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草的特点有什么书法艺术特征
章草,是书法的传统书体之一,是早期的草书,始于秦汉年间,由草写的隶书演变而成的标准草书。章草是“今草”的前身,今草产生于东汉末,是从章草变化来的。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章草的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
章草的特点
章草的书体特点是字字独立,不似今草字字纽结纠缠。它的笔画特点圆转如篆,点捺如隶。一字之内笔画间有牵丝萦带、缠绵连接,笔画的粗细轻重变化较大,有些横画往往与成隶书捺脚状向右上方重笔挑出,纯似隶书收笔。
章草书法特点:章草省掉隶书的蚕头却保留了雁尾,这雁尾的重笔挑出,对快速写下字是不方便的,因此章草的地位被今草所取代。但在今草中,体现了对章草的继承关系也多而明显。书家王世镗曾说:《初学宜章,既成宜今。》又说:《习今而不知章,是无规矩而求方圆,未见其可也。》《书学概论》也说:《倘徒以今草是尚而昧于章草,等于学帖而无碑,其卑俗浮滑自不待言。》由此可见学今草必先学章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章草的艺术特点
汉代及魏晋六朝的章草属于原生章草,是最为规范的章草。此后的章草,尤其是宋明之后的章草,只是尚态书法的一种姿态而已。
章草是由篆隶因革损益而来,而其后的楷草行书又从章草发育而生。章草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而一身兼有其它五种书体的历史要素。章草在艺术方面具有规范性、综合性和创新性。首先是规范性。规范性是针对之前时代篆隶及其书写的随意性而言。章草之前的简帛书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书体的混杂,草不草,篆不篆,隶不隶,真不真。还有笔法的混杂。比如一个垂悬或撇捺,可以无度或无固定方向地伸展。早期书法的这种混杂状况,既不利于实用,也不利于审美。章草的出现肩负了书法规范性的历史使命。第一次出现了一种具有严格规范,又书写简便,还又美观的新书体。
其综合性,主要在笔法和书体方面。章草具有独特的笔法特点,笔法继承了篆隶与简帛书,成为集古典笔法之大成,也成为后来的今草与楷行书体笔法的源头。章草的笔法具有兼和性,可以兼顾篆隶草以及楷行书体,使转如草,提按如楷,波折如隶,圆转如篆,流便如行。在一个个单列的单字中,笔法兼取众长,这在各种书体中是唯一的。章草书体方面也有新的特点。比起篆隶,在间架布局、笔划轻重及比例关系方面更为匀称协调。章草继承篆隶,综合了篆隶的艺术成就,又改造了篆隶,成为一种新的书体。这种书体彷佛是一种中间状态,可以从此向任何一种书体转换,也可以称为不定式的书体。
章草在艺术方面的创新性,主要在体势、意象或意境方面。章草体势有一种特殊的象形,如敛首、弓腰、团身、轻足、收尾、低走,这种形象,好像是狮虎豹猫等捕食动物在捕猎中的潜行状态。这是积蓄力量,准备出击的姿态,或是一种充满力感的准备状态和饱含冲击力的象征。这种形象在写作方面需要极高的力度和功力。这种书法象形,需要一种特殊的写作状态,或用力持笔状态。既高度紧张又充分松弛,而保持始终足够的笔力与灵动便捷。这种状态是作章草的必备的基础要素,这是章草书法的一种基础功力,这就像武术中的马步站桩及走步功夫。
章草开创了新的书法意境。这种意境来源于章草具有综合篆隶书体的意象。首先是端庄,其次是虚和,其三是灵便。关于端庄,是一种威仪或仪态。章草的威仪特征表现的是朝廷威仪之象,庄严大气,宏伟雄壮,八面威风,而且雍容华贵。格局之大,是书法之大象。与章草相比,先前的篆隶显得幼弱,手写的简帛书显得粗野。而在章草基础上发育而来的楷草行书,彷佛只是小小的分支,只是继承了其大象中一个方面的小象而已。楷书显得拘谨,草书显得凌乱,行书显得寒俭。
其次是虚和。章草笔划形态继承了小篆书的阴柔宛转,又收敛了隶书的波折出锋,少有粗率、肆意与强硬。这既是一种文弱之象,也是文雅之象,尽显文化本质。柔弱显示中和性质,给人以融合、开放,和合百家或海纳百川之象,这正是垂拱之象。柔弱胜刚强,柔弱之象,文质彬彬,往往胜过张牙舞爪剑拔弩张,这是富含力量的象征,是在力量平衡基础上反而出现的平静。对于书法功力来说,某种程度上阴柔难过阳刚,内敛难过外露。后世写章草,对此有所忽视。
其三是灵动。章草在笔划形态方面多圆转灵活,转折处多用暗过,而且处理方式多种多样,极为灵便。在字法方面因革损益,或重新安排,创新出一种新的字范,和新的组字原则。这种字范尽显技巧,具有机动灵活与便利快捷之象,也是一种智慧与权变之象。章草的这种创造新字范的能力,和创造的新的组字原则,开启了一个重要的书法艺术源泉,对汉字的字法演变影响极大,具有长久的历史意义。后期的汉字楷书草书及行书的变态和简化,都是在章草这种组字原则启发之下进行的。
这三种意境,宏大强盛的格局,收敛力量,而直接的笔划形态见之于温柔灵动,形成一种丰富而又幽深,生机活泼而又平静安宁的意境,这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这种意境也是书法的平正之象。所谓平正,不是简单意义的平正,而是无限丰富的书法元素的综合,或不同方向不同力量的.共处共融。老子说道法自然,这种深邃意境具有丰富的哲理。章草的平正之象,来源于章草一体兼五体的综合性素质,及所产生的特殊艺术意境。既能有篆书的古朴圆润,又能有隶书的风韵通畅,又能有草书的雍容华贵,又能有楷书的端庄周正,还能有行书的轻松简便。如果把千年书法比作连绵的群山,那么章草就处在群山最高的峰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面看是逶迤而来的篆隶,是章草收束了篆隶的粗野之气,如同把它们驯化入栏。从另一面看,是从它发育而远去的楷草行书,是章草赋予它们基本的艺术基因,如同子女一样,打发它们远行。
对于楷书行书与草书而言,章草是最直接的正源或主根,章草的这些艺术元素,使之成为这几种书体的艺术之母。章草的这些优秀艺术基因,是它们艺术构成的主要和基本的要素。对章草艺术的研究,不仅涉及章草的写作、审美与评价,而且涉及到这些书体的艺术欣赏与评价。
孙过庭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险绝,复归平正”,说的是书法的起点与终点,都是平正。平正是书法意境的一种常态或基础。章草的这些艺术要素及构成,充分而正确地阐释了平正的内含。对于草书楷书和行书来说,这里是它们生长的摇篮或故乡,是能够使它们心绪宁静的家园或居常之所。人不可能再次回到摇篮中,而书法则可以随时回到这种儿时的清纯。这个园地,既像交通道路上的安全岛,迷路了可以在这里停留以观察方向,这个园地,更是书法的大本营或港湾,既是出发前的准备基地,也是书家不可缺少的中转站或休息之所,累了可以在这里休息和补充,积蓄力量,重新启程。
后世人所写的章草,可能是出于它的不定式书体性质,多是把它作为一种预备性基础性的练习,或是作为其它书体的一种艺术添加来对待。也有专门独立所写的章草,但成就不大。其原因在于多是从楷书草书或行书的角度出发,仅仅采取其个别形式而已。大概也是这个缘故,章草形成了偏草书的、偏楷书的及偏行书体的多种风格。当然作为一种承传,起了一定的历史作用,但也对章草形成了一定的习惯性误解,把章草仅仅作为其它书体的附庸,形成了章草仅仅是一种附属书体的认识,或者仅仅当做草书的一个原始的不成熟的形式。虽然章草也是具有这种性质的,但它的重要而独特的艺术性质因此而被埋没了。越是以近代书法角度出发的章草,成就越小,原因就在于古典的笔法和意趣消失殆尽。近代章草大家,要数王遽常最有成就,他的章草是偏篆书的古典的风格,对传承章草具有较大的影响。
章草的传世名帖
居延汉简
流沙坠简
武威汉简
张芝《秋凉平善帖》
公羊传砖帖
蔡琰《胡笳十八拍》残句
曹植《鹞雀赋》
曹植《赋稿长卷》
皇象《急就章》
皇象《文武帖》
皇象《顽阁帖》
司马懿《之白阿史帖》
索靖《月仪帖》
索靖《出师颂》
卫瓘《顿州帖》
卫恒《一日帖》
陆机《平复帖》
王羲之《豹奴帖》
王献之《江东帖》
王献之《亮白帖》
赵孟頫《急就章》
萧子云《出师颂跋》
蔡襄《萧子云出师颂跋》
鲜于枢《千字文》
邓文原《急就章》
赵雍《千字文》
康里巎巎《李太白古风》
杨维桢《张氏通波阡表》
宋克《急就章》
宋克《孙过庭书谱》
祝允明《闲情赋》
胡正《乐毅论》
王铎《题玄翁老先生像》
傅山《杜甫诗册》
翁方纲《出师颂》
沈曾植《草书论书诗》
王世镗《九势之中诗》
王世镗《一走一留诗》
王世镗《稿诀自叙》
王世镗《稿诀集字》
王世镗《先伯母房大夫人行述》
梁启超《千字文》
邓诵先《千字文》
于省吾《录鲁迅诗》
高乐三《曹植书赋十四篇》
王蘧常《千字文》
沈从文信札
【章草的特点有什么书法艺术特征】相关文章:
想请假有什么适当的理由07-17
有什么励志高三的格言06-05
请假书书写的最佳模板有什么08-22
《我们结婚了》有什么内容07-20
离职证明有什么用07-04
学校学生请假最适当的理由有什么07-29
写入党申请书要什么纸有什么要求07-10
写爸爸的特点作文01-27
写人特点的作文11-23
户外拓展训练的特点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