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从军行教学设计
从军行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反映了戍边将士保卫边境,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具有昂扬的战斗精神,动人心魄,充满了爱国热情和乐观精神。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从军行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参考。
教材分析:
这一课共有两首古诗:
其一,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反映了戍边将士保卫边境,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具有昂扬的战斗精神,动人心魄,充满了爱国热情和乐观精神。诗的头两句写景,点出了战争的艰苦环境,景中含情。唐王朝与蕃贵族经常发生战争,由于战争残酷,青海湖上空阴云弥漫,大片大片浓厚的阴云,一直延伸到天边,高耸的雪山笼罩在乌云中,显得暗淡无光。一个“暗”字,以自然景物极力衬托战争的惨烈。远望前方玉门关,显得遥远而迷茫,那大漠间孤零零的城池变得更加孤单了。一个“孤” 字说明环境的恶劣、孤立无援,为下文写将士们豪壮的精神面貌,作了有力铺垫。这两句诗,渲染了战争气氛,点出了凄凉艰苦的环境,表达了将士们戍边生活的孤寂与艰苦。
诗的后两句转入直抒情怀,描绘了战士们英勇杀敌的精神面貌。将士们身经百战,黄沙把金甲都磨破了,可见战斗是多么艰苦激烈,把所有的战斗生活,都浓缩于七个字中,尽管如此,将士们的报国斗志丝毫不减。最后一句写出了将士们的豪壮誓言:不击败敌人,决不回还。
其二,是一首描写边关将士军旅生活的七绝。此诗格调高昂激越,乐观向上。从描写上看,诗人所选取的对象是未和敌军直接交手的后续部队,而对战果辉煌的“前军夜战”只从侧面带出。这是打破常套的`构思。如果改成从正面对夜战进行铺叙,就不免会显得平板,并且在短小的绝句中无法完成。现在避开对战争过程的正面描写,从侧面进行烘托,就把绝句的短处变成了长处。它让读者从“大漠风尘日色昏”和“前军夜战洮河北”去想象前锋的仗打得多么艰苦,多么出色。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去体味这次出征多么富有戏剧性。一场激战,不是写得声嘶力竭,而是出以轻快跳脱之笔,通过侧面的烘托、点染,让读者去体味、遐想。这一切,在短短的四句诗里表现出来,王昌龄在构思和驱遣语言上的功夫,怎不令人叹服!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2个字。
2.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人的爱国情怀。
3.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边塞诗歌种诗人的怀乡思亲之情。
教学难点:
对比学习诗歌,了解不同作品所蕴含的不同情感和诗歌特色。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秦时明月汉时关,( ),( ),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诗是哪位爱国诗人写的?(王昌龄)
王昌龄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王昌龄笔下的另外两首《从军行》,领略一下边塞风光,了解一下守边战士的生活状况。
二、初读古诗,引入意境。
1、教师范读,感受激情。
2、请同学们交流课下收集的资料简介王昌龄。
3、各种形式,熟读古诗。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借助注释、工具书等理解重点词语,结合重点词理解诗句大意。
2、结合课后习题中两幅插图理解。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四、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朗读背诵古诗。
2、分别说说两首诗所描写的内容。
二、品读古诗,体会意境。
(一)学习第一首诗
1、请学生自由读诗,读出韵律美。
2、结合问题,体会意境。
(1)首联写了哪些景物,读后你有哪些感受?(青海、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起到渲染作用,烘托出边塞环境恶劣,守边战士戍边之苦。)
教师过渡:尽管环境这样恶劣,戍边将士的乡情又是这样深切,可是他们是怎样做的呢?
(2)、“黄沙百战穿金甲”这句诗含义是什么?(战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了,体现战争之苦。)
黄沙、百战、穿金甲这些词说明了什么?
(3)、战士的誓言是什么?你又体会到了什么?(“不破楼兰终不还。”体现战士爱国热情。)
(4)带着这种豪情,请大家再来背诵《从军行》(一)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
1、自由读古诗,画出表示地点的词语。
2、感悟诗情
⑴指名读诗的前两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些戍边的将士将要给我们呈现出一种怎样惊心动魄的场面呢?
⑵再读后两句。
结合诗句说说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一场激战,不是写得声嘶力竭,而是以轻快之笔,通过侧面烘托,让读者去体味,遐想,真是妙笔!
三、拓展积累
读一读王昌龄的其余五首《从军行》,感受此类诗歌的特点,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背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从军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