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高校如何财务报销
大家知道德国高校如何财务报销么?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讲解一下吧。
几点事实:
(1) 德国教授从来就没跑过财务处;
(2) 德国教授处理财务报销的时间,我估计一个月顶多能有一个小时;
(3) 德国教授从来就没有粘过发票或收据,德国是没有发票一说的;
(4) 德国高校研究生从来不会去财务报销,教授不会让学生做与科研无关的事情。
德国高校报销过程如下,如有不妥,请指正:
博士研究生需要做试验,买材料,只需要和学术秘书发个邮件,告诉秘书材料的品牌参数及购买数量即可,剩下的就不用管了,过几天就会收到材料。课题组一般都有常用材料固定的目录,多年来形成的一个材料库,秘书或者学生只要按照目录给公司打电话即可。如果是新材料,秘书也会帮你搞定此事。报销呢?那是会计的事情。
博士生加工,课题组有固定的加工中心,多年来形成的,哪里能加工什么哪里做什么,学生直接送过去。事后,加工厂会和课题组统一结账。
博士生出差,出差前填一个表,需要核准,去哪里,哪天回,然后自己把钱垫上,回来之后把相应票据交给学术秘书即可,钱会自动打到你卡里。如果是大家组团一起出差,秘书就会帮所有人把行程安排好,你啥都不用管。
德国高校报销制度,有几个特点:
(1) 分级制,低于200欧以下的,学生可以买完之后,再给秘书说一下,然后秘书给你现金。大数额的,只能由秘书来操作,通过课题组与公司直接打交道。
(2) 非现金流,德国高校基本很少看到现金交易的,都是刷卡或者课题组与公司之间账户交易。
(3) 监督制,德国高校教授只管签字,报销整个过程都是秘书和学生参与其中。除了差旅费,可以直接打进教授账户。教授要想越过学术秘书,个别花费直接进教授账户几乎不可能。
(4) 采购制,课题组常用的材料和办公用品,学术秘书就会定期予以采购,德国高校办公用品,譬如:打印纸、笔、日记本、小册子等等全是课题组免费提供的。
(5) 经费意识,德国教授从来不会认为项目课题经费是自己的,而是认为这是国家资助你进行的研究,能花多少花多少,也不着急,重点是招学生做成果。学校管理层也不会给教授经费制定什么规定,主要是按照预算来走,好像从地位上来讲,德国高校财务处就如同是整个教授群体的服务部门,而不是管理部门。
我又与教授讨论过德国高校申请项目中,项目是否有财务预算明细。和中国类似,德国也有横向和纵向一说,横向经费一般来源于企业,没有预算,只要做与科研相关的基本没有任何问题;纵向经费,有预算,德国教授申请纵向科研经费中,一半左右是劳务费,就是博士生的工资,还有一半就是材料费加工费差旅费等等和国内差不多,但强调大类,譬如材料费多少,不会卡死你材料费中什么东西买多少。总体来讲,德国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是比国内要松很多,更符合科学规律一些。
德国如何监督科研经费的使用?其一,德国教授自身有较高的觉悟,不会那么做,德国高校招学生没有限制,有钱就多招,有钱还可以探索新方向,不怕花不掉,我们老板名下就有15个博士生左右,大家主要是做事;其二,教授很难越权操作,教授主要是签字权,运作过程主要是学术秘书,而学术秘书有部分工资是学校来承担的。德国对于科研经费的监督,基本上是抓关键点,不重视票据细节,只抓住出口。大额的经费报销,主要是课题组与公司直接联系,如果与这个公司往来经费很多,项目结题财务报告上是要注明的。
德国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我觉得既人性化,效率很高,能促进大家积极性;又起到了监督的效果,钱都用在刀刃上了,的.确都用来干了事。
我对比中德两国高校管理模式上的区别,总感觉德国高校基层单位自我完善的能力很强,遇到问题立马解决问题,教授绝对不会对有阻碍的制度坐视不理,教授和管理层真是把课题组把学校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责任心很强,提的建议也很容易被管理层民主采纳。而我们中国,诸多领域总觉得基层缺乏一种自我完善的控制力,啥事都等着红头文件,没人敢提意见,行政管理氛围浓,服务主体意识淡薄,个别教授即使对制度有埋怨有不满,明知道浪费光阴,也没有勇气去完善制度,感觉不是自己家一样,个别管理层也是不思进取,多么明显的漏洞都要等着主席总理意识到才会去完善。
【德国高校如何财务报销】相关文章:
1.德国高校联盟讲解
3.德国留学高校入读
5.德国留学如何准备
6.如何去德国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