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知识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时间:2024-09-17 16:40:55 王娟 初中知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说课稿(通用12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说课稿(通用12篇)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1

  一、教学设计说明:

  1.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这些山形成了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

  文章抓住“温晴”这一文眼来构思,角度独特,描绘出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在描写景物时,语言准确生动,表达出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因此,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品味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受到美的熏陶。

  全文思路清晰,安排有序。先总提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再从济南的山、水两方面写出济南冬天的这一特点,最后以一句简明有力而耐人寻味的话结束全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优美的意境中,表达出作者赞美的真情。

  2.学情分析

  对于老舍,孩子们已经学习了他的作品《猫》,对他有了一个浅显的了解,虽然说老舍对于孩子们来说不算陌生,但是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读过他的其他作品,对于作家本身知之甚少,所以通过本课学习,让孩子们对老舍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据此并结合本文内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画面再现法、鉴赏品评法、合作探究法,做到授之以渔。本课就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思维,启迪智慧。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5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温晴”、“响晴”“设若”、“水墨画”、“贮蓄”、“空灵”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以及预习课文的能力。

  5.)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地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4.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讲析第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5.教学难点:

  1)、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2)、揣摩语言,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及其寄予的深情。

  二、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老舍的资料。

  三、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都经历过冬天,那么,石家庄的冬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说到北方冬天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那白雪皑皑的画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也会想到呼啸的北风,迎面如刀割的凛冽寒风,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总之,北方的冬天给我们的感受既有美丽的雪景,也有刺骨的寒风。然而,在北中国有这么一个地方,不但那里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而且冬天里没有呼啸的寒风,却有着无限的温暖,那水不但不结冰,反倒冒着点热气,同学们,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今天,我们一起跟随老舍的脚步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去感受那冬天里的温情吧。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事物自然导入,给学生以亲切自然之感,同时教师也点到了济南的冬天与一般的北方冬天有不同之处,给学生以提示。

  二、验收预习第一项,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出示预习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把易读错的字音和难写的生字记在预习本上,并想办法记住它。

  (2)了解文章大意,想想济南的冬天的特点是什么?

  (3)搜集有关老舍的资料。

  1、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验收预习第一项。

  过程:4人小组学习中1号同学当小组长负责组织轮读课文,互相倾听,汇集预习中读音、生字词问题,并互助解决,解决不了的由组长负责记录在预习本中。

  2、全班交流自学成果与遗留问题。

  3、教师出示整理的本课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2号同学负责,在小组中读正确。

  4、检查词语能否读正确。3号同学读词语。

  5、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通顺。

  6、检查课文朗读情况。4号同学在小组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通过小组学习的主要形式验收学生的认读情况,小组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同学都能在团队中负责,都有任务,锻炼、培养了每个学生的能力。

  三、验收预习第二项,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大意。

  1、默读课文,然后试着想一想济南的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济南的冬天——温晴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可以整体有序的理解文本。概括文章大意,培养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这在教学大纲中对高年级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四、再读课文,感受。

  1、教师设置情景导入,让孩子们想象济南的冬天的画面。

  2、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冬天的?

  预设:去感受济南的冬天。

  3、配乐创设情境,朗读体会济南冬天的美。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之后,可以整体有序的理解文本,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可以让学生交流的过程更加整合,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讨论有更热烈,有更多的感受与同伴分享。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和作者一起分享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谁来说一说,文章围绕“济南的冬天”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回顾全篇,尽快让学生走进文本,为后面赏析课文做好准备。

  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这个不同寻常的“冬天”,品读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围绕中心话题,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

  学生赏析济南山、水

  接着作者又写了济南的山、水,现在请四组同学的代表分别上台给我们介绍作者笔下的山水,其余同学把书合上,从画中,从同学的复述中感受济南的山、水。

  1、第一张图片:阳光下山景图。

  请第一组学生代表上台根据图片复述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

  教师提问:济南阳光下小山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下学生回答。

  板书:阳光下的小山:温晴

  2、第二张图片:薄雪后山景图。

  请第二组学生代表上台根据图片复述第三自然段内容。

  教师指导背诵:根据学生复述按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指导背诵。

  提问:济南小雪的小山有什么特点?

  板书:小雪后的小山:秀气

  3、第三张图片:城外远望山景图、冒着热气的绿水图

  设计意图:使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对问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

  三、深入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小组交流中心话题。

  课文处处流露着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热爱。现在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用心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在小组中交流交流。

  2、全班交流。

  预设点:

  ①“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②.“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③“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用得很贴切。济南城外的小村庄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和感情,它们都“安适地睡着”,尽情享受这“温晴”的天赐。这“卧”字,正好与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相呼应,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济南。

  ④雪后山景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成趣;“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白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在实际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可能会不定性的说到某一部分。教师深入学生回答,与之展开深入对话,有机结合在一起。

  设计意图:以一个问题,统领全课。课堂上,教师把宝贵的时间还给了学生,促进了学生的阅读、探究、感悟。学生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过程中,品词析句,感情朗读,深刻领悟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

  二、回顾全篇,拓展延伸。

  向生活延展。

  教师引导:老舍先生写济南的冬天抓住了景物特点,你写《家乡的冬天》准备抓住什么特点?

  学生写简要发言提纲,然后口述。

  教师作综合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全篇,由文本向生活延展,将语文打开。

  ①推荐阅读:《沁园春.雪》

  三、作业。

  1、背诵整篇文章。

  2、学了本文之后,你的感想是什么?记录下今天的收获。可以采用诗歌、文字配画等形式。

  3、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设计意图:向书的世界引领,激励着学生种下自己心中生命之花的种子。

  四、板书设计

  12济南的冬天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2

各位老师:

  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济南的冬天》。

  【教材简析】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老舍。本文描绘了济南的山、水、城、人等,作者抓住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从不同角度描绘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本文角度独特,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首尾呼应,浑然天成。学习这篇课文对学生的写景类的习作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目标】

  根据本文的具体内容和主要特点,考虑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语文新课改的主要精神,我确定了这样的三维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xx”、“xx”等生词,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

  2.通过反复朗读与品词析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表达作用。

  3.通过品味济南的冬天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本课教学的重点:朗读欣赏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进行描写景物的方法。

  2.难点:学会作者情境交融的表现手法。

  【教法学法】

  1.主要教法是朗读感悟和“以学定教”。

  2.主要的学法是:“找-读-议-品-写”的五步学习法。

  【教学过程】

  老师们,因为时间关系,下面重点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基于上述的教材简析、目标设定、重难点的把握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预习检测,整体感知;

  3.自主质疑,以学定教;

  4.合作探究,深化要点;

  5.检测反馈,训练提升;

  6.总结全课,指导预习。下面我分步来讲讲: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xxx老师说:良好的情境,有益于学生的感受,有益于学生的.想象,有益于学生的学习。课的开始,我将用课件展示济南冬天的一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走进美丽的济南,感受冬天的风景。

  二、预习检测,整体感知

  1.我将设计一组有关重点字词的基础题,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重点字词有——)

  2.通过自由读和指名读的方式组织学生通读整篇课文。在通读课文之后,我组织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圈画有关济南的冬天的景物词语来理清课文的脉络。

  三、自主质疑,以学定教

  我打算利用学生个人自主质疑的方式,定向本课学习的要点,实现“以学定教”的理念。学生可能有以下几个问题:

  1.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展开对济南冬天的描写的?

  2.作者在描写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3.为什么说……

  这些问题将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四、合作探究,深化要点

  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环节。以教学第一自然段为例,我打算通过“找-读-议-品-写”这五步来和学生一起学习。

  1.找,就是找找文中描写济南冬天山、水等生动语句,把它们圈画出来。

  2.读,就是通过指名读、比赛读、齐读等方式反复朗读课文。“阅读教学最好的方法就是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例如,读好——)

  3.议,就是通过分小组的形式分析这些词句好在哪里、妙在何处,分析作者的表现手法,分析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让学生合作探究,“生教生,兵带兵”,深入地感悟课文内容。

  4.品,就是品语言,品意蕴,学习作者的方法。抓住文中的“……”进行深入品读。

  5.写,就是请学生在最有感触的文字旁写下自己的感受。

  接下来几个部分,我也会按同样的方法和学生一起探讨学习。

  五、拓展延伸,检测反馈

  1.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我适时补充一则阅读教材《冬之韵》,让学生在阅读之后,谈谈作者笔下的冬天与老舍笔下的冬天的异同点。

  2.我将从《当堂反馈》中选择一组检测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当堂检测。

  3.根据情况,对典型问题进行集中反馈。

  六、总结全课,指导预习

  在简单的课堂总结后,提出下一课预习的要点。

  老师们,我想通过上述六个环节的课堂教学,初步能够达成我所预设的三维目标。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3

评委老师:

  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济南的冬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版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这里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本单元同时承担着对现代散文的鉴赏能力提高的任务,因此本单元的重点是整体感知散文,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艺术。《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极具个性的写景散文,语言清新、优美、亲切、自然,描写生动形象又妙趣横生,对景物描写细致入微,平中见奇、常处见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观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同时把本文与朱自清的《春》进行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比喻、你人等修辞手法对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作用。

  二、说学情

  由于地域的关系,学生对“济南的冬天”和家乡的冬天有何不一样不太明白,这就需要在教授本课之前布置学生更多地了解“济南”,了解济南的冬天有怎样的特点,同时想想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有什么特色景物;另外通过前一课《春》的学习,学生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写景抒情的作用已有初步的认识,因此本文可以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地让学生学会品味散文中优美的语言及修辞艺术。

  三、教学目标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对学情的分析,我为本文定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辨析多音字

  (2)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

  (3)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4)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去发现大自然之美

  四、教材的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的方法,通过品读体会作者对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赏析第3段和第5段。

  难点:情景交融的写法。我准备用读、说、写的'综合教学方法来突破难点。让学生读出优美的句子,说出独特感受,进一步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体现的情感。最后用写来升华。

  五、说教法

  教学本文我想以读贯穿始终,打算三步走:

  第一步,反复读:初读——精读——品读,读出文章之美,达到与作者共鸣。

  第二步学生讨论探究济南动冬天的山水阳光,并对其进行修饰,找出依据,如小山摇篮图,空灵水晶图等。

  第三步学生以导游的身份,追随老舍的足迹给第一次来济南的有人介绍济南的冬天。

  新课程中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知道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于是我根据本科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能力,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用发现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去发现美,感知美,探究美。

  六、论学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知道,使学生自主地发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

  七、教学过程

  1.导入语:以“冬天来了。大家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导入新课的学习。

  2.新授

  a.听老师范读课文,圈注生字词,注意老师的语速语调

  b.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作的?——以此来确定课文的感情基调

  c.精读课文,概括文中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方面,并分析概括其特点

  d.品读课文第三、第五段,并与《春》做比较阅读

  八、布置作业

  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4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济南的冬天》(板书:济南的冬天+老舍),下面我将从教材和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策略几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和学情

  (一)教材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写的一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写景散文。

  编者安排这篇文章,就是想让我们领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二)学情

  对于刚刚跨入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在我看来,大多数的学生应该都喜欢写景的美文,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情境,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说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重在强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理解重点词语,品味积累语言,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过程方法目标:

  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初步培养感悟散文的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多方面地写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2.教学重难点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将本文的重点放在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色的写法上,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方法

  教学:

  1.根据语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通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写之中,寄寓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学习本课重在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写法,体会作者借景抒发的赞美之情。而若要达此目的,就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反复诵读,使学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进行个性化解读。为此,本设计围绕“读”字做文章,抓住“读”字开展系列语文学习活动,从而达到读中悟,悟后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

  2.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增强教学直观性,扩大教学容量。

  学法: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采用了: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四、说教学过程及策略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今天我们单表一下多姿的冬天。和学生一起欣赏燕京一带冬天雪花,感受边塞冬天的奇寒;东北的冬天,云南的冬天。引出素有“泉城”之称的济南,冬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气息。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小问题:

  1.学生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自己经历感受过的冬天的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用几个词语概括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特点。

  3.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济南给老舍先生的最大感受就是——温情。于是,全文处处围绕体现着“温晴”,也体现着“温情”。

  三、以温晴识温情——“温情”在我身边

  学生朗读第一段,小组交流,领会作者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济南温晴的特点。

  因此,作者说济南是个“宝地”。

  四、以温晴看温情——“温情”在我眼前

  有人说老舍是一位丹青高手,整篇文章无论从立意,还是从构图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从细部看,这幅图画又是由多个画面组成,而每个画面都充满着温情和希望。

  教师引导学生跳读课文,寻找温情的画面,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为每一幅画面起一个名字并说明其理由。

  1.摇篮安睡图

  2.雪后小山图

  3.山村卧雪图

  4.玲珑水晶图

  五、以温晴赏温情——“温情”在我心中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入对温情的赏读。

  老舍先生在本文中描绘了济南的山、济南的水,借山水来展现济南冬天的特点,在鲜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这里的山水情意浓浓。作者在写作上也展开联想、想象,以温情的形象来比拟温情的上水,用包含温情的语言来描绘温情的山水。

  (一)走近温情的人物形象

  景物本身没有生命,没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当“人”来写。如此,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韵,有了内在美。

  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分别找出用人物形象来比拟山水的语段,体会温晴的特点,然后学生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

  1.守护摇篮的母亲

  2.细致周到的护士

  3.健美优雅的女郎

  4.娇美害羞的少女

  5.俏美柔情的女子

  老舍先生不愧为文学大师,他智慧的将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个个颇具个性,而又都充满温情的女性。如此,既写出了冬天的.暖,又写出了冬天的美,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老舍先生为什么只选取女性形象来比拟描绘呢?

  主要让学生明白:这些形象能体现温暖、柔美、慈爱,能与济南冬天的秀美、温晴特点相吻合。

  (二)品味温情的语言

  本文语言自然、质朴,亲切、柔和,充满着温情。像美丽的女子情态可掬,又像慈爱的母亲娓娓叙谈。

  学生先跳读课文,标划出富有灵性、含有意蕴的动词,然后体会口语化、情感化的词语,找出类似语句,进行品味。

  六、我笔下的“温晴”和“温情”

  1.教师总结:

  老舍先生写北方中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着眼于“秀”,集中突出了冬天里“温晴”的特点。为了展现这一特点,作者抓住了“暖、秀、绿”着墨,写出了春意,写出了生机。之所以如此,皆在于作者内心蕴含着的“温情”,是作者温情的体验有了这种种温情的意象,是作者温情的感受有了这美妙的表达。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2.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体会,运用“温晴”和“温情”两个词语,写几句话。

  七、时间安排

  导入3分钟

  讲授新课30分钟

  归纳总结2分钟

  写作练习5分钟

  八、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温情的画面

  温晴温情温情的人物温情的语言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文章。

  编者安排这篇作文,就是想让我们领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

  2、课文解读: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最具个性的写景文章,是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去阅读文本、观察生活的极好范例。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亲切、自然,描写生动形象而又妙趣横生。老舍对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平中见奇,常处见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观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应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另外,还可以把本文与《春》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作用。文章开头写济南冬天的天气,老舍以自己亲身的感受,写出了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特点;接着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最后写冬天的水色。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情景交融是本文的又一大特点。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第5段。老舍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不是采取直抒胸臆,而是通过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如这样一句话,“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老舍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老舍的赞美之情。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3、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a、领会老舍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能力目标:

  a、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b、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4、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会老舍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的方法,通过读品体会老舍对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赏析第3段和第5段,让学生在反复的读的过程中,领会要旨。

  教学难点则是老舍情景交融的写法。我准备用读写说的综合教学方法来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读出美的句子中,说出独特的感受,进一步体会老舍在字里行间体现的情感。最后,用写来升华。

  二、说教法

  1、尊重学生个性,实行个性化教学。

  在研究新课标时,我体会到“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于是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能力,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用发现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去发现美、感知美、探究美。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2、读、写、说相结合教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为了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结合课改精神,我在教授本课时,注重了构筑读的平台,创设说的动机,让学生通过摹写,做到学以致用,加强了与文本的对话。从课堂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读说写都到位,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很好,这就坚定了我课改的决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文章,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应坚定的引入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最终领会文章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三、说学法

  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发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进行拓展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2节课的时间,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领会老舍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第二课时进一步感受老舍的感情。本说课教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五、说教程

  (一)、课前准备:主要分为学生准备和教师准备。

  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老舍的生平资料及代表作品,还可阅读老舍先生的另一篇佳作《济南的秋天》,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意识的`指导学生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所带来的困难。

  在课前,我精心准备了电教平台、录音等辅助手段来丰富教学,扩大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二)、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归纳总结——反馈练习”进行教学的。

  1、引入新课:我先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一提起北国的冬天,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寒冬凛冽”这样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有一个地方的景色与众不同:它的气候温晴,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这个地方就是济南。这节课,我们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导下,一起到济南领略济南冬天的奇景。

  2、讲授新课:

  (1)初读课文,采用默读法,限定时间,要求学生不回读,全神贯注的读,并且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

  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设题目的:引导学生通过读去整体感知文本,初步了解文章内容。解题思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发现,找出能够支撑老舍说法的地方,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2)精读关键段落(3-5段)

  老师可适时发问:你最喜欢那一句,为什么?

  设题目的:引导学生主动地品析重点语句,体会老舍感情。也是突破本文难点的很重要的环节。

  解题思路:让学生先读再说,甚至用多种形式去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文句的妙处。

  (3)使用探究法,老师展示四幅图片,让学生再读课文,并评价老师所展示的图片,哪些地方与课文内容相对应,哪些不相符。

  设题目的: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让学生更为主动的去探究知识。

  这种方式将一改以往的老师把学生的思维给固定了的模式。而是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讨论中来,以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

  (4)以写促情

  要求:请仿照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结合前几天本地的一场大雪,写一写我们孝感的冬天。

  设题目的:学习老舍情景交融的写法,抒发自己对家乡、对大自然的感情。

  写完后让学生交流,老师予以鼓励,达到本课高潮。

  3、归纳小结

  让学生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老师对学生的每一点见解都予以肯定)

  4、反馈练习

  让学生讨论: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设题目的:让学生领悟文章的特点、结构及抒发感情的作用,以便引入下一课时。

  六、说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总特点:无风、响晴、温晴

  山:阳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小雪覆盖下的山——秀气景中有情热爱、赞美

  城外远山——小水墨画

  水:温暖、清亮、透明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6

  一、说教材

  《济南的冬天》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写景散文。

  课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水的特点,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抒发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学习这篇文章,对学生写作写景类文章有很大的帮助。

  根据对教材地位与作用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并理解文章总分的层次结构,理解并掌握济南冬天的总体特征:无风、响晴、温晴,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水景的精妙,感悟情与景的融合。

  第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小组讨论,分析文中对景物的细致描绘,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培养合作探究以及分析语句的能力。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发现大自然之美,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依据以上对于教材内容与作用的分析以及对于教学目标的分析,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分析并理解文章总分的层次结构,理解并掌握济南冬天的总体特征:无风、响晴、温晴。难点是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发现大自然之美,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二、说学情

  对于刚跨入中学阶段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写景的美文,而且此阶段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但他们的思维潜力和审美潜力尚在构成之中,对于散文这种文体的学习有一定程度的困难。

  三、说教法

  根据本课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将主要以引导启发法为主,同时融合诵读欣赏法、关键词教学法、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和品味济南冬天的美,激发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四、说学法

  我确定如下学法:朗读体会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结合着教师的问题,指导学生多种形式阅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赏析能力;同时,讨论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说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开始上课时,我会先给学生播放视频,让学生欣赏燕京一带冬天的雪花,感受边塞地区冬天的奇寒,引出素有“奇寒”之称的济南,冬天又是怎样的呢?由此导入新课。这样的设计可以帮助我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给学生充裕的时间默读课文,结合课前预习,解决生字词并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在课堂上分享,教师补充。随后,教师播放朗读录音,学生感受朗读的'情感以及句子的停顿。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组员之间互相纠正语音语调。

  然后,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作者所写的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特点?学生阅读第一自然段后很快会总结出: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晴。

  这个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此环节,先让学生默读,独立思考以下问题:作者是通过哪些景物呈现济南的冬天的特点的呢?然后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回答出:文章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写“响晴”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几个画面: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济南冬天的水。整体上文章是总分的结构。

  第一步:济南冬天的水色。

  教师要求学生再读第六自然段,找出自己认为描写济南的冬天水色之美的句子,并说明理由。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可能会回答出:“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不忍得”一词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而这样写的目的,更是为了写“绿”,写“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教师接着提问学生:“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句话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中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好处,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后,回答出:作者将天光、水色、绿影融为一体,用“空灵的蓝水晶”比喻澄澈透明、天明水净的济南,描绘出济南的冬天鲜亮明丽的色彩。同时,这个比喻也扣住了济南冬天的“晴”,碧空如洗,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才像块“蓝水晶”,空灵的蓝水晶这一比喻略去了水的表象,而只见水的本色。

  第二步:体会情感。

  教师要求再读全文,并提问: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束。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回答出:最后一句的含义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静的蓝水晶般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的算是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

  第三步:写法探究。

  教师提问: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呢?要求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教师指名小组代表发言,学生可能会回答出以下特点:①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是以其突出特点“温晴”为主线贯穿全文的。作者扣住这一点,四段文字写了冬天的山景,第六段写了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描写水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②作者拓展想象,将天气、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③文章多用比喻和拟人,形似且神似,生动贴切地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表达了作者喜爱赞美的深情。

  这个环节,让学生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这个环节,我会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追随老舍的足迹,给第一次来济南的游人介绍济南的冬天。这样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深化和巩固课文内容。

  (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这个环节,我会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归纳补充这样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六)实际演练,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仿照作者的写作手法,写一写自己家乡的冬景,注意抓住特点来写,不少于200字。这样的开放性作业形式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学以致用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针对这篇课文,我设计了如下板书,这样可以一目了然地理清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重点。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7

尊敬的各位评委:

  你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济南的冬天》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及二点补充等六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根据该单元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的总的教学目的;以及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的认识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2、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b、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讲析第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教学方法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美读散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采用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3、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引入了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

  三、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三节课的时间,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第二课时通过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品析语言并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三课时将本文与朱自清的《春》的比较,理解散文的特点及作用。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五、教学程序

  教学要点:

  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c、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d、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诵读法

  教仪:课件

  教学步骤:

  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反馈练习-归纳总结”进行教学的。

  1、引入新课:我先对布置的预习作业进行抽查并明确生字词答案;然后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用课件对作者及与课文有关的经历进行介绍。

  2、讲授新课:在讲授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c、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d、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朗读课文后,围绕以上问题对课文进行赏析;在赏析过程中,我把问题与课文结构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先阅读1——2节,并讨论解答两个问题:

  1)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是怎样表达的?

  2)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明确:1、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声、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无重雾(响晴)}宝地

  与热带相比——无毒日(温晴)

  济南的地形特点:“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决定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接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研读3——5节,并作重点分析(1、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2、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在分析中除了使学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对课文内容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也提及作者所用的比喻、拟人手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准备。(学生讨论后明确:

  1)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2)作者在第3小节对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描绘和第5小节对水色的描写中都体现了对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反馈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讲授及自己的笔记,朗读课文后用自己的话语解答课后练习题一,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感情。

  4、归纳总结:在学生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归纳出作者写北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在于“秀”,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并与学生共同解答: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解答中使学生了解作者在文中处处渗透着对济南冬天的喜爱,抒发了赞美之情。标题不可以换。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进行最后的课文巩固。

  5、布置作业:

  1)文中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想想为什么写得好?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好在哪儿?(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2)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几个精彩的片断?(设题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断,并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

  3)在小组或班上向大家说说你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再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此题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提示学生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目的是将阅读之所得转化为写作之所能,是阅读的迁移与深化。)

  六、二点补充:

  1、时间安排:引入新课(3分钟)——讲授新课(30分钟)——反馈练习(10分钟)——归纳总结(2分钟)

  2、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与北平比城——晒、睡、躺

  济——无风声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冬

  南天

  的与伦敦比“温晴”山景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的冬——无重雾(宝地)济

  天与热带比城外的远山——淡雅;南

  ——无毒日水色——绿。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8

  一、说教材

  《济南的冬天》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章通过对济南冬天的山、水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本文也是本学段写景散文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刻的体会到写景散文生动、细腻的写作手法,为后面散文的学习做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根据对新课标和教材的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贮蓄”“澄清”等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全文;理清文章通过不同的景色来描写济南冬天的脉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以读促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济南冬天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想象力、感受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品味济南冬天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基于以上对教学目标的分析,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由于本文是写景散文,修辞手法对景物描写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定位对几种重要修辞手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难点在于领会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三、说学情

  接下来,我谈一谈对学情的把握。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对散文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散文的鉴赏能力还处在初步学习阶段,需要教师给学生创设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习。

  四、说教法学法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把握,本节课我将采用朗读体会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方法进行教学,保证授课的生动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掌握正确的学法是非常必要的。

  本课我将指导学生采用朗读法和小组交流法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以读促悟和合作学习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当中,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图片导入,引起兴趣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将采用图片导入法进行导入,我会在ppt上给学生展示几个不同地方的冬景图,让学生讨论其不同之处,然后我会引导学生谈一谈当地冬天的特点。随后我会提问济南的冬天是什么样的,在作者笔下有哪奇特之处?在学生思考时,我将顺势抛出课题《济南的冬天》。接下来我会带领学生进入本篇文章的学习。

  (二)初读冬景,理清脉络

  《语文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在讲解课文之前,我会让学生充分地读。具体如下:

  课前学生通过预习,自主解决了生字词,并且搜集了作者相关背景资料,因此在本环节,我将首先让个别学生进行生字词的读写和作者背景的讲解,对学生回答不足的地方我会进行补充说明。

  然后我将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在此设置两个问题,一是概括出济南冬天的特点,二是概括文章每段的段落大意。通过5分钟的朗读和思考,我会提问学生对济南冬天特点的概括,引导学生回答出温情的特点,并且概括出段落大意。通过学生自主分析文章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细读冬景,感受画面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因此,研读环节,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以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首先,我会提问学生作者是采用哪些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学生能够很快的回答出山景和水景。之后我会提问两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一是济南冬天的山景分为那几幅画面?

  其次是济南的水有哪些特点。学生在分组讨论时我会加以巡视点拨,最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回答。引导学生回答出济南冬天的山景图分为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并概括出水的温、清、绿的特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四)再读冬景,品味语言

  在本环节,我将着重解决本课的重点问题,即修辞手法运用。我会让学生找出课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在小组内讨论,各自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么写有什么好处。比如让学生回答“一个老城在阳光下暖和安适地睡着”属于什么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回答出属于拟人的手法,作用在于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温情。之后我会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品析这些优美的句子,并且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五)拓展阅读,对比感悟

  在本环节,我会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赏析梁实秋先生的《北平的冬天》的片段,分析作者笔下北平的冬天与济南的冬天有什么不同之处。然后,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实际情况,让学生谈谈自己印象中的冬天,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和鉴赏感悟能力。

  (六)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至此,本课的重难点已经顺利突破,本节课也已经接近尾声,最后我会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并设计总结语:“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以此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七)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这一环节给学生布置作业,试着写一篇关于冬景的文章,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描写,并能融入自己的情感。这样不仅对课文的内容做了总结,也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六、说板书设计

  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比较注重直观、系统,以下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9

  一、说教材

  今天要说课的课文是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课文是新课标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文章大约是老舍19xx年冬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文学院教授时写的。原文是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本课只是其中的第五节,发表在《齐大月刊》第1卷第6期上(19xx年4月版)。本文虽是节选,但能独立成篇,是一篇精湛的散文。济南在我国众多的城市之中并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但在语言大师的笔下,它的山光水色无不富于诗情画意的自然美,成为令人神往的地方,这就是老舍妙笔生花的神力。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在教学上有三大目标:情感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而且把“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放在了第一位,因此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学会用心感受自然,热爱自然。其次是学习作者如何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再次则是培养学生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

  本文作为一篇精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教学时必须向学生重点讲解作者是如何得出济南冬天的独特天气特征的,让学生学习并掌握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致的描写的方法,以及作者怎样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情感的写法。

  四、说教学难点

  教学中如何去组织好学生合作讨论,自主探究学习恐怕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有的学生一听到老师说可以进行讨论,他就来劲了,以为可以自由发挥了,也就不会认真地去阅读课文,发现其中的疑问,然后去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老师就必须做到放得开,还要收得拢。至于品味文中优美语言则是另一个难点。刚进入七年级的同学,说要让他们自己去赏析精美散文的语言,他们还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说可以从修辞的运用这一方面去分析,所以教学时就必须讲清楚讲透彻。

  五、说教学设计

  本文作为讲读课文,可以安排二个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解说标题,简介作者,积累字词,整体感知并探究课文内容第一段;第二课时探究课文内容第二至五段,学习景物描写方法,品味文章精美语言,总结全文并拓展延伸。

  六、说教学过程及内容

  1、导入语

  一篇课文的导入语,要求短小精悍,新颖别致,能很好地吸引住学生。本文的教学可以从本单元的第一课,也就是朱自清的《春》导入。

  2、解说标题

  这一过程要做到认真细致,理解了标题,文末那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的理解也就非常容易了。可以从修饰语和中心语的关系这一方面来理解,标题是特定环境(济南)里的冬天,而文末则是特定时令(冬天)里的济南。

  3、说作者

  抓住老舍的原名,字,称号,两部著名小说《四世同堂》和《骆驼祥子》以及话剧《茶馆》,《龙须沟》即可。

  4、说字词积累

  这一环节,我觉得对于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必不可少,不过也简单,就几分钟,可以从读准字音,区分形似字,解释并积累词语等几个方面着手。

  5、说整体感知

  本文是写景抒情散文,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反复阅读,例如老师范读,学生范读,齐读等,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去感知作者在文中描写的济南冬天的景物,对济南冬天的感情以及全文的层次结构等。当然也可以先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

  6、说具体内容探究

  这个环节是重点,也是花费时间最多的一个环节。内容探究可以逐段逐段进行,同时要落实到具体问题。问题的设计必须涵盖每个段落,或者内容方面,或者层次结构方面,或者修辞方面,或者语言方面以及作者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可以。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并进行合作讨论,质疑,也可以由老师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作答。例如文章第一段的探究,就可以设计问题为以下几个:济南的冬天气候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得出这一特点的?济南的冬天是“听不到风声”的跟“没有风”有什么区别?“宝地”一词体现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至于作者观察角度选择和变化,语言的运用,色彩的调配,比喻和拟人的写法,情景交融等方面的探究则必须是站在全文的高度上来进行。

  另外在探究之前,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一可以锻炼朗读能力,二可以培养语感,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嘛。

  七、说学生学法

  学生刚刚学习完本单元第一课,朱自清的《春》,或多或少具备了一些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基础,因此本文的学习,可以进行分组合作,讨论交流,探究质疑。当然每组的任务要明确,讨论时也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成为闲聊。最后每一个问题我都得归纳明确。

  八、说拓展延伸

  在连续学习了两篇写景抒情散文之后,可以让学生练练笔,也来写写自己身边的景物。要仔细观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抓住景物特征,用形象生动的笔墨进行描写。注意将景物写活,做到情景交融。结合当前时令,可以拟好题,例如《秋天的田野》,《xx的秋天》等,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拟题目,字数不要求多,一两百字就可以了。写好的可以拿出来展示一下,奇文共欣赏哦!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本文时的思路,由于时间比较仓促,其中肯定有些不妥当的地方,在此就恳请各位指正,我一定虚心接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嘛!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10

  一、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该单元以写景抒情为主,要求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落实这些教学目标。《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除了理清文章的脉络以外,还要揣摩、品味课文语言,通过这些学习过程理解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热爱和赞美。

  二、学情分析:

  本校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在建立框架结构的时候,给同学们更多的时间思考,但是部分学生素质不错,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展开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由他们自己揣摩语言,并分享他们的观点。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生字生词,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理清文章思路,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学习课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研读课文,体会老舍先生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以上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学习课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研读课文,体会老舍先生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

  四、教学设想

  1、教学用具:因为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文章语言非常优美,所以将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为了强化这种美感,我将使用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作配乐朗诵。同时使用幻灯片提供一定的背景资料。而其他重要的知识点,将用板书的形式展开。

  2、教学方法:新课标要求学生要自主学习,所以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尽可能的给学生多一点的空间思考,老师只作引导。

  3、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将从导入、整体感知、揣摩语言、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几个环节展开。

  第一环节:导入。"冬季本来就是泉城济南最美、最有韵味的季节,从宋朝的苏轼到清代的王士祯到当代的文学大师老舍先生,都在用诗的语言反复吟诵着雪中济南、冬的济南:"山郡逢冬又作晴,波塘分出几泉清。郭边万户皆临水,雪后千峰半入城。"老舍先生的赞美更加慷慨:"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于是便有了《济南的秋天》和《济南的冬天》两篇美文传世。"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这一部分将分为作者介绍、积累生字生词、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等几个环节。其中重点落实生字和理清文章脉络。通过读写的'过程让学生积累生字生词,打下扎实的基础。整理文章脉络这一部分,我将通过问题提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整理出框架结构,同时初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三环节:研读课文,揣摩语言。让同学们研读课文,自由提问:在阅读课文之后,有哪些地方自己没能理解。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来思考。提出问题后先由同学自己解决,老师作引导。重要问题没有提到的,老师作补充。

  可能性问题:

  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明确:赋予老城以人的灵性,把老城写活了,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流露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明确:小山如同慈母般温存、体贴、慈祥。而那句低语使人想起母亲在摇篮边低声哼着催眠曲的情态,蕴涵着感人的脉脉温情和体贴入微的抚爱,赋予这一圈小山以慈母之情。

  3、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明确: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给人以动态的生活实感。

  4、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明确:拟人手法,画出雪景的"色",而且绘出了雪景中的情与内在美。

  5、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明确:一个"太"字,赞美之情全出。用与老天商量的语气,说怕小山被大雪压垮了,实际上是赞美小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对娇媚得似乎弱不胜衣的小山充满着热爱。

  6、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明确:拟人手法,水脉脉含情,助长水藻的勃勃生机,帮它焕发,通过水藻、水清、柳美相互爱怜,表现它们的协调配合,似乎有了灵性,而更加热爱它们。

  7、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明确:点题,又和标题在结构上有所变化,显示了作者的匠心,用"冬天"修饰"济南",抒发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观感。和开头呼应,抒发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根据开始建立的框架结构,简单的复述课文,也就是课文通过描写阳光下的小山、小雪后的小山、城外的远山、澄清透明的水描绘了温晴的济南,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学习课文的写作方式,写一写家乡的冬天,要求突出冬天的特点,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六百字左右。

  六、板书设计

  总的特点:无风声北平

  响晴伦敦

  温晴热带

  山:阳光下的小山可爱

  小雪后的小山秀气

  城外的远山水墨画

  水:澄清、清亮、空灵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11

  一、依托单元说教材

  人文主题:《济南的冬天》是部编教材七上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主题是“四季美景”,由一组描写景物的优美诗文组成,学生在美景、美情、美言中,感受课文中丰富多彩的景物之美,激发对大自然、对人生的热爱。《济南的冬天》抓住“温晴”的特点,用温婉的语言,融情于景的写法,给读者“温情”的感觉,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语文要素之一:朗读。学习本单元,要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本课的重点是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

  语文要素之二:赏景。阅读本单元的课文,要发挥联想和想象,再现情景,获得情感体验。还要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济南的冬天》要品味细腻、生动的景物描写,唤起对事物的细微感觉。

  二、植根课标说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同时要求:“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和“品读”来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情感,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创意。

  【教学目标】

  1.朗读,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赏析文中之景。

  2.品读,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学习比喻、比拟的修辞方法,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融入的感情。

  【教学创意】

  本文的教学切入点: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领会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因此,本课的主要教学板块:抓住“温晴”,整体感知课文,赏析文中之景;抓住“温情”,品味精美语言,体会笔下之情。

  三、立足学情说过程

  对于刚刚跨入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情境,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根据本课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将融合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诵读欣赏法。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去发现美、感知美、探究美。

  2.关键词教学法。围绕“温晴”和“温情”两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感受、品味济南冬天之美,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立足学生的学情及选用的教学方法,下面我来说说主要的教学步骤及策略意图。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老舍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那么,“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在冬天又是怎样的胜景呢?这节课,我们一块来欣赏《济南的冬天》。

  (策略意图:用老舍先生的话及描写济南的诗句导入新课,意图将厚实的知识储备用精当的语言传达给学生,开课直奔正题,初步感知老舍对济南的赞美之情)

  二、初读,赏析文中之景。(铺垫一)

  师:默读全篇,圈点勾画,边读边思考问题:

  1.作者所写的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特点?(词语提示:宝地、理想的境界、温晴、慈善、有山有水)

  2.他是通过哪些景物呈现这一特点的?济南的冬天像小山摇篮图(暖城)、雪后初晴图、淡雅水墨画(暖山)、空灵水晶图(冒热气的水)(屏幕)

  小结:从全文看,作者的笔触由暖阳、暖城、暖山,到不结冰的水,所表现的都是温暖晴和。

  (策略意图:让学生活动方式具体:默读全篇,圈点勾画;让活动内容明确:围绕“温晴”一词整体感知冬天的特点;让活动难度适中:用济南的冬天像……,来欣赏景物之美。这一板块的设计,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做好了内容上的铺垫。)

  过渡语:以上我们欣赏了济南“温晴”的冬景,“一切景语皆情语”,下面老师来介绍老舍与济南的情缘。(铺垫二)

  师:1930年7月,老舍受邀来济南齐鲁大学任教,在济南生活的四年多时间里,他陶醉于济南秀美安适的风光山水,倾情于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他用温情诗意的笔触描写济南独一无二的山水景致……。

  链接材料:

  “从民国十九年七月到二十三年秋初,我整整的在济南住过四载。在那里,我有了第一个小孩,即起名为“济”(舒济)。在那里,我交下不少的朋友:无论什么时候我从那里过,总有人笑脸地招呼我;无论我到何处去,那里总有人惦念着我。在那里,我写成了《大明湖》、《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和收在《赶集》里的那十几个短篇。在那里,我努力地创作,快活地休息……四年虽短,但是一气住下来,于是事与事的联系,人与人的交往,快乐与悲苦的代换,便显明地在这一生里自成一段落,深深地印划在心中;时短情长,济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吊济南》

  (策略意图:用老舍与济南的情缘介绍,使学生体会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为下一下教学环节做好了情感上的铺垫。)

  三、品读,体会笔下之情

  师:找出语句、做好批注、标出重音和停连、动情朗读,你从哪些句中读出了老舍对济南的喜爱赞美之情?老舍是怎样做到融情于景的呢?

  批注示例: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济南城小山的喜爱之情。“小摇篮”“安静不动地低声说”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展开想象,饱含喜爱之情。

  重音、停连示例: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重音,是对一句话中需要强调的词语加以重读,以引起听者的注意。停连,朗读语流的停顿和连接。

  (策略意图:示例就是“授之于渔”。用具体的示例,教学生做批注的角度和方法,朗读中重音和停连的规律和方法。师生的合作,让后面的小组合作有章可循。)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后三幅图的批注和朗读。

  学生找到的“温情”语句可能有: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拟人手法赋予薄雪以少女“害羞”的情态,写出雪的娇羞美丽。

  “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一个“真”字,一个“算”字,直接赞美济南。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个“妙”字,再加上用“最”字修饰,喜爱之情显露至极。

  “那些小山太秀气了!”一个“秀气”,再加上“太”,我读出了老舍先生的怜爱之情。

  “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小”字体现出了爱惜,“名手”再次赞美。

  (策略意图:品读是本课的重头戏。批注指导,让学生学会品味精妙的语言,体会作者融情于景的写作技巧;朗读指导,让学生诵读含情的语句,体会作者直抒胸臆或笔下有情的写作风格。)

  老舍自从踏上济南这块土地,就深深地爱上了这座中古老城。正如他自己所述:“济南的每一角落,似乎都存着一些生命的痕迹;每一小小的变迁,都引起一些感触;就是一风一雨也仿佛含着无限的情意似的。”

  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感受了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的美,同学们还学了抓住关键语句,用重音和停连的朗读方法去欣赏美。现在,我们全班同学一起以赞美与喜爱之情,朗读课文的部分美句,再次感受济南的“温晴”与老舍的“温情”吧。

  齐颂:

  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策略意图:提取文中的精妙语句,组成一篇精美的小短文,在诵读中感受济南的“温晴”与老舍的“温情”,可谓余味犹存。)

  四、基于课堂说反思

  这是一节精心设计、精彩迭出的展示课。它将朗读与欣赏巧妙结合,做到了在读赏美景、品美言的活动中体悟美情。

  练习朗读,美在情感。

  余映潮老师说:朗读是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是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也是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老师的指导“手法精美,过程生动”。听,“特别”一词重音突现,情感凸显,读出济南城内的温暖、温柔。老师的指导“有引有读,形式活波”。听,教师在指导比较停顿与不停顿的区别;学生试读,再齐读。老师的指导“小步轻迈,层次细腻”。听,先读好重音,再练习停连,读出了节奏变化之美,读出了旋律起伏之美,读出了情感丰富之美。

  文句撷英,妙在创意。

  创意一:老师设计了“济南的冬天像……”的活动,切入点的选择巧妙。这个活动是对文章整体意境的把握。学生很容易地找出了“摇篮”“画”“蓝水晶”三个比喻,为他们进一步品读的做好了铺垫。

  创意二:语言赏析先引后放。老师的批注指导给学生指明了角度和方法,主问题设计的话题宽泛。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学习能力,细细品味这些优美的句子。如拟人句、比喻句的品析;重点字词“顶”“镶”等的品析。这一创意设计,层层深入,学生拾级而上,步步登高,学生的思维在激动中亢奋,巧掀高潮。

  创意三:结束时,老师撷取文中词句,组合成一篇短小精美的散文。这一活动,妙在“一箭双雕”,既回顾课文内容的重点,又升华了对文本情感的体验,切实地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这节课既有知识的储备,又有动情的指导;既有诗意的讲析,又有微文的呈现;既有“直奔正题”的开课,又有“余味犹存”的收束。使人欣赏到了《济南的冬天》一文中景物的“温晴”美和作者的“温情”美。

  当然,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语文的阅读就在于挖掘,对文本的挖掘,对作者的挖掘,对时代背景的挖掘,对生活的挖掘,对自我体验的挖掘。还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新课改提高语文素养,丰富人文内涵所要求的,更是我今后不断思考,不断实践的方向。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12

  一、说教材

  《济南的冬天》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根据该单元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的总的教学目的;以及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的认识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能力目标:

  a、培养同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b、培养同学分析、综合的能力。

  3)德育目标:

  培养同学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讲析第3段和第5段。

  教学难点: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说教学

  1、根据课文特点和同学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2、采用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3、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三、说学法

  教学是教师和同学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同学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同学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同学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同学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到会学,同学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说过程

  教学要点:

  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c、培养同学分析、综合的能力。

  d、培养同学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诵读法

  教仪:课件

  教学步骤:

  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反馈练习-归纳总结”进行教学的。

  1、引入新课:我先对布置的预习作业进行抽查并明确生字词答案;然后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用课件对作者及与课文有关的经历进行介绍。

  2、讲授新课:在讲授前,让同学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同学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c、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d、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朗读课文后,围绕以上问题对课文进行赏析;在赏析过程中,我把问题与课文结构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引导同学先阅读1——2节,并讨论解答两个问题:

  1、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是怎样表达的?

  2、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明确: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声、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无重雾(响晴)}宝地

  与热带相比——无毒日(温晴)

  济南的地形特点:“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决定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让同学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同学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接着,提出问题引导同学研读3——5节,并作重点分析(1、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2、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在分析中除了使同学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对课文内容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也提及作者所用的比喻、拟人手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准备。(同学讨论后明确:

  1、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2、作者在第3小节对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描绘和第5小节对水色的描写中都体现了对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反馈练习:要求同学根据老师的讲授及自己的笔记,朗读课文后用自己的话语解答课后练习题一,从而加深同学对课文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感情。

  4、归纳总结:在同学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归纳出作者写北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在于“秀”,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并与同学共同解答: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解答中使同学了解作者在文中处处渗透着对济南冬天的喜爱,抒发了赞美之情。标题不可以换。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进行最后的课文巩固。

  5、布置作业:

  1、文中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想想为什么写得好?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好在哪儿?(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2、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几个精彩的片断?(设题意图:主要是引导同学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断,并训练同学的复述能力。)

  3、在小组或班上向大家说说你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再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此题训练同学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提示同学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目的是将阅读之所得转化为写作之所能,是阅读的迁移与深化。)

  板书设计:济南的冬天

  老舍

  与北平比——无风声与伦敦比——无重雾

  与热带比——无毒日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城外的远山

  水色——绿。

  作者借景抒发了赞美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深挚的爱。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说课稿】相关文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0-3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08-14

2016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1-02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0-04

七年级济南的冬天教案(通用12篇)11-15

六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公开课学案06-06

冀教版第十二册济南的冬天教案及习题09-09

七年级散步说课稿08-30

济南米粉做法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