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沙寨写景美文
来自全国各地的一个摄影代表一团一,半下午时乘着轿车走出了阿麻山原始森林,计划要去一个叫曼沙的傣家寨子。
年轻的傣族司机,把汽车开上通西双版纳首府景洪的柏油公路上,在一座不算高的笔架形状的绿山前拐了个弯,旅人眼前就出现了一片掩映在绿树翠竹中的竹楼。这就是曼沙寨。
被长途的旅行和中午的太陽弄得有些疲倦的旅人,一下子又来了精神。有秩序地下了轿车,在寨前棕榈树下的小溪里洗净手脸,这才从挎包里拿出照相机,鱼贯进寨。
一家竹楼下拴着一只小黑狗,突然朝着旅人“汪汪汪”地叫了起来。充当导游的傣族司机说不要害怕,傣家的狗跟城里的人的门铃一样,只报信儿不咬人的。
果然,随着竹楼楼梯一阵响动,走下来一个身穿紧身短袖水红上衣,紫色*筒裙的`傣家少一妇。她一手托着垂到脚腕的秀发,对小黑狗说了一句什么。小一巧一玲一珑的尤物立刻就安静下来,还不停地对客人摇着尾巴。
旅人们在昆明时就听说过,傣家女子是西双版纳的灵魂,一个个身段苗条,眉清目秀,说话好听,待人和善。眼前出现的傣家丽妇,使旅人们相信那一话果然不假,心里赞叹着,手中的相机就举了起来,喀嚓喀嚓的快门声顿时响成了一片。
这时候,村长来了。
岩拉村长完全一副汉化服装,说一口还算好懂的汉语,他跟旅人们说道,“已经安排好了,一户住两个同志,先休息,再采访!”
整个寨子里,差不多每幢竹楼里都住进了客人,这儿那儿的说话声和笑声,不时从凤尾竹后边的竹楼飘过来,寨子里洋溢着一片节日的欢乐气氛。
竹楼里最忙的当属女主人,她给客人端茶, 拿烟,送水果。男主人陪着客人一抽一烟、喝茶,大概是语言不大通畅,说的时候少,用微笑表示感情的时候多。
新疆的一个年轻摄影家和一个中年散文作者,住在一个夫妻俩都上过汉族小学的人家。这个叫岩拉的男子,跟村长同名,寨子里的人便叫他小岩拉,把村长叫大岩拉。
客人们问,为什么寨子里男孩子特别少,小岩拉的妻子嫣然一笑,说,“男孩子大都去当和尚了!”傣族男孩一般在六七岁以后,便要入寺为僧 ,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甚至有终身为僧者。如果男儿不出家,父母亲族都会感到耻辱,在人前抬不起头。在佛寺,男儿一边学习文化,一边接受佛教的启蒙熏陶,性*情就变得温和善良,知情达理了。
傣家男儿出家为僧,自然就帮不了父母做家务了。所以,傣家人一大都喜欢女孩子。小岩拉和妻子说到他们的一双女儿时,脸上便流露出十分珍爱的表情。这一对名叫依香叫和依罕叫的小一姐妹,她们的名字翻译成汉语是月亮和花儿的意思。他们的确美丽如花,明媚似月,放学回家看见来了客人,先到自己的房间里换上鲜丽的衣裳,这才出来向客人问好,并大大方方地让客人给她们拍照。
下午的气候虽说有点儿热,待在竹楼上却感到十分的凉爽。寨子北边是绿的山,南边一坝子不远的地方是绿的水,20几户傣家人住在青山绿水之间,生活在诗情画意之中,你说美不美?
不时有人从竹楼之间的小路上走过。悠然而来的傣家女子,似乎都是经过健美训练似的,一律的长发,一律的苗条身材,一律的傣裙,一健的碎步,臂摆腰扭,姿态十分俊美幽雅。
傣族男子以勤劳勇敢善良称著,上山可以打猎,下河可以捉鱼,种地是能手,人人能歌舞。如今许多地方,纯朴的民风被不同程度败坏了,然而在这里,民风依旧纯朴,人心依旧善良,夜可以不闭户,门可以不上锁,行路无劫持之忧,购物无敲诈之虞。不论你去哪个寨子,来了就是客,供宿让饭,不求酬谢。
在寨子随便走走吧,那些家禽家畜也是很逗人的。西双版纳属于热带,充足的光热在这块土地上的作用明显极了,动物的早熟现象就是其一:竹楼旁的草丛里,有几只小小的抱窝母鸡,领着几群更小的鸡娃子在觅食,如此小的母鸡居然也有繁殖能力,这对久居北方的人来说真是不可思议。马匹也是小马匹,行走起来却能四蹄生风,跑得特快。
西瓜、西红柿、黄瓜一类的瓜菜,在北方大大的个儿还半生不熟的,而在西双版纳丁点个儿却已经熟透了。菠萝、香蕉、芭蕉、荔枝、柚子、芒果这些北方无法生长的果类,傣家的果园比比皆是。
晚上,旅人们应邀去附近的农垦农场聚餐和联欢,半夜里才回到竹楼。老人、男主人和孩子都已入睡,只有女主人还在等候客人。旱季里河水少,电厂限电。女主人点燃蜡烛,给客人打来热水,看着客人洗了 脚,进帐子休息了,才吹灭蜡烛回到自己住的屋里。
第二天清早,客人醒来后,男主人已经上山劳作,小一姐妹也都上学去了。吃了点女主人做的早饭,旅人告辞下楼。这时,女主人拎出两个装着紫米饭和烤鱼的食品袋,说是叫客人路上吃。
在乘车去景洪的路上,新疆的散文作者对摄影家说,他一定要写一篇文章,纪念这次西双版纳之行,摄影家则说:再能胡思乱想的人,到了傣家寨子也会净化了。
【曼沙寨写景美文】相关文章:
曼珠沙华的简笔画02-06
描写曼珠沙华的经典佳句08-01
情寄九寨水写景美文09-05
曼珠沙华抒情散文07-28
曼珠沙华沧月语录05-07
曼珠沙华我的最爱作文06-04
描写曼珠沙华唯美的句子10-12
《跳舞的曼珠沙华》读书笔记04-15
握沙美文欣赏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