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师 百分网手机站

城市规划的意义

时间:2018-04-22 10:41:32 城市规划师 我要投稿

城市规划的意义

  导语:城市规划又叫都市计划或都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空间和实体发展进行的预先考虑。其对象偏重于城市的物质形态部分,涉及城市中产业的区域布局、建筑物的区域布局、道路及运输设施的设置、城市工程的安排等。

  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院士题写书名的“地域规划理论与实践”丛书《复合规划》近日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付梓出版。该书历时十年,王新文博士领衔著述,包括了《复合规划—思辨与行动》、《积极保护》、《意向泉城》等六本专著。该系列丛书具有鲜明的国际视野、中国特色、地域特征、时代特点,潜心思考和深入探讨城市发展规律和规划管理规律,反映了创新与融合的现代思维,体现了责任与担当的职业精神,对当下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积极启迪与借鉴意义。

  “让人们有尊严地活着”,“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规划人的梦想。为了圆梦,规划人跋涉在追求梦想的山路上……

  三十多年前,国人梦想着自己能生活在城市。今天,超过一半的国人生活在城市中。沧海桑田、世事变迁,这是一个“创造城市、书写历史”的伟大时代。

  作为一名规划人,期望能在这历史洪流中腾起一朵思辨与行动的浪花,为这个时代和唱。

  理想与现实

  有人慨叹,规划人都是理想主义者。其实,规划人远不是空有理想和抱负那么简单。如吴良镛先生在《人居环境科学发展导论》中所说,规划乃“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规划者应成为沟通理想与现实的桥梁,不仅可以勾勒出理想的山水城之愿景,更要学会寻觅实现蓝图之途径。这注定不是一条坦途,但我们必须清醒回答的首要问题是:为谁规划?如何规划?

  要“为民规划”。坚持“唯民、唯真、唯实”的价值取向、倡导“科学、人文、依法”的核心理念、践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为谁规划”的问题,既是价值取向,也是现实智慧,它能使规划者最终远离碌碌平庸的工匠角色,成为有良知与正义的社会利益沟通者和平衡者。

  要“务实规划”。以实践为标准,再好的规划不能实施都是“空中楼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努力提升规划的科学性,也要致力于增强规划的实施性。规划人应抱有科学务实的现实态度,懂得分辨哪些是要始终追寻的理想,哪些是必须正视的现实。只有规划能落到地上,规划工作才具备为公众谋取更大利益和话语权的现实意义。

  道德与责任

  有人戏言,规划是“向权利讲述真理”。的确,在一个方方面面都对规划给予厚望的时代,规划者似乎背负了太多的.抱负和责任。伴随这种抱负和责任而来的还有多元化的利益的诉求,规划人小心翼翼地蹒跚在利益的平衡木上,这种格局时刻考问着我们的品性和道德。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该如何做?解决好这样的问题更是难上加难,既需要坚守道德与责任,也需要胸纳智慧与勇气。

  规划人要有底线思维。不能触碰的是刚性,要敢于向压力说“不”,在规划的“大是大非”上如不能坚持原则,最后损害的是公共利益、城市整体利益、社会长远利益。

  规划人要有理性思维。理性地看待规划,理性地看待自己和自己所处的环境,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对民众、对法律、对城市心存敬畏,有所为有所不为。既要不遗余力地维护公共利益,也要尊重个体合理诉求,同时更不能被个别利益群体所“绑架”。

  规划人要有责任担当。责任与道德相伴而生,是一种职责、一种使命、一种义务,在通往规划人的“理想之城”这条曲折与荆棘之路上义无反顾、奋力向前。

  理论与实践

  或许有人质疑,规划不过是“墙上挂挂”的“一纸空谈”。但今天的现代城市规划工作,早已渐远了“镜里看花”式的理论倾向。规划是一门实践性的综合科学。从规划实施理论到行动规划理论,从规划政治性理论到沟通规划理论,从全球城市体系理论到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精明增长、新城市主义、紧缩城市理论,无一不是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的知行统一,这一辩证的认识与实践过程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真正影响城市规划的是最深刻的政治和经济的变革”。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背景、经济模式、发展阶段以及文化差异,必然造成规划工作范畴、地位和职责上的差异,规划需要鼓励地域性的理论实践与创新,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照猫画虎”。对于规划而言,“管用”是硬道理,理论的普适性只有和城市地域化的个性和实践相互校验才有意义。

  历史与未来

  有人怀念,说“城市是靠记忆而存在”。是的,“今天的城市是从昨天过来的,明天的城市是我们的未来”,城市本身就是一个生命体,它不断新陈代谢,不断吐故纳新,不断结构调整,不断空间优化,自身得以保持旺盛持久的生命力。从原始聚落到村镇、从初始城市到多功能复合城市、从独立的城市到复杂的城市群,螺旋上升的过程中城市发展的规律与脉络清晰可循。规划是历史和未来的接力,既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也不能超越特定阶段,否则必将劳民伤财,自酿苦果,给城市发展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

  这些年,规划从见物不见人到以人为本,从机械单一到综合复杂,从一元主导到多元融合,从关注“计划”的落实和空间布局艺术到关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切身体味了什么是“人的城市”。山水城市、广义建筑学、人居环境科学等理论先后出现,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具备了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地域特征、时代特点的本土规划理论的基础和条件。在此借用吴良镛先生的箴言,“通古今之变,识事理之常,谋创新之道”以共勉。未来的规划工作应立足地域市情,结合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握规律、顺势而为,潜心思考新形势下规划的地位、作用和功能,把重心放在引领发展、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增进和谐上,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色、地域特色的规划实践之道。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规划探索永无止境。愿我们十年来的所为、所思、所悟,能够为大家提供一点借鉴。

【城市规划的意义】相关文章:

1.测绘对城市规划的意义

2.城市雕塑对城市规划的意义

3.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4.城市规划中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5.城市规划中人本主义的意义

6.对城市规划认识

7.城市规划的设计

8.城市规划有哪些口诀-城市规划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