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戏剧冲突的三个层面
戏剧冲突即,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影视戏剧冲突的三个层面!
一、矛盾冲突集中。
常常收到一些作品,故事情节是很热闹,大高潮小高潮不间断爆发,每个人物都是一个火山口,可以融悬疑凶杀、血缘之谜、正邪搏斗于一炉。但我恐怕作者本人自始至终也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他只是单纯地觉得故事应该是越复杂越好吧,于是东拉西扯把故事拼凑成了,然后送到编辑那里去撞大运。殊不知,这样只会使作品头绪繁杂,意义含混,是故事的大忌。
我和我的作者朋友说,不要把故事写得太艰深复杂,一个故事就是一对主要矛盾,明确、集中、单纯,从头到尾贯穿情节,所有的铺陈展开也紧紧围绕着这对矛盾,不要随意横生枝节。以这期的故事为例,矛盾冲突都是很集中的:《换锁》是父与子两代人的矛盾,《还是好人多》是病人和“号贩子”的矛盾,《微服私访》是领导和下属的矛盾,《寂寞英雄》是两个情敌之间的矛盾等等。
相对应的,故事的主题也应该是单一的。我们有的作者可能太急于表达了,会在一个作品中表现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主题,这样肯定是不行的。一个故事就是一个主题,不要主题繁多,不要含混不清,不要漫无目的。作者在动笔之前,应该好好地想清楚,你写这个故事是想要告诉读者什么呢?表达一种社会思考?还是人性关怀?对《故事会》来说,我们主张积极励志的主题思想,强调的是读故事,告诉读者做人的道理。
二、人物关系集中。
故事这种文体,限于篇幅的关系,一般不像小说那样,可以活灵活现地表现和塑造那么多人物。而且,故事的使命就是讲述情节,是一门情节的艺术,所以,人物的设置和刻画上天然地就应该配合情节的安排,想着怎样可以使情节更为清晰更为流畅。
而我们的一些作者却把大把力气花在了人物关系设置上,一个故事本身并不复杂,出场人物却众多,随着情节发展不断有新的人物加入,有的根本不起任何作用,有的写着写着就消失了,或者和后面的情节八杆子也打不着关系……读者光是搞清楚张三、赵四和王五是谁,以及他们之间的错综关系就大费脑子了,这样的故事,无论看了多少遍也记不住讲不出。
所以,故事在人物关系的设计上要尽量简练、集中,把戏剧冲突都集中在几个,甚至是两个人物的身上。即便是中篇故事,一般来说,也就是三、五个主要人物贯穿始终,并且这些人物之间是矛盾对立的关系,不断制造误会、制造冲突,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
比如本期的中篇故事《带着馒头去讨债》,这个故事中出现的有名有姓的人物不过四、五个,而主要情节全都集中在两个人物身上,一个是为了民工千里追踪讨要工钱的包工头,一个人损人利己黑心无良的建筑商。众多错综复杂的关系和惊心动魄的冲突,在灾难的特殊时刻,都被高度集中在这两人身上,他们之间不断的较量纠葛,掀起情节上一波一波的高潮,最后,冲开矛盾的闸门,导向一个令人唏嘘的结局。
三、情节进展集中。
在现实生活中,矛盾冲突的进展一般需要有一个相当长的酝酿过程,而戏剧冲突则不同,必须比生活矛盾更为集中、更为迅速。
有些故事作者没有意识到这点,把故事情节的推进速度等同于生活中的,事无巨细,婆婆妈妈,让人看了心生厌烦,甚至完全看不下去。有些故事洋洋洒洒写了五、六千字,到编辑那里一下就砍到两、三千字,却不觉得少了什么……这都是没有掌握好情节的详略关系,故事推进过于松散了。
其实,我们的读者是很聪明的`,他们一边看故事,一边也挖空心思地想要猜出谜底。当你还在原地絮絮叨叨绕圈子的时候,读者早就想到前面去了,那故事自然变得索然无味了。所以,在情节的推进上,始终要比读者想的快半拍,让情节牵着读者走。
我们以故事的“开头”为例。故事的开头要求清楚、简洁,最好在前五行字就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切忌东拉西扯,扯了半天不入戏。
那么,怎么才能尽快“入戏”呢?就是要在开头,简结地交待时空环境、人物关系,提出故事的主要矛盾,并预示其可能发展的方向。推及至整个故事,情节的进展一定要围绕着一条主线展开,准确把握简繁疏密,始终保持一定的推进速率。
除了“尖锐激烈”和“高度集中”,故事的戏剧冲突还有两个特点,比较好理解,这里简单说一下:
一个是“进展紧张”。即戏剧冲突必须扣人心弦,波澜起伏,矛盾冲突层层推进,使读者一直处于紧张和期待之中。
还有一个特点是“曲折多变”。 即戏剧冲突要起伏有致,变化多姿,如同山涧溪流,时而湍急,时而和缓,有一种韵律之美。
戏剧冲突表现方式
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情境的基础,是展现人物性格,反映生活本质,揭示作品主题的重要手段。戏剧冲突在作品中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①可能表现为某一人物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冲突,有人把这种方式称之为外部冲突。②也可能表现为人物自身的内心冲突,有人把它称为内部冲突。戏剧冲突的这两种方式,有时各自单独展开,有时则交错在一起,相互作用,互为因果。③还可能表现为人同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也需要戏剧化。
有些剧本在表现主人公同社会环境的冲突时,往往把环境“人化”,即把它戏剧化为主人公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冲突。如《哈姆雷特》中主人公面对的社会环境是一座“牢狱”,而克劳迪斯及其周围的朝臣恰恰是社会环境的人化。另外在有些剧作中,社会环境往往成为对人物发生影响的背景,给主人公造成一种外在的压迫感,像《琼斯皇帝》中准备造反的土人群众。在荒诞派戏剧中,有时又把社会环境“物化”,即化为具有象征性的道具,造成“场面直喻”的效果,像《椅子》中堆满舞台的椅子,《阿麦迪或脱身术》中那具无限膨胀的尸体,等等。
在当代戏剧中,有人提出用“抵触”取代“冲突”的主张。所谓“抵触”,指的是某一人物在处理同其他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时,并不采取断然对抗的行动,而是采取和平的方式,如退让、妥协、容忍等,因而就使矛盾不爆发为冲突。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冲突只是矛盾发展的一种特殊的、并不是唯一的形态,因此,提醒剧作家注意“抵触”这种形态,有助于表现各种矛盾发展的复杂多样性。
戏剧冲突主要特征
1.尖锐激烈:在戏剧中,一些平淡的矛盾往往被组成有声有色的冲突,由于矛盾的双方都有足够的冲击力,冲突的最后爆发时格外强烈。
2.高度集中:戏剧的冲突是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表现社会矛盾。
3.进展紧张:戏剧冲突必须是扣人心弦,波澜起伏的,使观众一直处于紧张和期待之中。
4.曲折多变:戏剧冲突往往是曲折复杂,变化多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