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知识 百文网手机站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

时间:2022-04-11 11:21:37 初中知识 我要投稿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清明节手抄报内容,欢迎大家参考!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

  清明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 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 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 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要谈清明节,需从一个节日——寒食节说起。

  寒食节,又称热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8天,也就是距清明节 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食备好的热食,冷食 ,故而得名。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 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 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 ,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 不过的一个词。

  地球公转一周为黄经360度,当地球到达黄经零度时定为春分,而后每运行15度有 一个节气,共有二十四节气。因此,节气在阳历上的日期是固定的,由于闰年的原因,所 以会相差两天。

  农历是反映物候变化、指导农时的阴阳历,它还结合了阴历,即以月相29.5天为 周期(一次满月到下一次满月的时间间隔)。因为阴历纪月推算节气所在具体时间需要准确 的天文知识和数学知识,所以,以前的历书所载各个节气发生的时间是要由国家颁布的( 如立春精确到年月日时分秒),而且,不同的时代推算的规则有所不同,《清史稿·时宪 志》就用很长的篇幅和很多图形公式来说明当时的推算方法。一般所讲农历中节气的设置 规律往往只是确定月首为节气,月中为中气,两个节气间隔是15天是唯一可以供人推算的 依据,节气歌也是一般人掌握节气规律的必学知识。稍微复杂一点的推算是习惯上以上一 年的冬至(一年中太阳最低的时候)过了105天就是寒食,106天就是清明;按阳历计算就简 单多了、可以固定在4月5日或4日(以当年二月平或29日而差异)。从天文角度说,4月5日 或6日视太阳(视太阳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到达黄经15度的时候。

  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 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义。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 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 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 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 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 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清明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 。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 么来的。

  北宋时期清明节很是普遍,流传下来的张泽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北宋 徽宗年间清明时节东京汴梁(开封)汴河两岸的人物景象。

  从2008年开始,中国将清明节认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至2009年,又改为 三天。一直延续至今。

  清明节习俗

  一、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它在春分后半个月,此时春色已浓,阳光明媚,杨柳垂丝,绿草如茵。由于气温渐渐升高,正好是农耕农忙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的农谚。

  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都在这天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辈、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二、清明节习俗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扫墓在秦朝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朝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

  插柳:

  杨柳树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条可以却鬼,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就是这个意思。

  三、清明节的意义

  4月5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古人描绘清明的景象是:“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此情此境,大批民众趁着清明节扫墓,或扶老携幼手捧鲜花到各处公墓奠祭先人。

  在新时代意义中的清明节,除了扫墓祭拜祖先,表达子孙对先人的追思外,更重要的是要遵循祖先的教诲及发扬传统文化的美德。清明扫墓祭祖,端午悼念爱国先人,中秋合家团圆,重阳登高,每过一次传统节日,都是活生生的爱国爱家、弘扬民族文化的教育,都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次加强。

  以上就是关于“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清明节习俗”的全部内容,希望给你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