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17女生更年期心理保健法
更年期抑郁症与更年期综合征不同,可以急性发作,也可以缓慢起病;可以反复发作,也可以一病数年。发作间歇期常有不同程度的残留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愉悦感缺失,睡眠困难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2017女生更年期心理保健法,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更年期女性的社会心理特点
了解女性更年期的社会心理特点,需先了解女性相对男性而言的一些主要特征。①生物方面:当然,性染色体决定了性别,随之产生的是内分泌的巨大差异,性激素的不同,女性特有的生理周期和生育过程。女性生理特征是其社会心理特征的基础;②心理方面:心理的性别差异是由女性生理特征和社会文化环境决定的,同时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但就女性群体而言有很多差异或特点,如女性的语言能力较强,比较注重细节,情感比较丰富且容易表达等;③社会文化方面:传统观念对女性性别的歧视使女性容易放低自我要求,产生自卑感;传统"女主内,男主外"的观念对女性角色的要求不同于男性,加上养育孩子的过程和天生的母性,使之对家庭的变化更关注、更敏感。
进入更年期的重要标志是性激素减少,月经周期停止,加上两性都有的躯体老化,家庭事务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常有力不从心、失落和空虚感,不得不重新评估自己将来的角色。绝经、面临退休和早早到来的空巢家庭,是影响此阶段女性心理健康的特定因素。
1.对绝经的态度:
通常比较消极。多数是"失去老朋友"的失落感,意味着雌激素丧失,卵巢功能衰竭。也有部分女性为不再有"例假的麻烦"而感到宽慰,认为这是一个正常的生活转变而不是医学问题,因而持有比较积极的态度。显然,预想绝经是一件不好的事的女性,倾向于关注其不好的方面,因此也较多报告有躯体和精神方面的症状;而持积极态度的女性则较少呈现不适症状。不过,不管持哪种态度,不可遏制的"青春不再""变老了"的感觉却是实实在在的。
2.对退休的态度:
通常女性退休后的适应好于男性,可能与女性的社会价值取向、家庭角色定位和生活习惯有关。很多女性退休后的时间和精力空档,很快被琐碎的家务事填充,因而失落感较轻。但对无需操持家务而自己身体、精神尚好者或对职业追求强烈、事业成功者,容易产生失落感,如果没有爱好或其他事物来充实生活内容,较容易出现各种主观性躯体不适症状,或焦躁易怒,或抑郁不振,百无兴趣。
3.对家庭结构变化的适应性:
此时子女逐渐成年,或进入大学住校,或离开本土去他乡求学、工作,或结婚另立小家庭,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早早地在中年就开始空巢。进入老年的父母,有的缠绵病榻,从小到大支撑自己成长的心里那片天"爸爸、妈妈" ,如今成了需要付出的照顾对象;有的已经与世长辞,对着子女发出"妈妈没有妈妈了"的感叹,便是强烈失落和空虚感的表达,不仅仅是悲伤。
二、更年期常见心理问题
1.不良心理:
女性更年期常见的不良心理有:①情绪不稳定,急躁,不尽人情,无端地心烦意乱,有时过度兴奋,有时则伤感、绝望;②容易焦虑,为一点小事而纠结,忧心忡忡;③悲观;④个性与行为改变,有的人会变得比以往唠叨、自私;⑤敏感多疑,固执己见,看问题及处理问题会变得比较极端;⑥兴趣减退,刻板的二点一线生活方式,对社会上的一些活动失去兴趣,又不想建立新的兴趣;提不起精神去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失去以往的灵活性;自感记忆力下降,心有余而力不足,工作干劲随之低下;⑦性冷淡。
这些不良心理,不一定是疾病,但会影响到人际关系、生命质量、健康感和幸福感。如果未能调整好,则有可能发展成为精神障碍。
2.围绝经期综合征:
俗称更年期综合征(menopausal syndrome),指发生于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导致的躯体和情绪症状,其中表现焦虑或抑郁症状者占10%~40%。
绝经带来的躯体症状和精神症状的频率和严重性差异很大。很多人认为绝经妇女很有可能出现心理症状,如抑郁、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等,但没有证据证明这些症状很常见。很多女性的绝经期过渡很平稳,唯一的明确标志就是经期结束。绝经前后也有部分女性会出现比较明显的雌激素撤退症状,情绪的不稳定是症状之一,也包括失眠。也有部分以情绪症状为突出表现或首发症状的。
纯粹更年期综合征的识别并不困难,常随着时间推移和对症处理而逐渐适应,症状逐步缓解。重要的是鉴别在此阶段发生的其他精神障碍,如抑郁障碍、焦虑障碍、躯体形式障碍和器质性精神障碍。这些障碍常具有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但不限于此,痛苦感和对社会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也更大。
3.更年期抑郁症(perimenopausal depression):
是发生在绝经期的抑郁障碍,其抑郁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年龄段或男性的抑郁障碍无特别不同之处。由于抑郁症状与更年期症状之间有重叠,常致鉴别困难。
研究显示,女性绝经期的抑郁发作危险性增加,约是绝经前的2.5倍。主要危险因素除性腺产生的雌激素量迅速减少直至消失外,还有绝经期有关的明显躯体老化、上述常发生在更年期的情感性应激因素及其可能造成的疲劳、焦虑和悲伤等绝经期症状。生活改变特别是丧失和其他人际的角色转换,与女性抑郁的发病和持续存在有关[2]。但是,大多数有更年期不适症状者不会发展成抑郁症。有严重血管舒缩症状如潮热和盗汗的女性抑郁风险更大。抑郁症状也可出现在血管舒缩症状之前,成为首发症状。有产后抑郁史、经前综合征或抑郁发作的女性,绝经期出现抑郁障碍的风险增加[3]。纵向研究发现,既往抑郁发作是绝经后抑郁最好的预测因素。子宫切除和卵巢摘除会导致突然出现绝经,伴随严重的症状包括情绪改变,有时有抑郁障碍[4]。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是:①心境低落,②丧失兴趣和愉快感,③精力下降和活动减少。"高兴不起来""没有感兴趣的事""想哭的感觉""什么都不想做,不想动""变懒了",则是这3个核心症状的常见表述。若同时伴有注意力下降、自尊和自信心降低、自责和无价值感、悲观消极、睡眠障碍、食欲下降中的数项,且症状持续时间超过2周,使之生活发生改变或非常苦恼,便应考虑更年期抑郁症的可能[5]。
更年期抑郁症与更年期综合征不同,可以急性发作,也可以缓慢起病;可以反复发作,也可以一病数年。发作间歇期常有不同程度的残留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愉悦感缺失,睡眠困难等。
4.焦虑障碍:
是一组以焦虑为主要临床相的常见精神障碍,包括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和恐惧症。研究发现,与焦虑障碍相关的5个主要危险因素中的3个即应激性生活事件或创伤事件和共病精神障碍尤其是抑郁症,也是女性更年期容易发生的。焦虑障碍预后很大程度与个体素质和临床类型有关。经恰当治疗,多数患者可在半年内好转,病程长短、症状轻重、病前社会适应能力是否完好、有无刺激因素、个性有无缺陷,均可作为预后的参考因素。
(1)惊恐障碍:
惊恐发作是其特点,发作具有不可预测性和突然性,反应程度强烈,患者常体会到濒临灾难性结局的害怕和恐惧,而终止亦迅速。有的病例可在数周内完全缓解,病期超过6个月者易进入慢性波动病程。
临床表现特点主要有3个方面:①惊恐发作: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伴濒死感或失控感。伴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胸闷、心动过速、心跳不规则、呼吸困难或过度换气、头痛、头昏、眩晕、四肢麻木和感觉异常、出汗、肉跳、全身发抖或全身无力等,常为此急诊。发作期间始终意识清晰,高度警觉。②预期焦虑:发作后的间歇期仍心有余悸,担心再发,惴惴不安,也可以出现一些植物神经活动亢进症状。通常起病急骤,终止也迅速,一般历时5~20 min,很少超过1 h。③求助和回避:60%的患者由于担心发病时得不到帮助而产生回避行为,如不敢单独出门,不敢到人多热闹的场所,发展为场所恐惧症。
(2)广泛性焦虑:
发病可能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具有焦虑特质者平时就容易焦虑,当有心理和社会因素时容易触发。称之为广泛性焦虑,就是因为其临床症状"泛" 。临床表现特点:①担忧:以焦虑为主诉,患者常处于心烦意乱,怕有祸事降临的担心和忧虑之中,担心的内容可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所谓事事可以担心,但其担忧程度明显与现实不相称;也可以没有特定原因或明确对象的担心。这种担忧难以控制。②躯体症状:以疼痛、疲劳较为突出,可涉及全身各个系统,主要是由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所致。可表现为心慌、胸闷、气急、头晕、多汗、面部潮红或苍白、口干、吞咽梗阻感、胃部不适、恶心、腹痛、腹胀、腹泻、尿频,各处疼痛、肌紧张等。有的可出现月经紊乱和性欲缺乏等性功能障碍。③运动性不安:表现为坐立不安、无目的的小动作增多,有的可表现为唇、舌或肢体震颤,甚至语音发颤、行走困难。④敏感性增高: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过分警觉,易激惹、好发脾气抱怨,做事注意力不集中而自觉记忆减退;睡眠障碍也较为突出,常表现为入睡困难、眠浅易醒、多梦、容易惊醒甚至出现梦魇。一些患者会以睡眠障碍为主诉就诊。
广泛性焦虑障碍起病缓慢,多呈慢性病程,尽管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但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症状迁延。反复发作或不断恶化者可出现人格改变、社会功能下降,合并抑郁者致残率和自杀率较高。
(3)恐惧症:
恐惧症根据恐惧的对象而命名,如场所恐惧(agoraphobia),社交恐惧(social phobia)和怕血、怕昆虫、怕高等特定恐惧(specific phobia)。更年期女性以特定场所或物体的恐惧为多,因恐惧而产生的回避是影响患者功能的主要因素。
5.躯体形式障碍:
是一组以躯体不适为突出表现,与潜在的心理因素或生活事件有关的疾病,包括躯体化障碍、疑病症、持续疼痛障碍和躯体形式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心脏神经症、胃神经症、心因性咳嗽、功能性尿频和排尿困难等)。这类患者在全科临床中非常常见,为慢性波动性病程,随心理状态而起伏,是典型的"身体说出心理的活动" ,也是人们遇到心理困扰时的一种自动启动的心理防御机制。男女都有,在女性中更常见些。
临床表现特点是反复主诉的躯体症状,因这些症状而反复就医检查,但阴性结果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即使有时存在某种躯体障碍或检查阳性结果,也不能解释所诉症状的性质、程度,或其痛苦与优势观念。经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常有一定程度寻求注意的行为。尽管症状的发生和持续与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难或冲突密切有关,但患者常拒绝探讨心理病因的可能,如果与患者讨论症状的起因、可能存在的心理因素,往往使医患双方都感到失望和受挫。
6.女性躯体疾病伴发心理障碍:
这里指的是躯体疾病伴发的心理障碍,而不是"导致"的心理障碍,也就是说,躯体疾病不是心理障碍的直接病因,而是一个相关因素或诱发因素。
更年期女性较其他年龄阶段女性更多遇到的影响心理健康的躯体疾病是乳腺癌和乳腺全切手术,及卵巢子宫疾病和子宫全切手术。人体器官尤其是外部可见的器官,如四肢、五官等等,对个体的自我认同和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何况性器官对身份认定、对婚姻、对自信更有重要的象征意义。重要如乳腺、子宫的女性特征性器官的切除,是一个心理上的重大打击。手术破坏了女性的外型特征或内在特征,会出现"去势"反应,出现丧失感和抑郁,从而对女性身份信心不足,甚者影响夫妻感情或婚姻稳定。如果所患还是癌症,则更有危及生命的重大应激。双重打击之下,很容易伴发抑郁症或其他精神疾病。
三、更年期心理保健
一旦出现心理问题,转诊给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如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或者获得精神卫生从业资格的专业人员的指导,肯定是不错的选择。但问题是,并不总是有条件转诊或获得直接指导,或者有很多患者不愿意接受转诊。这里主要介绍作为一名全科医生可以做些什么。
(一)把心理保健融入全科医疗中——情绪问题的识别和干预要点
1.首先要树立心身一体的概念。人体是一个完整的机体,心理与躯体是互相影响的,因此,更年期保健如果忽略了心理健康,则恐怕很难做到本文开头所阐述的健康标准。人们之所以更愿意谈身体的不适而常常回避谈心理困扰,是因为对心理困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精神疾病存在偏见和歧视。全科医疗如果撇开了心理保健,也就不"全"了。
2.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问诊时,要考虑到以下方面并可按此顺序进行,也可分几次完成:①目前的主诉及其发展方式;②目前的生活情况,是否触发现有的症状;③个人发展情况,以往的人际关系,压力及应对策略;④患者自己对疾病和治疗的观点;⑤总结和正向反馈;⑥推荐进一步的医疗活动。
3.关注患者的家庭和人际关系。除了关注更年期女性本人外,还需要把触角伸向其周围可能对她有影响的人,特别是其家庭成员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因为更年期女性比较关注家庭,此时的她们关注的重心开始逐渐从工作转向家庭,从精神享乐转向身体健康。因此,家庭结构及其变化对更年期妇女的心理有较大影响。
4.关注躯体不适。对所主诉的躯体不适予以足够的关注,但不要随意贴标签,戴帽子,下诊断。也就是说,要重视患者的主诉,要给予必要的检查和病史采集,要体察患者的情绪,充分理解其躯体感受和苦恼,但如果依据不足的话,不要轻易下判断是什么疾病,也不要无原则地枉做许多不必要的检查,或者处方许多无关痛痒的药,那样只会加重患者的"患病"心理。耐心、通俗的解释和适当的保证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
5.运用简单的心理咨询技术。可以通过解释和自我暴露,帮助对方接受更年期的变化,调整心态;可以通过倾听和理解,支持和共情,与患者讨论她的情绪问题。这些简单的心理咨询技术就有治疗作用,可以帮助患者缓解情绪,正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
6.量化评估。可以借助于一些筛查工具,如贝克抑郁量表(BD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来发现患者有无焦虑、抑郁的症状;也可以通过评估躯体症状、焦虑和抑郁严重程度的量表,如健康问卷(PHQ-15)、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等来细化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并分级处理。
7.健康教育和社会支持。传授相关知识,帮助其调整心态,接受更年期的到来;帮助其家人理解并接受配偶或女性长辈的更年期变化,不要为此责备。
8.对症处理。绝经期症状严重者,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雌激素水平。
9.转诊、求助于精神卫生专业人员。以下3种情况建议考虑转诊:①既往有经前期烦躁症或产后抑郁症者;②症状严重,可能达到抑郁症和焦虑症程度者;③有自杀倾向者。
10.接受过培训的全科医生,可以在专科指导下,对符合适应证的患者开展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二)健康教育——更年期妇女的自我心理保健
通过健康教育促进自我心理保健,是最有效的预防策略和干预策略,也是全科医生的职责。
1.自我心理评估。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多种说法,其中有一个简单的粗略评价方法很有效,即:①本人不觉得苦恼;②他人不觉得异常;③社会功能良好。如果其中之一有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和警觉;如果其中之二有问题,十之八九已经呈现精神疾病之态,需要及时干预。定期自我测试上面所介绍的量表,也是一个心理自我检查的过程,就好比常规体检。
2.调整心态,主动适应更年期的生理变化和社会角色的变化,接受必然老化的人类自然规律,相信自己有能力度过这个人生的必然阶段。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运动习惯。与家人和朋友沟通自己的更年期变化和感受,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接受,不要为此责备。
3.心理保健十法。为更年期包括即将进入老年期的朋友们总结的心理保健10个要点:①按需吃(合理健康的营养);②放心睡(不怕睡不着,就怕担心失眠);③照镜子(检视自己的情绪状态);④排活动(丰富的生活内容);⑤调目标(随着身体的变化、家庭结构的改变和工作状况的变化而调整工作目标、家庭目标和生活目标);⑥爱自己(这个很重要,自爱、自尊);⑦交朋友(有闺蜜的人进入中年期不容易得抑郁症);⑧列出来(有问题不怕,就怕一团乱麻不知所措,所以要列出来,并一一写出可行的解决方法,决定从哪里着手);⑨说出来(喜怒哀乐,不要窝在心里,说出来跟家人朋友一起分享,获得相互的理解);⑩顺势为(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也,顺势而为是智者)。
4.及时求助。一旦内心苦恼严重,影响人际关系和日常生命质量的情况出现,常说明自我调整已经不能缓解,应当及时向专业人员寻求帮助。
【女生更年期心理保健法】相关文章:
2017夏季养胃健脾保健法10-05
2017谷雨时节后养生保健法08-17
南方谷雨节气及中医养生保健法10-21
2017年夏季中医养生保健法08-04
女生经期保健基本常识05-30
女生经期保健禁忌有哪些08-20
女生夏季排毒保健方法10-20
心形脸女生适合的发型扎法10-01
2017年女生养生保健大全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