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时节中医教你科学养生
夏至过后就将迎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三伏天,此时人往往容易生病、中暑。那么,如何安然度过这段酷热难当的日子?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医夏至养生知识,欢迎阅读。
长期冷饮冷食容易导致脾胃伤寒
中医介绍,夏至前后,饮食应以清淡为宜,为防暑可多吃西瓜、苦瓜、冬瓜等具有清热消暑作用的食物,还可吃些“酸”,如山楂、杨梅、酸梅汤等,有助于养阴。
夏季,人的胃口往往较差,那是因为天气闷热,肠胃消化功能相对减弱,这时应重视补脾。中医养生讲究一年四季都要养脾,尤其是夏季人的脾胃更加虚弱,食用山药、玉米、茯苓等食物可起到补脾作用。此外,夏季养脾还讲究醒脾胃,可适当吃一些酸辣刺激性的食物,以促进食欲。
炎热的天气里,冷饮冷食是很多街坊的最爱。不过,夏天吃一些凉食确实能起到防暑的作用,但切忌食用过多。贪吃冷食容易导致脾胃伤寒,特别是绿豆、西瓜等大寒的食物。如果是寒凉体质的人,则不宜频繁食用绿豆汤,也不宜将其冰镇食用。
很多年轻人不重视,运动后立马喝冷饮解暑。一旦脾胃伤寒,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疲乏无力、拉肚子、胃肠功能紊乱等。若长期冷饮冷食,将导致脾胃伤寒恶性循环,容易往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方向发展。冰镇食物从冰箱拿出后不要马上食用,在常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再食用,可降低其寒性。
每日用温水洗澡具有锻炼身体作用
夏至时节,应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建议晚睡早起,最晚不超过23时,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由于天气炎热,多数人晚间睡眠质量降低。为促进体力和精神的恢复,午睡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既能避开炎热的时刻,又可减轻疲劳感。需注意的是,午睡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半小时左右为佳。
有一个日常生活小细节应引起大家的重视。夏天洗澡倡导选择温水而不是冷水,虽然这只是一个很小的生活习惯,但很可能会引起大问题。
夏天运动锻炼后除不能饮用大量冷饮外,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浴。因为用冷水冲浴时,人体体表毛孔会瞬间收缩,体内热气、毒素无法排出,会引起寒湿痹症、黄汗等多种疾病。而用温水洗澡,不仅能洗掉汗液和污垢,还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因为在水温和水压的作用下,人体体表血管扩张,会加快血液循坏,有利于体内余热排出,促进人的体温保持平衡状态,还能降低肌肉张力,缓解疲劳,改善睡眠。
夏至吃热汤面具有发汗祛湿功效
夏至时节,不少人容易出现头晕、脾气暴躁、血压升高或中暑等不适症状。这是由于天气闷热,人体体表血管扩张,体内血液重新分布,脑部及胃肠道等部位供血量相对减少而引起的。
中医建议,夏季更应放松心情,多参加一些可愉悦身心的.活动。同时,“苦”味食物有助于养心,日常可多吃苦瓜、莲子等。此外,日常还可按摩百会、涌泉、足三里、曲池等穴位,或把吴茱萸、肉桂研磨成粉状,加醋混合成糊状,睡觉时外敷在涌泉穴,对缓解以上不适症状均有一定功效。
气虚、湿热体质的人在夏天会感觉比其他人更难熬,且多会出现乏力、犯困、消化不良等症状,湿热者还容易长痘,加之有糖尿病者病情容易加重。
气虚者可根据自己体质选择补气的药材,如人参、黄芪、西洋参等。补元汤也是一个不错的保健方法,其药性平和,适合大部分体质使用。用西洋参6克、五味子10克、黄芪20克,代茶饮用或煮汤均可。
湿热者可艾灸足三里、丰隆、解溪、关元、合谷、曲池等穴位。此外,还有一个简单方便的祛湿方法,那便是吃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夏至当天,全国多地流传有吃面的习俗。
一方面,吃热汤面能发汗祛湿;另一方面,面条的硬质小麦中含有B族维生素,有利于缓解湿热引起的脚气和湿疹。要注意的是,在水煮过程中,面条里的很多B族维生素会溶解在汤中,吃面时别忘了多喝些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