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制作 百分网手机站

导演选角的技巧和标准

时间:2017-09-16 08:46:49 编导制作 我要投稿

导演选角的技巧和标准

  一个人如果想当影视演员,他或她至少应该具备怎样的外形条件才能胜任行业的基本要求——显然,这里只是讲最基础性的“上镜”概念,并不包括某些影视剧人物需要的特型外貌。一直以来,影视剧演员塑造人物成败与否,最首要、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必定是他或她的外在形象。但除了外在形象,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影响了导演的选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导演选角的技巧和标准,欢迎阅读。

  一、艺人经纪公司:导演是如何选演员的

  首先通过专业的副导演根据剧中人物的要求搜集演员资料,也就是所谓的见组照片和可能的视频资料,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找到相对合适的人选,这里一般也就是根据演员的脸谱和剧中人物的脸谱进行“对号入座”,如果有视频的资料话,就再根据这个目标演员是否上镜和表演水平做一个初步判断,选出想见的目标人选,当然这里说的人选基本是所谓一线之外的,因为一线演员大家都比较熟悉,而且一般他们也比较忙,不怎么会需要见人。

  其次是由副导演通过电话的方式找到演员本人或演员的经纪人请演员在适当的时候来剧组见面,也就是常说的“演员见组”,跟参加招聘的大学生接受面试一样,大体是进行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技术层面的,看其反应以及对表演的一般理解,有时需要的话在征得演员本人同意的时候试戏,试戏也不一定就是试即将要演的戏,有时可能是随意请演员自己表现一下;再一个是非技术层面的,就是聊天和问询,这样的目的主要是了解演员的各方面性格特征和个人魅力,看其是否会赢得观众的喜欢,是否能将目标角色扮演好。

  再次在面试的时候有时候会现场用DV拍摄部分花絮以供最后定夺的时候参考,这个时候其实对于新人演员来说是很关键的步骤,我想提醒大家,不要以为仅仅是看你的出身门第或仅仅看你的专业方面,更多的时候也会看你的人品,是否积极配合,是否谦虚,是否懂得行业的.规矩,守时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很多新人演员往往就因为在这个时候给剧组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所以最后落选,毕竟导演看你的时候是会考虑到将来要跟你一起工作很长时间的,大家在基本的做人上如果觉得对方不舒服的话肯定是不行的。

  最后就是由制片部门跟演员或经纪人谈酬金价格和工作档期,这个环节也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对于新人来说,毕竟竞争比较激烈,价格不会是自己希望的那么理想的,这就是所谓市场经济的普遍法则其实,在这里我想提醒有些经纪人,你的演员你希望他有好角色,有好价钱是正常的,但你也要做出正确的判断才可以,而不是当他是“摇钱树”那样的话搞不好会影响他的发展的。

  只有经过了这几个环节后,才能决定是否起用哪个演员。说难其实不难,只要认真对待,好好做人就可以了,如果说难也难,毕竟这不是一个绝对的客观判断,是由人来决定的,他一定有人的心理因素。

  二、演员导演具体做什么?演员导演怎样挑选演员?

  演员导演(casting director),又称演员副导演,专职为影视剧配合导演创作挑选演员。从主角到配角、从特邀演员到群众演员都是选角组演员导演的工作。剧组不同,人员设置也不同,有的剧组设置两位演员副导演,有的设置一位,再搭配一到两名助理,各有分工。

  演员导演可真不是人人都能当的,要找到合适的演员,首先必须熟读剧本,了解制片方和导演对角色要求,选取备选演员,再根据制片方、剧组实际选定演员。

  一般剧组选演员,先筹备一段时间,收集演员资料照片;然后根据剧本角色要求看照片挑选备选演员;接着约演员见面,有的剧组还需要试戏;最后从适合演员中根据演员艺术成绩和价位及发展方向综合挑选最终人选。这与以上艺人经纪公司分享的“导演是如何选演员的”流程基本一致。

  演员导演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了很多年,手头自然就有了大量的演员资源,他们自然很了解这些演员的艺术发展轨迹,于是就可以在适当的时机给制片方和导演推荐。做一名能找人的演员导演,不难,有一大堆电话号码、手机号码就行;但不是你打通了明星艺人的电话,人家就买你帐的,不是所有拥有厚厚一本演员电话号码就可以做演员导演的。

  做一名有技术含量的演员导演,有难度。要从某演员一大堆各式造型照片中发现其可塑性,安插到合适的位置,需要眼光。例如,当年潘虹主演电影《股疯》,众人大跌眼镜,在人们印象中,潘虹一直是悲剧演员,《苦恼人的笑》、《杜十娘》、《人到中年》、《末代皇后》等等,最终潘虹以主演电影《股疯》赢得金鸡奖和百花奖,足可见选角导演的眼光。

  对于演员导演,制片方可能有发行方面的要求,选来的演员要卖座,剧组可能有资金方面的限制,不能超过预算,又要让成片好卖、又要节约成本。;所以,演员排兵布阵要有学问,一线、二线、三线及新人、老艺术家搭配要合理。

  目前,更多的剧组是过紧日子的,票房和卖片以及收视压力逼迫他们压缩制作费,大头的演员费用自然首当其冲,所以在一部大型的电影或电视剧中,自然更迫切需要一个懂行的演员导演。

  对制片方、剧组、导演来说,最理想的演员导演是能拿演员预算、了解演员市场卖片市场和观众需求、使用明星大腕老艺术家和新人搭配合理、谈价签合同一条龙全拿下、谈定的演员阵容可观、给出预算支出表反馈制作方、最后还能给剧组省钱的演员导演。能做成这样的演员导演也算是他们那些人中的“一线”吧。

  三、挑选电影演员和舞台剧演员有哪些区别?

  一部电影的思想必须通过演员的表演方能成为具体的东西。正如环境的因素(音响、时间和形象)是设计出来的一样,在那一环境中活动和对其产生影响的演员也同样可以设计。演员“设计”主要包括挑选演员(分配角色)、设计动作和语调,从而以与影片的思想风格相谐调。一个演员是否富于个性,可以影响一部电影的整个性质。

  挑选电影演员不同于挑选舞台剧演员。在舞台剧里,比起在电影中,演员更容易适应他的角色。实际上,使自己变成另一个人的才能,这是对舞台演员起码的要求。例如,一个有才华的三十岁的女演员,可以在舞台上扮演七十岁的老太太而毫无逊色。这是由于舞台演员和观众之间,在美学欣赏时和实际情况中,隔了一段距离,所以在性格刻划和适应性方面可以留有充分的余地。因此,挑选舞台演员时,戏剧才华这一因素(声形训练和戏剧才智)就较之身体和心理上的相似关系更大。既然在舞台上的目的是为了引起演员和观众的交流,即使在没有服装、布景和化妆的情况下也可以办到,那么实现这一目的的才华也就是头等重要的了。

  然而,在电影中,这种过程一般是反过来的。剧中人物得适应扮演他的演员。观众和电影演员之间的关系如此密切,以致没有什么幻觉的余地。在这里,一个三十岁的女演员不论她多么富有才华,要她扮演一个七十的老太太,只有在极其罕见的情况下才能成功,而且也只能偶尔为之。

  四、谈谈导演与演员的关系和导演选角的标准

  因为演员是导演思维最直接的传达者,所以导演必须要理解演员,理解自身与演员之间休戚与共的关系。对此有一个贴切的比喻,即心理治疗师与病人之间的关系。我不是从“忏悔式”关系的意味上这样说,而从创作的角度来谈。

  在合作默契的时候,治疗师和病人能够协力打造一条通道,通向一个“新”人,在这个世界上更具行动力和存在感的人。在这一意义上,优秀导演和演员也是打造了一条通道(即表演),通向一个新人——影片中的角色。那位人物将使叙事成立,并构建另一种关系——与观众的关系。这些创造性的、引人入胜的关系正是观众亟亟以求的。惟其如此,好演员才收入优厚。同样出于这个原因,不能够把演员潜力发挥到极致的导演自然薪酬微薄。我还要补充一句,演员位于电影摄制的前线上,他们个人要冒最大的风险,他们的勇气值得观众尊敬,而且,我敢说,值得观众爱戴。在创作影片和实施导演思维的过程中,他们是重要的搭档。

  许多导演相信:“选对角色,你作为导演的工作就完成了一半。”这个宣言至多说对了一半。在这个造星计划泛滥的时代,经济上的考量往往跟导演的愿景一样左右着选角。强势的经纪人和选角导演的兴起,把原本摇摆不定的天平压向了为“钱途”而非创作来选角的一端。下文的论述只关乎为创作而选角(请容我说一句,为了维护导演对于片中角色的愿景,他们应该斗争到底)。

  选角是拍摄开始之前导演思维的第一次表达——更说明了为什么导演必须在前期制作阶段形成明确的导演思维,在这一阶段,导演思维应立足于剧本阐释。选角过程首重演员的外表。但是演员外表是否符合导演对于角色的愿景,并不及演员在外表与举止上投射出的特质来得重要。我建议,在导演与演员第一次见面以及随后试读剧本时,导演要列出一份选择标准清单,以此来评估演员,比如:

  1. 专业性(professionalism)

  2. 演员赋予情境的张力(tension)

  3. 能量(energy)

  4. 魅力(charisma)

  5. 性感(sexuality)

  要牢记这一观点:导演应该把同样的标准贯彻于随后的试读,以及该演员与其他演员合作的试读。

  我们首先谈谈专业性的标准。使用专业性这个词,我指的是按时到场,以专业的态度回应面谈。演员到场是想受雇扮演角色,导演到场是要雇用演员。如果会面无助于达到这两个目标,那就是导演和演员的失职。

  第二个标准是演员带给情境的张力。当个性、愿望和机遇融为一体,张力就会显现。演员能够制造多强的张力?演员怎样产生并传达这种张力?张力可以化为能量。作为导演,如果演员无法产生必要的张力,我会忐忑。如果在某种环境(比如试演)下,演员激发的张力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同样会担忧。此处的关键是,不但期望演员有张力,而且希望张力对演员起到正面作用。

  第三个标准是能量。好演员知道,不管影片类型为何,能量都是关键。快乐、悲伤、愤怒、机智和魅力都归属于能量范畴。演员能否生成能量场(energy field)?或者他们是否能够吸收周围的能量?看到此处,读者或许会觉得导演要想选角得拿个心理学学位。其实大可不必。但是如果对人有直觉,理解人,明白是什么使人之为人,会很有帮助。

  第四个标准是魅力。这是能量的一种形式,但是它涉及到某种更为特别的东西——信念,强烈的、持之以恒的、而且躬行实践的信念。似乎演员希望观众能够分享他或她的信念。这一信念极其强烈,以至于充溢着灵感、力量,乃至魅惑。拥有魅力的演员具备超群的吸引力,或曰拉力。你的演员有没有魅力呢?

  最后,性感。每个好演员心里都明白,他或她的电影表演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诱惑;为了吸引观众,演员必须精擅此道。这一特定的演员有那种磁石般的力量吗?演员能够吸引作为导演的你吗?

  这份清单有助于导演决定某个演员是否符合自己对于人物的愿景。通常演员看起来不会与角色如出一辙,但是也许会给角色补充另外的维度。

  选角步骤的第二个阶段——演员的试读——也需要凭借上述五点进行筛选,虽然试读本身另有要求,“贯线”(through line)变成了衡量标准。演员打算怎么诠释人物?这种诠释是符合导演的意图,还是有所偏离?有哪些差别?这种诠释是如何成形的?演员是否做出了有意识的努力来创建“贯穿线”?有没有魅力?有没有能量?有没有信念?演员是着意取悦还是存心冒犯?这些都是在角色阐释中生发的问题。不管人物是聪明还是愚蠢,是存心还是无意,导演必须能够看出演员是如何为人物营造诠释、唤起感情的,于是乎导演就知道了,演员已经编织了连系人物的纽带,表演开始生根发芽。

  如果演员的诠释与导演的看法不尽一致,问题就转变为演员的诠释是否有趣。如果能够吸引导演的注意,显然就有值得开掘之处。演员可能年纪和外貌都合适,但在试读中却把一切都搞砸了。对于导演来说,试读其实揭示了演员与人物是否有情感共鸣,演员的诠释能否推陈出新。最后,每个演员都想争取到角色,所以在试演中自然不乏欲望和能量。导演的工作就是借助上述五个标准来考察演员的试读和人物诠释是否引人入胜。

  试读时的第二层演技测试,是给予挑战,再进行另一个试读。有些导演会规定一个极端的情境——你妈妈刚刚去世,你刚刚接到胰腺癌的诊断书——然后要求演员重新试读这一场景。这样做是为了检验演员的弹性。

  演员能否呈现出比上一次试读更丰富的内涵?这一测试可以让导演判断演员的广度。好演员能够给出的诠释范围相当广——滑稽、哀戚、悲惨。这样的挑战是对于角色塑造的热身。演员的弹性反映在他或她对于人物的理解上,可能有别于导演对于人物的认识。这种差别何其有趣,一个人作为演员的广度又是何等迷人!

  选角过程的第三层级,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一个单独的阶段,也就是让演员与另一个演员、另一个人物配合试读角色。可以应用同样的五个标准来评估这一次试读。人物之间有“化学反应”吗?如果有,这种“化学反应”的本质又是什么?演员是彼此协作还是相互竞争?竞争并不一定是坏事,反而经常妙用无穷。这一次试读和随后与多名演员共同进行的试读能够说明演员可否跟观众建立联系。演员能否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能量、魅力和性感程度协同合作,足以使观众——以及导演——全神贯注,不能自拔。


【导演选角的技巧和标准】相关文章:

1.导演选角的技巧和标准有哪些

2.导演选角的技巧有哪些

3.选角导演的必备技能

4.导演选角的四个小贴士

5.导演的技巧:如何指导演员

6.导演的剧本阅读技巧

7.领导演讲的技巧

8.导演电影拍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