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音控人员调音要点汇总
音控人员(Sound Man)的专业是一场音乐会成功与否的关键人物,而音控人员常常只是收音、送出声音而已吗?其实不然,音控人员必需了解每样乐器的音色带宽,以其专业收录每样乐器的声音传送至音控台,而且还必须具有音乐性,依据音乐经验,随时过滤噪声干扰,再随状况调整强弱后,再输送各带宽的声音出来。调音时必需注意喇叭摆放与器材的操作,至于要以上什么当标准呢?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大家有帮助。
一.乐器与人声的大小比例
弦 乐有清新感、管乐有饱实感、打击乐器敲起来都会有画龙点睛的效果,所有的乐器与人声都应该具有质量感,让乐器与人声听起来更稳更扎实更像真的。到底乐器的 线条、形体要多大才算对?到底人声要一缕如烟?还是要丰润有肉?当钢琴与小提琴在演奏奏鸣曲时,钢琴的形体与音量不知道要超过小提琴多少倍。如果在不增加 小提琴的音量,小提琴往往被钢琴掩没,尤其是现场音乐敬拜往往就是如此。所以音控人员都会刻意平衡一下小提琴的音量。
当整个管弦乐团与小提琴做协奏演出时,如果完全按比例缩小,那么小提琴的音应该要细小得不能再细小,而不是我们在CD上所听到的那么清楚、强劲。所以,正确的乐器与人声大小比例不是一味的照章缩小,而是按照合理的音乐要作大小比例。乐器如此,人声亦然。
其实乐器与人声的大小比例最值得注意的,不是比例缩小与否的问题,而是因为频率响应曲线扭曲所造成的误解。例如您的房间在100Hz左右有严重峰值的话,定音鼓敲起来一定会特别的大、特别有劲;大提琴、低音提琴亦然。所以在评论乐器与人声的大小比例时,应该特别注意频率响应曲线扭曲所造成的影响。
二.乐器的特性
每种乐器都和人一般,有着自己的个性。大提琴听起来像绅士,爵士鼓可以像火爆浪子,也可以像小绵羊(看鼓手功力),小提琴温柔得像淑女,打击乐器热情得像卡门。
由于个性不同,因此,在搭配上也就必须慎重其事。不同特色的器材配在一起,一定要有艺术技巧。所以器材个性的认知绝对是必要的。如果不了解器材个性,当然也就无法做合适的搭配。
三.整体平衡性
每 种乐器材都和指挥在控制乐团一样,应该求得一个整体的平衡性。这就好比一个乐团中,人人皆是独奏的高手,要是每一个人都想出锋头,不听指挥的诠释,如此一 来虽然个别演奏水平高,但是乐团的整体平衡性一定差,这样就称不上一个好乐团。我们无法用尺度去度量出来,要分辨整体平衡性,就得多听音乐会才能分辨比较 乐团好坏,祗有靠自己丰富的聆听经验来累积判断了。
除此之外,整体平衡性说的还有高、中、低频段的适当量感分配。例如我们所说的低频基础要好就是其中之一。所谓低频基础就是低频段在整个音乐里造成的稳固、稳定的状态。大部份的音乐迷都希望音乐是很厚实、丰润的,而不希望高频多过中频、低频,而造成头重脚轻的情况。
这种合理的高、中、低频段量感也就是我所说旳整体平衡性。整体平衡性好的器材听起来就会耐听,这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音乐性。
所以做喇叭摆位时,首先要得到的就是整体的平衡性。千万不要为了音场表现,而牺牲了雄厚的中频与低频。举例来说,如果您的喇叭离墙太远时低频会不足,那么就应该让喇叭靠墙摆。
四.乐器与人声的质感
质感这个名词相当抽象,不过在此说的并不是音质的那个质感,而是乐器演奏、打击接触那一剎那动作所发生的质感。当我们说小提琴的擦弦质感很好,钹的敲击质感很好,也就是说它敲起来像真的,就意谓着收音做得好。由此,我们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所谓质感也就是指传真度。
而形体感则更容易了解,当听单簧管吹奏时,我们可以说它的形体感真好,那也是传真度的一种。总之,质感与形体感皆是「传真与否」的代名词。在形容拉奏、敲击键盘乐器时,我们用的是某某乐器的质感很好。
可是,在形容管乐器时,通常不用质感二字,而用「气势感」,也就是说吹气的感觉。说得更清楚些,空气感是指声波振动的感觉,而质感大部分是接触后剎那的感觉。当然弦乐群除了拉奏时的擦弦质感外,它同时还有弦乐空气中产生的清新感。
五.高、中、低各频段量感的分布与控制
参考乐器的带宽,以及管弦乐团对声音的称呼,将20Hz-20KHz的频率分为极低频、低频、中低频、中频、中高频、高频、极高频等七段。
1.极低频(20Hz-40Hz)
这个频段内的乐器很少,大概祇有低音提琴、低音巴松管、土巴号、管风琴、钢琴等乐器能够达到那么低的音域。由于这段极低频并不是乐器的最美音域,因此作曲家们也很少将音符写得那么低。除非是流行音乐以电子合成器刻意安排,否则极低频对于音响迷而言实在用处不大。
2.低频(40Hz-80Hz)
这 个频段的乐器有大鼓、低音提琴、大提琴、低音巴松管、巴松管、低音伸缩号、低音单簧管、土巴号、法国号等。这个频段就是构成浑厚低频基础的大功臣。一般人 通常会将这个频段误以为是极低频,因为它听起来实在已经很低了。如果这个频段的量感太少,丰润澎湃感一定没有;而且会导致中高频、高频突出,使得声音失去 平衡感,不耐久听。
3.中低频(80Hz-160Hz)
这 个频段中的乐器包括了刚才低频段中所提及的乐器,再加上定音鼓与男低音。这个频段是造成耳朵轰轰然的元凶。为什么这个频段特别容易有峰值呢?这与小房间的 长、宽、高尺吋有关。大部份的人为了去除这段恼人的峰值,费尽心力吸收这个频段,使耳朵不致于轰轰然。可惜,当耳朵听起来不致轰轰然时,下边的低频与上边 的中频恐怕都已随着中低频的吸收而呈凹陷状态,而使得声音变瘦,缺乏丰润感。
4.中频(160Hz-1280Hz)
从160Hz-1280Hz横跨3个八度(320Hz、640Hz、1280Hz)之间的频率称为中频。这个频段几乎把所有乐器、人声都包含进去了,所以是最重要的频段。值得注意的是小提琴的大半音域都在这个频段,但一般人却误以为它很高;不要以为女高音音域很高,一般而言,她的最高音域也才在中频的上限而已。祇要这段频率凹陷,声音的表现马上变瘦了。
5.中高频(1280Hz-2560Hz)
这个频段的乐器有小提琴约有1/4的较高音域在此,中提琴的上限、长笛、单簧管、双簧管的高音域、短笛的一半较低音域、钹、三角铁等。请注意,小喇叭并不在此频段域中。其实中高频很容易辨认,祇要弦乐群的高音域及木管的高音域都是中高频。这个频段很多人都会误以为是高频,因此请您特别留意。
6.高频(2560Hz-5120Hz)
这段频域对于乐器而言,已经是很稀有了,因为除了小提琴的音域上限、钢琴、短笛高音域以外,其余乐器大多不会出现在这个频段中。
7.极高频(5120Hz-20000Hz)
高频就已经很少有乐器出现了,更何况是极高频,极高频所容纳的尽是乐器与人声的泛音,而一般乐器的泛音大多是愈高处能量愈小。
8.控制力
量 感当然是指量的多寡,即是我们说的:高音比较多、低音比较少等。而控制力通常多指「对低频段与高频段」的控制力。有些器材低频松散,有些则具有弹性。有些 器材能够抓得住高频,让它不会飙得耳朵难受,我们说它高频控制力佳。请注意,各频段量感的多寡并不代表器材真正的好坏,器材之间量感多寡的相互搭配才是重 要的,而控制力的好坏就可以说是器材本身的好坏
拓展:吉他调音六小招
1、听电话A音
拿起电话听筒或者按免提键,你听到的忙音就是一个国际标准的A音。先据此调准第五弦A,然后再根据第五弦A调准其它弦。
2、听拍音
把不同弦上的两个共同音,同时弹响,如果发出的声音是象波浪一样一起一伏的,即有拍音,那么说明其中一弦肯定不准,需再作调校。因为如果两音频率完全一致,双音合成之后,声波的振幅叠加是完全和谐的,不会出现拍音。只有频率有差别时,才会产生交错叠加,出现强弱不匀的拍音现象。
3、用六音笛调弦
是适合初学者的一种最简单方法,六音笛是专门为吉它调音设计的,其六个音与吉它的六根弦在音高和排列顺序上都是一一对应的,所以使得调音十分简单,只要吹响一个笛音,记住其音高,调整相应弦的音高与其相同即可。据此调完六根弦。
4、看弦法
在已调好的一根弦上找出下一根你要调校的弦的空弦音的位置,弹响,保持其声响,然后调校那根空弦,直到其产生共振为止。再进一步,可以仔细观察共振情况:如果琴弦呈振动、很快衰减、再振动的状态,则说明有拍音,尚未很准;如果和原先弹响的音一起慢慢衰减,则说明二音十分一致,调音很准。
5、用单音笛调
单音笛是适合所有乐器调音的工具,自然也包括了吉它。一套单音笛一般是一组完整的自然音阶,但我们只要选用其中一支笛就可以了,这样随身携带十分方便。至于选哪个音笛,完全根据自己习惯,但一般是吉它弦的六个音:E、A、D、G、B、E中的一个。
调音时,先调准与单音笛同音的那根弦,然后据此调准其它弦.比如假定我选的D音笛,那么就先调准第四弦D的音高,然后根据此弦来调其它弦,具体可以有两种方法 :
1) 是采用邻弦同音法:四弦D的第五品是G音,与三弦同音,于是按住四弦第五品,弹响,据此调准三弦音高。然后根据三弦又可以调整二弦,依次类推。
2) 是采用听空弦音法:如果您乐感较好的话,完全可以采用此法。四弦D唱名是RE,第三弦G的唱名应该是SO,既然RE音高已经确定,那么自然可以马上唱出SO来,据此即可调准三弦G。依次类推,调准所有弦。
6、听自然泛音
调音结束后,可采用听自然泛音法再加以更精确的校准。其原理是:吉它的十二品自然泛音应与空弦音相同。分别弹出空弦音,以及该弦十二品自然泛音,如果音准相同,则调弦准确,反之该弦不准,还要调整。
【音控人员调音要点】相关文章:
如何和音控人员沟通09-20
销售人员礼仪与形象注意要点06-25
木吉他如何调音11-29
古琴如何调音的方法06-12
小提琴如何调音02-20
爵士鼓如何调音09-09
调音台的选购技巧06-15
电箱吉他如何调音02-04
调音技巧入门基础知识02-13
古琴调音的方法有哪些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