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房名言

时间:2024-07-18 22:00:02 炜亮 名言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药房名言150句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名言吧,名言具有概括自然有力,言简意赅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名言才能算得上是优秀的名言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药房名言150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药房名言150句

  1、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素问·至真要大论篇》

  2、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3、小儿无冻饿之患,有饱暖之灾。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

  4、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5、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6、夫以利济存心,则其学业必能日造乎高明;若仅为衣食计,则其知识自必终囿于庸俗。

  7、人身疾苦,与我无异。凡来请召,急去无迟。(明·江瓘《名医类案·医戒》)

  8、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素问·举痛论》)

  9、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一》)

  10、夫医者,非仁爱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晋·杨泉《物理论》)

  11、看方犹看律,用药如用兵,机无轻发,学贵专精。——清·刘一仁《医学传心录·病因赋》

  12、夫医学之要,莫先于明理,其次则在辨证,其次则在用药。理不明,证于何辨?证不辨,药于何用?

  13、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14、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15、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16、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17、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

  18、人必有天赋之才而读破万卷,庶可以为医矣。

  19、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0、食后须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清·尤乘《寿世青编·孙真人卫生歌》)

  21、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22、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后晋·张昭远《旧唐书·孙思邈传》)

  23、方不在多,心契则灵;症不在难,意会则明。——明·陈实功《外科正宗·痈疽治法论第二》

  24、逐字逐句地读书,看似涩滞难前,实则日积月累,似慢实快。那种一目十行,浮光掠影的读法,不过是捉摸光景,模糊影响,谈不到学问。

  25、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华序》)

  26、读书而不临证,不可以为医;临证而不读书,亦不可以为医。

  27、补即补而泻即泻,热斯热而寒斯寒,抵当承气,时用回春,姜附理中,恒投起死,析理详明,勿持两可,如是者谓之胆大。

  28、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匪细。

  29、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素问·五藏别论》)

  30、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素问·移精变气论》)

  31、未医彼病,先医我心。

  32、一事长于己者,不远千里,伏膺取决。

  33、大约心细则眼明,而理名则心细,多读书辨证则理明识广。

  34、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35、金针五香液治疗胃脘痛104例临床观察分析”荣获省卫生厅医药卫生自然基金资助奖、省科协三等奖、1995年第二届传统医学暨“超人杯”国际传统医学优秀成果奖。

  36、未医彼病,先医我心。(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37、人知君相不易为,不知医士不易为。盖君相之生杀人也,其道显而共闻;医士之生杀人也,其道微而难辨。

  38、凡为医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己者,谓明理以尽数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39、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清·喻昌《医门法律·问病论》)

  40、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清·喻昌《医门法律·自序》)

  41、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

  42、病不可不察隐情,药不可徒拘成法。

  43、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元·朱震亨《丹溪心法·六郁》

  44、初病在经,久病入络。——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

  45、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

  46、虚邪贼风,避其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篇》

  47、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素问·至真要大论篇》

  48、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明·绮石《理虚元鉴·治虚有三本》

  49、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刺法论篇》)

  50、凡为医者,性情温雅,志必谦恭,动必礼节,举止和柔。(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51、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诊候》

  52、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53、“药为治病之器,医乃用药之师。”

  54、“用药如用兵,用医如用将。”

  55、“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56、“千方易得,一效难求。”

  57、“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58、“丸散膏丹,神仙难辨;汤头方剂,医圣把关。”

  59、“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60、“采得三山药,炼成九转丹。”

  61、“医以济世,药以救人。”

  62、“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63、“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

  64、“药能活人,亦能杀人,生死关头,间不容发,可不慎欤!”

  65、“药材好,药才好。”

  66、“中医中药,国之瑰宝。”

  67、“汤液醪醴,尽得其宜。”

  68、“单方一味,气死名医。”

  69、“用药如用刑,误治不如不治。”

  70、“三分吃药,七分调理。”

  71、“识得千里光,全家能治疮。

  72、“若要睡得好,常服灵芝草。

  73、“家有地榆皮,不怕烧脱皮;家有地榆炭,不怕皮烧烂。

  74、“有人识得半边莲,夜半可以伴蛇眠。

  75、“知母贝母款冬花,止咳化痰一把抓。

  76、“马齿苋,地绵草,痢疾腹痛疗效好。

  77、“屋有七叶一枝花,毒蛇不进家。

  78、“甘草外号叫国老,解毒和药本领高。

  79、“通经化瘀,快用桃仁红花。

  80、“清热解毒金银花,疏散风热有疗效。

  81、“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专长。

  82、“茵陈蒿汤治黄疸,阴阳寒热细推详。

  83、“丹参一味,功同四物。

  84、“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

  85、“贝母瓜蒌散,润燥化痰方。

  86、“藿香正气散,治湿又治寒。

  87、“五苓散利小便,治水湿内停验。

  88、“白虎汤清气分热,大热大汗脉洪大。

  89、“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与秦皮。

  90、“麻子仁丸治便秘,润下通便效果奇。

  91、“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

  92、“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

  93、“理中丸主温中阳,人参白术草干姜。

  94、“四逆汤中附草姜,四肢厥冷急煎尝。

  95、“当归补血君黄芪,芪归用量五比一。

  96、“肾气丸补肾阳虚,地黄山药及茱萸。

  97、“六味地黄益肝肾,茱薯丹泽地苓专。

  98、“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

  99、“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

  100、“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枸杞麦冬襄。

  101、“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甘藏。

  102、“朱砂安神东垣方,归连甘草合地黄。

  103、“酸枣仁汤治失眠,川芎知草茯苓煎。

  104、“越鞠丸治六般郁,气血痰火湿食因。

  105、“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

  106、“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

  107、“川芎茶调散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

  108、“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

  109、“大秦艽汤羌独防,芎芷辛芩二地黄。

  110、“玉屏风散用防风,黄芪相畏效相成。

  111、“牡蛎散内用黄芪,麻黄根与小麦齐。

  112、“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

  113、“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术朴俱。

  114、“茵陈四逆汤,附子配茵陈。

  115、“半夏泻心配连芩,干姜人参草枣临。

  116、“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

  117、“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

  118、“半夏厚朴与紫苏,茯苓生姜共煎服。

  119、“天台乌药木茴香,青姜巴豆制楝榔。

  120、“暖肝煎中杞茯归,茴沉乌药姜肉桂。

  121、“苏子降气半夏归,前胡桂朴草姜随。

  122、“定喘汤中白果甘,麻黄苏子与桑蚕。

  123、“旋覆代赭用人参,半夏姜甘大枣临。

  124、“橘皮竹茹重姜枣,参草益气共煎熬。

  125、“桃核承气硝黄草,桃仁桂枝五药讨。

  126、“温经汤用萸桂芎,归芍丹皮姜夏冬。

  127、“咳血方中诃子收,瓜蒌海粉山栀投。

  128、“小蓟饮子藕蒲黄,木通滑石生地襄。

  129、“黄土汤中术附芩,阿胶甘草地黄并。

  130、“川芎嗪,行气血,通经络,功效奇。

  131、“钩藤清热息肝风,天麻通络止眩晕。

  132、“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稳。

  133、“杜仲甘温补肾肝,强筋壮骨安胎安。

  134、“淫羊藿,壮肾阳,祛风湿,效力强。

  135、“巴戟天,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良。

  136、“仙茅辛热补肾阳,祛寒除湿效力彰。

  137、“肉苁蓉,益精血,润肠通便作用真。

  138、“锁阳甘温补肾阳,润燥通便效力强。

  139、“补骨脂,温脾肾,止泻固精把喘平。

  140、“益智仁,暖脾肾,固精缩尿止涎灵。

  141、“菟丝子,补肝肾,安胎明目功效深。

  142、“沙苑子,补肾精,养肝明目作用灵。

  143、“蛤蚧补肺肾定喘,助阳益精效力专。

  144、“冬虫夏草益肾精,补肺平喘能扶正。

  145、“海马壮阳又散结,消肿止痛把瘀散。

  146、“紫河车,补精气血,益肾助阳把胎安。

  147、“当归养血又活血,调经止痛润肠药。

  148、“熟地滋阴补血药,益精填髓效力高。

  149、“白芍养血能平肝,柔肝止痛疗效显。

  150、“何首乌,制用补,生用泻,解毒润肠乌发妙。

【中药房名言】相关文章:

中药房实习总结04-13

中药房工作职责05-29

在中药房实习心得08-03

中药房实习小结01-09

中药房实习月总结11-23

中药房自我鉴定08-03

中药房实结格式08-03

中药房实习鉴定报告08-02

中药房工作总结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