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师

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

时间:2024-09-22 00:12:20 城市规划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

  导语:我国资源型城市数量多、分布广,历史贡献巨大、现实地位突出。新中国成立以来,资源型城市累计生产原煤529亿吨、原油55亿吨、铁矿石58亿吨、木材20亿立方米,“一五”时期156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有53个布局在资源型城市,占总投资额的近50%,为建立我国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于2006年底上报国务院,在待批期间,正值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生重大调整、区域发展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时期。在新形势下,市委市政府积极组织编制了新一轮石家庄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明确了城市新的发展目标和空间发展策略,并经省会规划委员会讨论通过。

  2009年12月,市政府提请省政府呈报国务院申请总体规划调整,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复函省政府同意我市对总体规划进行调整完善,目前调整工作已经完成。

  此次规划调整以进一步明确城市发展定位、落实城镇化发展战略为核心,以调整产业结构、完善省会职能、拓展城市空间、强化生态建设、突出城市特色为重点,并充分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

  调整的主要内容:优化都市区布局,落实城市北跨战略,强化正定组团功能,建设滨河新区、承担部分省会功能,统筹产业发展,完善产业聚集区布局;依据“规模不变、调整用地发展方向和布局”的原则对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进行调整。

  按照国务院要求,本期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规划分市域、都市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市域:包括市区及17县市,面积15848平方公里,市域总人口达到106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65%。

  都市区:包括市内五区及正定、鹿泉、藁城、栾城四县市,面积2657平方公里,区域总人口538万。

  中心城区:规划建成区,居住人口300万,面积287平方公里。

  一、城市定位与性质

  1、京津冀都市圈第三极

  随着国家发展战略调整,京津冀区域正成为引领中国经济新一轮发展的增长极。亟需以石家庄为核心,推动冀中南一体化建设,构建与京津良好的分工协作关系,使石家庄成为京津冀都市圈第三极。

  2、京津向中西部辐射的“第一中枢”

  石家庄位于京广与陇海复线发展走廊交汇要冲,随着区域经济交流的进一步加强,亟需石家庄利用“东出西联、承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以商贸物流、信息服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使其成为京津向中西部辐射的“第一中枢”,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之一。

  3、河北省对外竞争、交流的第一平台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会发展,将省会城市建设作为提升全省竞争力的战略举措。亟需石家庄做强、做大,担负起展示整个河北财富创造力、文化竞争力、社会发达程度的重任,对外竞争、交流的第一平台;特色鲜明、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的省会城市。

  4、确定城市性质为:

  河北省省会,京津冀第三极,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生物产业基地之一。

  二、空间布局规划

  1、市域城乡统筹

  (1)统筹城镇职能、加快城镇化发展

  壮大中心城区,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加快省会与正定、鹿泉、栾城、藁城一体化建设,构建省会城镇群,提升对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把县城作为推进城乡统筹的核心抓手,优先集中力量培育各县(市)城区及沿交通干线城镇,形成一个都市区、两条城镇发展轴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和“1个都市区、13个县城(县级市)、28个中心镇、63个一般建制镇”的城镇等级结构。

  规划到2020年,市域城镇化水平达到65%。

  (2)统筹区域产业布局,增强县域经济发展

  按照“西部突出生态、中部创新高效,东部增产减污”的布局原则,推进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建设22个产业聚集区,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促进县(市)域经济发展。

  (3)统筹基础设施建设

  航空:按照年旅客吞吐量400万人次改扩建机场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铁路:强化京广、青太客运专线及京石、石郑、石太、石济城际铁路双十字复合交通走,廊建设,打造京津、晋冀鲁豫省会城市1小时交通圈。

  公路:加强省会与天津、太原等周边省市联系,建设石津、石忻、昔港、沿山等1200公里高速公路,实现高速公路县县通,打造市域1小时交通圈。

  2、都市区布局

  落实城市北跨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都市区功能布局。

  (1)实现城镇功能协调

  中心城区,是全省的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中心。突出省会功能、区域服务职能,突出生态、文化建设,打造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省会。

  正定组团,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在严格保护古城格局的同时,全面提升风貌品质;在京珠高速公里以东区域,以生态、低碳、智慧的全新理念,建设30平方公里滨河新区起步区,打造为以科技、文化、教育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基地。

  鹿泉组团,信息产业基地和生态休闲区,城区和鹿泉开发区重点发展信息产业,西部山前区发展旅游、休闲产业。

  栾城组团,装备制造业、中医药产业基地,县城重点发展中医药产业、窦妪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产业。

  藁城组团,生物医药和化工基地,城区、丘头石化区重点发展化工,良村开发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2)加快交通一体化建设

  外迁京珠高速公路至良村东,形成138公里绕城高速环;改线107国道至新赵线,307国道至衡井线等,形成95公里公路环,以此为基础,构建都市区“两环十四射”对外公路系统。

  中心城区至藁城、栾城、鹿泉各建设两条以上快速路与一条国省道;重点加强中心城区与正定交通联系,在体育大街北延的基础上,建设老城至新区的新城大道,并以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太行大街北延、中华大街北延为补充,形成6条跨河通道,打造都市区30分钟交通圈。

  启动轨道1号线西三环至东部产业区段、轨道2号线正定至新客站段;沿主要联系道路,建设中心至组团快速公交线,实现都市区公交通达60分钟全覆盖。

  (3)完善区域生态格局

  坚持生态保育、恢复与建设并重,构筑“西山、北水、绿环、绿廊”的都市区生态格局。

  “西山”:西部浅山区以山体生态恢复为重点,建成西部绿色山体屏障,构建由抱犊寨、龙泉寺、封龙山等风景区组成的近郊旅游休闲带,总面积400平方公里。

  “北水”:对滹沱河都市区段70公里长的河道进行生态恢复与治理,重建流域自然生态,打造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滨水游览等多重功能的绿色生态长廊,总面积120平方公里。滹沱河市区段长25公里,宽1500-3000米,总面积50平方公里。河道内恢复湿地草甸的自然河流景观;制导线外形成以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蓝色魅力生态带。

  “绿环”:在城市外围建设生态林带、绿地、水系等,构成环城生态绿化隔离空间,平均宽度1000米,总面积80平方公里。

  “绿廊”:依托铁路、公路、水系等建设10条楔入城市内部的生态绿地走廊。

  3、中心城区布局

  (1)用地布局

  中心城区以京珠高速公路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

  京珠高速公路以西为老城区,突出省行政职能,完善传统服务职能,重点发展办公商务、商贸、流通等第三产业,形成结构清晰、级配合理的公共服务体系。规划面积207平方公里,人口230 万。

  京珠高速公路以东为产业区,依托高新区产业发展现状,石津渠以北建设科技服务基地;石津渠以南建设研发中心及生物医药基地。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人口70万。

  以百年广场建设为核心,提升老城中心品质,完善功能;结合新客站建设、东北工业区改造建设三个综合性城市副中心;结合居住用地布局,建设8个区级商业服务中心。

  加强市、区级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社区级文化、体育、卫生、中小学教育设施、福利设施配套,建设一个省级文化中心、一个市级文化中心、六个区级文化中心;一个市级体育中心、两个区级体育中心;新建市级综合医院8所,各类专科医院11所;新建31所中学、63所小学。

  (3)道路与交通

  建设“四横六纵”的快速路、交通性主干路构成的道路系统骨架。建成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公交优先系统。按照“三主三辅”远景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布局,规划期内完成54公里的2条轨道线建设。

  (3)绿地系统

  建设“两廊贯通、三环绕城、绿楔渗透、绿网成荫”的城市绿地布局结构。规划城市绿地面积132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平方米。

  两廊贯通:结合铁路入地,建设18公里长的中央生态景观走廊,沿京珠高速公路建设长16公里、宽700米——1500米的以生态林地、郊野公园为主的生态走廊,形成两条南北向贯通的通风走廊,引风入城,缓解热岛效应。

  三环绕城:提升59公里的民心河内环水系,改善城市环境丰富滨水空间功能增强城市活力;新建东南水系,与太平河、西北水利防洪工程形成100公里集防洪、生态、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近郊休闲游憩带外环水系;沿二环路形成 42公里的以生态林地为主的生态、防护绿化环。

  绿楔渗透:沿重要交通走廊,建设多条大型楔型绿地,联通内外部生态系统。

  绿网成荫:带状绿地与各级别公园、街头绿地联结成网,点线结合,互为补充。

  三、城市风貌规划

  1、塑造城市风貌、提升城市品味

  围绕都市区“山、河、田、城”四大景观要素,形成以“绿为近景、城为中景、山为底景”的丰富景观层次,凸显省会山水生态景观特质。

  把西山作为“底景”引入城市,控制槐安路、裕华路等8条“视觉通廊”和省行政中心、滨河新区核心区等11个“风貌视点”。

  中心城区形成“片区—路径—节点”景观认知体系。规划控制正定古城、新客站周边地区等14个重点片区,中山路、广安大街等12条认知路径和10个重要景观节点。

  按六类分区控制建筑高度,形成“东北高,西南低”的总体格局。

  2、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彰显城市特色

  对市区108处历史文化遗存进行保护和合理利用。

  建设东垣故城遗址公园、毗卢寺公园,恢复正定古城传统风貌,传承省会千年历史文化;

  建设正太广场和民生路历史特色街区,展示省会独具特色的铁路文化;

  改造东北工业区,“保留形式、转换功能”,建设工业遗址公园和纪念馆,体现省会“近代工业文化”。

  四、近期实施策略与远景发展

  1、近期实施策略

  打造新城、重塑古城、严控老城。

  打造新城:新城建设是实现城市结构调整、完善省会功能的战略选择,创新发展建设模式,以一大批大型公共设施项目集聚效应为带动,举全市之力将滨河新区打造为低碳、生态、智慧新城,创新动力之城、宜居活力之城和滨水魅力之城。

  沿滹沱河区域是城市形象展示和市民公共活动带;从主城通过新城大道直接进入起步区,形成新区与主城的高效连通;围绕市民公园建设行政中心、文化中心、会展中心等大型项目,塑造起步区的核心标识,形成新区建设的强烈形象;西部为会展中心及创展区,与古城遥相呼应;向北依次建设园博园、特色商贸旅游区等项目,形成纵向发展轴带;向东是以文化为主题的轴带,延伸至体育中心与金融办公区,形成横向的主要轴线。同时建设中等职业教育园区、商业服务设施和配套居住,到2015年完成15平方公里新城核心区建设。

  重塑古城:保护与利用佛教、古建、历史文化资源,全面恢复正定古城传统风貌,提升品质,将正定打造为“古建艺术宝库”、“佛教文化博物馆”和“世界级旅游胜地”。

  严控老城: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提升品质为重点,疏解老城人口与职能,完善设施配套、改善环境,严格控制老城土地开发量及开发强度。

  2、远景发展

  实施“北跨、南优、西控、东延”发展战略,按照“一城三区三组团”的城市发展框架,远景都市区城镇人口规模达到600万,中心城区(含正定)达到500万,形成“双核、双轴、双带”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千年沧桑、百年兴城,未来,以新区北跨展开腾飞之翼,以西山北水重塑襟山带水之城,以交通之势建设华北通衢,在这片仁和大地,崛起一座希望之城。

【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相关文章: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02-09

2017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人口总量上限04-07

2017年汕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主要内容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