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资格 百分网手机站

图书编辑与期刊编辑的区别

时间:2017-06-21 18:34:12 出版资格 我要投稿

图书编辑与期刊编辑的区别

  图书与期刊是两种比较接近的传媒载体,图书编辑和期刊编辑在出版界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那么图书编辑与期刊编辑的区别有哪些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图书编辑与期刊编辑的区别

  一、专业型编辑与栏目型编辑

  图书作为在某一专业、某一知识领域的大信息量的文化载体,具有较专、较深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学术专著。图书编辑除了需要掌握良好的编辑基本功,对文字、标点、语法等进行加工处理外,还要求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中文系毕业的编辑看不懂大学物理的公式,物理系毕业的编辑可能也不会知道分子式孰对孰错。许多出版社一般按专业将编辑进行归类分工。“学者型”编辑是时下图书出版界中一个广为认同的概念,其实这正是对图书编辑更专业化要求的体现。

  除了学报等学术期刊对编辑的专业要求很严格之外,其他类型的期刊,如通俗期刊、科普期刊等则对编辑的专业要求较为宽松。目前社办期刊绝大多数是非学术类期刊,如甘肃人民出版社的《读者》、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故事会》、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科学启蒙》、湖南教育出版社的《中学生百科》等,都属于非学术类期刊。社办期刊编辑专业要求的淡化,并不等于说专业知识扎实的编辑不适合做期刊编辑,恰恰相反,一位知识很专业、涉猎又很广泛的“T”型人才,应该是期刊编辑的最佳人选。

  图书大多由编、章、节组成,期刊的基本结构单位则是栏目,并由此出现了栏目编辑。期刊栏目的内容往往并不限于某一知识领域,例如《科学启蒙》有一个栏目——《身边的科学》,不但介绍气象知识,也介绍物理现象、化学反应等等,几乎涉及各门学科,内容不深奥,但很广博。这就要求期刊编辑广为涉猎,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

  一个有眼光、专业知识扎实的图书编辑可以推出宏篇巨著,一本影响深远的图书也可以使图书编辑走向成功;同样地,一位优秀的期刊编辑可以推出深受读者喜爱的栏目,一个有影响的栏目也可能造就出色的期刊编辑。

  二、个体操作与群体协作

  图书的编辑工作,除了复审、终审、校对的程序,大多是由一位责任编辑单独操作完成的。也有一些丛书、套书等大部头图书需要多位图书编辑合作完成。就编辑之间的关系而言,他们大多像“个体户”。从与作者联系,到与出版、发行等部门的协作,基本上由图书编辑个体来操作,与其他图书编辑之间的关联不大,甚至没有关联。

  由于分工的不同,期刊编辑的个体行为虽然也同样存在,但群体协作显得更加重要。期刊的编辑工作本身就是由多位编辑共同承担的。从表面上看,期刊编辑按所负责的栏目去组稿、编辑加工,分工明确,但有许多工作是交叉的。一位作者可能同时与多位期刊编辑打交道,可能有些文章既可以安排到A栏目,也可以安排在B栏目,可能A栏目编辑约写的稿件适合在B栏目发表,等等情况,都需要期刊编辑之间加强沟通,彼此合作,充分发挥群体协作的作用。

  图书编辑的个体行为在工作结果上也能得到充分体现。一本图书能否获奖,能否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都与图书编辑的素质、水平直接相关,个人成绩很容易体现出来。而期刊编辑的个体行为只有在良好的群体协作中才能得到最佳体现和充分发挥。如果高水平的期刊编辑缺乏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理想配合,则很难保证期刊的高质量;同样,一本高质量的期刊,编辑部的编辑不一定都是高手,甚至每位编辑都可能“名不见经传”。

  当然,我们不能只强调图书编辑的个体行为,而忽视群体协作的重要作用;也不能只看到期刊编辑的群体协作,而忽视挖掘编辑个体的巨大潜力。一方面,既要充分发挥图书编辑个体行为的作用,又要集中智慧,加强群体协作,例如一些出版社将图书编辑行为以编辑部集体的方式进行操作;另一方面,期刊编辑既要优化群体协作,又要调动每位编辑的积极性,使其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发挥个体行为的作用,例如某些期刊社邀请名家主持栏目等。图书编辑与期刊编辑只有充分认识自己在个体操作和群体协作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才有利于实现目标,体现价值。

  三、编辑实践中的差异

  图书编辑与期刊编辑在具体的编辑工作中,各自遵循的出版规律有所差别,工作环节中的具体编辑行为也有所不同。

  1.独立性与连续性。

  图书从策划、组稿、编辑、校对、印刷到发行,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一种图书或一套丛书出版后,图书编辑的工作便告一段落,除了宣传、发行、收集反馈信息等工作之外,这种图书或这套丛书的工作也暂时画上了句号。图书编辑与作者的合作大多数也是有限的。也有一些陆续推出的丛书和重版书,体现了图书出版连续性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