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早恋问题分析与辅导
中学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应学习大量知识,丰富自我,培养高尚道德情操。陷入早恋的学生精力分散,无心学习,精神恍惚,想入非非,把时间放在与恋爱对象独处上,远离班级群体,失去了和同辈交流的机会。
一.早恋形成的原因
(一)生理因素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主宰青春期发育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统发生作用。在婴儿和儿童期,无论男女,分泌同等小量的性激素。进入青春期后下丘脑和垂体前叶迅速发育并分泌和成人几乎相同的激素。正是性激素的增加,性成熟的冲击,性意识的觉醒,让中学生对异性产生好奇,爱慕和迷恋。
(二)心理因素
中学生处在一个叛逆时期,竭力要摆脱父母的管教,成为独立的人,不愿处于被牵制的地位,受到别人干涉和控制。越是父母长辈压制、禁止的事物越想尝试。家长和学校对于“早恋”是严厉禁止,坚决反对的.。这导致中学生对这种压制有不同程度的反感,并通过早恋或其他形式反抗。
(三)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环境的好坏和家长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之所以发生早恋是因为孩子缺乏足够情感关注。家长和子女沟通较少,对子女关心不够,一味只看重孩子成绩而忽视其情感方面的需要,家庭氛围专制。在家里得不到温暖容易移情在两性关系上。
(四)学校因素
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大,中学生在学校肩负了各种学习压力、升学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学校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盲目追求高分,升学率。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枯燥无味的学习生活,频繁的人际冲突加之部分教师的偏见,中学生苦闷的情绪等不得合理释放,就会向异性寻找精神寄托。
(五)社会因素
社会经济发展,获取信息渠道增多。网络、书刊、影视,成人的情感戏,罗曼蒂克的爱情故事,不断向中学生灌输一些零零碎碎的爱情观和性观念。在模仿力驱动下,对爱情和人生不能深刻领悟的情况下,处于“心理断乳”期的中学生懵懵懂懂中也渴望一份“浪漫”的爱情。
综上所述,早恋不是一种简单的现象,它是由各方面因素造成的,要解决它是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共同努力。
二.早恋的辅导对策
(一)无条件尊重和接纳
家长和辅导老师要认识到青春期少男少女彼此向往与追求,是性心理发展的正常表现,应给予尊重和接纳,不要认为其道德败坏,也不要取笑其无知和幼稚。切忌表现出厌恶、排斥、愤怒等情感。
(二)正确引导
对于早恋学生,家长和教师不能粗暴对待,强行拆散。也不能居高临下,严词训斥。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恋爱是不能禁止的。“罗密欧―朱丽叶”效应就是在这种高压政策下产生的。如果家长和教师对早恋一味禁止,不有理有据的解释和分析其中的利害关系,会使孩子觉得是在胁迫自己,欺骗自己,引起对其中奥秘的推测与好奇,使他们非要试试看,坚持到底。家长和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朋友的身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他们处理好青春期情感问题。
(一)开展青春期性教育教育
学校应根据学生生理发育特征,有步骤,有计划的开展性教育课程。消除中学生对性和异性的好奇心。
(二)指导异性间正常交往
在与异性交往中言语、表情、行为举止、情感要做到自然、流畅、不过分夸张。像对待同性同学那样对待异性同学。建立同性关系中那样建立异性关系。不要因性别因素使交往变得不自然不舒服。
(三)教给学生摆脱早恋的方法
家长或教师告诉学生当有人向你表达爱意,当你对异性萌生爱意时,可采取如下方法。①转移法: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用探索知识的乐趣来取代不成熟的情感。②冷处理法:逐步疏远彼此的关系。③ 搁置法:中止恋情,使双方的心扉都不向对方开启,保持纯洁,珍贵的友谊。
三.优化家庭环境
家庭生活民主化,父母对子女关心、理解、尊重和信任,可让孩子体会到浓浓亲情爱意,降低远离父母,寻找异爱的可能性。
四.改变教育观念
现在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不要让孩子的才能埋没在题海中。学校可以多组织些课外活动和兴趣小组,让学生劳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其他方面兴趣。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多姿多彩的氛围中学习。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中学生早恋问题分析与辅导】相关文章:
6.绩效管理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