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教学初探
导语:美术史是美术学院的一门公共课,也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中国美术史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那么关于中国美术史教学初探的论文怎么写呢?
经过几代美术史家和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中国美术史教学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中国美术史和时代的政治、经济、各种文化思想的发展密切相关,现行教材在知识内容上较为丰富,在对学生启发性思考方面依然有所欠缺。
由于中国美术史涉及博大丰富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在有限时间内,可传授的知识内容太多,详略重点的处理不好把握,教师教学时力求面面俱到,内容太多,使初入大学的学生学起来感到吃力,找不到重点,师生间的互动研讨交流难以达到。
因此,美术史的教学中往往出现重视美术知识的积累、视觉审美经验的积累,以期为自己创作研究打下基础,但容易出现对作品深层社会意义开掘不够,难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难以达到对学生创作的指导。 再有大量的中国美术名作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及其他海外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小城市教师学生很少有机会见到名作真迹,美术史教学研究实物资料不足,印刷品又难以真正呈现中国画之美。这样就很难在课堂上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中国画之美,让他们在艺术美的海洋里徜徉,从而自觉自发的主动学习研讨中国美术史。
总之,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美术史教学不可避免存在不足,在学习美术史等艺术理论课上,部分同学思想上存在中轻视和应付的念头,他们重视艺术技巧的学习,轻视美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思想层次上缺乏高度,其画作也很难达到一定层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画之美,教师和学生之间如何达成互动研讨交流,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一直是笔者经常思考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把握
在教学内容上,就教材而言,中国美术的教材相对丰富,不乏优秀的教材,各种版本的教材也各有优缺点,但目前各版教材在启发学生思考方面都尚有待改进,且美术史与人文价值的沟通是中国美术史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各版教材不一定皆能深入。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所选教材的优缺点进行调整和增加。
再者,美术史课程与政治、经济、历史、哲学、考古、文学等学科是紧密相连的。在教学中这些学科的知识与美术史知识是互相渗透融合的,教学过程中不应忽视这方面教学、引导、渗透,使学生对美术发展所依托的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有一个整体系统的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在知识储备上一定要广博,在教学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对美术现象的研究探讨要从其发生发展本源进行深入、综合研究,发掘其艺术规律、审美价值。
在中国美术史的长河里,美术作品和流派的产生是深深地根植于特定的时代思潮和美学精神之上的,因此美术史教学中应注重对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深层社会意义的阐释,这是深入学习美术史的重点。因此相关学科知识尤为重要,例如,中国文人画和古典文学历来联系紧密,从顾恺之以诗作画,到唐宋诗人为画题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直至元、明、清诗画融合,诗画相得益彰。因此在讲解顾恺之《洛神赋图》的时候,必须联系曹植的《洛神赋》,在讲解郑板桥竹子的时候,必须联系其画上题诗。讲解传统绘画作品的时候,古典诗歌等文学知识尤为重要,应联系与作品有关的古典文学知识讲解,丰富拓展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更为全面地理解各时代的美术作品。
同时还应注意到,由于中国美术史的教学内容庞大,在有限教学时间内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有所侧重深入的同时必须有所简略,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这一点也尤为重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充分对艺术作品的深层社会意义阐释,对学生创作也将产生指导意义,学生对学习美术史重要意义将会有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课程和教学资源的拓展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件中古典绘画印刷品和原作相去甚远,学生很难直观感受到原作的艺术魅力,仅凭教师的语言无法再现原作的感人力量,因此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课程形象化特色,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借助各种渠道拓展学生的视野。如有条件可以带学生到相关博物馆考察参观,参加各种画展,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再者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实际考察条件所限,我们还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各文化传播部门,凭借自己的资源向社会出推出了一些脍炙人口的文化大餐。例如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百年巨匠》,是央视第一部全方位拍摄制作的关于近代艺术大师的大型人物传记系列纪录片,用独特的影视镜头语言对20世纪中国画坛上的艺术巨匠进行的全方位的影像解读诠释,再现了艺术大师真实生动、极富传奇色彩的艺术人生程,堪称是一部近现代美术史,对于我们的美术史教学深有裨益。再如近年故宫博物院陆续推出的《故宫名画记》,包括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王希孟《千里江山图》、阎立本《步辇图》等八幅故宫珍藏名画,可以让我们可以让我们近距离的接触难睹真容的名画,补充我们教学资料的缺陷不足。
三、教学方式、方法的丰富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合二为一的过程,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是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受教育者,教师主导作用必须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为前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倡鼓励学生自主性的研究学习,改变以知识的积累、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就相关中国美术史课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在课堂上还应充分发挥讨论式教学的作用,就某一专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学习,调动其积极性。当然,由于大一学生美术史知识近乎空白,在有限时间内,由于教学任务繁重,不可能安排很多讨论式教学,教师必须依重启发式的语言,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各学科相关的知识积累,调动学生思维,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善于和学生交流,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兴趣,建立积极、友好、向上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
在美术史教学中我们还应注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社会在向前发展,全球化的今天,作为上层建筑的美术也在前进,其中的一些现象也许是艺术浪潮向前推进所涌现的泡沫,作为教师要有自己独特的眼光分辨出那些是艺术向前发展的主流、枝流,那些是毫无生命力的泡沫,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对中国文化深入了解,对西方文化也要深入了解,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研究中外美术现象,而不能被很多泛滥的表象蒙蔽,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对中外艺术实践中产生的艺术现象进行理性思考分析,而不是人云亦云,把握美术发展的脉搏律动,明确什么是人民真正需要的艺术,反应时代精神的艺术,而不是被金钱绑架奴役的伪艺术。
四、考核评价方式的调整
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改变依掌握理论知识为主的美术史理论考核方式,拿出一定时间进行课堂的分组讨论交流,要求学生课前准备,查阅资料,课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教师现场评价,进行加分鼓励。建立专题研究的考核考察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寻找自己对美术史研究的兴趣点,寻着自己的兴趣,大量查阅资料进行专门的课题研究,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以论文或研究报告的形式在课堂上宣读出来,作为考核的依据。多元化考核也是推动教师改进美术史课程教学设计的动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总结课堂教学经验,进一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
社会在前进,我们的教育和文化也在向前发展,美术教育工作者在应加强中国美术史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改变那种冷漠的灌输式的知识教学,以点带面,详略得当的安排教学内容,丰富拓展教学资料,探索发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建立更全面的多元的考核方式,提高中国美术史的教学质量。
【中国美术史教学初探】相关文章:
中国美术史的小结09-18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02-06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01-25
中国美术史读书笔记05-15
2017自学考试《中国美术史》备考复习题10-11
初中作文教学初探10-17
初中的英语口语教学初探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