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高起专

成人高考高升专语文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4-10-11 23:25:02 晓凤 成考高起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24年成人高考高升专语文试题及答案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试题,借助试题可以为主办方提供考生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状况的信息。什么样的试题才是好试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4年成人高考高升专语文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年成人高考高升专语文试题及答案

  成人高考高升专语文试题及答案 1

  一、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昏聩 馈赠 功亏一篑

  B.恶心 恶劣 深恶痛绝

  C.装载 记载 载歌载舞

  D.贻误 怠慢 心旷神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误字的一组是

  A.犹豫 陷阱 歌功颂德

  B.缘由 部署 握手言和

  C.辍学 慷慨 克不容缓

  D.湍急 揣度 众志成城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齐白石的篆刻艺术,与他的书画一样,都非常富有_____。他在艺术_____上苦心经营,形成铁笔疏狂、直肆雄健的印风,最终达到_____的境界。

  A.个性 面貌 大智若愚

  B.个性 风貌 大巧若拙

  C.性格 面貌 大智若愚

  D.性格 风貌 大巧若拙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近文学界沸反盈天,原因是某文学奖评奖程序不公,大家对最后结果非议颇多。

  B.登场亮相后,我意识到,我那原以为能够力压群雄的参赛作品真的是相形见绌了。

  C.尽管他们已经连续两次夺冠,但正所谓欲壑难填,他们仍希望能获得第三次胜利。

  D.对新组建的国家队,很多人都拭目以待,希望他们能在明天的比赛中创造好成绩。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什么样的童年,就有什么样的作家。作家就是其成长衍生的情感、观察和思考。

  B.团队的组织者能否正确地指引方向,是一个团队能否成为优秀团队的决定性因素。

  C.只有建立起国家监督制度,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D.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在消费中蒙受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的精神赔偿费。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

  ①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 ②天色愈阴暗了

  ③下午竟下起雪来 ④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

  ⑤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⑥满天飞舞

  A.③②①④⑥⑤ B.②③⑥①④⑤

  C.③①⑥④⑤② D.②③①⑥④⑤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

  在所有灵长类动物中,人类的眼睛是最炯炯有神、引人注目的。通过眼睛,人们不仅能够观察外界,甚至能看出彼此的内心世界。为何人类的眼睛如此与众不同?在对比了人类与其他81种灵长类动物的眼睛之后,科学家得出结论:只有人类拥有比脸上及其他部位颜色更浅的巩膜——眼白。这个关键的解剖学特征加强了人类凝视的力量。而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其他灵长类动物都“隐藏”了自己的目光:他们有着暗色的巩膜,这使对方很难确定它们巩膜的边缘,因而难以猜测它们的视线到底投向何方。事实上,也正因为我们如此独特,我们的目光才具有更为丰富的含意。人类眼白的面积是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几倍,这使得我们可以通过眼睛来表示我们在关注什么,也可以轻易地辨认别人眼睛注视的方向。

  一直以来,人们都把眼睛称作心灵的窗口,由此可以看出眼睛在流露情感方面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人与人的交往,有90%的非语言信息来自面部,眼、眉、嘴、鼻以及面部肌肉的细微变化,都会表达不同的含意——而眼睛则集中了面部表情的大部分信息。在眼球后方感光灵敏的视网膜含有1.37亿个细胞,将收到的信息传送至脑部。这些感光细胞在任何时间均可同时处理150万个信息。这就说明,即使是一瞬即逝的一个眼神,也能发射出千万个信息,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向,泄露心底深处的秘密。现代研究发现,眼球底部有三级神经元,就像大脑皮质细胞一样具有分析综合能力,而瞳孔的变化、眼球的活动等,又直接受脑神经的支配,所以人的感情自然就能从眼睛中反射出来。瞳孔的放大和收缩,真实地反映出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若一个人感到愉悦、喜爱或恐惧时,他的瞳孔就会扩大平常的四倍;遇到郁闷、讨厌、消极的心情时,他的瞳孔会收缩得很小;瞳孔没有变化,表示他对所看到的物体漠不关心或者感到无聊。

  研究人员将人类婴儿与类人猿进行比较测试,以观察头部与眼睛的运动对改变他们视线的效果究竟如何。实现结果表明,1岁左右的尚未进行语言学习的婴儿便会追随其他人的目光,而不是人脸面向的方向。因此,当一个大人头不动却只用他的眼睛表示他在看着天花板,婴儿通常不会随着看过去。非洲大猿(黑猩猩、倭黑猩猩、大猩猩)是与我们亲缘关系最近的灵长类动物,它们恰好遵循同我们完全相反的视觉追踪机制。当我们只用眼睛盯着房顶(脸朝前),它们一般不会跟着看。但是当人的脸朝着房顶(眼睛闭上),它们便会跟着看过去。当我们使头和眼睛的指向不同时,我们便发现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地方了:人类对于目光的方向极其敏感。这恰恰是和我们亲缘关系最近的灵长类动物和不具有的本领。

  7.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的眼睛是最炯炯有神、引人注目的”,这句话表明了人眼结构上的特别之处。

  B.“颜色更浅的巩膜”,使人类的目光看起来更有凝聚力,有利于人们之间的交流。

  C.“其他灵长类动物都‘隐藏’了自己的目光,因为它们不想暴露自己的视力缺陷。

  D.“我们的目光才具有更为丰富的含意”,表明其他灵长的动物不用眼光来交流。

  8.对第二段内容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与人在交往的过程中,有90%的信息来自面部,而其中的大部分由人眼来传递。

  B.含有1.37亿个感光细胞的视网膜,能及时处理收到的信息并将其传送至人的大脑。

  C.眼球底部的三级神经元具有分析综合能力,而脑神经也会支配瞳孔、眼球的活动。

  D.现代研究表明,瞳孔的放大、收缩及保持不变,反映出人类不同的心理活动状态。

  9.对第三段内容的理解或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研究人员之所以拿人类婴儿与类人猿进行比较测试,为的是排除成人思维的干扰。

  B.类人猿的目光表现为追随观察对象的头部活动,而人类则是追随对象目光的方向。

  C.只要大人闭上眼睛,然后不管他们头部会如何活动,人类婴儿都不会随着看过去。

  D.人类的眼睛优越于其他灵长类之处,就是能够更多地通过眼睛来传递信息和情感。

  10.下列语句,最适合作文标题的一项是

  A.人眼有哪些秘密 B.眼睛是心灵之窗

  C.人眼如何表达情感 D.眼睛的实际功用

  三、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4题。

  在外行走,常有绿树掩映的村庄撞进眼帘。树木和村庄相融相映,让人捉摸不透到底谁主谁次。其实,是村庄在树木里还是树木在村庄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丛丛翠色 诱人地环绕着村庄、村庄也在树木里更显妩媚的时候,让人内心不由自主生出一份宁静与祥和。由此,我固执地认为,树木应该就是村庄的灵魂。只有树木,才能让村庄青春永在。

  面对这些村庄,心中莫名地翻腾着一种对家乡怪怪的思绪,细细想来,这要归结于那些矗立在眼前同时也植根于内心的树木。很多年前,和邻乡一位当过支书的老人说起我的家乡,“一个村庄里连棵树都没有。那地方有什么好啊!”他的这句话叫我的心急跳了一下,也急痛了一下。后来我自己回到家乡,看着满目荒凉然而又魂牵梦萦的土色故乡,也只能任由五味交替腌渍灵魂。

  曾经的家乡的树木,就这样又一次走进了记忆走进了心灵。我想,一棵树立起来高不盈数丈,倒下去也高不过数尺。然而,就是在这尺与丈之间,却又仿佛有一种痛处与依恋胶着在一起,让人难以释怀。现在的家乡,几乎看不到树木,一个个村庄赤 裸裸地矗立在黄土地上刺目刺心,灰蒙蒙地缺少生机和灵性,肆无忌惮地弥漫着一种悲哀的情绪。

  家乡以前也曾有一片几百亩大的树园,绿在村庄的东南角。园子里长满了杏树、桃树、柳树、榆树、沙枣树、由玩伴儿牛牛的爷爷看护。每天放学,我和牛牛都要先到树园里铲草、玩耍然后才会回家。春天的榆树,夏天的酸杏,秋天的毛桃和沙枣,可以说是我们童年最奢侈的果品。而离村庄不远的看头山则是公社的林地,山上同样也长满了榆树、沙枣和毛桃树。每年的春天,淡淡的花香都会弥漫在周围的一片村庄之中,让人不由得想把这清香的空气永远留存。

  现在这些树木呢?我问过很多家乡人,得到的结果却让我唏嘘不已。包产到户后,树园也分片到户了。满园的树木便陆陆续续遭到砍伐,能用的被搭了棚圈,不能用的成了烧柴;树园的旧址现在早已经住满了人家。曾有一段时间,政府为了减少开支,裁减了护林员,将防风林划片承包给了个人,又引发了新一轮的砍伐。村庄里的树木也因庄园的改建而无踪影,以至于在后来好长一段时间中,家乡都很难看到树的身影了。

  前不久和童年伙伴聚在一起,说起童年趣事,说起看头山、树园,也谈到家乡的现状,这才陆续知道,山上坡地因退耕还种植了柠条,今年的雨水好,山上又能看到绿色了。只是因为干旱,树木的成活率不高。大家都说,恢复绿色家园的难度很大,但应该庆幸的是,毕竟已经迈出可贵的一步。

  一颗树站起不盈数丈,躺倒也不过数尺,尺与丈之间就是丈量灵魂的尺度。一片站立的树是一个地方灵魂的美丽展示,一片躺倒的树则是这个地方灵魂在集结死亡。家乡将何去何从?

  我当然忍不住要想,让家乡成为绿树里的村庄,也应该是经历了颜多变故的家乡父老的愿望吧!

  11.文章从绿树掩映的村庄带给作者美好的感受写起,这有什么作用?

  12.文中说,“就是在这尺与长之间,却又仿佛有一种痛楚与依恋胶着在一起,让人难以释怀”。 结合全文,说说这句话的含意。

  13.家乡树园的昔兴今废,分别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

  14.作者在文中说,“树木应该就是村庄的灵魂”,后来又追问“家乡将何去何从。”对此,你 是如何理解的?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题。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无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 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乙如其教,连取数鱼。 (林昉《钓鱼记》 )

  1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6.文中先说“乙竟日无所获也”,结尾说“乙如其教,连取数鱼”,这样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17.钓鱼对于得失的理解,其中包含着怎样的生活道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8~19题。

  秋 思

  [唐]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行人:这里指送信的人。开封:打开信封。

  18.这首诗是怎样渲染作者的思乡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19.诗的最后一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反映出诗人怎样的心理活动?(4分)

  五、作文

  20.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进步是文明的动力,是发展的需要。请以“进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

  1. B

  2. C

  3. B

  4. C

  5. A

  6. D

  二、现代文阅读

  7. B 8. A 9. C 10.B

  三、现代文阅读

  11.由此联想到家乡“连棵树都没有”的现状,引出对家乡曾经绿树满山的回忆,并为祝愿家乡有美好的将来做铺垫

  12.伐树与种树的选择,看似是在“尺与丈”之间,却会在人们的心头产生一种复杂的情感:伐树让人既痛恨又怜惜。

  13.从前繁茂的家乡树园,是作者童年的乐园,让他永远想念;现在的家乡树园,满目荒凉,缺少生机和灵性,成为作者成年的哀伤。

  14.作者所谓“树木应该就是村庄的灵魂,”意在表明树木是村庄生命力的象征。“何去何从”是一个反问,这一反问意在表明,对家乡未来的发展和命运而言,建设绿色家园,给人们以宁静与祥和至关重要。

  四、古代诗文阅读

  15.你心里想的是鱼,眼里看的是鱼,神色变化(而为鱼所察觉),因此鱼就跑了,哪里能有收获呢?

  16.通过乙钓鱼效率的提高,突出了甲所说道理的正确性,也表明乙乐于听取别人意见,从善如流。

  17.做事不能急躁,要淡定从容,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保有内心的宁静,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18.通过“见秋风”“意万重”“说不尽”“又开封”等一系列描写,层层渲染,写出了诗人客居洛阳,思念故乡和亲人的真切情感。

  19.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反映出诗人担心匆匆写成的家书不能完整充分地表达自己情意的心理。

  五、作文 略

  成人高考高升专语文试题及答案 2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镌(juān)刻 消弭(mí) 谆谆(zhūn) 奥(āo)悔

  B.负荷(hè) 舛(chuǎn)误 眼睑(liǎn) 折(shé)耗

  C.悭(qiàn)吝 果脯(ǔ舱) 纰(pí)漏 饿殍(piǎo)

  D.档(出mà扩案渐)(ā诗而)染切削(XāI勋)使海(沈hǒ妒)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诚肯 沐浴 谈笑风声 星罗棋布

  B.别致 羽翼 生灵涂炭 杀身成人

  C.奢侈 负疚 孰视无睹 赴汤蹈火

  D.煊赫 缥缈 别树一帜 危如累卵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几项职工福利待遇规定,是全厂职工代表大会的,任何人无权随意改动。

  ②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并不意味着学习的,而是要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学习。

  ③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 灾难。

  A.审定 终止 驱除

  B.审定 终止 祛除

  C.审订 中止 祛除

  D.审订 中止 驱除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

  A.8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B.此地天裸露的多些,故觉夜来的独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这正是秦淮河的夜。

  C.一到冬天,我便会发生一种奇异的感想——不,与其说是感想,毋宁说是一种感觉。

  D.我看过一本小说——《大明湖》——在"一。二八"与商务印书馆一同被火烧掉了。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一些缺乏社会经验的青少年中,由于受不良思想的毒害,头脑中缺乏法制观念。

  B.带领我们参观的是相识已久的王晓明的姐姐。

  C.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

  D.人类不但要改造环境,还要适应环境。

  6.下面句子由于关联词语位置变化,表意受到影响的一组是( )

  ①他虽然远离家乡,但一直惦记着家乡人民。

  A.②虽然他远离家乡,但一直惦记着家乡人民。

  ①我们即使取得了很大成绩,也不能骄傲自满。

  B.②即使我们取得了很大成绩,也不能骄傲自满。

  ①如果敌人敢来侵犯,我们就叫他有来无回。

  C.②敌人如果敢来侵犯,我们就叫他有来无回。

  ①不仅我不认识他,我奶奶也不认识他。

  D.②我不仅不认识他,我奶奶也不认识他。

  7.填入句中横线处,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由于清朝政府的破坏,____,____都没能攻下。

  A.使馆被义和团围攻了56天,西什库教堂被围攻了63天

  B.义和团围攻了使馆56天,围攻了西什库教堂63天

  C.义和团围攻了使馆和西什库教堂达56天和63天

  D.义和团围攻了使馆56天,西什库教堂也被围攻了63天

  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讽"和"骚"是《诗经》和《楚辞》的代称,是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B.《春秋》、《诗经》、《尚书》、《礼记》、《周易》统称为"五经",是儒家经典著作。

  C.苏武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词开豪放一派,《念怒娇。赤壁怀古》是其代表作。

  D.《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有"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部"之称。

  9.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夏日(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睛。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判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A.前六句描写了夏日村居之景,后两句抒写了夏日村居之情,情因景生,情景交融。

  B.中间两联按时间顺序写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分别描写了夏季白日和晚间的景色

  C.本诗通过对夏日村居之景的描绘,表露了对官场****现实的无比憎恶之情。

  D.本诗观察细致,文词致密,气韵流畅,意境新颖,有着轻清闲远的特点。

  10.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追 求(覃子豪)

  大海中的落日

  悲壮得像英雄的感叹

  一颗星追过去

  向遥远的天边

  黑夜的海风

  起了黄沙

  在苍茫的夜里

  一个健伟的灵魂

  跨上了时间的快马

  A.诗的第一句实写,第二句虚写,时空阔大,意象壮美,写现实境界而又超越现实境界,激发读者对人生境界和人生价值的审美领悟。

  B.日落之后是黄昏,"一颗星追过去/向遥远的天边",星斗临空,诗人对黄昏作了传神的动态演示和静态描摹。

  C.黄昏之后是黑夜,"黑夜的海风/刮起了黄沙",四周墨黑,海风呼啸,黄沙飞扬,声色并茂,令人如见如闻,给人留下了可供联想的天地。

  D.最后三句以虚写结束全诗,"快马"之暗写"追"与"一颗星追过去"之明写"追",从隐与显两方面扣紧题旨:真正的人生,应该有高远的追求。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7题(20分)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母曾呕吐,疑为中毒,因跪而尝之。伯父魏歧州刺?,深所嗟尚,每称曰:"此儿吾家之颜子也。"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

  自以少孤,未尝饮酒食肉,口无杀害之言。至于亲宾来萃,辄陈樽俎,对之危坐,终日不倦。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饮,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不敢驰惰,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士谦闻而自责曰:"何乃为人所疏,顿至于此!"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馈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收理骸骨,所见无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或调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已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母曾呕吐,疑为中毒,因跪而尝之

  B.伯父魏歧州刺史?,深所嗟尚

  C.李氏宗党……无不沉醉喧乱

  D.土谦闻而自责……

  12.与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赵郡农民德之

  A.项伯杀人,臣活之

  B.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燕巢于飞幕之上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①此乃李参军遗惠也;②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B.①其后出粟数千石;②爱其二毛,则如股焉

  C.①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②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D.①债了矣,幸勿为念也;②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

  14.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

  B.至于亲宾来莱,辄陈樽俎,对之危坐,终日不倦。

  C.收理骸骨,所见无遗。

  D.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15.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所谓阴德者何——什么是所谓的阴德

  B.此儿吾家之颜子也——这孩子是我家的颜回啊

  C.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7岁丧父,因事母孝顺出名

  D.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看见了君子以后,才觉得我们晚辈缺乏德行

  16.以下句子编为四组,能表现文中所说李士谦"阴德"的一组是(3分)( )

  ①母曾呕吐……跪而尝之 ②亲宾来萃……终日不倦

  ③家富于财……每以振施为务 ④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

  ⑤悉召债家……对之燔契 ⑥收理骸骨,所见无遗

  A.③④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①⑤⑥

  1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有一年发生大饥荒,士谦拿出家里的全部财产,给乡民熬粥喝,赖以保全性命存活的人数以万计。

  B.事母极孝,李?称李士谦是李家的颜回。

  C.李士谦造福乡里,不为留名,甚至连他的子女都不让知道。

  D.李士谦家里很有钱,但自己的生活非常节俭。他经常赈济、施舍别人。

  三、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8~21题(10分)

  支持宇宙大爆炸的证据不是来自天文观测,而是来自无线电研究。

  搞无线电通信的工程技术人员为了提高通信的效率,长期致力于消除各种噪声的研究。1965年5月,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贝尔电话实验室两位科研人员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利用一架卫星通信用的喇叭形天线,来查清天空中各种原因造成的噪声,这就要测量天空的有效噪声温度。无线电工程师为了使用方便,常用温度来标志噪声的程度。例如地面温度为300K相当于 )时,它在无线电接收系统(如天线)中会造成20-30K的噪声,这20-30K就是度量噪声的"噪声温度".

  最初,彭齐亚斯和威尔逊测得天空有效噪声温度是6.7 K,扣除大气吸收、地面噪声等方面的影响后,最后得到了3.5 K的剩余。在此后一年测量中,无论他们如何改进仪器,仔细操作,都不能消除这个剩余的噪声温度。他们还发现,这个消除不掉的噪声是各向同性的,不论他们把天线对准太空中的哪个方向,都能接收到同样温度的噪声,而且一年四季都一样。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3.5 K的宇宙噪声的呢?正当这两位无线电工程师对此现象迷惑不解时,彭齐亚斯有一次无意中了解到,普林斯顿大学物理系教授迪克等人写过一篇论文,这篇论文根据大爆炸理论预言,在大爆炸后应当留下余热——辐射遗迹。这就好比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在屋里生起火炉取暧,即使火炉熄灭了,屋里仍会因为火炉的余热而温暖一段时间。只是大爆炸产生的辐射当初处于可见光和红外波段,由于宇宙膨胀所产生的多普勒红移效应,它的波长发生了红移,落到了比红外线频率更低的微波波段上。所以,时至今日大爆炸应当留下10K温度的余热,它是波长为3厘米的微波辐射。

  于是,彭齐亚斯和威尔逊赶紧向迪克等发出邀请,请他们到贝尔实验室访问。在经过一系列相互访问和深入研讨后,彭齐亚斯和威尔逊确信,他们所发现的这种消除不掉的微波噪声,正是迪克的研究组根据大爆炸理论所预言并准备寻找的"辐射遗迹".这是一种宇宙背景辐射,它们蔓延分布在整个宇宙的每个角落。他们俩的这一发现轰动了全世界,并使宇宙大爆炸理论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还因此而共享了1978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8.下面有关"噪声温度"的含义,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噪声温度是用来度量噪声的

  B.有效噪声温度是指由于天空中各种原因造成的噪声

  C."噪声温度"既用来度量温度又用来度量噪声。20~30K的噪声,又指20~30K温度

  D.用温度来标志噪声的程度为噪声温度

  19.对"10K温度的余热"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温度有10K

  B.噪声温度有10K

  C.有效噪声温度有10K

  D.宇宙噪声有10K

  20.对"宇宙背景辐射"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来自宇宙的辐射是地球辐射的背景

  B.指整个宇宙都存在的辐射

  C.由于宇宙膨胀所产生的多普勒红移效应

  D.宇宙大爆炸后留下的辐射遗迹

  2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大爆炸留下了10K温度的余热,它是波长为3厘米的微波辐射。

  B.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的这种消不掉的微波噪声来自宇宙背景辐射。

  C.由于存在宇宙背景辐射,因此可以证明宇宙曾经爆炸过。

  D.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这种消不掉的微波噪声,为迪克找到了有力证据

  ——辐射遗迹。

  四、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22-25题(20分)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可称之为"贬官文化".随之而来,许多文化遗迹也就是贬官行迹。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这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恢复名誉。于是人品与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著声名。

  例子太多了。这次去洞庭湖,一见岳阳楼,心头便想:又是它了。1046年,范仲淹倡导变革被贬,恰逢另一位贬在岳阳的朋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要他写一篇游记,他便借楼写湖,凭湖抒怀,写出了那篇著名的《岳阳楼记》。直到今天,大多数游客都是先从这篇文章中知道有这么一个楼的。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已成为一般中国人都能随口吐出的熟语。

  不知哪年哪月,此景此楼,已被这篇文章重新构建。文章开头曾称颂此楼"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于是人们在楼的南北两方各立一个门坊,上刻这两句话。进得楼内,巨幅木刻中堂,即是这篇文章,书法厚重畅丽,洒以绿粉,古色古香。其他后人题咏,心思全围着这篇文章。

  这也算是个有趣的奇事:先是景观被写入文章,再是文章化作了景观。借之现代用语,或许可说,是文化和自然的互相生成罢。在这里,中国文学的力量倒显得特别强大。

  范仲淹确实是文章好手,他用与洞庭湖波涛差不多的节奏,把写景的文势张扬得滚滚滔滔。游人仰头读完《岳阳楼记》的中堂,转过身来,眼前就会翻卷出两层浪涛,耳边的轰鸣也更加响亮。范仲淹趁势突进,猛地递出一句先忧后乐的哲言,让人们在气势的卷带中完全吞纳。

  于是,浩淼的洞庭湖,一下子成了文人骚客胸襟的替身。人们对着它,想人生,思荣辱,知使命,游历一次,便是一次修身养性。

  胸襟大了,洞庭湖小。

  但是,洞庭湖没有这般小。

  范仲淹从洞庭湖讲到了天下,还小吗?比之心胸狭隘的文人学子,他的气概确也令人惊叹,但他所说的天下,毕竟只是他胸中的天下。

  大一统的天下,再大也是小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于是,忧耶乐耶,也是丹墀金銮的有限度延伸,大不到哪里去。在这里,儒家的天下意识,比之于中国文化本来具有的宇宙意识,逼仄得多了。

  而洞庭湖,则是一个小小的宇宙。

  你看,正这么想着呢,范仲淹身后,就闪出了吕洞宾。岳阳楼旁侧,躲着一座三醉亭,说是这位吕仙人老来这儿,弄弄鹤,喝喝酒,可惜人们都不认识他,他便写下了一首诗在岳阳楼上:

  朝游北海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

  三醉岳阳人不识,郎吟飞过洞庭湖。

  他是唐人,题诗当然比范仲淹早。但范文一出,把他的行迹掩盖了,后人不平,另建三醉亭,祭祀这位道家始祖。若把范文吕诗放在一起读,真是有点"秀才遇到兵"的味道,端庄与顽泼、执著与旷达、悲壮与滑稽,格格不入。但是,对着这么大个洞庭湖,难道就许范仲淹的朗声悲抒,就不许吕洞宾的仙风道骨?中国文化,本不是一种音符。

  吕洞宾的青蛇、酒气、纵笑,把一个洞庭湖搅得神神乎乎。至少,想着他,后人就会跳出范仲淹,去捉摸这个奇怪的湖。一个游人写下一幅著名的长联,现也镌于楼中: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他就把一个洞庭湖的复杂性、神秘性、难解性,写出来了。眼界宏阔,意象纷杂,简直有现代派的意韵。

  22.联系后文,第一段中提到的"贬官文化",具体说就是指:(5分)

  (不超过35字)试举两例:

  ①

  ②

  23.作者说"洞庭湖小了"是因为(3分)

  (不超过30字)作者又说"洞庭湖没有这般小",因为(5分)

  (不超过30分)

  24.洞庭湖为什么是一个让人们捉摸的"奇怪的湖"(3分)

  (不超过30字)

  25.下列说法中,理解分析不正确的是(4分)( )

  A.文章以"贬官文化"起笔,旨在引出范仲淹及其《岳阳楼记》,再引出洞庭湖,与文章主旨关系不大。

  B.自范仲淹始,洞庭湖成为文化胜迹,引人遐思。

  C.文章对范仲淹的胸襟气度是持保留态度的赞叹。

  D.文章继范后写到吕洞宾,旨在表明范文一出,给洞庭湖留下了一笔文化遗产,但也局限了人们的思维和目光。

  E.引用的长联是后人对洞庭湖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深沉思索的佐证。

  五、修改下面的短文,完成26~27题(10分)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近期进行了一项名为"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的调查研究课题。调研成果发现,童年时经常担任班级干部的学生,长大后成为"杰出青年"的为65.54%,而普通学生只占20.27%.调查结果显示,"杰出青年"童年时经常是学校(班级)核心人物的比例为50.68%,学习成绩常是前10名的比例为73.65%.调查结果还显示,"杰出青年"在童年时代非常喜欢独立做事情的为66.68%,能谢绝游戏诱惑的为60.14%,能经常帮父母做家务的81.08%,对班上不公平的事感到气愤的占79.73%,有54.05%的人能规劝他人欺负同学,有58.78%的人能与他人分享荣誉。这说明:

  26.指出材料中画线部分运用不得体的词语,并予以改正,有几个写几个。(5分)

  不得体的词

  改正

  27.根据材料的有关内容,在"这说明"后续写句子。(5分)

  答:

  六、作文(60分)

  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一步深化,人们愈来愈感到体制改革尤其是机构改革的话题变得沉重起来,因为人们看到,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的现象越来越制约甚至阻碍着经济的发展。要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机构改革迫在眉捷!请以"机构改革"为作文内容的范围,自拟文题,写文章。

  要求:(1)不少于600字;(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D 2.D 3.B 4.A 5.C

  6.D 7.B 8.D 9.C 10.B

  二、文言文阅读

  11.C 12.B 13.C 14.D 15.B

  16.A 17.C

  三、现代文阅读

  18.C 19.B 20.B 21.A

  四、现代文阅读

  22.古代京官被贬用外地,寄情山水,留下大量的诗词文赋,此类文化即为"贬官文化".举例: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②欧阳修的《醉翁亭记》;③苏轼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任选两例,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23.相对范心忧天下的胸襟气度,古人的眼中,洞庭湖就显得毫无分量了。洞庭湖是一个小小的宇宙,具有中国文化本身具有的宇宙意识,包容量很大。

  24.洞庭湖作为文化载体(意象),具有复杂性、神秘性、难解性,耐人寻味、深思。

  25.A、B

  五、改文

  不得体的词 进行 谢绝 规劝

  改正 完成 拒绝 制止

  26.略

  27.童年时代优秀的成绩、较高的组织才能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是一个人日后成才的基础

  六、作文

  成人高考高升专语文试题及答案 3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狰狞zhēng 诤言 挣脱 峥嵘岁月 铁骨铮铮

  B.撩拨liáo 潦倒 燎原 眼花缭乱 寥若晨星

  C.悭吝qiān 歼灭 虔诚 潜移默化 阡陌纵横

  D.缉拿jī 编辑 作揖 羁旅生涯 疾言厉色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是( ) .

  A.积腋成裘 猝不及防 曲突徙薪 群贤必至

  B.瓦釜雷鸣 歪风邪气 目光如聚 铤而走险

  C.优柔寡断 源远流长 钟灵毓秀 常年累月

  D.自立更生 遗笑大方 弱不经风 气势汹汹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勇往直前的汩汩泉水相信,在岁月的过滤与涤荡下自己将永远一脉 。

  ②由于摆脱了功利之争,田园山水诗人便有了一种恬静 的心境。

  ③时间的长河无影无形,看不见摸不着,每天都在悄无声息地 。

  A.清莹 淡薄 流失

  B.轻盈 淡泊 流失

  C.轻盈 淡薄 流逝

  D.清莹 淡泊 流逝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是实干家,而不需要那些大巧若拙的智叟式的人物。

  B.在俄罗斯流光溢彩的古典文学长廊里?有不少卷帙浩繁的文学巨著值得我们流连。

  C.百位知名学者十余年来殚精竭虑,通力合作,《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终于问世了。

  D.工作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顾此失彼,这是许多人干不好工作的重要原因。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出国的时候.父亲送给我的那套石印的前四史,充塞了我的半个行囊。

  B.我区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首批改革38个试验区,从今年起进行课改实验。

  C.他的画作风格清新,色彩丰富,色调和谐,得到画界及评论界的一致好评。

  D.我国古代,为区别韵文和骈文,凡不押韵、不重对偶和排比的散体文章,一律称之为散文。

  6.下列各句与上下文衔接得最好的一句是

  鸽子是这城市的精灵。 它们眼里,收进了多少秘密呢?

  A.它们是惟一的俯瞰这城市的浯物,有谁看这城市有它们看得清晰和真切呢?每天早晨,有多少鸽子从波涛连绵的屋顶上飞向天空!

  B.每天早晨,有多少鸽子从波涛连绵的屋顶上飞向天空!它们是惟一的俯瞰这城市的活物,有谁看这城市有它们看得清晰和真切呢?

  C.它们是惟一的俯瞰这城市的活物,每天早晨,有多少鸽子从波涛连绵的屋顶上飞向天空!有谁看这城市有它们看得清晰和真切呢?

  D.每天早晨,有多少鸽子从波涛连绵的屋顶上飞向天空!有谁看这城市有它们看得清晰和真切呢?它们是惟一的俯瞰这城市的活物。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7—l0题。

  成熟离我们有多远

  有一种理论认为,证券市场在走向成熟时会使市场参与者的赢利趋向平均化,但是我们知道几乎国内外所有证券市场的价格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扭曲。如果用更通俗的语言来表述,就是市场永远不会走到真正成熟的那一天,股票价格的定位根本不能用所谓理性的计算来获得。所以,我们将无法界定绩优股与垃圾股在价格和投资价值上的差异,也几乎不能清除那些为了获得超额利润而大肆造假的上市公司。就算是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的美国证券市场,不也冒出了诸如“安龙”、“世界电信”之类的丑闻。

  但是在美国,对造假行为的打击是不遗余力的,我们几乎可以用残酷这个词来形容。通常情况下,这些造假公司的首脑和相关人员都会倾家荡产并过上长期的铁窗生活,而且不会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或许这就是真正意义的成熟市场,承认价格的扭曲,承认所有的投资者都是为了利益而来,也承认有可能存在虚构利润伪造报表的上市公司,但与此同时法律以极度严厉的惩罚制度威慑着违法者。从这个角度讲,假如我们都理解了“对造假者的仁慈就是对投资者的犯罪”的含义,也许我们的市场就离成熟不远了。

  中国经济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向消费型经济的转型是必由之路,启动社会需求对经济拉动的杠杆作用将会是下一个经济周期的主要动力。在过去的l0年里,制造类上市公司的辉煌是伴随着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步伐成长起来的。在未来的10年甚至更远的时间里,随着国民生活质量和水准的提高以及对消费需求的进一步上升,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些正在不断壮大的消费类品牌将会步人上升轨道。

  7.第三段中用“杠杆”的比喻要说明的是( )

  A.较少的'社会需求能极大地促进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

  B.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的需求起着指导制约的作用。

  C.社会的需求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其有拉动调控的作用。

  D.中国的消费型经济必将提高国民生活的质量和水准。

  8.在作者看来,以下不能作为“证券市场不会走到真正成熟”

  A.股票价格的定位根本不能用所谓理性的计算来获得。

  B.很多国家都在对市场造假行为进行不遗余力的打击。

  C.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的美国证券市场也冒出了丑闻。

  D.虚构利润、伪造报表可以使上市公司获得超额利润。

  9.以下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的根据的一项是

  A.参与者获得的利润趋向平均化则标志证券市场走向成熟,的认识。

  B.绩优股与垃圾股在价格和投资价值上的差异,决定了证券市场的价格存在扭曲。

  C.现阶段中国经济实现了向消费经济的转型,会推动中国证券市场走向成熟。

  D.在上一个经济周期的10年里.那些尽显辉煌的中国上市公司以制造类为主。

  10.以下对文章内容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造假行为人人喊打,但如果不予以彻底的打击,在一定条件下,它还会死灰复燃。

  B.终止来料加工型经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是中国下一个经济周期的主要任务。

  c.“使参与者的赢利趋向平均化”是理想化的理论,很难指导中国证券市场走向成熟。

  D.中国的证券市场,如果能承认价格的扭曲,严厉打击造假现象,那就离成熟不远了。

  第Ⅱ卷

  三、(2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ll—14题。

  回音壁

  陶然

  世界上竟然有这么奇妙的事情;一道环形的围墙,你站在那一边,我站在这一边,对方的身影甚至被中央的建筑物遮住了;然而,那嗓音,啊,那熟悉的嗓音,透过贴耳的墙,就这样粼粼地相互传递,清晰、真切,简直就是殷殷的叮咛。

  当我傍着天坛的回音壁通话时,我总会升起一种奇异的感觉。想起很多年以前,我首次站在这里,十分诧异于面前这毫不起眼的红墙,它甚至有些斑驳得古老了,却显示了惊人的传音灵敏度。这种与年龄不相称的敏捷,沟通了历史与现代的时光距离,我仿佛听到遥远时代的声音,那一刻就回响在耳畔。

  但这种错觉一闪即逝,我明明是在一个春天的早晨,把我从南海之滨携来的一句问候,一直保留到踏足这里,这才怀着既亲切又神秘的心情,轻轻地朝着伴我的朋友奉上空间的怀念:“你好吗?”

  你好吗?你好吗?这短促的三个字回荡起来,就在青山绿水间悠扬,有如一首多情的歌。

  我不知道传回我耳朵里的那一句,到底是我送去的,还是他回赠的;我总以为,你来我往的同一句话,已经交融成为分不清我的还是你的,那回音混淆了彼此的区别,成了合唱,流动在同一个音调里。

  我实在喜欢倾听郡回音。

  当发自心底的声音诉出,任谁都不会漠然于它的去路,更不会无视于它有没有回应。即使是在空谷里的呼喊:也还会有相应的回声;何况是在人间!

  这回音壁的妙处,就在于它的有呼必应。我有时会想,倘若太寂寞,倘若嘻嚣的市声卷走了真诚的歌声,也许你和我也可以在这古老的地方找到一点安慰。

  然而,我又想,大约,我们也不用太过拘泥于形式。生活在我们心海中激起的浪花,那涟漪,那涛声,不也是一种动人的回音吗?

  只是,胸中的回音壁是无形的,它随着世间的脉搏,不断地震出生命之歌。然而,比较起来,它比真正的回音壁或许还要敏锐而且立体,因而还要生动得多。

  11.文章第一段中用了两个叠音词,解释它们在文中的含义。(6分)

  (1)粼粼:

  (2)殷殷:

  12.第二段中,作者之所以“总会升起一种奇异的感觉”是因为:(分两点回答,每点不超过18个字。)

  (1)

  (2)

  13.通观全文,回答以下问题。(8分)

  (1)“我实在喜欢倾听那回音”,“实在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2)胸中的回音壁和真正的回音壁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

  14.本文构思的特点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5分)

  四、(2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一17题。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予。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

  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粱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

  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15.用“/”线给文中画线的文字断句。(6分)

  秦 闻 公 子 在 赵 日 夜 出 兵 东 伐 魏 魏 王 患 之 使 使 往 请 公 子

  16.平原君以见毛公、薛公为羞,公子无忌对此的评价是(用文中语句作答) (5分)

  17.文中是怎样表现公子无忌礼贤下士的?(6分)

  18.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6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杜十四之江西

  孟浩然

  荆楚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指出这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之处。

  (2)李白这首诗,诗中有画,有情,也有志。在“画”、“情”、“志”中选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五、 作文(70分)

  19.下面诗句是对阴历二月(春天)的描写。(20分)

  太阳在二月升高,柳条在二月长垂。白雪在二月消融,冰凌在二月隐退。湖水在二月露面,迎春在二月吐蕾。燕子在二月来信,大雁在二月起飞。

  有人说二月(春天)是生命的季节,也有人说二月(春天)是希望的季节,还有人说二月(春天)是喧闹的,灿烂的季节。请以“二月(春天)来了”为题,写一篇200字的短文。

  22.有句话说得好: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使你倒下,如果你的信念还没倒的话。请以“信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少于600字。(50分)

  参考答案

  一、(18分.每小题3分)

  1.13 2.A 3.D 4.C 5.C 6.B

  二、(12-分,每小题3分)

  7.C 8.B 9.D 10.B

  三、(25分)

  11.(1)形容回音的传递是连续、起伏的(3分)

  11.(1)形容回音的传递是连续、起伏的(3分)

  (2)形容回音深厚而亲切(3分)(答殷切、深厚、亲切、深情亦可,答急切给1分)

  12.(1)回音壁显示了惊人的传音灵敏度。(3分)

  (2)回音壁沟通了历史与现代的时光距离(或:回音壁使我仿佛听到遥远时代的声音)。(3分)

  13.(1)要点:回音真诚、多情;回音是入与人心灵的交流、融合。(4分)

  (2)要点:胸中的回音壁无形,真正的回音壁有形;胸中的回音壁比真正的回音壁还要敏锐、立体、生动。(4分)

  14.本文由实到虚,从天坛回音壁写到胸中回音壁,把握一点,透视生活,抓住瞬间,见其永恒,赞颂沟通心灵的人间真情。(意思对即可)

  四、(23分)

  15.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

  16.平原君之游,徒蒙举耳,不求士也。

  17.要点:(1)从博徒卖浆者游(2)天下士复往归公子(3)善纳雅言,急归救赵 语句通顺,意思对即可。

  18.这两首诗均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李诗以眼前所见之景间接抒情,孟诗除了借想象间接抒情外,还有直接抒情。(4分)

  19.结合诗的意境,言之成理即可。(2分)

  五、写作

  2I.(20分)略

  六、写作

  22.(50分)略

【成人高考高升专语文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成人高考高起本语文试题及答案07-25

2023年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试题及答案08-30

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试题及答案202405-25

2024成考专升本语文精选试题及答案06-26

2024河北省小升初语文试题及答案06-08

2024成考高起点语文试题及答案04-14

2016年成考专升本《语文》精选试题及答案10-25

2024小升初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09-11

中考一轮复习语文试题及答案09-25

管理沟通试题及答案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