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百分网手机站

临床执业医师考点:正常分娩

时间:2017-12-30 19:03:54 临床执业医师 我要投稿

临床执业医师考点:正常分娩

  妊娠满28周及以后的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直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称分娩。

  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间分娩称早产;

  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间分娩称足月产;

  妊娠满42周及以后分娩称过期产。

  影响分娩的因素

  影响分娩的因素是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因素。

  一、产力

  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宫腔内逼出的力量称产力。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和肛提肌收缩力。

  1.子宫收缩力 是临产后的主要产力,

  (1) 节律性 临产开始时,宫缩间歇期5~6分钟,持续约30秒。宫口开全(10cm)后,宫缩间歇期仅1~2分钟,持续时间60秒.

  (2)对称性 正常宫缩起自两侧宫角部,以微波形式向宫底中线集中,左右对称

  (3)极性 宫缩以宫底部最强最持久,向下逐渐减弱,宫底部收缩力的强度几乎是子宫下段的2倍。此为子宫收缩力的极性。

  (4)缩复作用 子宫体部肌纤维缩短变宽,间歇时肌纤维重新松弛,但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长度

  2.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腹压) 是第二产程时娩出胎儿的重要辅助力量. 腹压在第二产程末期配合宫缩时运用最有效

  3.肛提肌收缩力 有协助胎先露在骨盆腔进行内旋转的作用。胎头枕部露于耻骨弓下时,能协助胎头仰伸及娩出;

  二、产道

  1.骨产道 上面讲的三面五线

  这里记住一下骨盆倾斜度 指妇女站立时,骨盆入口平面与地平面所形成的角度为60°。骨盆倾斜度过大,影响胎头衔接和娩出。

  2.软产道 由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及骨盆底软组织构成的管道。

  (1)子宫下段的形成 子宫峡部非孕时长约1㎝,妊娠12周后的子宫峡部扩展成宫腔一部分,至妊娠末期被逐渐拉长形成子宫下段。临产后的规律宫缩使子宫下段快速拉长达7~10cm,肌壁变薄成为软产道的一部分。由于子宫肌纤维的缩复作用,子宫上段肌壁越来越厚,子宫下段肌壁被牵拉越来越薄。由于子宫上下段的肌壁厚薄不同,在两者间的子宫内面形成一环状隆起,称生理缩复环。

  (2)宫颈的变化 初产妇多是宫颈管先消失,宫口后扩张;经产妇多是宫颈管消失与宫口扩张同时进行。

  三、胎儿

  胎儿能否顺利通过产道,还取决于胎儿大小、胎位及有无造成分娩困难的胎儿畸形。

  1.胎儿大小

  (1)双顶径 判断胎儿大小,妊娠足月时9.3cm。

  (2)枕额径 胎头衔接的`部位,妊娠足月时11.3cml。中骨盆是10cm,这里枕额径过不了,所以胎儿要俯屈,用枕下前囟径通过。

  (3)枕下前囟径 胎头俯屈后以此径通过产道。足月时9.5cm。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一、衔接

  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衔接。以枕额径衔接,部分初产妇在预产期前1~2周内胎头衔接。若初产妇已临产而胎头仍未衔接,应警惕存在头盆不称,这个时候我们要测对角径。

  二、下降

  胎儿在下降时要完成一系列的作用,如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

  三、俯屈

  胎头以枕额径进入骨盆腔降至骨盆底时,胎头枕部遇肛提肌阻力,变胎头枕额径为枕下前囟径称俯屈。

  四、内旋转

  胎头为适应骨盆纵轴而旋转,使矢状缝与中骨盆及出口前后径相一致的动作称内旋转。胎头在第一产程末完成内旋转动作。胎儿的枕骨与母亲的耻骨贴合在一起,进行内旋转,

  五、仰伸

  这时胎儿的脸就出来了。

  六、复位及外旋转

  这个时候头出来了,但是肩还出不来,所以就要把胎儿的头和肩同时旋转45°。一提一拉,胎儿就出来了!

  先兆临产及临产的诊断

  分娩发动之前,孕妇出现预示不久将临产的症状,称先兆临产。

  见红,是分娩即将开始比较可靠的征象。

  临产开始的标志为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或以上,间歇5~6分钟,并伴随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

  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一、总产程及产程分期

  1.第一产程(宫颈扩张期):从开始出现规律宫缩(宫颈只能容纳一个手指头)至宫口开全(10cm)。初产妇需11~12小时;经产妇需6~8小时。

  2.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从宫口开全至胎儿娩出。初产妇需1~2小时,不应超过2小时;经产妇通常数分钟即可完成,也有长达1小时者。也就是见到胎头到胎儿娩出的这段时间。

  3.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从胎儿娩出至胎盘娩出,需5~15分钟,不应超过30分钟。

  二、第一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1.临床表现

  (1)规律宫缩 产程开始时宫缩持续时间约30秒且弱,间歇期5~6分钟。随产程进展,当宫口近开全时,宫缩持续时间达1分钟或更长,间歇期仅1~2分钟。

  (2)宫口扩张 初产妇多是宫颈管先消失,宫口后扩张;经产妇多是宫颈管消失与宫口扩张同时进行。

  (3)胎头下降程度

  (4)胎膜破裂(简称破膜)这个时候说明宫中快开全了,胎膜破裂对产程有促进作用。如果产程进展慢,在一定的时候可以行人工破膜,加快产和进展。

  2.观察产程及处理

  (1)子宫收缩:最简单的方法是将手掌放于产妇腹壁上来感觉

  (2)胎心 潜伏期每隔1~2小时听胎心一次,活跃期宫缩较频时,每15~30分钟听胎心一次,每次听诊1分钟。

  (3)宫口扩张及胎头下降 第一产程分为潜伏期和活跃期

  1)潜伏期是指从临产出现规律宫缩至宫口扩张3cm。扩张速度较慢,需8小时,最大时限16小时。

  2)活跃期是指宫口扩张3~10cm。此期间扩张速度加快,需4小时,最大时限8小时,活跃期又分3期:

  加速期是指宫口扩张3~4cm,需1小时30分钟;(踩油,开始加速)

  ① 最大加速期是指宫口扩张4~9cm,需2小时;(达到最高时事速了)

  ② 减速期是指宫口扩张9~10cm,需30分钟(快到站了,要减速)

  胎头颅骨最低点与坐骨棘平面的关系:

  v 胎头颅骨最低点平坐骨棘平面时,以“0”表达(衔接)

  v 在坐骨棘平面上1cm时,以“-1”表达

  v 在坐骨棘平面下1cm时,以“+1”表达

  (4)胎膜破裂 观察羊水性状和流出量,有无宫缩,同时记录破膜时间

  (5)血压:宫缩时血压常升高5~10mmHg,间歇期恢复原状。每隔4~6小时测量一次。

  (6)饮食与活动 鼓励产妇少量多次进食

  (7)排尿与排便 初产妇宫口扩张<4cm、经产妇<2cm时,可行温肥皂水灌肠,加速产程进展。但胎膜早破、阴道流血、胎头未衔接、胎位异常、有剖宫产史、宫缩强估计1小时内分娩及患严重心脏病等,不宜灌肠。

  (8)肛门检查

  (9)阴道检查

  三、第二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1.临床表现 宫口开全是第二产程开始的标志。宫缩时胎头露出于阴道口,露出部分不断增大,宫缩间歇期胎头又缩回阴道内,称胎头拨露。胎头双顶径越过骨盆出口,宫缩间歇时胎头不再回缩,称胎头着冠

  2.观察产程及处理

  (1)密切监测胎心:应每5~10分钟听一次胎心

  (2)指导产妇屏气:正确运用腹压是缩短第二产程的关键,能加速产程进展。

  (3)接产准备:初产妇宫口开全、经产妇宫口扩张4cm且宫缩规律有力时,做好接产准备工作。

  (4)接产 保护全阴 胎头拨露时使阴唇后联合紧张时,开始保护会阴。

  四、第三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1.临床表现 胎盘剥离征象有:

  ①宫体变硬呈球形,下段被扩张

  ②剥离的胎盘降至子宫下段,阴道口外露的一段脐带自行延长

  ③阴道少量流血

  ④接产者用手掌尺侧在产妇耻骨联合上方轻压子宫下段时,宫体上升而外露的脐带不再回缩。

  以上这些现象就是为了将胎盘娩出。

  2.处理

  (1)新生儿处理:

  ①清理呼吸道:目的是刺激新生儿的呼吸,新生儿大声啼哭,表示呼吸道已通畅。

  ②处理脐带:扎两道线,中间剪断。

  ③新生儿阿普加(Apgar)评分及其意义:出生后1分钟内的心率、呼吸、肌张力、喉反射及皮肤颜色5项体征为依据,每项为0~2分,满分为10分属正常新生儿。

  4~7分为轻度(青紫)窒息,需清理呼吸道、人工呼吸、吸氧、用药等措施才能恢复。

  0~3分为重度(苍白)窒息,缺氧严重需紧急抢救,行喉镜在直视下气管内插管并给氧。

  对缺氧较严重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5分钟、10分钟时再次评分,直至连续两次评分均>78分

  (5)预防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孕妇死亡最常见的原因。正常分娩出血量多不超过300ml。可在胎儿前肩娩出时静注缩宫素10~20U,若胎盘娩出后出血较多时,可经下腹部直接在宫体肌壁内或肌注麦角新碱0.2~0.4mg,并将缩宫素20U加于5%葡萄糖液500ml内静脉滴注。

【临床执业医师考点:正常分娩】相关文章:

1.临床执业医师助理考点:突眼临床表现

2.临床执业医师助理考点:肺气肿的临床病理特点

3.临床执业医师助理考点:癔症临床表现

4.临床执业医师助理考点:呕血的临床特性

5.临床执业医师助理考点:胃的蠕动

6.临床执业医师助理考点:米托坦

7.临床执业医师考点:保护免疫系统

8.临床执业医师考点:获得性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