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技术培训

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及其发展

时间:2024-09-22 16:39:41 EDA技术培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7年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及其发展

  电子设计自动化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的设计和仿真,集成电路的版图设计、印刷电路板(PCB)的设计和可编程器件的编程等各项工作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及其发展,欢迎大家参考!

  20世纪末,电子设计技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在其推动下,现代电子产品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同时也使现代电子产品性能进一步提高,产品更新换代的节奏也变得越来越快。

  微电子技术的进步表现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加工技术即半导体工艺技术的发展上,使得表征半导体工艺水平的线宽已经达到了90nm,并还在不断地缩小,在硅片单位面积上,集成了更多的晶体管。集成电路设计正在不断地向超大规模、极低功耗和超高速的方向发展;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的设计成本不断降低,在功能上,现代的集成电路已能够实现单片电子系统SOC(System On a Chip)。

  现代电子设计技术的核心已日趋转向基于计算机的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即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技术。EDA技术就是依赖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在EDA工具软件平台上,对以硬件描述语言HDL(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为系统逻辑描述手段完成的设计文件,自动地完成逻辑编译、逻辑化简、逻辑分割、逻辑综合、结构综合(布局布线),以及逻辑优化和仿真测试,直至实现既定的电子线路系统功能。EDA技术使得设计者的工作仅限于利用软件的方式,即利用硬件描述语言和EDA软件来完成对系统硬件功能的实现,这是电子设计技术的一个巨大进步。

  另一方面,在现代高新电子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中,微电子技术和现代电子设计技术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又相互制约的两个环节;前者代表了物理层在广度和深度上硬件电路实现的发展,后者则反映了现代先进的电子理论、电子技术、仿真技术、设计工艺和设计技术与最新的计算机软件技术有机的融合和升华。因此,严格地说,EDA技术应该是这二者的结合,是这两个技术领域共同孕育的奇葩。

  EDA技术在硬件实现方面融合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IC版图设计技术、ASIC测试和封装技术、FPGA/CPLD编程下载技术、自动测试技术等;在计算机辅助工程方面融合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测试(CAT)、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以及多种计算机语言的设计概念;而在现代电子学方面则容纳了更多的内容,如电子线路设计理论、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数字系统建模和优化技术及长线技术理论等。因此EDA技术为现代电子理论和设计的表达与实现提供了可能性。

  在现代技术的所有领域中,纵观许多得以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多为计算机辅助设计,而非自动化设计。显然,最早进入设计自动化的技术领域之一是电子技术,这就是为什么电子技术始终处于所有科学技术发展最前列的原因之一。不难理解,EDA技术已不是某一学科的分支,或某种新的技能技术,而应该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融合多学科于一体,又渗透于各学科之中,打破了软件和硬件间的壁垒,使计算机的软件技术与硬件实现、设计效率和产品性能合二为一,它代表了电子设计技术和应用技术的发展方向。

  正因为EDA技术丰富的内容以及与电子技术各学科领域的相关性,其发展的历程同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技术、计算机辅助工程、可编程逻辑器件,以及电子设计技术和工艺的发展是同步的。就过去近30年的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可大致将EDA技术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20世纪70年代,在集成电路制作方面,MOS工艺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可编程逻辑技术及其器件已经问世,计算机作为一种运算工具已在科研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在后期,CAD的概念已见雏形,这一阶段人们开始利用计算机取代手工劳动,辅助进行集成电路版图编辑、PCB布局布线等工作。

  20世纪80年代,集成电路设计进入了CMOS(互补场效应管)时代。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已进入商业应用,相应的辅助设计软件也已投入使用;而在80年代末,出现了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CAE和CAD技术的应用更为广泛,它们在PCB设计方面的原理图输入、自动布局布线及PCB分析,以及逻辑设计、逻辑仿真、布尔方程综合和化简等方面担任了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各种硬件描述语言的出现、应用和标准化方面的重大进步,为电子设计自动化必须解决的电路建模、标准文档及仿真测试奠定了基础。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硬件描述语言的标准化得到进一步的确立,计算机辅助工程、辅助分析和辅助设计在电子技术领域获得更加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电子技术在通信、计算机及家电产品生产中的市场需求和技术需求,也极大地推动了全新的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特别是集成电路设计工艺步入了超深亚微米阶段,百万门以上的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的陆续面世,以及基于计算机技术的面向用户的低成本大规模ASIC设计技术的应用,促进了EDA技术的形成。更为重要的是各EDA公司致力于推出兼容各种硬件实现方案和支持标准硬件描述语言的EDA工具软件的研究,都有效地将EDA技术推向成熟和实用。

  EDA技术在进入21世纪后,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在FPGA上实现DSP(数字信号处理)应用成为可能,用纯数字逻辑进行DSP模块的设计,使得高速DSP实现成为现实,并有力地推动了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实用化和发展。基于FPGA的DSP技术,为高速数字信号处理算法提供了实现途径。

  ● 嵌入式处理器软核的成熟,使得SOPC(System On a Programmable Chip)步入大规模应用阶段,在一片FPGA中实现一个完备的数字处理系统成为可能。

  ● 使电子设计成果以自主知识产权的方式得以明确表达和确认成为可能。

  ● 在仿真和设计两方面支持标准硬件描述语言且功能强大的EDA软件不断推出。

  ● 电子技术领域全方位融入EDA技术,除了日益成熟的数字技术外,传统的电路系统设计建模理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崛起,模拟电路系统硬件描述语言的表达和设计的标准化,系统可编程模拟器件的出现,数字信号处理和图像处理的全硬件实现方案的普遍接受,软硬件技术的进一步融合等。

  ● EDA使得电子领域各学科的界限更加模糊,更加互为包容:模拟与数字、软件与硬件、系统与器件、ASIC与FPGA、行为与结构等。

  ● 更大规模的FPGA和CPLD器件的不断推出。

  ● 基于EDA的用于ASIC设计的标准单元已涵盖大规模电子系统及复杂IP核模块。

  ● 软硬IP(Intellectual Property)核在电子行业的产业领域广泛应用。

  ● SOC高效低成本设计技术的成熟。

  ● 系统级、行为验证级硬件描述语言出现(如System C),使复杂电子系统的设计和验证趋于简单。

  1.2 电子设计自动化应用对象

  一般地说,利用EDA技术进行电子系统设计,最后实现的目标是以下3种。

  ● 全定制或半定制ASIC。

  ● FPGA/CPLD(或称可编程ASIC)开发应用。

  ● PCB(印制电路板)。

  实现目标的前面两项可以归结为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设计和实现(如图1-1所示),ASIC是最终的物理平台,集中容纳了用户通过EDA技术将电子应用系统的既定功能和技术指标具体实现的硬件实体。一般而言,专用集成电路就是具有专门用途和特定功能的独立集成电路器件,根据这个定义,作为EDA技术最终实现目标的ASIC,可以通过3种途径来完成,这可以通过图1-1来说明。

  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及其发展 - Ryan - liyongfeng1111的博客 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及其发展 - Ryan - liyongfeng1111的博客

  图1-1 EDA技术实现目标

  图1-1中所标的另外一个EDA技术实现目标PCB,指的是印制电路板的布局布线设计及验证分析,由于不涉及芯片层面上的设计,故不拟展开。

  下面主要介绍FPGA/CPLD与ASIC。

  1.超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

  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和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是实现这一途径的主流器件,它们的特点是直接面向用户,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通用性,使用方便,硬件测试和实现快捷,开发效率高,成本低,上市时间短,技术维护简单,工作可靠性好等。FPGA和CPLD的应用是EDA技术有机融合软硬件电子设计技术以及对自动化设计与自动化实现最典型的诠释。由于FPGA和CPLD的开发工具、开发流程和使用方法与ASIC有类似之处,因此这类器件通常也被称为可编程专用IC,或可编程ASIC。

  2.半定制或全定制ASIC

  根据实现的工艺,基于EDA设计技术的半定制或全定制ASIC可统称为掩膜(MASK)ASIC,或直接称ASIC。

  ASIC大致分为门阵列ASIC、标准单元ASIC和全定制ASIC。

  门阵列ASIC

  门阵列芯片包括预定制相连的PMOS和NMOS晶体管行。设计中,用户可以借助EDA工具将原理图或硬件描述语言模型映射为相应门阵列晶体管配置,创建一个指定金属互连路径文件,从而完成门阵列ASIC开发。由于有掩膜的创建过程,门阵列有时也称掩膜可编程门阵列(MPGA)。但是 MPGA与FPGA完全不同,它不是用户可编程的,也不属于可编程逻辑范畴,而是实际的ASIC。MPGA出现在FPGA之前,FPGA技术则源自MPGA。现在,Altera的HardCopy、HardCopy II技术可以提供一种把FPGA的设计转化为结构化ASIC的途径。

  标准单元ASIC

  目前大部分ASIC是使用库中的不同大小的标准单元设计的,这类芯片一般称作基于单元的集成电路(Cell-based Integrated Circuits,CBIC)。在设计者一级,库包括不同复杂性的逻辑元件:SSI逻辑块、MSI逻辑块、数据通道模块、存储器、IP,以及系统级模块。库包含每个逻辑单元在硅片级的完整布局,使用者只需利用EDA软件工具与逻辑块描述打交道即可,完全不必关心电路布局的细节。标准单元布局中,所有扩散、接触点、过孔、多晶通道及金属通道都已完全确定。当该单元用于设计时,通过EDA软件产生的网表文件将单元布局块“粘贴”到芯片布局之上的单元行上。标准单元ASIC设计与FPGA设计开发的流程相近。

  全定制芯片

  全定制芯片中,在针对特定工艺建立的设计规则下,设计者对于电路的设计有完全的控制权,如线的间隔和晶体管大小的确定。该领域的一个例外是混合信号设计,使用通信电路的ASIC可以定制设计其模拟部分。

  3.混合ASIC

  混合ASIC(不是指数模混合ASIC)主要指既具有面向用户的FPGA可编程功能和逻辑资源,同时也含有可方便调用和配置的硬件标准单元模块,如CPU、RAM、ROM、硬件加法器、乘法器、锁相环等。Xilinx、Atmel和Altera公司已经推出了这方面的器件,如Virtex-4系列、Excalibur(含ARM核)和Stratix II系列等。混合ASIC为SOC和SOPC(System On a Programmable Chip)的设计实现成为便捷的途径。

  1.3 硬件描述语言

  硬件描述语言HDL是EDA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HDL主要有VHDL、Verilog HDL、ABEL、AHDL、SystemVerilog和SystemC。

  其中VHDL、Verilog在现在EDA设计中使用最多,也拥有几乎所有的主流EDA工具的支持。而SystemVerilog和SystemC这两种HDL语言还处于完善过程中。VHDL是作为电子设计主流硬件的描述语言之一,本书将重点介绍它的编程方法和使用技术。

  1.3.1 硬件描述语言VHDL

  VHDL的英文全名是VHSIC(Very High Speed Integrated Circuit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于1983年由美国国防部(DOD)发起创建,由IEEE(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进一步发展,并在1987年作为“IEEE标准1076”发布。从此,VHDL成为硬件描述语言的业界标准之一。自IEEE公布了VHDL的标准版本(IEEE Std 1076)之后,各EDA公司相继推出了自己的VHDL设计环境,或宣布自己的设计工具支持VHDL。此后VHDL在电子设计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逐步取代了原有的非标准硬件描述语言。

  VHDL作为一个规范语言和建模语言,随着它的标准化,出现了一些支持该语言的行为仿真器。由于创建VHDL的最初目标是用于标准文档的建立和电路功能模拟,其基本想法是在高层次上描述系统和元件的行为。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发现,VHDL不仅可以作为系统模拟的建模工具,而且可以作为电路系统的设计工具;可以利用软件工具将VHDL源码自动地转化为文本方式表达的基本逻辑元件连接图,即网表文件。这种方法显然对于电路自动设计是一个极大的推进。很快,电子设计领域出现了第一个软件设计工具,即VHDL逻辑综合器,它可以标准地将VHDL的部分语句描述转化为具体电路实现的网表文件。

  1993年,IEEE对VHDL进行了修订,从更高的抽象层次和系统描述能力上扩展了VHDL的内容,公布了新版本的VHDL,即IEEE标准的1076-1993版本。现在,VHDL和Verilog作为IEEE的工业标准硬件描述语言,得到众多EDA公司的支持,在电子工程领域,已成为事实上的通用硬件描述语言。现在公布的最新VHDL标准版本是IEEE 1076-2002。

  VHDL语言具有很强的电路描述和建模能力,能从多个层次对数字系统进行建模和描述,从而大大简化了硬件设计任务,提高了设计效率和可靠性。

  VHDL具有与具体硬件电路无关和与设计平台无关的特性,并且具有良好的电路行为描述和系统描述的能力,并在语言易读性和层次化结构化设计方面,表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应用潜力。因此,VHDL在支持各种模式的设计方法、自顶向下与自底向上或混合方法方面,在面对当今许多电子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需要多次重新设计以融入最新技术,改变工艺等方面都表现了良好的适应性。用VHDL进行电子系统设计的一个很大的优点是设计者可以专心致力于其功能的实现,而不需要对不影响功能的与工艺有关的因素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1.3.2 硬件描述语言的综合

  综合(Synthesis),就其字面含义应该为:把抽象的实体结合成单个或统一的实体。因此,综合就是把某些东西结合到一起,把设计抽象层次中的一种表述转化成另一种表述的过程。对于电子设计领域的综合概念可以表示为:将用行为和功能层次表达的电子系统转换为低层次的便于具体实现的模块组合装配而成的过程。

  事实上,设计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可称为一个综合环节。设计过程通常从高层次的行为描述开始,以最低层的结构描述结束,每个综合步骤都是上一层次的转换。

  ● 从自然语言表述转换到VHDL语言算法表述,是自然语言综合。

  ● 从算法表述转换到寄存器传输级(Register Transfer Level,RTL)表述,即从行为域到结构域的综合,是行为综合。

  ● 从RTL级表述转换到逻辑门(包括触发器)的表述,即逻辑综合。

  ● 从逻辑门表述转换到版图表述(ASIC设计),或转换到FPGA的配置网表文件,可称为版图综合或结构综合。

  有了版图信息就可以把芯片生产出来了。有了对应的配置文件,就可以使对应的FPGA变成具有专门功能的电路器件。显然,综合器就是能够自动将一种设计表示形式向另一种设计表示形式转换的计算机程序,或协助进行手工转换的程序。它可以将高层次的表述转化为低层次的表述,可以从行为域转化为结构域,可以将高一级抽象的电路表述(如算法级)转化为低一级的表述(如门级),并可以用某种特定的硬件技术实现(如CMOS)。

  对设计者而言,在高抽象层次进行系统设计,再利用综合工具将设计转化为低层次的表示,与直接在低抽象层次来设计系统的情况相比,类似于一个程序员用高级语言编程并用编译器将程序编译成机器代码和直接用机器代码进行编程时的情况。前一种情况在于设计者可以将精力主要集中于系统级问题上,而由于不必关心低级层次的设计所面临的细节问题,在高抽象层次上进行设计和编程将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减少错误的发生。

  另一方面,尽管(如图1-2所示)从表面上看,VHDL等硬件描述语言综合器和软件程序编译器都不过是一种“翻译器”,它们都能将高层次的设计表达转化为低层次的表达,但它们却具有许多本质的区别。

  编译器将软件程序翻译成基于某种特定CPU的机器代码,这种代码仅限于这种CPU而不能移植,并且机器代码不代表硬件结构,更不能改变CPU的硬件结构,只能被动地为其特定的硬件电路结构所利用。如果脱离了已有的硬件环境(CPU),机器代码将失去意义。此外,编译器作为一种软件的运行,除了某种单一目标器件,即CPU的硬件结构外,不需要任何与硬件相关的器件库和工艺库参与编译。因而,编译器的工作单纯得多,编译过程基本属于一种一一对应式的“翻译”行为。

  综合器则不同,同样是类似的软件代码(如VHDL程序),综合器转化的目标是底层的电路结构网表文件,这种满足原设计程序功能描述的电路结构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硬件环境,因此可以独立地存在,并能轻易地被移植到任何通用硬件环境中,如ASIC、FPGA等。换言之,电路网表代表了特定的硬件结构,因此具备了随时改变硬件结构的依据。综合的结果具有相对独立性。另一方面,综合器在将硬件描述语言表达的电路功能转化成具体的电路结构网表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它不是机械的一一对应式的“翻译”,而是根据设计库、工艺库以及预先设置的各类约束条件,选择最优的方式完成电路结构的形成。这就是说,对于相同的VHDL表述,综合器可以用不同的电路结构实现相同的功能。

  如图1-3所示,与编译器相比,综合器具有更复杂的工作环境,综合器在接受VHDL程序并准备对其综合前,必须获得最终实现设计电路硬件特征相关的工艺库的信息,以及获得优化综合的诸多约束条件。一般地,约束条件可以分为3种,即设计规则、时间约束、面积约束。通常,时间约束的优先级高于面积约束。设计优化要求,当综合器把VHDL源码翻译成通用原理图时,将识别状态机、加法器、乘法器、多路选择器和寄存器等。这些运算功能根据VHDL源码中的符号,如加减乘除。每种运算都可用多种方法实现,如加法可实现方案有多种,有的面积小,速度慢;有的速度快,面积大。VHDL行为描述强调的是电路的行为和功能,而不是电路如何实现。选择电路的实现方案正是综合器的任务。综合器选择一种能充分满足各项约束条件且成本最低的实现方案。现在的许多综合器还允许设计者指定在做映射优化时综合器应付出多大“努力”;“努力”一般可分为低、中、高三档。

  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及其发展 - Ryan - liyongfeng1111的博客 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及其发展 - Ryan - liyongfeng1111的博客

  图1-2 编译器和综合功能比较 图1-3 VHDL综合器运行流程

  需要注意的是,VHDL(和Verilog)方面的IEEE标准主要指的是文档的表述、行为建模及其仿真,至于在电子线路的设计方面,VHDL(和Verilog)并没有得到全面的支持和标准化。这就是说,VHDL综合器并不能支持标准VHDL的全集(全部语句程序),而只能支持其子集,即部分语句,并且不同的VHDL综合器所支持的VHDL子集也不完全相同。这样一来,对于相同VHDL源代码,不同的VHDL综合器可能综合出在结构和功能上并不完全相同的电路系统。对此,设计者应给予充分的注意。

  因此,对于不同的综合结果,不应对综合器的特性贸然作出评价,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尽可能全面了解所使用的综合工具的基本特性。

  1.3.3 自顶向下设计方法

  传统的电子设计流程通常是自底向上的,即首先确定构成系统的最底层的电路模块或元件的结构和功能,然后根据主系统的功能要求,将它们组合成更大的功能块,使它们的结构和功能满足高层系统的要求。以此流程,逐步向上递推,直至完成整个目标系统的设计。例如,对于一般电子系统的设计,使用自底向上的设计方法,必须首先决定使用的器件类别和规格,如74系列的器件、某种RAM和ROM、某类CPU或单片机以及某些专用功能芯片等;然后是构成多个功能模块,如数据采集控制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数据交换和接口模块等,直至最后利用它们完成整个系统的设计。

  对于ASIC设计,则是根据系统的功能要求,首先从绘制硅片版图开始,逐级向上完成版图级、门级、RTL级、行为级、功能级,直至系统级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级发生问题,通常都不得不返工重来。

  自底向上的设计方法的特点是必须首先关注并致力于解决系统最底层硬件的可获得性,以及它们的功能特性方面的诸多细节问题;在整个逐级设计和测试过程中,始终必须顾及具体目标器件的技术细节。在这个设计过程中的任一时刻,最底层目标器件的更换,或某些技术参数不满足总体要求,或缺货,或由于市场竞争的变化,临时提出降低系统成本,提高运行速度等不可预测的外部因素,都将可能使前面的工作前功尽弃。

  由此可见,在某些情况下,自底向上的设计方法是一种低效、低可靠性、费时费力,且成本高昂的设计方法。

  在电子设计领域,自顶向下设计方法只有在EDA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和成熟应用的今天才成为可能。自顶向下设计方法的有效应用必须基于功能强大的EDA工具、具备集系统描述、行为描述和结构描述功能为一体的VHDL硬件描述语言,以及先进的ASIC制造工艺和FPGA开发技术。当今,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已经是EDA技术的首选设计方法,是ASIC或FPGA开发的主要设计手段。

  在EDA技术应用中,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就是在整个设计流程中各设计环节逐步求精的过程。一个项目的设计过程包括从自然语言说明到VHDL的系统行为描述、系统的分解、RTL模型的建立、门级模型产生,到最终的可以物理布线实现的底层电路,就是从高抽象级别到低抽象级别的整个设计周期。后端设计还必须包括涉及硬件的物理结构实现方法和测试(仍然利用计算机完成)。

  应用VHDL进行自顶向下的设计,就是使用VHDL模型在所有综合级别上对硬件设计进行说明、建模和仿真测试。主系统及子系统最初的功能要求在VHDL里体现为可以被VHDL仿真程序验证的可执行程序。由于综合工具可以将高级别的模型转化为门级模型,所以整个设计过程基本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的。人为介入的方式主要是根据仿真的结果和优化的指标来控制逻辑综合的方式和指向。因此,在设计周期中,要根据仿真的结果进行优化和升级,以及对模型及时的修改,以改进系统或子系统的功能,更正设计错误,提高目标系统的工作速度,减小面积耗用,降低功耗和成本等。或者启用新技术器件或新的IP核。在这些过程中,由于设计的下一步是基于当前的设计,即使发现问题或作新的修改而需从头开始设计,也不妨碍整体的设计效率。此外,VHDL优秀的可移植性、EDA平台的通用性以及与具体硬件结构的无关性,使得前期的设计可以容易地应用于新的设计项目,则项目设计的周期可以显著缩短。因此,EDA设计方法里十分强调将前一个VHDL模型重用的方法。此外随着设计层次的降低,在低级别上使用高级别的测试包来测试模型也很重要并有效。

  自顶而下的设计方法能使系统被分解为各个模块的集合之后,可以对设计的每个独立模块指派不同的工作小组。这些小组可以工作在不同地点,甚至可以分属不同的单位,最后将不同的模块集成为最终的系统模型,并对其进行综合测试和评估。

  1.3.4 EDA技术设计流程

  图1-4给出了自顶向下设计流程的框图说明,它包括以下设计阶段:

  (1)提出设计说明书,即用自然语言表达系统项目的功能特点和技术参数等。

  (2)建立VHDL行为模型,这一步是将设计说明书转化为VHDL行为模型。在这一项目的表达中,可以使用满足IEEE标准的VHDL的所有语句而不必考虑可综合性。这一建模行为的目标是通过VHDL仿真器对整个系统进行系统行为仿真和性能评估。在行为模型的建立过程中,如果最终的系统中包括目标ASIC或FPGA以外的电路器件,如RAM、ROM、接口器件或某种单片机,也同样能建立一个完整统一的系统行为模型而进行整体仿真。这是因为可以根据这些外部器件的功能特性设计出VHDL的仿真模型,然后将它们并入主系统的VHDL模型中。事实上,现在有许多公司可提供各类流行器件的VHDL模型,如8051单片机模型、PIC16C5X模型、80386模型等。利用这些模型可以将整个电路系统组装起来。有的VHDL模型既可用来仿真,也可作为实际电路的一部分。例如,现有的PCI总线模型大多是既可仿真又可综合的。

  (3)VHDL行为仿真。这一阶段可以利用VHDL仿真器(如ModelSim)对顶层系统的行为模型进行仿真测试,检查模拟结果,继而进行修改和完善。这一过程与最终实现的硬件没有任何关系,也不考虑硬件实现中的技术细节,测试结果主要是对系统纯功能行为的考察,其中许多VHDL的语句表达主要为了方便了解系统在各种条件下的功能特性,而不可能用真实的硬件来实现。

  (4)VHDL-RTL级建模。如上所述,VHDL只有部分语句集合可用于硬件功能行为的建模,因此在这一阶段,必须将VHDL的行为模型表达为VHDL行为代码(或称VHDL-RTL级模型)。这里应该注意的是,VHDL行为代码是用VHDL中可综合子集中的语句完成的,即可以最终实现目标器件的描述。因为利用VHDL的可综合的语句同样可以对电路方便地进行行为描述,而目前许多主流的VHDL综合器都能将其综合成RTL级,乃至门级模型。从第3步到第4步,人工介入的内容比较多,设计者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5)前端功能仿真。在这一阶段对VHDL-RTL级模型进行仿真,称为功能仿真。尽管VHDL-RTL级模型是可综合的,但对它的功能仿真仍然与硬件无关,仿真结果表达的是可综合模型的逻辑功能。

  (6)逻辑综合。使用逻辑综合工具将VHDL行为级描述转化为结构化的门级电路。在ASIC设计中,门级电路可以由ASIC库中的基本单元组成。

  (7)测试向量生成。这一阶段主要是针对ASIC设计的。FPGA设计的时序测试文件主要产生于适配器。对ASIC的测试向量文件是综合器结合含有版图硬件特性的工艺库后产生的,用于对ASIC的功能测试。

  (8)功能仿真。利用获得的测试向量对ASIC的设计系统和子系统的功能进行仿真。

  (9)结构综合。主要将综合产生的表达逻辑连接关系的网表文件,结合具体的目标硬件环境进行标准单元调用、布局、布线和满足约束条件的结构优化配置,即结构综合。

  (10)门级时序仿真。在这一级中将使用门级仿真器或仍然使用VHDL仿真器(因为结构综合后能同步生成VHDL格式的时序仿真文件)进行门级时序仿真,在计算机上了解更接近硬件目标器件工作的功能时序。对于ASIC设计,被称为布局后仿真。在这一步,将带有从布局布线得到的精确时序信息映射到门级电路重新进行仿真,以检查电路时序,并对电路功能进行最后检查。这些仿真的成功完成称为ASIC sign off。接下去的工作就可以将设计提供给硅铸造生产工序了。

  (11)硬件测试。这是对最后完成的硬件系统(如ASIC或FPGA)进行检查和测试。

  与其他的硬件描述语言相比,VHDL具有较强的行为仿真级与综合级的建模功能,这种能远离具体硬件,基于行为描述方式的硬件描述语言恰好满足典型的自顶向下设计方法,因而能顺应EDA技术发展的趋势,解决现代电子设计应用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及其发展 - Ryan - liyongfeng1111的博客

  图1-4 自顶向下的设计流程

  1.4 EDA技术的优势

  在传统的数字电子系统或IC设计中,手工设计占了较大的比例。一般先按电子系统的具体功能要求进行功能划分,然后对每个子模块画出真值表,用卡诺图进行手工逻辑简化,写出布尔表达式,画出相应的逻辑线路图,再据此选择元器件,设计电路板,最后进行实测与调试。手工设计方法主要有以下缺点。

  ● 复杂电路的设计、调试十分困难。

  ● 由于无法进行硬件系统功能仿真,如果某一过程存在错误,查找和修改十分不便。

  ● 设计过程中产生大量文档,不易管理。

  ● 对于IC设计而言,设计实现过程与具体生产工艺直接相关,因此可移植性差。

  ● 只有在设计出样机或生产出芯片后才能进行实测。

  相比之下,EDA技术有很大不同:

  (1)用HDL对数字电子系统进行抽象的行为与功能描述到具体的内部线路结构描述,从而可以在电子设计的各个阶段、各个层次进行计算机模拟验证,保证设计过程的正确性,可以大大降低设计成本,缩短设计周期。

  (2)EDA工具之所以能够完成各种自动设计过程,关键是有各类库的支持,如逻辑仿真时的模拟库、逻辑综合时的综合库、版图综合时的版图库、测试综合时的测试库等。这些库都是EDA公司与半导体生产厂商紧密合作、共同开发的。

  (3)某些HDL语言也是文档型的语言(如VHDL),极大地简化设计文档的管理。

  (4)EDA技术中最为瞩目的功能,即最具现代电子设计技术特征的功能是日益强大的逻辑设计仿真测试技术。EDA仿真测试技术只需通过计算机就能对所设计的电子系统从各种不同层次的系统性能特点完成一系列准确的测试与仿真操作,在完成实际系统的安装后,还能对系统上的目标器件进行所谓边界扫描测试,嵌入式逻辑分析仪的应用。这一切都极大地提高了大规模系统电子设计的自动化程度。

  (5)无论传统的应用电子系统设计得如何完美,使用了多么先进的功能器件,都掩盖不了一个无情的事实,即该系统对于设计者来说,没有任何自主知识产权可言,因为系统中的关键性的器件往往并非出自设计者之手,这将导致该系统在许多情况下的应用直接受到限制。基于EDA技术的设计则不同,由于用HDL表达的成功的专用功能设计在实现目标方面有很大的可选性,它既可以用不同来源的通用FPGA/CPLD实现,也可以直接以ASIC来实现,设计者拥有完全的自主权,再无受制于人之虞。

  (6)传统的电子设计方法自今没有任何标准规范加以约束,因此,设计效率低,系统性能差,开发成本高,市场竞争能力小。

  EDA技术的设计语言是标准化的,不会由于设计对象的不同而改变;它的开发工具是规范化的,EDA软件平台支持任何标准化的设计语言;它的设计成果是通用性的,IP核具有规范的接口协议。良好的可移植与可测试性,为系统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7)从电子设计方法学来看,EDA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将所有设计环节纳入统一的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案中。

  (8)EDA不但在整个设计流程上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自动设计能力,在各个设计层次上利用计算机完成不同内容的仿真模拟,而且在系统板设计结束后仍可利用计算机对硬件系统进行完整的测试。

  对于传统的设计方法,如单片机仿真器的使用仅仅只能在最后完成的系统上进行局部的软件仿真调试,在整个设计的中间过程是无能为力的。至于硬件系统测试,由于现在的许多系统主板不但层数多,而且许多器件都是BGA(Ball-Grid Array)封装,所有引脚都在芯片的底面,焊接后普通的仪器仪表无法接触到所需要的信号点,因此无法测试。

  1.5 面向FPGA的EDA开发流程

  完整地了解利用EDA技术进行设计开发的流程对于正确地选择和使用EDA软件,优化设计项目,提高设计效率十分有益。一个完整的、典型的EDA设计流程既是自顶向下设计方法的具体实施途径,也是EDA工具软件本身的组成结构。

  1.5.1 设计输入

  图1-5所示是基于EDA软件的FPGA开发流程框图,以下将分别介绍各设计模块的功能特点。对于目前流行的用于FPGA开发的EDA软件,图1-5所示的设计流程具有一般性。

  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及其发展 - Ryan - liyongfeng1111的博客

  图1-5 FPGA的EDA开发流程

  将电路系统以一定的表达方式输入计算机,是在EDA软件平台上对FPGA/CPLD开发的最初步骤。通常,使用EDA工具的设计输入可分为两种类型。

  1.图形输入

  图形输入通常包括原理图输入、状态图输入和波形图输入等方法。

  状态图输入方法就是根据电路的控制条件和不同的转换方式,用绘图的方法,在EDA工具的状态图编辑器上绘出状态图,然后由EDA编译器和综合器将此状态变化流程图形编译综合成电路网表。

  波形图输入方法则是将待设计的电路看成是一个黑盒子,只需告诉EDA工具该黑盒子电路的输入和输出时序波形图,EDA工具即能据此完成黑盒子电路的设计。

  原理图输入方法是一种类似于传统电子设计方法的原理图编辑输入方式,即在EDA软件的图形编辑界面上绘制能完成特定功能的电路原理图。原理图由逻辑器件(符号)和连接线构成,图中的逻辑器件可以是EDA软件库中预制的功能模块,如与门、非门、或门、触发器以及各种含74系列器件功能的宏功能块,甚至还有一些类似于IP的功能块。

  用原理图表达的输入方法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如设计者进行电子线路设计不需要增加新的诸如HDL等的相关知识;设计过程形象直观,适用于初学或教学演示;对于较小的电路模型,其结构与实际电路十分接近,设计者易于把握电路全局;由于设计方式接近于底层电路布局,因此易于控制逻辑资源的耗用,节省面积。

  然而,使用原理图输入的设计方法的缺点同样是十分明显的,如由于图形设计方式并没有得到标准化,不同的EDA软件中的图形处理工具对图形的设计规则、存档格式和图形编译方式都不同,因此图形文件兼容性差,难以交换和管理;随着电路设计规模的扩大,原理图输入描述方式必然引起一系列难以克服的困难,如电路功能原理的易读性下降,错误排查困难,整体调整和结构升级困难。例如,将一个4位的单片机设计升级为8位单片机几乎难以在短期内准确无误地实现;由于图形文件的不兼容性,性能优秀的电路模块移植和再利用十分困难;由于在原理图中已确定了设计系统的基本电路结构和元件,留给综合器和适配器的优化选择的空间已十分有限,因此难以实现用户所希望的面积、速度以及不同风格的综合优化,显然,原理图的设计方法明显偏离了电子设计自动化最本质的涵义;在设计中,由于必须直接面对硬件模块的选用,因此行为模型的建立将无从谈起,从而无法实现真实意义上的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案。

  2.硬件描述语言文本输入

  这种方式与传统的计算机软件语言编辑输入基本一致,就是将使用了某种硬件描述语言(HDL)的电路设计文本,如VHDL或Verilog的源程序,进行编辑输入。

  可以说,应用HDL的文本输入方法克服了上述原理图输入法存在的所有弊端,为EDA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打开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1.5.2 HDL综合

  一般地,综合是仅对应于HDL而言的。利用HDL综合器对设计进行综合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因为综合过程将把软件设计的HDL描述与硬件结构挂钩,是将软件转化为硬件电路的关键步骤,是文字描述与硬件实现的一座桥梁。综合就是将电路的高级语言(如行为描述)转换成低级的,可与FPGA/CPLD的基本结构相映射的网表文件或程序。

  当输入的HDL文件在EDA工具中检测无误后,首先面临的是逻辑综合,因此要求HDL源文件中的语句都是可综合的。

  在综合之后,HDL综合器一般都可以生成一种或多种文件格式网表文件,如有EDIF、VHDL、Verilog等标准格式,在这种网表文件中用各自的格式描述电路的结构。如在VHDL网表文件采用VHDL的语法,用结构描述的风格重新诠释综合后的电路结构。

  整个综合过程就是将设计者在EDA平台上编辑输入的HDL文本、原理图或状态图形描述,依据给定的硬件结构组件和约束控制条件进行编译、优化、转换和综合,最终获得门级电路甚至更底层的电路描述网表文件。由此可见,综合器工作前,必须给定最后实现的硬件结构参数,它的功能就是将软件描述与给定的硬件结构用某种网表文件的方式对应起来,成为相应的映射关系。如果把综合理解为映射过程,那么显然这种映射不是惟一的,并且综合的优化也不是单纯的或一个方向的。为达到速度、面积、性能的要求,往往需要对综合加以约束,称为综合约束。

  1.5.3 布线布局(适配)

  适配器也称结构综合器,它的功能是将由综合器产生的网表文件配置于指定的目标器件中,使之产生最终的下载文件,如JEDEC、Jam格式的文件。适配所选定的目标器件(FPGA/CPLD芯片)必须属于原综合器指定的目标器件系列。通常,EDA软件中的综合器可由专业的第三方EDA公司提供,而适配器则需由FPGA/CPLD供应商提供。因为适配器的适配对象直接与器件的结构细节相对应。

  逻辑综合通过后必须利用适配器将综合后网表文件针对某一具体的目标器件进行逻辑映射操作,其中包括底层器件配置、逻辑分割、逻辑优化、逻辑布局布线操作。适配完成后可以利用适配所产生的仿真文件作精确的时序仿真,同时产生可用于编程的文件。

  1.5.4 仿真

  在编程下载前必须利用EDA工具对适配生成的结果进行模拟测试,就是所谓的仿真。

  仿真就是让计算机根据一定的算法和一定的仿真库对EDA设计进行模拟,以验证设计,排除错误。仿真是在EDA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图1-5所示的时序与功能门级仿真通常由PLD公司的EDA开发工具直接提供(当然也可以选用第三方的专业仿真工具),它可以完成两种不同级别的仿真测试。

  (1)时序仿真。就是接近真实器件运行特性的仿真,仿真文件中已包含了器件硬件特性参数,因而,仿真精度高。但时序仿真的仿真文件必须来自针对具体器件的适配器。综合后所得的EDIF等网表文件通常作为FPGA适配器的输入文件,产生的仿真网表文件中包含了精确的硬件延迟信息。

  (2)功能仿真。它是直接对VHDL、原理图描述或其他描述形式的逻辑功能进行测试模拟,以了解其实现的功能是否满足原设计要求的过程,仿真过程不涉及任何具体器件的硬件特性。不经历适配阶段,在设计项目编辑编译(或综合)后即可进入门级仿真器进行模拟测试。直接进行功能仿真的好处是设计耗时短,对硬件库、综合器等没有任何要求。对于规模比较大的设计项目,综合与适配在计算机上的耗时是十分可观的,如果每一次修改后的模拟都必须进行时序仿真,显然会极大地降低开发效率。因此,通常的做法是,首先进行功能仿真,待确认设计文件所表达的功能满足设计者原有意图时,即逻辑功能满足要求后,再进行综合、适配和时序仿真,以便把握设计项目在硬件条件下的运行情况。

  1.5.5 下载和硬件测试

  把适配后生成的下载或配置文件,通过编程器或编程电缆向FPGA或CPLD进行下载,以便进行硬件调试和验证(Hardware Debugging)。

  通常,将对CPLD的下载称为编程(Program),对FPGA中的SRAM进行直接下载的方式称为配置(Configure),但对于反熔丝结构和Flash结构的FPGA的下载和对FPGA的专用配置ROM的下载仍称为编程。

  FPGA与CPLD的辨别和分类主要是根据其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通常的分类方法是:

  (1)以乘积项结构方式构成逻辑行为的器件称为CPLD,如Lattice的ispLSI系列、Xilinx的XC9500系列、Altera的MAX7000S系列和Lattice(原Vantis)的Mach系列等。

  (2)以查表法结构方式构成逻辑行为的器件称为FPGA,如Xilinx的SPARTAN系列、Altera的FLEX10K、ACEX1K或Cyclone系列等。

  当然也有从下载方式上分的。有关FPGA/CPLD下载的详细情况将在第2章中介绍。

  最后是将含有载入了设计的FPGA或CPLD的硬件系统进行统一测试,以便最终验证设计项目在目标系统上的实际工作情况,以排除错误,改进设计。

  1.6 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流程

  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是相对于通用集成电路而言的,ASIC主要指用于某一专门用途的集成电路器件。ASIC分类大致如图1-6所示,分为数字ASIC、模拟ASIC和数模混合ASIC。

  1.6.1 专用集成电路ASIC设计方法

  对于数字ASIC,其设计方法有多种。按版图结构及制造方法分,有半定制(Semi- custom)和全定制(Full-custom)两种实现方法,如图1-7所示。

  ASIC的全定制方法是一种基于晶体管级的,手工设计版图的制造方法。设计者需要使用全定制版图设计工具来完成,设计者必须考虑晶体管版图的尺寸、位置、互连线等技术细节,并据此确定整个电路的布局布线,以使设计的芯片的性能、面积、功耗、成本达到最优。显然,在全定制设计中,人工参与的工作量大,设计周期长,而且容易出错。

  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及其发展 - Ryan - liyongfeng1111的博客 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及其发展 - Ryan - liyongfeng1111的博客

  图1-6 ASIC分类 图1-7 ASIC实现方法

  然而利用全定制方法设计的电路,面积利用率最高,性能较好,功耗较低,有利于降低设计成本,提高芯片的集成度和工作速度,以及降低功耗。在通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模拟集成电路,包括射频级集成器件的设计,以及有特殊性能要求和功耗要求的电路或处理器中的特殊功能模块电路的设计中被广泛采用。

  ASIC的半定制法是一种约束性设计方式,约束的目的是简化设计,缩短设计周期,降低设计成本,提高设计正确率。半定制法按逻辑实现的方式不同,可再分为门阵列法、标准单元法和可编程逻辑器件法。

  门阵列(Gate Array)法是较早使用的一种ASIC设计方法,又称为母片(Master Slice)法。需预先设计和制造好各种规模的母片,其内部成行成列,并等间距地排列着基本单元的阵列。除金属连线及引线孔以外的各层版图图形均固定不变,只剩下一层或两层金属铝连线及孔的掩膜需要根据用户电路的不同而定制。每个基本单元是以三对或五对晶体管组成,基本单元的高度和宽度都是相等的,并按行排列。设计人员只需要设计到电路一级,将电路的网表文件交给IC厂家即可。IC厂家根据网表文件描述的电路连接关系,完成母片上电路单元的布局及单元间的连线,然后对这部分金属线及引线孔的图形进行制版和流片。

  这种设计方式涉及的工艺少、模式规范、设计自动化程度高、设计周期短、造价低,且适合于小批量的ASIC设计。所有这些都有赖于事先制备母片及库单元,并经过验证。门阵列法的缺点是芯片面积利用率低,灵活性差,对设计限制得过多。

  标准单元(Standard Cell)法必须预建完善的版图单元库,库中包括以物理版图级表达的各种电路元件和电路模块“标准单元”,可供用户调用以设计不同的芯片。这些单元的逻辑功能、电性能及几何设计规则等都已经过分析和验证。与门阵列库单元不同的是,标准单元的物理版图将从最低层至最高层的各层版图设计图形都包括在内。在设计布图时,从单元库中调出标准单元按行排列,行与行之间留有布线通道,同行或相邻行的单元相连可通过单元行的上、下通道完成。隔行单元之间的垂直方向互连则必须借用事先预留在“标准单元”内部的走线道(feed-through)或在两单元间设置的“走线道单元”(feed-through cell)或“空单元”(empty cell)来完成连接。标准单元法设计ASIC的优点是:

  (1)比门阵列法具有更加灵活的布图方式。

  (2)“标准单元”预先存在单元库中,可以极大地提高设计效率。

  (3)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布通率问题,达到100%的布通率。

  (4)可以使设计者更多地从设计项目的高层次关注电路的优化和性能问题。

  (5)标准单元设计模式自动化程度高、设计周期短、设计效率高,十分适合利用功能强大的EDA工具进行ASIC的设计。

  因此标准单元法是目前ASIC设计中应用最广泛的设计方法之一。标准单元法还有一个重要的优势,即它与可编程逻辑器件法的应用有相似点,它们都是建立在标准单元库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从FPGA/CPLD设计向使用标准单元法设计的ASIC设计迁移是十分方便的。利用这种设计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直接进行ASIC设计中代价高昂的功能验证问题和快速的样品评估问题。

  标准单元法存在的问题是,当工艺更新之后,标准单元库要随之更新,这是一项十分繁重的工作。为了解决人工设计单元库费时费力的问题,目前几乎所有在市场上销售的IC CAD系统,如Synopsys、Cadence、Mentor等都含有标准单元自动设计工具。此外,设计重用(Design Reuse)技术也可用于解决单元库的更新问题。门阵列法或标准单元法设计ASIC共存的缺点是无法避免冗杂繁复的IC制造后向流程,而且与IC设计工艺紧密相关,最终的设计也需要集成电路制造厂家来完成,一旦设计有误,将导致巨大的损失。另外还有设计周期长、基础投入大、更新换代难等方面的缺陷。

  可编程逻辑器件法是用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用户定制的数字电路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芯片实质上是门阵列及标准单元设计技术的延伸和发展。可编程逻辑器件是一种半定制的逻辑芯片,但与门阵列法、标准单元法不同,芯片内的硬件资源和连线资源是由厂家预先制定好的,可以方便地通过编程下载获得重新配置。这样,用户就可以借助EDA软件和编程器在实验室或车间中自行进行设计、编程或电路更新。而且如果发现错误,则可以随时更改,完全不必关心器件实现的具体工艺。

  用可编程逻辑器件法设计ASIC(或称可编程ASIC),设计效率大为提高、上市的时间大为缩短。当然,这种用可编程逻辑器件直接实现的所谓ASIC的性能、速度和单位成本上对于全定制或标准单元法设计的ASIC都不具备竞争性。此外,也不可能用可编程ASIC去取代通用产品,如CPU、单片机、存储器等的应用。

  目前,为了降低单位成本,可以在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实现设计后,用特殊的方法转成ASIC电路,如Altera的部分FPGA器件在设计成功后可以通过HardCopy技术转成对应的门阵列ASIC产品。

  1.6.2 一般设计的流程

  一般的ASIC从设计到制造,需要经过若干步骤,如图1-8所示。

  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及其发展 - Ryan - liyongfeng1111的博客

  图1-8 ASIC设计流程

  (1)系统规格说明(System Specification)。分析并确定整个系统的功能,要求达到的性能、物理尺寸,确定采用何种制造工艺、设计周期和设计费用。建立系统的行为模型,进行可行性验证。

  (2)系统划分(System Division)。将系统分割成各个功能子模块,给出子模块之间信号连接关系。验证各个功能块的行为模型,确定系统的关键时序。

  (3)逻辑设计与综合(Logic Design and Synthesis)。将划分的各个子模块用文本(网表或硬件描述语言)、原理图等进行具体逻辑描述。对于硬件描述语言描述的设计模块需要用综合器进行综合获得具体的电路网表文件,对于原理图等描述方式描述的设计模块经简单编译后得到逻辑网表文件。

  (4)综合后仿真(Simulate after Synthesis)。从上一步得到网表文件,进行仿真验证。

  (5)版图设计(Layout Design)。版图设计是将逻辑设计中每一个逻辑元件、电阻、电容等以及它们之间的连线转换成集成电路制造所需要的版图信息。可手工或自动进行版图规划(Floorplanning)、布局(Placement)、布线(Routing)。这一步由于涉及逻辑到物理实现的映射,又称物理设计(Physical Design)。

  (6)版图验证(Layout Verification)。版图设计完成以后进行版图验证,主要包括版图原理图比对(LVS)、设计规则检查(DRC)和电气规则检查(ERC)。在手工版图设计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7)参数提取与后仿真。验证完毕,进行版图的电路网表提取(NE),参数提取(PE),把提取出的参数反注(Back-Annotate)至网表文件,进行最后一步仿真验证工作。

  (8)制版、流片。送IC生产线进行制版,光罩和流片,进行试验性生产。

  (9)芯片测试。测试芯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评估成品率。

  1.7 面向FPGA的EDA开发工具

  EDA工具在EDA技术应用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EDA的核心是利用计算机完成电子设计全程自动化,因此,基于计算机环境的EDA软件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由于EDA的整个流程涉及不同技术环节,每一环节中必须有对应的软件包或专用EDA工具独立处理,包括对电路模型的功能模拟、对VHDL行为描述的逻辑综合等。因此单个EDA工具往往只涉及EDA流程中的某一步骤。这里就以EDA设计流程中涉及的主要软件包为EDA工具分类,并给予简要介绍。EDA工具大致可以分为5个模块:设计输入编辑器、仿真器、HDL综合器、适配器(或布局布线器)和下载器。

  当然这种分类不是绝对的,还有些辅助的EDA工具没有在上面的分类中,如物理综合器,例如Synplicity的Amplify和Mentor的Precision Physical Synthesis、HDL代码分析调试器,例如Debussy、形式验证(Formal Verification)工具。

  由于对于一般设计使用不是很多,在这里就不再详细讲述。另外每个FPGA/CPLD生产厂家为了方便用户,往往都提供集成开发环境,如Altera的Quartus II。

  1.7.1 设计输入编辑器

  在以上曾对设计输入编辑器或称设计输入环境作了部分介绍,它们可以接受不同的设计输入表达方式,如原理图输入方式、状态图输入方式、波形输入方式以及HDL的文本输入方式。在各可编程逻辑器件厂商提供的EDA开发工具中,一般都含有这类输入编辑器,如Xilinx的ISE、Altera的MAX+plus II和Quartus II等。

  通常专业的EDA工具供应商也提供相应的设计输入工具,这些工具一般与该公司的其他电路设计软件整合,这点尤其体现在原理图输入环境上。如Innovada的eProduct Designer中的原理图输入管理工具DxDesigner(原为ViewDraw),既可作为PCB设计的原理图输入,又可作为IC设计、模拟仿真和FPGA设计的原理图输入环境。比较常见的还有Cadence的Orcad中的Capture工具等。这一类的工具一般都设计成通用型的原理图输入工具。由于针对FPGA/CPLD设计的原理图要含有特殊原理图库(含原理图中的Symbol)的支持,因此其输出并不与EDA流程的下步设计工具直接相连,而要通过网表文件(如EDIF文件)来传递。

  由于HDL(包括VHDL、Verilog HDL等)的输入方式是文本格式,所以它的输入实现要比原理图输入简单得多,用普通的文本编辑器即可完成。如果要求HDL输入时有语法色彩提示,可用带语法提示功能的通用文本编辑器,如UltraEdit、Vim、XEmacs等。当然EDA工具中提供的HDL编辑器会更好用些,如Aldec的Active HDL中的HDL编辑器、Altium的DXP 2004中的HDL编辑器。

  另一方面,由于可编程逻辑器件规模的增大,设计的可选性大为增加,需要有完善的设计输入文档管理,Mentor提供的HDL Designer Series就是此类工具的一个典型代表。

  有的EDA设计输入工具把图形设计与HDL文本设计相结合,如在提供HDL文本编辑器的同时提供状态机编辑器,用户可用图形(状态图)来描述状态机,最后生成HDL文本输出。如Visual HDL、Mentor公司的FPGA Adantage(含HDL Designer Series)、Active HDL中的Active State等。尤其是HDL Designer Series中的各种输入编辑器,可以接受诸如原理图、状态图、表格图等输入形式,并将它们转成HDL(VHDL/Verilog)文本表达方式,很好地解决了通用性(HDL输入的优点)与易用性(图形法的优点)之间的矛盾。

  设计输入编辑器在多样、易用和通用性方面的功能不断增强,标志着EDA技术中自动化设计程度的不断提高。

  1.7.2 HDL综合器

  由于目前通用的HDL语言为VHDL、Verilog HDL,这里介绍的HDL综合器主要是针对这两种语言的。

  硬件描述语言诞生的初衷是用于电路逻辑的建模和仿真的,但直到Synoposys推出了HDL综合器后,才改变了人们的看法,于是可以将HDL直接用于电路的设计。

  由于HDL综合器是目标器件硬件结构细节、数字电路设计技术、化简优化算法以及计算机软件的复杂结合体,而且HDL可综合子集标准化过程缓慢,所以相比于形式多样的设计输入工具,成熟的HDL综合器并不多。比较常用的,性能良好的FPGA/CPLD设计的HDL综合器有以下3种。

  ● Synopsys公司的FPGA Compiler II、DC-FPGA综合器。

  ● Synplicity公司的Synplify Pro综合器。

  ● Mentor子公司Exemplar Logic的LeonardoSpectrum综合器和Precision RTL Synthesis综合器。

  较早推出综合器的是Synopsys公司,它为FPGA/CPLD开发推出的综合器是FPGA Compiler及DC-FPGA。为了便于处理,最初由Synopsys公司在综合器中增加了一些用户自定义类型,如Std_logic等,后被纳入IEEE标准。对于其他综合器也都只能支持VHDL中的可综合子集。FPGA Compiler中带有一个原理图生成浏览器,可以把综合出的网表用原理图的方式画出来,便于验证设计,还附有强大的延时分析器,可以对关键路径进行单独分析。

  Synplicity公司的Synplify Pro除了有原理图生成器、延时分析器外,还带有一个FSM Compiler(有限状态机编译器),可以从提交的VHDL/Verilog设计文本中提出存在的有限状态机设计模块,并用状态图的方式显示出来,用表格来说明状态的转移条件及输出。Synplify Pro的原理图浏览器可以定位原理图中元件在VHDL/Verilog源文件中的对应语句,便于调试。

  Exemplar公司的Leonardo Spectrum也是一个很好的HDL综合器,它同时可用于FPGA/CPLD和ASIC设计两类工程目标。Leonardo Spectrum作为Mentor的FPGA Adantage中的组成部分,与FPGA Adantage的设计输入管理工具和仿真工具有很好的结合。

  当然也有应用于ASIC设计的HDL综合器,如Synopsys的Design Compiler,Synplicity的Synplify ASIC,Cadence的Synergy等。

  HDL综合器在把可综合的VHDL/Verilog程序转化成硬件电路时,一般要经过两个步骤:第一步是HDL综合器对VHDL/Verilog进行分析处理,并将其转成相应的电路结构或模块,这时是不考虑实际器件实现的,即完全与硬件无关,这个过程是一个通用电路原理图形成的过程;第二步是对应实际实现的目标器件的结构进行优化,并使之满足各种约束条件,优化关键路径等。

  HDL综合器的输出文件一般是网表文件,如EDIF格式(Electronic Design Interchange Format.),文件后缀是.edf ,是一种用于设计数据交换和交流的工业标准文件格式的文件,或是直接用VHDL/Verilog语言表达的标准格式的网表文件,或是对应FPGA器件厂商的网表文件,如Xilinx的XNF网表文件。

  由于综合器只完成EDA设计流程中的一个独立设计步骤,所以它往往被其他EDA环境调用,以完成全部流程。它的调用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前台模式,在被调用时,显示的是最常见的窗口界面;另一种称为后台模式或控制台模式,被调用时不出现图形界面,仅在后台运行。

  综合器的使用也有两种模式:图形模式和命令行模式(Shell模式)。

  1.7.3 仿真器

  仿真器有基于元件(逻辑门)的仿真器和HDL语言的仿真器之分,基于元件的仿真器缺乏HDL仿真器的灵活性和通用性。在此主要介绍HDL仿真器。

  在EDA设计技术中仿真的地位十分重要。行为模型的表达、电子系统的建模、逻辑电路的验证乃至门级系统的测试,每一步都离不开仿真器的模拟检测。在EDA发展的初期,快速地进行电路逻辑仿真是当时的核心问题,即使在现在,各设计环节的仿真仍然是整个EDA工程流程中最耗时间的一个步骤,因此仿真器的仿真速度、仿真的准确性、易用性成为衡量仿真器的重要指标。按仿真器对设计语言不同的处理方式分类,可分为编译型仿真器和解释型仿真器。

  编译型仿真器的仿真速度较快,但需要预处理,因此不便即时修改;解释型仿真器的仿真速度一般,可随时修改仿真环境和条件。

  按处理的硬件描述语言类型分,HDL仿真器可分为VHDL仿真器、Verilog仿真器、Mixed HDL仿真器(混合HDL仿真器,同时处理Verilog与VHDL)和其他HDL仿真器(针对其他HDL语言的仿真)。

  Model Technology的ModelSim是一个出色的VHDL/Verilog混合仿真器。它也属于编译型仿真器,仿真执行速度较快。

  Cadence的Verilog-XL是最好的Verilog仿真器之一,Verilog-XL的前身与Verilog语言一起诞生。

  按仿真的电路描述级别的不同,HDL仿真器可以单独或综合完成以下各仿真步骤:

  (1)系统级仿真。

  (2)行为级仿真。

  (3)RTL级仿真。

  (4)门级时序仿真。

  按仿真时是否考虑硬件延时分类,可分为功能仿真和时序仿真,根据输入仿真文件的不同,可以由不同的仿真器完成,也可由同一个仿真器完成。

  几乎各个EDA厂商都提供基于Verilog/VHDL的仿真器。常用的HDL仿真器除上面提及的ModelSim与Verilog-XL外、还有Aldec的Active HDL、Synopsys的VCS,Cadence的NC-Sim等。

  1.7.4 适配器(布局布线器)

  适配器的任务是完成目标系统在器件上的布局布线。适配,即结构综合通常都由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厂商提供的专门针对器件开发的软件来完成。这些软件可以单独或嵌入在厂商的针对自己产品的集成EDA开发环境中存在。例如Lattice公司在其ispLEVEL开发系统嵌有自己的适配器,但同时提供性能良好、使用方便的专用适配器:ispEXPERT Compiler;而Altera公司的EDA集成开发环境MAX+plus II、Quartus II中都含有嵌入的适配器(Fitter);Xilinx的Foundation和ISE中也同样含有自己的适配器。

  适配器最后输出的是各厂商自己定义的下载文件,用于下载到器件中以实现设计。适配器输出以下多种用途的文件。

  ● 时序仿真文件,如MAX+plus II的SCF文件。

  ● 适配技术报告文件。

  ● 面向第三方EDA工具的输出文件,如EDIF、VHDL或Verilog格式的文件。

  ● FPGA/CPLD编程下载文件,如用于CPLD编程的JEDEC、POF、ISP等格式的文件;用于FPGA配置的SOF、JAM、BIT等格式的文件。

  1.7.5 下载器(编程器)

  把设计下载到对应的实际器件,实现硬件设计。软件部分一般都由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厂商提供的专门针对器件下载或编程软件来完成。

  1.8 Quartus II概述

  由于本书给出的实验是基于Quartus II的,其应用方法和设计流程对于其他流行的EDA工具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一般性,所以在此对它作一些介绍。

  Quartus II是Altera提供的FPGA/CPLD开发集成环境,Altera是世界最大可编程逻辑器件供应商之一。Quartus II在21世纪初推出,是Altera前一代FPGA/CPLD集成开发环境MAX+plus II的更新换代产品,其界面友好,使用便捷。在Quartus II上可以完成1.5节所述的整个流程,它提供了一种与结构无关的设计环境,使设计者能方便地进行设计输入、快速处理和器件编程。

  Altera的Quartus II 提供了完整的多平台设计环境,能满足各种特定设计的需要,也是单芯片可编程系统(SOPC)设计的综合性环境和SOPC开发的基本设计工具,并为Altera DSP开发包进行系统模型设计提供了集成综合环境。Quartus II设计工具完全支持VHDL、Verilog的设计流程,其内部嵌有VHDL、Verilog逻辑综合器。Quartus II也可以利用第三方的综合工具,如Leonardo Spectrum、Synplify Pro、FPGA Compiler II,并能直接调用这些工具。同样,Quartus II具备仿真功能,同时也支持第三方的仿真工具,如ModelSim。此外,Quartus II与MATLAB和DSP Builder结合,可以进行基于FPGA的DSP系统开发,是DSP硬件系统实现的关键EDA工具。

  Quartus II包括模块化的编译器。编译器包括的功能模块有分析/综合器(Analysis & Synthesis)、适配器(Fitter)、装配器(Assembler)、时序分析器(Timing Analyzer)、设计辅助模块(Design Assistant)、EDA网表文件生成器(EDA Netlist Writer)和编辑数据接口(Compiler Database Interface)等。可以通过选择 Start Compilation来运行所有的编译器模块,也可以通过选择Start单独运行各个模块。还可以通过选择 Compiler Tool (Tools 菜单),在 Compiler Tool窗口中运行该模块来启动编译器模块。在 Compiler Tool 窗口中,可以打开该模块的设置文件或报告文件,或打开其他相关窗口。

  此外,Quartus II还包含许多十分有用的LPM(Library of Parameterized Modules)模块,它们是复杂或高级系统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SOPC设计中被大量使用,也可在Quartus II普通设计文件一起使用。Altera提供的LPM函数均基于Altera器件的结构做了优化设计。在许多实用情况中,必须使用宏功能模块才可以使用一些Altera特定器件的硬件功能。例如各类片上存储器、DSP模块、LVDS驱动器、PLL以及SERDES和DDIO电路模块等。

  图1-9中所示的上排是Quartus II编译设计主控界面,它显示了Quartus II自动设计的各主要处理环节和设计流程,包括设计输入编辑、设计分析与综合、适配、编程文件汇编(装配)、时序参数提取以及编程下载几个步骤。在图1-9下排的流程框图,是与上面的Quartus II设计流程相对照的标准的EDA开发流程。

  Quartus II编译器支持的硬件描述语言有VHDL(支持VHDL’87及VHDL’97标准)、Verilog HDL及AHDL(Altera HDL),AHDL是Altera公司自己设计、制定的硬件描述语言,是一种以结构描述方式为主的硬件描述语言,只有企业标准。

  Quartus II允许来自第三方的EDIF文件输入,并提供了很多EDA软件的接口,Quartus II支持层次化设计,可以在一个新的编辑输入环境中对使用不同输入设计方式完成的模块(元件)进行调用,从而解决了原理图与HDL混合输入设计的问题。在设计输入之后,Quartus II的编译器将给出设计输入的错误报告。Quartus II拥有性能良好的设计错误定位器,用于确定文本或图形设计中的错误。对于使用HDL的设计,可以使用Quartus II带有的RTL Viewer观察综合后的RTL图。在进行编译后,可对设计进行时序仿真。在作仿真前,需要利用波形编辑器编辑一个波形激励文件,用于仿真验证时的激励。编译和仿真经检测无误后,便可以将下载信息通过Quartus II提供的编程器下载入目标器件中了。

  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及其发展 - Ryan - liyongfeng1111的博客

  图1-9 Quartus II设计流程

  1.9 IP(Intellectual Property)核

  IP就是知识产权核或知识产权模块的意思,在EDA技术和开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美国著名的Dataquest咨询公司将半导体产业的IP定义为用于ASIC或FPGA/CPLD中的预先设计好的电路功能模块。IP分软IP、固IP和硬IP。

  软IP是用VHDL等硬件描述语言描述的功能块,但是并不涉及用什么具体电路元件实现这些功能。软IP通常是以硬件描述语言HDL源文件的形式出现,应用开发过程与普通的HDL设计也十分相似,只是所需的开发软硬件环境比较昂贵。软IP的设计周期短,设计投入少。由于不涉及物理实现,为后续设计留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增大了IP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软IP的弱点是在一定程度上使后续工序无法适应整体设计,从而需要一定程度的软IP修正,在性能上也不可能获得全面的优化。

  固IP是完成了综合的功能块。它有较大的设计深度,以网表文件的形式提交客户使用。如果客户与固IP使用同一个IC生产线的单元库,IP应用的成功率会高得多。

  硬IP提供设计的最终阶段产品是掩膜。随着设计深度的提高,后续工序所需要做的事情就越少,当然,灵活性也就越小。不同的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订购不同的IP产品。由于通信系统越来越复杂,PLD的设计也更加庞大,这增加了市场对IP核的需求。各大FPGA/CPLD厂家继续开发新的商品IP,并且开始提供“硬件”IP,即将一些功能在出厂时就固化在芯片中。

  实际上,IP的概念早已在IC设计中使用,应该说标准单元库(Standard Cell library)中的功能单元就是IP的一种形式。IC生产厂(Foundry)为扩大业务,提供精心设计并经过工艺验证的标准单元,以吸引IC设计公司(往往是Fabless,无生产线IC公司)成为他的客户,同时向客户免费提供相关的数据资料。于是IC设计师十分乐于使用成熟、优化的单元完成自己的设计,这样既可以提高效率,又可以减少设计风险。设计师一旦以这些数据完成设计,自然也就必须要到这家Foundry去做工艺流片,这就使Foundry达到了扩大营业的目的。

  标准单元使用者除与Foundry签订“标准单元数据不扩散协议”之外,无须另交单元库的使用费,因此Foundry并没有直接获取IP的收益,只是通过扩大营业间接收到单元库的IP效益,这就是IP的初级形式。

  今天的IP已远远超出了这个水平,IP已经成为IC设计的一项独立技术,成为实现SOC设计的技术支撑以及ASIC设计方法学中的学科分支。

  从集成规模上说,现在的IP库已经包含有诸如8051、ARM、PowerPC等微处理器,320C50等数字信号处理器,MPEG-II、JPEG等数字信息压缩/解压器在内的大规模IC模块。这些模块都曾经是具有完整功能的IC产品,并曾广泛用来与其他功能器件一起,在PCB上构成系统主板。如今微电子技术已经具有在硅片上实现系统集成的功能,因此这些昔日的IC便以模块“核”(Core)的形式嵌入ASIC或SOC之中。

  从设计来源上说,单纯靠Foundry设计IP模块已远不能满足系统设计师的要求。今天的IP库需要广开设计源头,汇纳优秀模块,不论出自谁家,只要是优化的设计,与同类模块相比达到芯片面积更小、运行速度更快、功率消耗更低、工艺容差更大,就自然会有人愿意花钱使用这个模块的“版权”,因此也就可以纳入IP库,成为IP的一员。

  目前,尽管对IP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IP的实际内涵已有了明确的界定:首先,它必须是为了易于重用而按嵌入式应用专门设计的。即使是已经被广泛使用的产品,在决定作为IP之前,一般来说也须要再做设计,使其更易于在系统中嵌入。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嵌入式RAM,由于嵌入后已经不存在引线压点(PAD)的限制,所以在分立电路中不得不采取的措施,诸如数据线输入输出复用、地址数据线分时复用、数据串并转换以及行列等分译码等,在嵌入式RAM中将被去除,不仅节省了芯片面积,而且大幅提高了读写速度。

  其次是必须实现IP模块的优化设计。优化的目标通常可用“四最”来表达,即芯片的面积最小、运算速度最快、功率消耗最低、工艺容差最大。所谓工艺容差大是指所做的设计可以经受更大的工艺波动,是提高加工成品率的重要保障。这样的优化目标是普通的自动化设计过程难以达到的,但是对于IP却又必须达到。因为IP必须能经受得起成千上万次的使用。显然,IP的每一点优化都将产生千百倍甚至更大的倍增效益。因此基于晶体管级的IP设计便成为完成IP设计的重要的途径。

  再次,就是要符合IP标准。这与其他IC产品一样,IP进入流通领域后,也需要有标准。于是在1996年以后,RAIPD(Reusable Application-specific Intellectual-property Developers)、VSIA(Virtual Socket Interface Alliance)等组织相继成立,协调并制订IP重用所需的参数、文档、检验方式等形式化的标准,以及IP标准接口、片内总线等技术性的协议标准。虽然这些工作已经开展了多年,也制订了一些标准,但至今仍有大量问题有待解决。例如,不同嵌入式处理器协议的统一、不同IP片内结构的统一等问题。

  我国在IP设计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与IP的应用需求形成明显的不一致,这为我国未来的IP设计工程师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

  1.10 EDA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集成工艺水平及计算机自动设计技术的不断提高,促使单片系统,或称系统集成芯片成为IC设计的发展方向,这一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和工艺水平不断提高,深亚微米(Deep-Submicron)工艺,如0.13μm、90nm已经走向成熟,在一个芯片上完成的系统级的集成已成为可能。

  ● 由于工艺线宽的不断减小,在半导体材料上的许多寄生效应已经不能简单地被忽略。这就对EDA工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使得IC生产线的投资更为巨大。可编程逻辑器件开始进入传统的ASIC市场。

  ● 市场对电子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必须降低电子系统的成本,减小系统的体积等,从而对系统的集成度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设计的效率也成了一个产品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促使EDA工具和IP核应用更为广泛。

  ● 高性能的EDA工具得到长足的发展,其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为嵌入式系统设计提供了功能强大的开发环境。

  ● 计算机硬件平台性能大幅度提高,为复杂的SOC设计提供了物理基础。

  但现有的HDL语言只是提供行为级,或功能级的描述,尚无法完成对复杂的系统级的抽象描述。人们正尝试开发一种新的系统级设计语言来完成这一工作,现在已开发出更趋于电路行为级的硬件描述语言,如SystemC、SystemVerilog及系统级混合仿真工具,可以在同一个开发平台上完成高级语言,如C/C++等,与标准HDL语言(VeriIog HDL、VHDL)或其他更低层次描述模块的混合仿真。虽然用户用高级语言编写的模块尚不能自动转化成HDL描述,但作为一种针对特定应用领域的开发工具,软件供应商已经为常用的功能模块提供了丰富的宏单元库支持,可以方便地构建应用系统,并通过仿真加以优化,最后自动产生HDL代码,进入下一阶段的ASIC实现。

  此外,随着系统开发对EDA技术的目标器件各种性能要求的提高,ASIC和FPGA将更大程度地相互融合。这是因为虽然标准逻辑ASIC芯片尺寸小、功能强大、耗电省,但设计复杂,并且有批量生产要求;可编程逻辑器件开发费用低廉,能在现场进行编程,但却体积大、功能有限,而且功耗较大。因此,FPGA和ASIC正在走到一起,互相融合,取长补短。由于一些ASIC制造商提供具有可编程逻辑的标准单元,可编程器件制造商重新对标准逻辑单元发生兴趣,而有些公司采取两头并进的方法,从而使市场开始发生变化,在FPGA和ASIC之间正在诞生一种“杂交”产品,以满足成本和上市速度的要求。例如将可编程逻辑器件嵌入标准单元。

  尽管将标准单元核与可编程器件集成在一起并不意味着使ASIC更加便宜,或使FPGA更加省电。但是,可使设计人员将两者的优点结合在一起,通过去掉FPGA的一些功能,可减少成本和开发时间并增加灵活性。当然现今也在进行将ASIC嵌入可编程逻辑单元的工作。目前,许多PLD公司开始为ASIC提供FPGA内核。PLD厂商与ASIC制造商结盟,为SOC设计提供嵌入式FPGA模块,使未来的ASIC供应商有机会更快地进入市场,利用嵌入式内核获得更长的市场生命期。

  例如在实际应用中使用所谓可编程系统级集成电路(FPSLIC),即将嵌入式FPGA内核与RISC微控制器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IC,广泛用于电信、网络、仪器仪表和汽车中的低功耗应用系统中。当然,也有PLD厂商,不把CPU的硬核直接嵌入在FPGA中,使用了软IP核,并称之为SOPC(可编程片上系统),也可以完成复杂电子系统的设计,只是代价将相应提高。

  在新一代的ASIC器件中留有FPGA的空间。如果希望改变设计,或者由于开始的工作中没有条件完成做足够的验证测试,稍后也可以根据要求对它编程。有了一定的再修改的自由度。ASIC设计人员采用这种小的可编程逻辑内核用于修改设计问题,很好地降低了设计风险。增加可编程逻辑的另一个原因是,考虑到设计产品的许多性能指标变化太快,特别是通信协议,为已经完成设计并投入应用的IC留有多次可自由更改的功能是十分有价值的事,这在通信领域中的芯片设计方面尤为重要。

  现在,传统ASIC和FPGA之间的界限正变得模糊。系统级芯片不仅集成RAM和微处理器,也集成FPGA。整个EDA和IC设计工业都朝这个方向发展,这并非是FPGA与ASIC制造商竞争的产物,而对于用户来说,意味着有了更多的选择。

【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及其发展】相关文章:

电子设计自动化发展前景10-07

电子设计自动化的特点06-06

办公自动化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10-17

无线网络技术及其发展09-05

电子设计自动化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10-23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08-20

广告设计及其发展07-24

基于EDA技术的现代电子设计方法07-17

Ajax技术原理及其应用09-21

电子技术是如何发展的-电子技术的发展阶段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