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读后感集锦7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哲学与人生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1
鲁迅先生曾说,“不值得读两遍的书便一遍也不值得去读。”然而现在人们读的书多是只够读一遍的书,书虽然多却很能挑出一两本有品味的,值得读两遍的书来,但《哲学与人生》却是例外。
在拜读《哲学与人生》之前,我还真没有深究过,在这里有必要先熟悉一下哲学的定义:哲学的原意是“爱智”。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原来只是一种生活态度,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真相。
傅先生在自序中就说,“哲学脱离人生是空洞的,人生脱离哲学是盲目的。”因此,看此书与其说是学点哲学知识,不如说是通过它来审视自己的人生。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将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精髓提炼了出来,并贯之以自己的思想,给我们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精深的课;在这里,我们不但会看到历史哲学大师的思想,而且会感悟到许多以前从未想过的东西。相信看过此书的人肯定能看透人生许多事情,看淡人生许多哲学课。在这里,我们得到的不仅是哲学的全部精华,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本质和名利和挫折。
“人的经验有时候需要概念才能展现内涵”。一个人假设碰到一种情况或一种经验,但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他不知道这种情况和经验是什么,也无法去处理,没有体会也没有心得,更没有感知力,不久以后就忘了。即使再有相同的遭遇,也缺少先前的心得作为对照,几十年的人生虽然经历很多,但用言语表达出来却很少,对自己的一生很漠然,很无视,仿佛一生都是很苍白的,生命力的乏弱使他感受不到生命的快乐和痛苦。
“人类的典范,应该是那些让你我这般平凡的,有着许多烦恼的人都能效法的。他们让我们懂得:烦恼不值得担心,因为能磨练出智慧;死亡不值得害怕,害怕的是不知为何而死。”这很值得我们深思,现在人们多把拥有大量金钱和物质的人当作自己的偶像,以至于许多人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其实拥有越多并不见得就越快乐,傅先生在介绍存在主义时说,“一个人有的.越多越不是他自己。因为拥有越多,越没有时间做自己。”在介绍道家时又说,“一个人若多思多欲就不可能快乐,因为欲望没有满足会痛苦,一旦满足之后,又生出更多欲望,更多痛苦。”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可以没有丰富的物质享受,可以没有良好的制度,却不能没有正确的理念”。物质的提高和科学的迅速发展是否能证明社会的进步?即使在寝食无忧的生活里,人们是否就能快乐呢?有了一千万想两千万,有了两千万想五千万,人的欲望用无止境,追求不到时就永远在没有边界的痛苦里轮回。而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不堪其优,也不改其乐”也能更好地证明了即使在物质极为匮乏的社会里,人也是可以快乐的。显然,人是否快乐和物质没有关系。经济和科学属于器物层次,器物不能代表文化。制度也是一样。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活的人就比生活在社会主义下的人快乐,社会主义的人一定比封建社会的人快乐,我看不一定。
对于作者的某些观点或许我不尽赞同,但由于此书谈论的是人生,对于人生,本就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可提供,正如作者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说,“一个人对于宇宙和人生,一定要存在敬畏的心。因为其中充满了许多奥秘,而这些奥秘永远不能被解释清楚。”既然是奥秘,那最重要的就是思想的互动,更何况傅先生说的许多东西又是那么正确呢?
书中有一段话我是我最喜欢的,也在此摘录下来,做为对自己的勉励,也作为文章的结尾吧!“当真正用理性思考经验之后,就能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知道哪一种人生更为理想,也更适合自己。理想代表针对未来,哲学的思考就是要让人能够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向度中连贯起来,让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当下那片片断断,刹那生灭的过程中而已。”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2
鲁迅曾说,不值读二遍的书便一遍也不值去读。殊不知如今大家阅读书籍多是就够读一遍的书,书尽管多却很能挑出来一两本有品位的,非常值得读二遍的书来,但《哲学与人生》确是除外。
在捧读《哲学与人生》以前,我都真沒有细究过,在这儿必须先了解一下哲学的定义:社会学的本意真爱智。社会学做为一门大学问,原先仅仅一种生活观念,便是维持好奇心的本性,探寻一切事情的实情。
傅先生在自序中便说,社会学摆脱人生道路是裂缝的,人生道路摆脱理念是盲目跟风的。因而,看该书与其说学点社会学专业知识,倒不如说是根据它来审视自己的人生道路。创作者用通俗化的語言将西方哲学与中国思想史的精粹提炼出了出去,并贯之以自身的观念,让我们到了一堂又一堂栩栩如生,精工细作的课;在这儿,大家不仅会见到历史时间哲学大师的观念,并且会领悟到很多之前从没想过的物品。坚信看了该书的人毫无疑问能看透一切很多事儿,看透人生道路很多社会学课。在这儿,大家获得的不但是社会学的所有精粹,更关键的是生命的本质和名与利和挫败。
人的工作经验有时必须定义才可以呈现内函。一个人假定遇到一种状况或一种工作经验,但却没法用语言来描述,他不晓得这类状况和工作经验是啥,也没法去解决,沒有感受都没有体会心得,更沒有感受力,不久以后就忘记了。即便 还有同样的遭受,也缺乏此前的体会心得做为对比,几十年的人生道路尽管历经许多,但用语言表现出来却非常少,对自身的一生很冷漠,很忽视,好像一生全是很惨白的,活力的乏弱使他体会不上性命的开心和痛楚。
人们的楷模,应该是这些让彼此如此普普通通的,拥有 很多苦恼的人都能效法的。她们使我们明白:苦恼不值担忧,由于能磨炼出聪慧;身亡不值担心,担心的是不知道为什么而死。这很非常值得大家思索,如今大家多把有着很多钱财和化学物质的人作为自身的超级偶像,以致于很多人 接纳文化教育的目地便是为了更好地赚钱。实际上越大不一定越高兴。傅先生详细介绍存在主义时,一个人越来越不是自己。由于有着越多,越没有时间做好自己。在详细介绍道教时又说,一个人若多思多欲就不太可能开心,由于冲动沒有考虑会痛楚,一旦考虑以后,又长出大量冲动,大量痛楚。
一个人活当今世界,能够沒有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能够沒有优良的'规章制度,却不可以沒有恰当的核心理念。化学物质的提升和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趋势是不是能证实社会发展的发展?即便 在寝食安心的日常生活里,大家是不是就能开心呢?拥有一千万想几千万,拥有几千万想五千万,人的本性用无止尽,追求完美不上时就始终在沒有界限的痛楚里循环。而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不堪其优,也不改其乐也可以能够更好地证实了即便 在化学物质极其贫乏的社会发展里,人也是能够开心的。显而易见,人是不是开心和化学物质没有关系。经济发展和科学研究归属于器皿层级,器皿不可以意味着文化艺术。规章制度也是一样。在资产阶级规章制度下日常生活的人就比日常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下的人开心,社会主义社会的人一定比中国封建社会的人开心,我觉得不一定。
针对创作者的一些见解也许我不绝赞成,但因为该书讨论的是人生道路,针对人生道路,本就没有一个固定不动的回答可出示,如同创作者引入牛顿得话说,一个人针对宇宙空间和人生道路,一定要存有敬畏之心的心。由于在其中充满了很多秘密,而这种秘密始终不可以被表述清晰。即然是秘密,那最重要的便是观念的互动交流,何况傅先生说的很多物品也是那麼恰当呢?
书里有一段话我是我最喜欢的,也在这里摘抄出来,作为对自身的鼓励,也做为文章内容的末尾吧!当真实用理性思考工作经验以后,就能了解自身应当怎样做,了解哪一种人生道路更为理想,也更合适自身。理想化意味着对于将来,社会学的思索便是要令人可以过去、如今、将来三个時间整体观中连贯起来,让自身的性命已不仅仅珍惜当下那一片片断断,刹那生灭的全过程中罢了。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3
《我的人生哲学》一书充满了真诚坦白和哲学的睿智。作者王蒙以讲故事的形式,节奏缓慢的讲述了他的不平凡的生活经历和人生哲学。他的人生坎坷而辉煌,平凡而高尚。
打开书本,仿佛走进伟人的内心世界。经过人生广阔的领土,王蒙无疑是有资格谈人生真谛的。王蒙一生大起大落,亲身经历了中20世纪后半世纪的风波和动,在最灰暗的时刻,也没有停止对美好理想的梦想。他的生活经历,使他从许多不同的角度观察发生在身边的事情。经历了人生苦难,然后跳出苦难来了解社会,研究人性然后将自己的思索和感悟表达在文字中。就是这样一个大师级的伟人,经历坎坷,经历风浪。不到14岁就参加地下组织,在中文坛里驰骋了半个世纪。他的一生也和我们一样,只是他对生活,对工作有着更深的理解。
作者在近乎闲聊中,谈到人生最重要的是生存和学习,但学习却始终贯穿在生命运动中。详实写着内心的真实感受,当写到“可以剥夺我控制我的人身,却无法限制在闭目养神背诵唐诗宋词英语十四行。”既使是在彷徨而无助时而对学习表示疑惑,也会变得豁然明了。他认为,只有学习才不至于使人自吹自擂,勇于自查自律,不仅仅关注一时一地的得失成败,只是将这种失败看作是一个学习的契机,学习是漫长过程的一个环节。这种无限延伸的学习概念,纠正了有些人一谈学习就讲条件讲环境的错误思想,使学习者有了更灵活的获取知识的渠道,有了更宽泛的求知空间。
王蒙以其满怀坦诚的怀,给我们以真实的人生教益。他在书中将自已定位为学生,说的很真实,很切要。说的很坦诚,这种谦逊好学的态度,无疑给那些有了稍许成绩就关在小屋里称王称霸的人一个警示,让他们无地自容。想到我们身边有些同志在休闲时间的喝喝应酬,醉生梦死,看到此书后,定会感到惋惜,感到痛心。其实换个思路在思考,社会进步了,住房可以拿贷款,买车可以取现金,试问青春和生命可以透支吗?
王蒙的“无为”境界读完后,由仰幕变成敬佩。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有所不为。在人际关系上,不搞结盟,不要投靠某位领导,而不奴颜婢膝溜须拍马,其实这是哲学中道德范畴,有时高尚是无需有所为的。这里不仅仅是作者在写作了,而是用生命,用思辩,用心血在打造我们人类的灵魂。过高的估计自已而低估别人,知人之明知已实属不易,因而有所行动的求别人的真经,不如自已在思量自已的过错。无为而无不为是一种高智商,一种理想化境。当我们遇到一些待遇不公,苦差或上司故意刁难时不如言传身教,意在大,以实际成绩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不是搞无谓的泄愤、表白和发威。这是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历史责任感的履践。
用杂文随笔的艺术形式从各种角度感悟人生的艺术,诠释道与德,诚与诈,智与愚,真与伪。谈人生哲学,其实不容易。而王蒙却从其历尽沧桑之后道出了“无术、无谋、无名、无功”的.真谛,让我们耳目一新。在为自已的工作,职位,职称,住房等活动中,争取有影响力的人支持自已,结果远远胜过有真才实学但羞于活动羞于为自已启齿的人,这样的事例作者对其作出了深刻的区别分析,活动也是有高尚与你下的区别,而正是有这些别,才体现恶心与鲜花的区别。在这里,作者完全充当了一个普通的人来分析,让我们通俗易懂,新意昂然。在叙述这些人生哲学时,没有空洞的说教,也没有不着边际的高谈阔论,而是以亲身经历现身讲法,一切从面对人生不可回避的实际问题阐述自己对生活的看法,真实的力量透彻纸背,发人深思。
王蒙是誉满天下的著名作家、诗人,却以平等的心态在与读者倾心交流,在娓娓而谈中讲述了自己的所思所悟的真实。他绝不放弃人生的哲学睿智与理想境界,但亦绝不高谈阔论,无论小事、大道,都说的是人生至理。这种细腻,周到的人生哲学就像大海卷起层层叠叠的浪花来拥抱着我们的思想灵魂。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4
一、我以朴素为美
季羡林先生曾经骄傲地说:“我以朴素为美”,看似简单的句子确映射着如今社会中最珍贵的品格。现在人们的生活里,充满了太多的浮躁、奢华,“朴素”一词似乎不再是美好品格的象征,反到多了份揶揄和轻视,人们心中的那份淡泊和朴实已被商品社会大背景下的功利之心所取代。成长在新时代下的年轻人未曾经历过建国初期三年自然灾害,更无法想象父辈口中描述的“粮票”配给,尤其是大城市里的年轻人从小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不难产生互相攀比之心,追求名牌、奢侈品、网红打卡,不仅造成了物质上的铺张浪费,更重要的是无法让人的心沉静下来,也就无法成就大事。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志行高洁,安贫乐道,沉下心来,专心做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扫去内心的杂念,摒弃浮华和虚荣。如今国家倡导勤俭节约,更应该以简朴的态度去追求更有价值的东西。
二、常怀一颗感恩之心
书中道:“感恩图报是做人的根本准则之一。”感恩是一种美好的品德,感恩更是一种大智慧,对长辈、对亲人、对身边的人都应该心怀感恩。
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抚养成人,我们最应该感恩的就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生命,感恩赠予。随着我们的长大成人,父母也一天天老去,他们可能不需要儿女给他们买多少的物质商品,陪伴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当我们还在呀呀学语、跌跌撞撞学走路的时候,他们不厌其烦的教导着我们;当他们有一天步履蹒跚,我们能否耐心的和他们交谈,有朝一日成为父母的避风港?“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恩”,养育之恩是人一生当中最需要学会的一种情感。
我们每个人都会步入社会中,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曲折,当我们遇到困难有人给我们雪中送炭的时候,我们一定心怀感恩,感恩老师、感恩同事、感恩朋友。这个世界上没有谁应该对谁好,也没有谁必须要帮助谁,年轻人更应该学会感恩,刚步入社会的新人,磕磕碰碰可能走了很多弯路,如果能遇到前辈温暖耐心的给予我们帮助,一定要将他们的恩惠铭记于心。懂得感恩和回报的人,心理装着芸芸众生,一定是大气和包容的,常怀感恩之心,才能拥抱生活。
三、压力,拼搏的动力
季羡林告诉我们:“虽然压力会越来越大,但是千万不要被压力所击垮,要正确的面对压力,把它变成动力”。现如今社会的工作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对人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不免会产生畏难的'情绪。但人如果没了压力也就没有了奋斗的动力,人生的价值是在奋斗中实现的,“温水煮蛙”的日子只会让人变得弱不禁风,当真正的大风大浪来临的时候,却没有了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能力。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苦难和磨练,所以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去奋斗,对社会对家庭有一份担当和责任感,而不是养尊处优做一名“啃老族”,奋斗的过程中不免会遇到困难和压力,就需要我们正确的面对他,将这种压力转换成奋斗的动力,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季羡林谈人生哲学》一书中涵盖了做人、说话、成功、时间等九个方面,我选择了几个感悟较深的方面进行了分享,让这样一个秋日的午后更加有纪念意义。信息科技的发展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人们可以在网络上查资料,看电影,聊天,书本可能不是人们工作之余的首选。但书籍可以让我们沉下心来,读书可以明智,可以知理,让我们在迷茫中找到方向,让我们的格局变得更加宽广,尤其是纸质的书籍,捧在手里更增添了些阅读的雅兴和氛围,最后再次感谢医院工会提供给我们的书籍,让我在这样一个秋日的午后感悟颇深,收获满满。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5
本学期的毛概课,孙老师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建议阅读的书目。原本对这些书籍并不感冒,而且也有不少已经度过的书目,完成作业并不是难事。但是作业并不是全部,一方面我想了解一下哲学,另一方面想通过阅读书籍引发一些属于自己的思考,就像我推崇的“大学就是要我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考的时期”。其实,本身对于这本书并没有太大的期望,毕竟提起哲学,大家的反应总是很木讷。但是当我深入阅读时发现,作为哲学通识读物,这本书的内容还是相当不错的,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引起了我无尽的思考与遐想。
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就会带着一个这样的疑问:哲学的本质是什么,它究竟有什么含义?可以说这是一个永远无法解答的问题,我们只能向“真理”无限靠近。自从新文明诞生,无数的思想家都在找寻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我看来,思考哲学,不妨从人类文明开始。人类比起动物,最有控制力的一点就是人类有着发达的大脑,可以对世界进行自我思考。古代的人们会思考自己的起源,《圣经》就是代表作之一;当今的人们会思考如何改造世界,会思考宇宙的起源,然后进行不断地探索,也就有了现在各个“谜题”的学派。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一个共同点,用一个词概括的话,我们可以称之为“思考”。或许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的所思所想就是我们当今称之为哲学的事物,但从古到今,人们的不断思索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在傅教授看来,哲学常讨论最根本的问题,虽然诸如“: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人是否有罪。”这些问题看来没有定论,但不能因为没有定论就不思考,就被忽略,因为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我们的“人生应该如何”的问题就无法说得清,而一个人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活,则哪怕是有再好的`享受也会觉得无聊。
傅教授对于哲学,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当他描述哲学时,我们可以看出:人生的意义正是在于不断询问“人生有什么意义?”也就是说,人生这场“旅行”的过程无异于询问的过程。哲学发展的过程也是培养智慧,发现真理,印证价值的过程。只有不断去思考,不断去体会人生的哲学,才会让人生更有意义,更为明确,让生活更有色彩,更有价值。
人生是很精彩的,现在的自我思考,合理的推理,对人生的猜想,跟别人的交流和将对未来的创造等,可以用一句话归结:人生是快乐的。当我第一次步入大学校园,对未知的生活充满了向往,但是当我真正去追求理想中的快乐时,却遇到了很多的烦恼。这也让我真正意识到,当一个人刻意地追求快乐时,他永远都得不到真正地快乐的。道理很简单,追求是因为缺乏,说明我们缺乏快乐。就好像彩虹一般,如果你刻意在寻找彩虹,我相信你很难找到;但是也许在某个时候你不经意的一次回头,就可以看到最绚丽的画面。这都不是我们能够强求的。因此,我们的快乐是由内而发的,不要刻意追求人生中所谓的幸福,那样反而会适得其反。
通过阅读《哲学与人生》,我也懂得了孙老师为什么会将“推荐书目”作为我们的弹性作业。记得上大学前曾经看到周国平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说道:“我举得大部分中国当代作家非常可悲的是,他们不阅读,或是阅读非常有限,尤其对于哲学,所以他们的作品很少能观照到人类的基本问题,大都浮在表面。”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多了解、多思考、多探索、多实践才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提高我们的科学文化素养,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思想的大学生。也希望能借傅佩荣老师的《哲学与人生》,能够为自己翻开崭新的一页,走向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6
季羡林,一代国学大师,一生忙忙碌碌,致力于国学、哲学、伦理学、佛学等方面的研究,除了写下不计其数的优美文章外,还留下了许许多多宝贵的哲学道理。
这学期以来,品读了《听季羡林讲述人生哲学》这本书籍,感触颇深。在书中谈到: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人伦五常;一寸光阴不可轻的惜时观;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知恩、感恩、报恩态度;还有去意不留,宠辱不惊的处事态度;不完美才是人生的人生观等。联系现实生活,这些道理真是句句经典,字字精华。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讲求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的道理,故而人伦五常一直都伴随于我们生活中,一直都是我们处理亲情、友情、爱情的准则。季老在其他文章里常常说道:这世界上毕竟也有一些“坏人”,但是请相信觉大多数的人是“好人”。我想季老所说的这些“坏人”里许多就是因为不守五常之人,做事不能名正言顺之人。倘若人人都能坚守“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样的伦常准则,社会必将会和谐安定,人们的生活也将是快乐的,而那些所谓的“坏人”也将不复存在。
时光匆忙,没人能够让其留下脚步;岁月无情,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它的雕塑作品。岁月如刻刀,刀刀催人老,怪不得古人会有沧海一粟感叹,又会有孔子的“逝者如斯夫”的感慨。的确,人的一生,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但是世间万物要说公平,熟能与时间老人相比呢?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一天24个小时,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将来还是一样。因此不要去感叹时间的短暂。鲁迅曾经说过:“时间是挤出来的。"因此我们要做的并不是要去感叹与抱怨,不是虚度光阴,浪费生命,而是要想想怎样去合理利用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这样时光的匆忙流逝对于我们的人生又有何妨呢?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留下这样一段精彩的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告诫我们不要浪费自己的人生。人生短暂,我们应该如何才能让自己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呢?又如何才能让自己的不久的将来不会感到后悔呢?这一切的一切数不完的问题提醒我们,人生是公平的,现实是残酷的。好好把握现在的时光,不要让今天成为明天的遗憾,就像季老那样,到了年老的时候还是坚持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的充实自己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才是精彩,这样的生活才是美满的。
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亲戚朋友,老师同学,甚至陌生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知恩不报枉为人。前面说过,季老常说这世界上毕竟也有一些“坏人”,但是请相信觉大多数的人是“好人”,在季老的一生中,他就常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对于那些帮助过他的人他都会铭记于心。季老在其一篇文章《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胡适但是是北大的校长,曾经对季老帮助过,季老为了感恩、报恩,特地为胡适之先生写悼文。这是何等的大事啊,当时那种情况下,大陆那么多良师益友没人敢为胡适之先生写悼文,季老身边的朋友还提醒他不要为胡适写文,最后季老为了感恩还是写了这篇感人的文章。做人要懂得知恩、感恩、报恩,否则就枉过一生了,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我们需要感谢的人: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成人,这份恩情我们一定得好好报答;朋友,在你不如意的时刻为你伸出援助之手等这些恩情我们也要铭记于心。
季老一生执着于事业,珍惜时间,能够知恩、感恩、报恩,为后人树立好榜样,我们一定要好好向他学习,遵循五常,做时间的主人,做知恩图报的人。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7
今天读完了《哲学与人生》,有一些感想。人生最大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就是人怎样生活在这世界上,以什么态度面对这世界。这也是哲学的根本问题,哲学是一门可以提高人生境界的学问,哲学赋予我们智慧,哲学有两大领域,一个是对世界的思考,一个是对人生的思考。
哲学是什么,哲学是一个深奥的问题,我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的体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每个人的世界观都不一样,有那么多的世界观就肯定有对也有错,那怎么判断对错呢,这就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加以总结,然后把这些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就形成了一种体系,这就是哲学。
(二)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所以这个统一就是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的方法,有什么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它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它们的统一就形成了哲学。
(三)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是一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他们注重个人的修养,主张经世致用,推崇教化。道家思想是以自然为本的哲学思想,道家创始人老子将自然和无为作为哲学体系的非常重要的范畴。墨家思想是经验论,就是判断言论的标准是历史经验、耳闻目睹和社会功利。
那么人是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要认自己。只有真正认识自己,才可能会获得成功的人生,而认识自己,却是一件非常难的事。人作为个体的人,就是说人们都是以自己的直觉、看法作为衡量世界的尺度。人是一个“政治的动物”,人天生要过共同的生活,由于人不能单个独自生活,只有和集体在一起生活,才能满足各自的需求,不仅在痛苦中需要朋友,在快乐时也需要朋友来分享你的快乐。人生是一个过程,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过程上要细细体会和玩味这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充分认识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丰富就是经验的丰富,人生的过程是积极的方面。
怎么理解人生与哲学的关系呢,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哲学可以引领你通往快乐与幸福的人生,人生活在世界中就要做到顶天立地,要处理好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和 人与自己的关系。人的一生是充满矛盾斗争和痛苦的过程,哲学就是教人经得起痛苦和磨难的人生态度学问。通过对人生的思考,在人生历程中获取无限的人生价值和意义,要做到这些,我们必须要有合适的人生定位。人如果有了自己的人生定位,就会发现自己的舞台很广阔,要扬长避短,把自己的精神都用到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中去,才会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人要有爱心,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一个懂得人生道理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总是有爱心的,在处世上宁静而淡泊。人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能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人的认识都受制于当时的心态,要想改变自己做事的能力,首先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有积极的人生心态才有积极的人生。我们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从古到今,人际关系的处理都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人与人之间难免会有矛盾,人生哲学就必须正视人生过程中的欢笑和眼泪,有成功之时也有失败之时,有顺境也有逆境,要通过对人生与哲学的学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还需要有崇高的人生境界,人生境界分为四等,“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人生境界是一个上升的过程,一个理性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一个不断地有不自觉到自觉的发展过程。不断培养精神境界,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精彩,变得有意义起来,努力达到王国维先生划分的人生境界中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相关文章:
《哲学与人生》的感悟12-14
人生哲学经典名言10-29
人生感悟的经典哲学句子07-11
人生哲学作文05-11
关于人生哲学的句子12-08
《哲学与人生》的感悟【荐】07-28
有关哲学人生的座右铭09-03
关于哲学人生的作文12-18
经典励志人生的哲学个性语录11-24
经典的哲学人生励志名言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