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下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怎样能在复杂的环境中规避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行业的职业操守、提高处理复杂局面的独立审计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坚持风险导向审计对于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风险联动效应势在必行。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风险导向下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的知识,欢迎阅读。
什么是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自从2006年我国颁布了新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以来,我国就建立起了风险导向的审计准则体系,2010年修订后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实现了对风险导向审计的进一步完善。在全球化背景下,面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多国实体经济低迷带来的传导效应,我国企业经营风险显着提高,企业进行财务舞弊的压力徒增,加之业务创新与复杂化,都使得审计风险空前增大。我们聚焦于审计风险,探讨风险导向下审计业务的再造,并结合五粮液审计失败的教训,提出新形势下防范审计风险的应对措施,以期对新常态下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提供借鉴。
坚持风险导向审计对于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风险联动效应势在必行。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我国经济近年来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进入了新常态的发展模式,实体经济出现销售萎缩、资产减值、业绩下滑。在巨大的压力下,企业管理层粉饰财务报表的动机日趋强烈。此外,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冲击下,我国很多企业进行了互联网+的转型,商业模式创新、盈利模式创新比比皆是;金融创新蓬勃发展,金融衍生工具越来越复杂,为会计估值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变化都增大了审计风险,为了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资本市场不确定性,要求提高识别审计风险的有效性,切实维护公众利益。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其中,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审计程序,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根据评估结果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控制检查风险。
原有的审计风险模型是: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新的审计风险模型是: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这不是简单地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合并称为重大错报风险,而是重大的实质性改进。不仅明确了审计工作以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作为新的正确起点和导向,而且与现行审计目标和责任定位紧紧相扣,有利于履行审计责任,实现审计目标。
风险导向对审计业务的影响
审计业务流程再造
原有的审计风险模型要求注册会计师通过综合评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来控制检查风险,但由于固有风险难以评估,注册会计师往往将其定义为高水平,审计的起点是内部控制测试,如果没有必要测试内部控制,审计的起点则是实质性测试。由于忽略对固有风险的评估,注册会计师往往不注重从宏观层面上了解企业及其环境,如行业状况、法律监管环境、企业的性质,以及目标、战略和经营风险等,而直接进行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容易出现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错误。而新的审计风险二要素模型,将审计业务流程及程序分为三大块:(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其目的是评估财务报表总体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该审计程序称为“风险评估程序”。(2)必要时实施控制测试,目的是测试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方面的有效性,并据此评估重大错报风险。(3)实施实质性程序,目的是检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其中(2)(3)程序统称为“进一步审计程序”。因为风险评估程序本身并不足以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即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其基本思路是,根据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结果和必要时执行控制测试的结果来对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评估,以此评估结果为依据,考虑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再据此计划和实施实质性程序。
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成反向关系。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低,可接受检查风险越高。检查风险取决于实质性程序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注册会计师必须合理设计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并有效执行,将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
审计业务流程做上述改进后,要求注册会计师全程关注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并将风险评估作为整个审计工作的先导、前提和基础。因此,注册会计师应首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再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合理保证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失当,必将导致整个审计工作的失败。所以,能否合理评估客户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将成为评价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考验审计质量及效果的关键性尺度与决定性因素。
根据不同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不同应对措施
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区分并评估财务报表整体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有效应对措施。针对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应当确定总体应对措施;针对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应当设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并据此制定综合性方案和实质性方案,如下图所示:
强调获取列报与披露认定的审计证据的重要性
认定层次的构成分为三个类别: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与披露。注册会计师要从这三个方面来识别和评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在日益重视财务报表错报和披露的今天,根据新的审计风险模型,强调单独针对财务报表列报与披露认定获取审计证据,对切实提高审计效果和财务报表信息披露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