡的人”。
互联网+导游哪些变化值得期待
近期,业界对于新形势下导游管理改革的关注颇多。对于如何优化导游执业环境、完善导游管理体制,政府管理部门也一直在进行积极的探索,2015年12月2日,国家旅游局同时批准了携程关于“互联网+导游领队”改革试点及北京途牛导游薪酬激励试点的申请。
据悉,此次“互联网+导游领队”改革试点只是我国导游领队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国家旅游局在批复文件中表示,互联网+导游领队改革试点符合旅游市场发展新形势下日益多元化的游客需求,对提升导游形象、保障导游权益、完善导游管理机制、优化旅游环境有积极作用。业界人士也表示,互联网+导游为导游执业带来了更多的可能。
采访中,两家试点企业都表示,将探索建设导游在线预约平台。杨惠藩表示,途牛将进一步帮助优秀导游深化个人品牌,帮助他们建立与客户沟通的社会化互动平台,通过互动平台分享带团经历,积累游客粉丝;同时逐步实现以导游为核心的差异化产品定价,体现优秀导游价值,实现产品服务增值。
同程相关负责人表示,“导游执业环境的优化,不光是旅游企业和导游个人的努力就可实现,也不光是游客积极参与便可实现,而是需要上述各单元与政府职能管理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协调、努力。”
“导游在哪里展示自己,客源从哪里招揽?如果有平台作为他们的载体,那么一旦行中发生质量事故,平台要承担怎么样的责任?”业内人士指出,建立完善的导游点选平台,还有诸多障碍需要破除。
【浅谈“互联网+导游领队”】相关文章:
5.户外领队完全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