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保险的意义与功用
保险就是:每天为自己攒一粒芝麻,随时准备换一个西瓜;纵使终究没换来西瓜,却发现已经攒了一堆芝麻。保险就是为年老时有所养,疾病时有所医,意外时有所治;切莫让疾病、意外抢走辛辛苦苦几十年所赚的钱,一病回到解放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保险的意义与功用的知识,欢迎阅读。
保险的目的
不是发财,而是避免因意外疾病年老而变穷。保险不是用来改变生活的,而是防止生活被改变。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传统的养老思想,但时代变化了:
子女大了当然会尽孝道,以奉养双亲为己任,但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稳定不易,我们是否也该替他们打算一下呢?
现在房价高昂,人们为了偿还贷款和生活费已经焦头烂额了,何苦增加下一代的负担?
人老要活得有尊严,保险最起码能保证给我们一笔基金,付保险费就象付小孩的抚养费,小孩长大后不一定保证个个都能回馈,可是保险费却是铁定能回收,这样的投资难道不值得吗?
一张保单拥有
1、政府监督保险公司运作的承诺;
2、保险公司履行契约的承诺;
3、所有保户互助共济的承诺;
4、我对您终身专业服务的承诺!
保险的功用
生--有所备
老--有所养
病--有所医
死--有所留
残--有所靠
保险的意义
生活困难时雪中送碳
生活美满时锦上添花
买养老保险的意义
1、有利于保证劳动力的再生产
通过建立养老保险的制度,有利于劳动力群体的正常代际更替,老年人年老退休,新成长劳动力顺利就业,促使就业结构的合理化。
2、有利于社会的安全
养老保险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使老年人老有所养。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大,人数也越来越多,养老保险保障了老年劳动者的基本生活,等于保障了社会相当部分人口的基本生活。对于在职劳动者而言,参加养老保险,意味着对个人养老保险将来年老后的生活有了预期,免除了后顾之忧,从社会心态来说,人们多了些稳定、少了些浮躁,这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3、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劳动者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数额,与其在职劳动期间的工资收入、缴费多少有直接的联系,这无疑能够产生一种缴励劳动者的职期间积极劳动,提高效率。由于养老保险涉及面广,参与人数众多,其运作中能够筹集到大量的养老保险金,能为资本市场提供巨大的资金来源,尤其是实行基金制的养老保险模式,个人账户中的资金积累以数十年计算,使得养老保险基金规模更大,为市场提供更多的资金,通过对规模资金的运营和利用,有利于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保险的意义与功用
如何规划保险─────保险作为特殊的商品是有他一定规律的:
1、意外险─────以小博大,保费低廉,保意外
2、重疾险─────小支出,保大病,且确诊即付,无需发票
3、人寿险─────保身价,对家庭的责任和关爱
4、养老险─────年轻为年老的我规划的一笔钱
5、子女教育婚嫁金─────子女年幼时做年长时的准备
6、投资理财险─────资产传承,避税避债,筑起企业和家庭之间一道安全的防火墙。
到目前为止解释得最清楚、最全面的一篇关于保险的文章!保险的意义和功用:
买保险是买倍数
如果某人今天买了一份保险,万一明天或者后天就发生了风险,那么保险公司赔给他的钱是他今天所花的钱的多少倍,这是衡量一张保单保障意义的有力数据。对于四十岁以下的人,这个数字应该不低于20,如果是消费型的寿险,则有可能趋近于200。由此看来,在银行柜台销售的保险大多不具有这样的特征(不包含意外险)。
保险保的是明天的风险
有人说,我现在买一份30万元的保险,如果交20年的话,每年交的保费算下来也有30万元了,可是每年的物价都在涨,30万元到那个时候还能干什么用呢?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回到风险的定义:不确定什么时候发生的才叫风险。如果我们确定能够交满20年的钱,那么从保障的意义上就不用买保险。问题是你用什么办法来保证你在未来的20年中都会是平安的和健康的呢?因为意外都是在瞬间发生的,疾病的发生也不过是一夜之间的事。
保险是理财,不是投资
我们经常看到客户在计算现在买的保险将来可以赚多少钱,甚至有代理人也在帮客户算返还是多少、分红是多少等等。其实保障是有成本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拿钱来买保险比把钱放到任何投资渠道的回报来得都要低。我们只要考虑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我在保险公司买了100万元的重疾险,如果刚交了一年的钱就得了大病,保险公司就要赔偿我100万元,这100万元真的是保险公司赔的吗?
保险公司是商业机构而不是慈善机构,它从哪里拿钱来赔?说白了是拿没出事的人交的保费赔给了出事的人,摊到每一个没出事的人头上的钱叫保障成本。所以要想投资赚钱就不要买保险,买保险赚钱的可能只有一个,就是在交费过程中发生风险。换句话说,保险是不可以算的,能算得出来的都不叫保险,正如经济能算得出来,而风险算不出来!
保险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买的
有人觉得目前很年轻,既注意饮食又注重锻炼,出门也是很小心,暂时应该不会有风险,等年龄大些了再买保险也不迟。有一个朋友就是这样的想法,有一天突然接到他的电话,说前几天觉得胃疼,去医院检查发现是心梗,装了两个支架花了七万多元,后悔没能让保险公司报销。我说,你还有更应该后悔的,就是你这一辈子再也不能买保险了,因为保险只卖给健康的人。
保险不是想买多少就可以买多少
保险从本质上说保障的是被保险人未来所能创造价值的能力。比如一个四十岁的人,年收入五万元,他可以买到一千万元的保额吗?答案是否定的,保险公司会认为这个投保的要约存在道德风险而拒保。
买保险就是写遗嘱
中国人不像西方人一样有年轻的时候写遗嘱的习惯,其实细想一下,也没有什么好忌讳的,一个写好了遗嘱的人面对任何突发事件和生活中的逆境都会是非常坦然的,因为他知道:他对家人的梦想和关爱在经济上已经数字化和落实化了,对每一个他所爱的人在经济上想要给予的报答是一定可以实现的。
保险首先满足的是被保险人的最后费用
有人说,保险是死了以后才给钱,我自己享用不到,所以我不会买。我们设想:一个人如果得了一个很严重的病,需要80万元的治疗费,此时他如果向他的亲弟弟求助会是什么结果呢?他弟弟可能非常愿意帮他,可是他弟弟的太太会同意吗?因为她知道这笔自己赖以养老的钱有可能永远不会归还了。而此时如果这个病人自己有一张100万元的寿险保单,结果又会是怎么样呢?他只要把受益人变更成他的弟弟,他弟弟一定会借他80万元。
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险的有效补充
很多人在单位都享有非常好的福利,觉得看病都可以报销,没有必要再买商业保险。这里涉及到健康保险的分类:医疗保险保障的是由于看病产生的费用,疾病保险保障的是由于得病而造成的损失。显然我们的社会保险属于前者的范畴。曾经遇到一位客户,公司提供非常周到的保险,到他六十岁光荣退休的时候,突然得知公司给他们买的是团体保险,被保险人是所有在公司工作的人,不包括退休人员。无奈,他又找到各大商业保险公司,想重新给自己买一份保险,得到的回答都是:已经超过投保年龄,无法承保。
保险分为保障型和保证型
很多有钱人都觉得自己现有的资产足以应对任何生活中的风险,所以不再需要购买商业保险。其实这只是从保障的角度来理解。换一个角度:如果你有一亿元的资产,你如何保证这一亿元一定就是你的呢?当你躺在病床上,对这一亿元的资产失去管控能力的时候,你又如何确保你会拥有生命的尊严呢?这就是西方国家有钱人大多会购买高额寿险的原因:或者凭空创造一亿元,或者免税转移一亿元。一个发育成熟的保险市场,保证型保险的市场份额一定远远大于保障型保险,而在中国,目前保证型保险的市场份额几乎是零。
【保险的意义与功用】相关文章:
游学的意义06-30
立冬的意义与习俗09-03
天梯项目意义05-08
拓展训练的意义02-04
练口才的意义10-18
冬至的由来与意义12-23
幼儿舞蹈教育的意义03-18
乡村旅游发展意义06-28
沟通的作用和意义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