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思录》读书心得15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生哲思录》读书心得,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生哲思录》读书心得1
本人最近在看周国平的《人生哲思录》,并不是我刻意变得深刻了,而是因为这几天身体有些不适,于是就不上网,也不玩游戏,现代人没有电脑就特无聊,便找找消遣的杂志,没把杂志找出来,倒把这本书翻了出来,这一翻,我才知道,我错过了一本怎样的好书。
这本书是我在广州深圳八卦岭那个小小的书城买的,上面的扉页边角下,有我用纤细的圆珠笔记录着“购于7。16日,有雨”的字样,我似乎忘记了在四年前那个有点蒙蒙细雨的下午是怎样的`因缘拿起了这本书,也忘记了是怎样的购买冲动买下了这本书,总之四年来,我从来,没有翻过它,而它也静静的陪着我,从八卦岭到布吉,从深圳到南宁,它陪着我搬了10多次家,直到我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它也终于安定下来,睡在我衣柜最底下的抽屉里。
当我把它翻出来,非常的好奇,不敢相信是自己买下了这本书!这是怎样的书呢?浅灰色的封面画着零星的几枝枯枝,简单而不耀眼的封面,有种淡淡的从容在里面。打开目录,上面写着这是一个探索境遇与心情,困惑与觉悟,执着,自我发现等等的书,是关于人生境界生活质量的书,是一本在我那个年龄看不懂的书——现在,我竟然发现自己可以读的明白了,有时候,它说的一些话,就象从自己心里走出来的一样,我会对自己说,对了,就是这样,就是这个意思,它怎么跟我想的一样呢?也许,这是一本年轻的自己买给未来自己的书,是因为相信自己经历了许多的事情,会拥有了足够的感悟和阅历,会拥有足够的智慧来与它共鸣,当我在阅读的,我感受到了自己的灵魂在精神世界里自由的飞翔,仿佛整个世界都不在喧哗,我很喜欢这样的感觉,如果可以,我希望能读到更多好的书,今后少一点玩无聊的游戏。
《人生哲思录》读书心得2
《荐书》我们每个人可能都说过:"那不是真正的我,其实我是。样的“。这样我们就有两个自我,一个在应付外在的人和事,另一个才是真正的我们。如果外在的我与内在的我不付甚至背道而驰,那我们将会困惑,为什么我一直追求的东西,得到了我却一点都吧高兴?。这是典型的外在的我与内在的我不付的结果。如果我们想生活的开心,获得内心的平静,那么这本书是不错的选择。我们每个人可能都说过:"那不是真正的我,其实我是。样的“。这样我们就有两个自我,一个在应付外在的人和事,另一个才是真正的我们。如果外在的我与内在的我不付甚至背道而驰,那我们将会困惑,为什么我一直追求的.东西,得到了我却一点都吧高兴?。这是典型的外在的我与内在的我不付的结果。如果我们想生活的开心,获得内心的平静,那么这本书是不错的选择……
《人生哲思录》读书心得3
如果说有谁的文字能让我感到像是在与其安静地交流,那就是周国平笔下的一段段人生哲思。
我们随意地生活,也许很多人都不曾真正静下来去思考关于精神、关于灵魂的问题。而这些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就是藏于喧闹生活之下的哲学。
正如周国平所说的:“每个人需要哲学的程度,或说与哲学之关系密切的程度,取决于他对精神生活看重的程度。”当我每每反复问自己无止境的为什么,在不断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我偶然读到了周国平的文章。
因为产生了太过强烈的共鸣而使我更加安静地沉浸在他的话语里。品味着,思索着。
他的文字像是清凉的薄荷叶,安抚隐于我心中,摩挲过久而日益焦灼的疑问,这让我更加体会他所说的:“哲学不是公共事业,而是属于私人灵魂的事。
从周国平的文字里,不仅能让我感到抚慰人心的力量,也能感受到他性格中的内敛,心底里的喜静。
“和别人混在一起时,我向往孤独。孤独时,我又向往看到我的同类。孤独和喧嚣都难以忍受。如果一定要忍受,我宁可选择孤独。”多么平和的文字,安静地渗入我的心,感觉就像阖着眼坐在作者一旁,听他慢慢道来他的感受,浸润着我太过相似的.同感。他教会了我如何去真正体会自己的所感所受。他没有平铺直叙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他对自己心中所感的真实写照,所以我总是能在他的文字里寻得一份心底的宁静。
学会与自己交谈,听自己说话——就这样去学会深刻。
周国平的文章里让我感受最深刻的莫过于安静的心境,这种安静包含了很多东西,也被容于很多不同的方面,比如:孤独、寂寞、独处,那几处最为强烈的地方。
这些透着冷冽气息的词语兴许会让人退避三舍,会被认为是一种糟糕处境的象征。其实不然,能够真正体会到独处背后的深义者,实则已达到了一种别致的心境。有些特殊的感受不易于传达,有些因为内容独特而不能交流。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我看到周国平写下:“在舞曲和欢笑声中,我思索人生。在沉思和独处中,我享受人生。”这样的语句时,会有如会旧友,如逢知己的思绪激荡的感慨。他的文笔随意、简单,却连贯得像是面对面的交谈。
他的文章并不旨在给我们的哲学问题一个标准化的答案,而是让我们随他慢慢地走完这个发问和探究的过程,我们在此之中渐渐平静,思绪更为清朗,同时始终处于对根本问题思考的活泼状态。
周国平的人生哲思是朴素的,他在给我们带来安静的思考的同时,也同样告诉我们哲学并不是深不可测的东西。哲学永远是单纯的。正因如此,哲学才会被赋予终极与永恒的定义,才会成为对永恒之谜的永恒探索。
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唯有安静地思考与体验才能引导我们踏上各自中的朝圣路。
《人生哲思录》读书心得4
澄澈的月色,从高大的洋槐树浓密的枝条间流泻而下,泼洒在大地无垠的辽阔里。那些隐秘草叶深处的虫鸣,于幽静里说着六月的情话。风迈着细碎的脚步,像一个隐藏身份的夜行人,在窗口的不远处,走来走去。
此刻,惟有远山,在静谧中,突显着健壮的骨骼,和着寺院辽远的钟声,谛听苍茫天宇里星子明灭有致的对话。
而我,就深陷在临窗的藤椅里,借着这天宇点亮的星灯,读一本书——读暗藏在一个人内心深处跃动的思想。“生命是宇宙间的奇迹,它的来源神秘莫测。是进化的产物,还是上帝的创造?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你的心去感受这奇迹。于是,你便会懂得欣赏大自然中的生命现象,用它们的千姿百态丰富你的心胸。于是,你便会善待一切生命,从每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到一头羚羊,一只昆虫,一棵树,从心底里产生万物同源的亲近感。于是,你便会怀有一种敬畏之心,敬畏生命,也敬畏创造生命的造物主,不管人们把它称作神还是大自然。”
多么令人感动的文字,如涓涓细流,流淌在这涤净浮华的暗夜,流进你我安静的内心。真的,拥有生命多么美好!不管这生命起源于何,终归于何,而现世的拥有,就让我们足以自我安慰于这茫茫天宇之间,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心怀善意,看众鸟翻飞,阅春秋冬夏,聆听季节吟唱,感念时序更替,从一头羚羊,一只昆虫,一棵树,感知万物灵动,生命崇高……
因此,心怀善念,是我们在尘世最好的诠释。没有人能够远离生老病死,但我们一定能够远离暴力与邪恶,珍爱自我,用心中无垠的爱温暖尘世的每一个黎明,用呵护春天的手呵护每一朵花叶,用热爱阳光的心情热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在歉疚的时候学会理解,在失意的时候学会宽容,在放纵的时候学会内敛,在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时候,学会牵念,毕竟在有限的年月里,活着是最幸福,最自足的。
看,窗外的月色依旧如水地流淌。听,低语的虫鸣依旧在深情地吟唱。
大地安宁。旷野安详。一颗划过天际的星辰,向着黎明的方向,在深邃的夜空留下静美的弧线,童话中,那就是生命流逝的胎记!
这夜,月色澹澹,书香淡淡……
《人生哲思录》读书心得5
没有仔仔细细得看完全书,有很多大章节个人感觉太过于啰嗦,陷入了一种为了圆满解释而圆满解释的境地,有点学究味。
以下是简单摘要:
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尊重真性情才会去适配社会,坦然去改变
如果在做这些事情时不感到愉快,我们就必须怀疑是否有利益的强制在其中起着作用,使它们由性情生活蜕变成了功利行为。
如果说“义”代表一种伦理的人生态度,“利”代表一种功利的人生态度,那么,我所说的“情”便代表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
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以便不为物役,保持精神的自由。
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成败福祸之上的豁达胸怀。
这真实人生就是一种既包容又超越身外遭遇的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体验。
不习惯于失去,至少表明对人生尚欠觉悟。一个只求得到不肯失去的人,表面上似乎富于进取心,实际上是很脆弱的,很容易在遭到重大失去之后一蹶不振。
那心中既有幻想又有精神目标的人,他走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同时始终是走在他自己的路上。
“认识你自己”就是要认识附着在凡胎上的这个灵魂,一旦认识了,过去的一切都有了解释,未来的一切都有了方向。
赫拉克利特的名言也常被翻译成:“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守护神。”的确,一个人一旦认清了自己的天性,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人,他也就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了,如同有神守护一样,不会在喧闹的人世间迷失方向。
我走在自己的路上了。成功与失败、幸福与苦难都已经降为非常次要的东西。最重要的东西是这条路本身。
人生有许多出于自然的享受,例如爱情、友谊、欣赏大自然、艺术创造等等,其快乐远非虚名浮利可比,而享受它们也并不需要太多的物质条件。我把这类享受称作对生命本身的享受。
但金钱在抵抗灾难方面还有巨大的作用。至于在提供积极的享受方面,金钱的作用就更为有限了。
人生的本质决非享乐,而是苦难,是要在无情宇宙的一个小小角落里奏响生命的凯歌。
一个人唯有经历过磨难,对人生有了深刻的体验,灵魂才会变得丰富,而这正是幸福的最重要源泉。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终归要面对一种没有任何前途的苦难,那就是死亡,而以尊严的方式承受死亡的确是我们精神生活的最后一项伟大成就。
人天生是软弱的,唯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
认识到因缘的偶然是—回事,真正看破因缘又是一回事。所以,佛教要建立一套烦琐复杂的戒律,借以把它的哲学观念转化为肉体本能。
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上,仍然不知道疼。砍下来,只要不死,好了伤疤又忘疼。
请不要责备“好了伤疤忘了疼”。如果生命没有这样的自卫本能,人如何还能正常地生活,世上还怎会有健康、勇敢和幸福?
要解决个人生存的意义问题,就必须寻求个人与某种超越个人的整体之间的统一,寻求大我与小我、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无论何种人生哲学都不能例外。区别只在于,那个用来赋予个人生存以一的整体是不同的。例如,它可以是自然(庄子,斯宾诺莎),社会(孔子,马克思),神(柏拉图)。如果不承认有这样的整体,就会走向悲观主义(佛教)。
为什么活着?由于生命本身并无目的,这个问题必然会悄悄转化为另一个问题:怎样活着?我们为生命设置的.目的,包括上帝、艺术、事业、爱情等等,实际上都只是我们用以度过无目的的生命的手段而已,而生命本身则成了目的。
除了生命本身是一种目的,某种期望也有一定概率的实现可能。
人生中的大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但是,唯有思考这些问题的人才可能真正拥有自己的生活信念和生活准则。
人生就像茫茫大海中一叶扁舟,其实不知道哪个方向是对的,也许每个方向都到不了岸。此时寻找意义的过程就是说服自己沿着某个方向走下去,这个方向可能是独立思索的结果,或者是从大众的盲目前行。最后归宿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途中信念与准绳,帮助旅途本身成为较好实现的一部分。从概率角度看,这样人生实现过程意义和终极意义的概率都比较大。概率学本身以及对世界的认识也是准绳的一种。如果这思路不对,那或许开始就是个错,这是神考虑的问题。——这一段是自己的笔记。
最明显的事实是:这条路通向死,因为人生只是一个从生到死的过程罢了。可是,死怎么能成为目标呢?为了使它成为目标,它必须不是死,而是一种更高的生。于是,死便被设想成由短暂的生进入永生,由易朽的肉体进入不朽,由尘世进入天国,由不完满进入至善,由苦难进入极乐,等等。经过这样的解释,人生之路就有了一个宗教的和道德的目标,一个纯粹精神性质的目标。
我们何不就把人生看做一个大花园呢?这是一座很大的花园,把它逛完刚好要用一生的时间,我们从生到死都在里面,每走一步都看见新的风景,到处都是可供我们休憩的地方。如果要说目标,那么,可以说处处都是目标,但不存在最后的目标。
真正的悟者则能够从看破红尘获得一种眼光和睿智,使他身在红尘也不被红尘所惑,入世仍保持着超脱的心境。
维特根斯坦所说的“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
在命运问题上,人有多大自由?三种情况:一,因果关系之网上个人完全不可支配的那个部分,无自由可言,听天命;二,因果关系之网上个人在一定程度上可支配的部分,个人的努力也参与因果关系并使之发生某种改变,有一定自由,尽人力;三,对命运即一切已然和将然的事件的态度,有完全的自由。
自我意识太强烈的人是不可能完全克服对死的恐惧的,他只能努力使自己习惯于这种恐惧,即消除对恐惧的恐惧。
在一个濒死者眼里,世界不再属于他,他人的生和死都与他无关。他站在自己的由生入死的出口上,那里只有他独自一人,别的濒死者也都在各自的出口上,并不和他同在。
对死的思考推动人们走向宗教,而宗教的实际作用却是终止这种思考。
如果这个在我生前死后始终存在着的灵魂,与此生此世的我没有意识上的连续性,它对我又有何意义?
一切不朽都以个人放弃其具体的、个别的存在为前提。也就是说,所谓不朽不过是我不复存在的同义语罢了。我要这样的不朽有何用?
死的绝望,唯死能解除之。
对死的思考尽管徒劳,却并非没有意义,是一种有意义的徒劳。其意义主要有:第一,使人看到人生的全景和限度,用超脱的眼光看人世间的成败祸福。第二,为现实中的死做好精神准备。第三,死总是自己的死,对死的思考使人更清醒地意识到个人生存的不可替代,从而如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向死而在”,立足于死亡而珍惜生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独一无二的价值。
我相信,使我能够忍受生命的终结的东西不是他人对我的爱和关怀,而是我对他人的爱和关怀。对于一个即将死去的人来说,自己即将不存在,已不值得关心,唯一的寄托是自己所爱的并且将继续活下去的人。
一个人在大限面前很可能会获得一种不同的眼光,比平常更真实也更超脱。当然,前提是他没有被死亡彻底击败,仍能进行活泼的思考。
这是一个荒谬的宇宙,永远存在着,变化着,又永远没有意义。它为自身的无意义而苦闷。人就是它的苦闷的产物。
柏拉图对此提出了一种解释,他推测,灵魂必定曾经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生活过,见识过完美无缺的美和善,所以,当它投胎到肉体中以后,现实世界里的未必完善的美和善的东西会使它朦胧地回忆起那个理想世界,这既使它激动和快乐,又使它不满足而向往完善的美和善。他还由此得出进一步的结论:灵魂和肉体有着完全不同的来源,肉体会死亡,而灵魂是不朽的。
一个人唯有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灵魂去追求,在对世界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态度上自己做主,才是真正做了自己的主人。
灵魂与信仰于目标而言是终极,值得向往,于过程而言是自证,值得依靠。
《人生哲思录》读书心得6
读者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情就会得到片刻的安静,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个浮躁的世界,一切看起来都有点小小的瑕疵。当我的心灵开始显得疲惫的时候,在这里,总有那么一两句话,使我感悟一些人生的哲理。
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好吧,我认为生活就要活得有真性情,不要在意太多,在平凡中寻求最真实的自己,让自己的'心灵有一个安身的地方。
肖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我曾经深以为然,并且佩服他把人生的可悲境遇表述得如此轻松俏皮。但仔细玩味,发现这话的立足点仍是占有,所以才会有占有欲未得满足的痛苦和已得满足的无聊这双重悲剧。如果把立足点移到创造上,以审美的眼光看人生,我们岂不可以反其意而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说的多么有哲理,喜欢这样淡淡的句子,平淡的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在乡村中,时间保持着上帝创造时的形态,它是岁月和光阴,在城市里,时间却被抽象成了日历和数字。当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发自内心的被触动了一下,生活在大都市,生活在城市,你那还有岁月和光阴,完全把自己束缚在日历和数字当中去了。
还有很多,当读到这些句子的时候,内心真的被深深的触动了。
《人生哲思录》读书心得7
“单纯的人也许傻,复杂的人才会蠢”。——题记
也许,当你手捧一本好书时,你的心才会静下来;当你真正地看透了作者的内心,你的精神才会得到提升。我的确找到了这样一本好书《人生哲思录》,它以平实的语言,引经据典,道出人生一个个哲学——生与死,爱与孤独,享受与创造......这些最平凡但又最难理解的东西。
一开始刚看到这本书时,我便盯着这五个大字看——人生哲思录。提起哲学,总觉得晦涩难懂,枯燥无味,读哲学书不会有多大收获。于是,我便带着这份喜忧参半的心情随意翻了一下书,本想着一目十行的看完,但却被一句话打动“如果痛苦,只因为你在乎,愈在乎就愈痛苦。只要不在乎,就一根毫毛也伤不了。”这句话,好像并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言语的修饰,却能字字打动我,令人回味无穷。
也许,我们看过许多高谈阔论的书或者文章,作者在书中夸张的写来写去,用上高深的道理或虚假的情感,只为陈述一个众人皆知的事实,乍读无趣,细细咀嚼更是乏味至极,但周国平的《人生哲思录》却如同一枚青橄榄,初尝味道酸涩,久嚼后方觉得满口清香。读这本书,总会有一种对生命淡然的感觉,很真实,也很享受,字里行间充斥着是作者独特的见解和真挚的感情,不浮夸,不做作,但也足够撼动人心、
“我从来不把成功看作是人生的主要目标,觉的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没有虚度了人生。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方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清。”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句话,虽然以我们现在的年龄不足以完全看透,但是对于作者来说,做到这点着实不易,一个人有追求成功的欲望是好的,但不能把它作为生活的全部。因为功名毕竟是件衣裳,穿着它虽然觉得光鲜亮丽,但只有自己知道究竟想要什么,是精神上的自我安慰还是心灵上的'追求,每每读这本书,都像在和自己的灵魂进行对话,使人愉悦。他的文字像是清凉的薄荷叶,抚慰我的心灵,又像是炎炎夏日里的一杯可乐,让我从头至尾清淡透顶,带来沁人心脾的快乐。
《人生哲思录》这本书和我们的生活那么贴近,像作者所说的“为自己写作,也就是为每一个与自己面临和思考着同样问题的人写作。”作者既没有盲目的传达乐观情绪,也不愤世嫉俗地批判现实,而且理性的,积极的解释了人生哲学,读起来不会觉得乏味无趣。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也许无法对书中的内容做好百分之百的理解,但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信息来充实自己,因为只有从现在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我们才不会让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我们没有时间等待,父母没有时间等......
《人生哲思录》读书心得8
周国平的《人生哲思录》在篇幅上来说比较短,从语言风格上来说质朴平实而又不失诗的光华,从内容上来说畅达深邃而又渗透着哲学思想,其思想深刻而又超然于世。它让我知道了生命的不可重复性,要更加珍惜生命,让我知道人生的短暂,要合理利用时间。回归简单的生活必须有一颗淳朴的心,它让我躁动的心沉静安宁,它教我们淡泊名利沉淀自己。
《智慧》中告诉我们智慧和聪明完全是两回事,聪明是指一个人在能力方面的素质,如具有机敏灵活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想象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等。而智慧不是一种才能,而是一种人生觉悟,一种开阔的胸怀,足够的勇气和敏锐的眼光,成熟了,却不世故,依然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是一种超然的人生态度。这就教会我们大学生要有勇气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事情,有度量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更要有智慧来分辨二者的区别。
《真实》中告诉我们,人活的独特、潇洒一定要发自内心。如果你太关注自己活的样子,总是活给别人看,或者哪怕是活给自己看,不是自己真实的性格,那么,你愈是表演的真诚、独特、潇洒,你实际上却活的愈是做作、平庸、拘谨。大学生正处于性格养成的关键时刻,太看重自己的外在形象无益于我们的成长。更重要的是周国平一直着重于内在和灵魂的超脱,不难从《真实》中看出他强调的是一个真实的自我,即一个正直的性格,而性格是否正直也表现在一个人的语言和行动方面。
读《安静》时想到,现时社会上一些世俗观念也进入了学校。利益的驱动超越了一切,物质的诱惑淹没了精神的愉悦。我们很难再听到来自心灵本真的呼唤――如此浮躁的环境中我们又如何做学问?摆脱外在的虚名、浮行,保持一份心灵的恬淡,守望自己的精神家园,沉淀自己,积蓄力量,成就自己的梦想,这是我们大学生正确的`选择。
《读书》中周国平认为,读书不在于破万卷,重要的是读书时的一种感觉,即读书已经成为生活用品的基本需要,不读书就会感到欠缺和不安。人生有种种享受,读书是其中之一,读书破万卷的快乐:一在求知欲的满足,二是在于与活在书中的灵魂的交流,三是自身精神的丰富和成长。要领略读书的快乐,就必须摆脱功利的考虑,要有从容的心境。大学时期是我们养成读书习惯的关键时期。大学培养的就是我们读书的习惯和无师自通的能力。同时读书也提高了我们的觉悟,进化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从中得到某种教化。更重要的是,大学读书的多少决定我们以后发展潜力的大小。读的书越多我们的发展潜力就越大,因为我们有厚度,这个文化底蕴的厚度,也决定了我们发展潜力的高度。
《人生哲思录》的积极思想给我注入了前进的动力,在浩瀚的生命之岸,我自豪地告诉你――世界,我追求过,奋斗过,我从来没有放弃过希望,没有停止过拼搏,而这个造就了万物的世界也将欣慰地回答:只要你奋斗不息,人生终将辉煌。
《人生哲思录》读书心得9
自从看了这本《人生哲思录》之后,我感觉到了周国平老先生对人生的感悟还是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我在读初中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在学业上有点困难,我经常性的打退堂鼓,尤其是逃避人生中的挫折和困难,我可是经常性选择逃避啊!
但是,自从在上海书城里看到了这本《人生哲思录》,我觉得我应该好好学习人生哲学了。
因为我迷茫了,我不知道为何要学习,为何要成绩好?老师经常性的说:学习好,就容易被老师表扬,学习成绩不好,就容易被老师骂,我搞不清楚为何?
像我是个成绩中流状态的人而言,经常性会被老师忽略,之所以会被忽略到底,原因也是很简单的,成绩不是最好,却也不是最坏的,所以,老师一般都不找这类学生麻烦,只有一旦成绩变差了,老师才会发怒。
我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很迷茫,迷茫到什么程度,就是搞不懂为何学习成绩好,才容易被表扬。
我也很想要被表扬,但是,谈何容易,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自己为何处在中流成绩状态。
通过阅读《人生哲思录》之后,我发现我找到了答案。
这本书是一本随笔书,讲述的内容都是关于人生问题的感悟,我在这本书里学到了许多知识,是这本书教会我什么是人生态度。
我发现,我自己学习的时候态度出了点问题,我很被动的学习,不肯主动学习,这造成了我学习成绩永远处在中流水平,这是我学习态度出了问题。
这本书教会我要认真、踏实的学习,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不可以投机取巧的学习,因为学习是需要日积月累的',没有日积月累的学习是没有学习成果的。
这本书还教会了我,生命是一项旅程,有苦难还有悲喜,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要淡定从容地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悲喜,你会意外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成果。
古人云:千里迢迢,始于足下。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比如我应该做好学习生活两不误的任务,每天制定好学习计划和目标,多相信自己,未来的自己会越来越优秀。
这本书教会了我,迷茫期不要担心,要坦然面对人生中的坎坷和挫折,学习也是如此,生活更是如此。
我通过这本书,总结了我自己迷茫期的主要原因,发现还是态度有问题,书中介绍有因必有果,有好因必有好果,所以,我认为我只要好好的脚踏实地的学习,努力背课本,努力的理解书中知识,我相信未来我的学习成绩会提高的越来越快的。
《人生哲思录》读书心得10
本人最近在看周国平的《人生哲思录》,并不是我刻意变得深刻了,而是因为这几天身体有些不适,于是就不上网,也不玩游戏,现代人没有电脑就特无聊,便找找消遣的杂志,没把杂志找出来,倒把这本书翻了出来,这一翻,我才知道,我错过了一本怎样的好书。
这本书是我在广州深圳八卦岭那个小小的书城买的,上面的扉页边角下,有我用纤细的圆珠笔记录着"购于20xx。7。16日,有雨"的字样,我似乎忘记了在四年前那个有点蒙蒙细雨的下午是怎样的因缘拿起了这本书,也忘记了是怎样的购买冲动买下了这本书,总之四年来,我从来,没有翻过它,而它也静静的陪着我,从八卦岭到布吉,从深圳到南宁,它陪着我搬了10多次家,直到我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它也终于安定下来,睡在我衣柜最底下的抽屉里。
当我把它翻出来,非常的好奇,不敢相信是自己买下了这本书!这是怎样的书呢?浅灰色的封面画着零星的几枝枯枝,简单而不耀眼的封面,有种淡淡的从容在里面。打开目录,上面写着这是一个探索境遇与心情,困惑与觉悟,执着,自我发现等等的书,是关于人生境界生活质量的书,是一本在我那个年龄看不懂的书--现在,我竟然发现自己可以读的明白了,有时候,它说的一些话,就象从自己心里走出来的一样,我会对自己说,对了,就是这样,就是这个意思,它怎么跟我想的一样呢?也许,这是一本年轻的自己买给未来自己的书,是因为相信自己经历了许多的`事情,会拥有了足够的感悟和阅历,会拥有足够的智慧来与它共鸣,当我在阅读的,我感受到了自己的灵魂在精神世界里自由的飞翔,仿佛整个世界都不在喧哗,我很喜欢这样的感觉,如果可以,我希望能读到更多好的书,今后少一点玩无聊的游戏。
《人生哲思录》读书心得11
听惯了“要活出个样儿来”,于是当我看到“要活出个味儿来”的时候,我震撼了!原来还有这样一种活法,就一个字的差别,可明显地确是两重境界。仔细品味周国平老师富有人生哲理的随感,犹如在咀嚼一枚青橄榄,回味无穷。尤其是对于做人的一些感悟,让我记忆犹新。
他说:“人活世上,第一重要的还是做人,懂得自爱自尊,使自己有一颗坦荡又充实的灵魂,足以承受得住命运的打击,也配得上命运的赐予。倘能这样,也就算得上做命运的主人了”。
为人要承受得住命运的打击,他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和器量。“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历览前贤国与家,似乎都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都遭遇了太多的挫折与历练,也就是在一次次命运的洗礼下,而得到了长远的发展。回顾自己过去一年的生活,我也走得并不顺畅,我走过了人生的拐角,失去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人,体验了一天到处奔波的'辛酸。当我受到刺激而想到这些而落泪的时候,我告诉自己“没什么,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因为我知道不管怎样,人生是向前的,这就是我对生命的朴素的认识。做人要学会把胸襟打开,做到大肚能天下难容之事,这样便能在人事纷扰间从容应对,活出自己的人生。
为人要做到正直和有尊严,要坚守诚信。“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梅兰芳1924年在日本演出,给他治病的大夫喜欢中国景泰蓝的袖扣,梅兰芳答应下次来日本给他带一个,但因时局动乱,三十二年后的1956年梅兰芳才再次来到日本,他没有忘记当年在那位大夫前许下的承诺,恭敬的把袖扣放在了他的遗像前。我想做人就该像梅兰芳那样,言而有信。
人生是个五味瓶,我们既要享受成功的喜悦,也要学会面对挫折与失败。如何笑对人生,乐观很重要。伟人毛泽东和陆游都曾写过有关梅花的诗句——《咏梅》,毛泽东写道: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之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陆游则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同是看梅花,一喜一悲,对比如此强烈。做人要笑口常开,切忌悲观厌世。热爱生活的人,生活也热爱他。
做学问要坐得住冷板凳,为人还要守得住清平。财富只是生活的形式,不是人生的目的。清官海瑞,最后离开人世,家徒四壁,周总理一件大衣穿了几十年。我们在生活中一方面要养成勤俭的生活习惯,同时作为一名司法工作者,我们更要学会冷眼看待纷繁复杂的社会,不被社会的浮华所诱惑,守住自己的职业操守,守住自己的做人底线,坚守社会的公平正义。
为人要先立德,后立业。要善于经营自己的一生,对过去要总结,对现在要分析,对将来要规划。《大学》中有这样一句话:“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学会常常把自己从人群中拉出来反省,明心见性,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认真经营,日积月累,锲而不舍,终有实现的一天。
周先生关于做人的理解很有深度,更多注重的是人的内在品质,而这些品质只有细化到我们的生活中才具有鲜活性:
首先要注重学习积累。学校并不是我们学习的终止地,或者说只是我们的起航之所。融入社会参加工作之后,我们需要面对的更广,需要学习的更多。读书在于明理,明理在于做人,孔子曾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告诉了我们修学储能不可偏废的道理。尤其对普通干部来说,事干得多,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也多,甚至可能承担的风险更多。但是要不惧失败、挫折。凡事要顺其自然,荣辱处之泰然,逆境不以为然,能经得起上台,也经得起下台。
其次要能知变,应变,适变。如果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必然被时代所淘汰。所以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行为来适应周围环境。但变也要有原则,不可流于圆滑。
最后要广交良师益友。良师益友可以完善你的品德,提高你的修养,丰富你的内涵。唐太宗李世民以魏征为镜以防己过。常言道,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门内有小人,门外小人至。交友要做到不交非类。
修养德行,好好做人,说起来只是一句简单的话,实际上需要把学习加上年龄,再加上对世事的经历和观察,才会有收获和体悟。这是一段漫长的经历,其中必夹杂着许许多多的酸甜苦辣。
我想说人生哲思录在给我注入积极思想激
《人生哲思录》读书心得12
喜欢周国平的思想文字,他的哲学观有很多让我产生共鸣,也有很多让我开始思考。既简单纯粹,又有深度。
读完周国平的《人生哲思录》,让我不得不审视自己的价值观(或者说,之前没有稳定的价值观,现在开始思考形成自己的价值观),重新梳理自己的生活态度。时不时翻翻这本书,让我在快速前进的节奏中,慢下来沉淀一下,获得内心的一种淡定的满足感。
生活态度
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人生的意义,在世俗层次上即幸福,在社会层次上即道德,在超越层次上即信仰,皆取决于对生命的态度。我想,我还算是个幸福的人。这种幸福,仅仅是因为内心觉得,我热爱生命,而跟外在的物质、标准等无关。因为热爱生命,对这个世界仍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心,喜欢去发现身边的美,而不是熟视无睹,觉得生活如死水一般没活力;关于同情生命,我自己的理解是有一颗感恩之心,觉得能活着已经是人生的万幸,继而要努力地好好的活着;关于敬畏生命,是我一直要学习的东西。有信仰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品质。尤其在普通这么浮躁的大环境中,能够独善其身,按照自己的节奏步伐来前行,若没有内心的信仰,是根本做不到的。信仰,并不只是宗教的信仰。比如坚持跑步,坚持早睡早起,坚持自省等等,这些在我看来都是信仰。重要的是你用心去感受到这些表面上的痛苦而实际上的美好。
欣赏大自然中的生命现象,用他们的千姿百态丰富你的心胸。于是,你会善待一切生命,从每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到一头羚羊,一只昆虫,一棵树,从心底里产生万物同源的亲近感。于是,你便会怀有一种敬畏之心,敬畏生命,也敬畏创造生命的造物主,不管人们把它称作神还是大自然。不知是因为敬畏生命而喜欢亲近大自然,还是因为喜欢亲近大自然而敬畏生命?
生命所需要的,无非空气、阳光、健康、营养、繁衍,千古如斯,古老而平凡。但是,骄傲的人啊,抛开你的虚荣心和野心吧,你就会知道,这些最简单的享受才是最醇美的。的确,生命中最美好的都是简单的、免费的,却也是无价的东西。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让我们都安静下来,每个人都向自己身体和心灵的内部倾听,听一听自己的生命在说什么,想一想自己的生命究竟需要什么。静坐两分钟,看看自己在想些什么,听听自己的内心说些什么。
长年累月关闭在窄屋里的人,大地和天空都不属于他,不可能具有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想象力。对于每天夜晚守在电视机前的现代人来说,头上的星空根本不存在,星空曾给予先哲的伟大其实已经成为失落的遗产。总是宅着是会禁闭自己的,要增长见识和开拓视野,必须要走出去和现实接触,才能体味到世界如此之大。人,要自己亲身经历一些事,学会思考。
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
看海,必须是独自一人。和别人在一起时,看不见海的真相。那海滩上嬉水的人群,那身边亲密的同伴,都会成为避难所,你的眼光和你的心躲在里面,逃避海的威胁。你必须无处可逃。作为一个喜欢看海的.人来说,我觉得跟朋友们一起去和自己一个人去看海,都是有必要的,有不同的意义所在。有时,我们的确需要一种无心无肺,跟伙伴们一起放松一起疯的节奏;有时,我们也的确需要独自一人面对宽广的大海,真实面对海,倾听自己的心声,让大海把自己的情绪冲洗干净。
人最宝贵的东西,一是生命,二是心灵,而若能享受本真的生命,拥有丰富的心灵,便是幸福。很好的诠释了对幸福的理解。
人生有两种快乐,一是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快乐观,大抵如此!同样的东西,悲观和乐观者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此快乐观跟王尔德的悲观理解都是基于同一个事实,却从不同的角度和眼光来看待,境遇也就大不同。王尔德认为,人生只有两种悲剧,一是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想要的东西。
我已经厌倦那种永远深刻的灵魂,它是狭窄的无底洞,里面没有光亮,没有新鲜的空气,也没有玩笑和游戏。博大的深刻不避肤浅。走出深刻,这也是一种智慧。需要在简单和深刻中找到一种平衡。
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朋友。在所有朋友中,不能缺了最重要的一个,那就是自己。一个人是否自己的朋友,有一个可靠的测试标准,就是看他能否独处,独处是否感到充实。能否和自己做朋友,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更高的自我,这个自我以理性的态度关爱着那个在世上奋斗的自己。
获得理解是人生的巨大欢乐。然而,一个孜孜以求理解、没有旁人的理解便痛不欲生的人却是个可怜虫,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在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并无价值。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人修行的路,自我理解最重要。
对于自己的经历应该采取这样的态度:一是尽可能地诚实,正视自己的任何经历,尤其是不愉快的经历,把经历当做人生的宝贵财富;二是尽可能地超脱,从自己的经历中跳出来,站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上看它们,把经历当做认识人性的标本。去经历,再总结,提升自己。
日常生活是有惰性的。身边的什物,手上的事物,很容易获得一种支配我们的力量,夺走我们的自由。我们应该经常跳出来想一想,审视他们是否真正必要。还是得多自省。
《人生哲思录》读书心得13
周国平先生说,他的人生观若用一句话概括,那便是真性情。他觉得成功并非人生的主要目标,只有活出真性情才算不虚度人生。对此,我看法略同。
现代社会争名逐利的风气很成问题,人们总围着钱转,迷失了单纯善良的本性。如今的综艺选秀节目铺天盖地,平凡人老想着一夜暴富或者一夜成名,殊不知那些光鲜亮丽的名人的内心挣扎。
现实中的人们总是对生活强加抱怨,总觉得活着太累。可是你是否想过,为什么活得这么累?别人不能左右你的思维,你却总模仿别人,追随大众的脚步。正因如此,你才会渐渐地迷失自己,你痛苦地挣扎着,漫无目的地追寻着欲望。但当你得到那些曾经梦寐以求的东西时,你真的快乐吗?
最近层出不穷的明星吸毒案便暗示了答案。他们的生活都很优越,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压抑感和忧郁情绪。他们难道活得不精彩吗?也许是我们认为精彩。周国平先生说,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那样他的人生才有意义。难道那些吸毒的明星们起初并不想当明星,只是迫于无奈?我觉得应该不是,而是他们走在明星路上的时候,碰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于是他们变得迷茫不知所措,选择了逃避退缩。那么既然是自己喜欢的事情,为什么不能凭自己的努力去克服种种困难,而非要用极端的方式来发泄呢?也许是忘了最初的单纯梦想。
正如周国平所说:“我走在街上,一路朝熟人点头微笑;我举起酒杯,听着应酬的话,用笑容答谢;我坐在一群妙语连珠的朋友中,自己也说着俏皮话,赞赏或得意地大笑……在所有这些时候,我心中会突然想起一个声音:‘这不是我!’于是,笑容冻结了。”生活中,我也时常有这样的经历:身在其中却不知道自己是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为什么会不自在,只知道要这么继续下去,就像被上了发条的钟表,不分日夜地走着。
一个人安静的时候,静静地想着心事,会觉得并不那么孤单。“我身上有两个自我。一个好动,什么都要尝试,什么都想经历。另一个喜静,对一切加以审视和消化。仿佛是这另一个自我把我派遣到人世间活动,同时又始终关切地把我置身于它的视野之内,随时准备把我拉回它身边。即使我在世上遭受最悲惨的灾难和失败,只要识得返回它的.途径,我就不会全军覆没。它是我的守护神,为我守护着一个永远的家园,使我不至于无家可归。”每个人可能都会被这个问题所困惑,也曾思索却不得其解。我想说的是,若想不被现实所牵绊,就必须有自我意识,不能什么事都被现实牵着鼻子走,而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决断力;同时,也要有定力,经不住诱惑,便会丧失自我。
人本身无贵贱之分,但是欲望可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人们总喜欢和另一群人比,这群人名字叫“别人”,处处都要拼个高下,不然心里便不痛快。但是越比下去,就越不可收拾,虚荣心也随之不断上升。可你有没有想过,比的意义在哪儿?竞争本身没有错,但是竞争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而不是贬低别人吧。不忘记自己的初心,才能使你的人生过得充实有意义。
人生如戏,今天的你是否在为明天而坚持?梦想都是平等的,人人都可以为自己的梦想不懈地奋斗。如果你止于哭喊而不付出行动,那梦想不过是天方夜谭罢了。你应该时刻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并坚定该去做什么。周国平先生告诉我们,要成为真正的自己,“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真切地意识到‘自我’的宝贵,有了这个觉悟,他就会自己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你的人生由你来定义,你执著坚守,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人生。不管它是否辉煌,它都是有意义的,因为这就是你的人生,你独一无二的人生。
人生终究是漫长的,不求“吾将上下而求索”,但求珍视自己,做到不忘初心,便已无憾。
《人生哲思录》读书心得14
本人最近在看周国平的《人生哲思录》,并不是我刻意变得深刻了,而是因为这几天身体有些不适,于是就不上网,也不玩游戏,现代人没有电脑就特无聊,便找找消遣的杂志,没把杂志找出来,倒把这本书翻了出来,这一翻,我才知道,我错过了一本怎样的好书。
这本书是我在广州深圳八卦岭那个小小的书城买的,上面的扉页边角下,有我用纤细的圆珠笔记录着“购于20xx.7.16日,有雨”的字样,我似乎忘记了在四年前那个有点蒙蒙细雨的下午是怎样的因缘拿起了这本书,也忘记了是怎样的购买冲动买下了这本书,总之四年来,我从来,没有翻过它,而它也静静的陪着我,从八卦岭到布吉,从深圳到南宁,它陪着我搬了10多次家,直到我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它也终于安定下来,睡在我衣柜最底下的抽屉里。
当我把它翻出来,非常的好奇,不敢相信是自己买下了这本书!这是怎样的书呢?浅灰色的封面画着零星的几枝枯枝,简单而不耀眼的封面,有种淡淡的从容在里面。打开目录,上面写着这是一个探索境遇与心情,困惑与觉悟,执着,自我发现等等的书,是关于人生境界生活质量的书,是一本在我那个年龄看不懂的书——现在,我竟然发现自己可以读的明白了,有时候,它说的一些话,就象从自己心里走出来的一样,我会对自己说,对了,就是这样,就是这个意思,它怎么跟我想的.一样呢?也许,这是一本年轻的自己买给未来自己的书,是因为相信自己经历了许多的事情,会拥有了足够的感悟和阅历,会拥有足够的智慧来与它共鸣,当我在阅读的,我感受到了自己的灵魂在精神世界里自由的飞翔,仿佛整个世界都不在喧哗,我很喜欢这样的感觉,如果可以,我希望能读到更多好的书,今后少一点玩无聊的游戏。
《人生哲思录》读书心得15
最近两天看了一些周国平写的《人生哲思录》,是他关于人生、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思考。曾经以为自己的想法和他有些相似或者类似,但是读了之后,发觉他比我更加理想化和不现实,也许是他所处的环境和心态与现在的我的不同,看到的接触到不同,所以他对于物质的要求相对来说是比较的低。或者他现在所处的环境的物质已经能够达到他所谓的“小康”,而他对物质的要求也就是小康的要求吧,因而对于精神层面的要求,他是强调又强调的。
贫困是可怜和可耻的,但是很多人在所处的环境中摆脱贫困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会有层层的.阻隔和障碍,老老实实的干活的人,可能摆脱贫困的几率会更小。怎样摆脱贫困,达到小康,不仅是个人努力就能够达到的,而是社会环境首先要给予的,环境的优或者差,使得个人的努力或者事半功倍或者事倍功半。
自己曾经是很怕自己的努力没有结果,很怕尽管自己努力了,但是还是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所以在努力的同时会有所保留,不会全力以赴,这就是自己做事的缺点,是自己不能由衷做事的表现。
表现真实的自己是自己向往的和需要的,但是表现真实不是那么容易做到或者实现的,自己需要在清楚确认自己的需要和目标的时候,以表现真实的自己去做事情,去交朋友,以完全真实的心去感受周围
【《人生哲思录》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人生哲思录经典语录04-29
《人生哲思录》读书心得01-01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书心得01-01
《人生哲思录》读书心得9篇01-01
《人生哲思录》读书心得(9篇)01-01
人生哲思录优秀读书心得感悟作文06-23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书心得4篇01-01
人生哲思录的读后感05-18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