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夏至节气养生

时间:2024-09-04 22:20:42 智聪 中医执业医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医夏至节气养生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夏至养生的知识,欢迎阅读。

中医夏至节气养生

  中医夏至节气养生

  一、夏至心静自然凉:

  夏至后天气逐渐变热,人们容易心烦意乱。《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说:“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嵇康在《养生论》中说:“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告诉我们在炎热的夏天,应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波动过大,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心静自然凉。

  二、晚睡早起午休躺:

  夏至时节,建议晚睡早起,并适当午休,以适应自然界的阳气变化。中医理论认为,午时(中午11:00-13:00)是一天之中阳气最盛、阴气初始的时刻,午时小憩一会儿,可以滋阴护阳,使阴阳平衡。

  三、切忌饮食过寒凉:

  夏至时节饮食宜清淡,多吃苦味食物,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同时,应避免过食寒凉之物,以免损伤脾胃。《颐身集》记载:“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故此时不宜多吃冰冷的食物,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等,虽是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用。

  四、暑伤津气炎热防:

  夏至气候炎热,出汗量大大增多。中医有“血汗同源”之说,认为汗液为津液所化,血液为心所主,故又有“汗为心之液”的说法,夏季多汗则易使心气涣散。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素问藏气法时论》曰:“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随着人体出汗较多,相应的盐分损失也多,可以适当补充淡盐水或者电解质水防止电解质紊乱。

  五、户外防晒讲着装:

  夏至后天气闷热,光照强烈,紫外线容易损伤皮肤,应注意防暑防晒,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时间,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下。可以选择防晒霜、遮阳伞、遮阳帽外,以及轻薄的衣服遮挡紫外线。

  六、冬病夏治扶阳气:

  夏季阳气盛于外,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期,可以利用这个时期通过内服中药、艾灸等方法调理身体,预防和治疗一些冬季容易发作的疾病。因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阳气浮越,此时对阳虚者用助阳药,或对内寒凝重者用温里祛寒药,可更好地发挥祛除冬病根因的作用,通过扶阳祛寒、扶助正气为秋冬贮备阳气, 机体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

  七、夏至进补调阴阳:

  《黄帝内经》曰:“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说明夏至和冬至是天地四时、阴阳之气消长交接的节气,此时人体阴阳之气也处于消长交接的状态,此刻进补,能大大提高疗效。

  “防苦夏吃吃鸭”说明鸭肉是夏至进补的重要食材,鸭属水禽,性寒凉,有清热的功效,鸭肉中的优质蛋白不仅补益,还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荸荠和莲藕也是夏至适宜的进补食品,荸荠性寒,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功效;莲藕性味寒凉,具有清热凉血、益血生肌、健脾开胃的功效。地黄炖鸡也是夏至养生进补的最佳选择,干地黄味甘苦,性微寒,有滋阴清热、凉血补血的功效,兼能益肾。地黄炖鸡充分利用了地黄的药效和鸡的补养作用,益气养阴、补血益肾,对夏季气阴不足有很好的疗效。

  夏至节气养生三宜

  饮食宜多吃“苦”

  在中医养生中,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在饮食方面,适当吃些辛温类食物,最好适当吃点“苦”,忌食过于腥热的食物,以免上火。

  夏至尽管天气炎热,但阴气已开始生长。“夏至前后饮食宜清淡,忌食过于腥热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等。”

  这个时候要适当吃点“苦”,如苦瓜、莲子心等都是清热祛暑的佳品。还可吃些金银花绿豆粥,喝些菊花枸杞茶、麦冬金银花茶等。

  夏至前后半月最宜节气针灸

  “夏至阳气盛,人体阳气浮越,可在这前后15天进行节气针灸,针对痼疾,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腹泻等,可有效地扶阳祛寒、祛除根因。”

  节气灸,或许很多人并不太了解,它是古人根据“天时”,有选择地针灸不同穴位,预防该时节好发的疾病的方法。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同时,中医讲究“春夏养阳”,也就是说在夏至前后乃至三伏天治疗可为秋冬储存阳气,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

  “节气灸”适应病症,主要对呼吸系统疾病和脾胃病有很好的疗效。如过敏性鼻炎、哮喘、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因为此时节影响发病的气候因素比较少,症状相对较轻,这个时候扶正固本,可以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更好地透邪外出。脾胃病如胃痛、腹痛、腹泻、腹胀等,这是因为脾脏喜燥恶湿,湿邪最易困脾,影响我们的消化功能,夏季培补脾胃,可以健脾化湿。

  宜健脾养胃

  保养脾胃的保健操:

  ①揉隐白穴:盘腿端坐,赤足,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隐白穴(足大趾甲根部内侧),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隐白穴,手法同前。

  ②揉公孙穴: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公孙穴(足内侧,第一跖骨下缘),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公孙穴,手法同前。

  ③揉三阴交穴: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处),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手法同前。

  ④揉阴陵泉穴:端坐位,双手扶于双膝,用拇指按压阴陵泉穴(胫骨内髁下缘)旋转按压30次。

  ⑤按揉三脘穴:平卧位,将左手掌心放于中脘穴(腹部中线,剑突与脐中间,中脘穴上1寸为上脘穴,下1寸为下脘穴),覆盖上中下三脘穴,右手压于左手背。向左旋转按揉20次,向右旋转按揉20次。

【中医夏至节气养生】相关文章:

二十四节气立夏中医养生常识05-06

二十四节气之立夏中医养生小常识06-12

中医养生保健小常识04-28

中医养生夏季防中暑知识07-10

中医针灸养生保健知识03-26

中医养生小常识130条06-11

老人中医夏季养生保健常识01-20

中医养生知识:经络不通百病生10-13

24节气之秋分养生食谱大全04-27

中医中医内科重点知识梳理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