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故事 百文网手机站

别每天都在路上走励志故事

时间:2021-05-29 18:14:31 励志故事 我要投稿

别每天都在一条路上走励志故事

  他的名字,我们一般人可能都不熟悉,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大大小小的“享受”和“方便”,却都与他的发明成果相连,小如手机里微波电子零件如射频开关、前端放大器、功率放大器、CD音响唱碟、DVD放映机、个人电脑中读二元数据的半导体雷射激光器,大如电子通讯的发电站等微波高速电子器件和光电子器件。凭借这些研究成果,他不仅获得了代表美国科学界最高荣誉的国家科学奖章与国家技术奖章,这在美国科技界是少之又少的,而且在2009年5月2日入选美国“国家发明奖名人堂”,成为继“计算机大王”王安之后第二位入选此名人堂的华裔。

别每天都在一条路上走励志故事

  他就是现年72岁的美籍华裔科学家、被誉为“分子束外延技术之父”的美国贝尔实验室半导体研究所所长、教授——卓以和。在一般人眼里,卓以和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和殊荣,一定是他“两耳不闻窗外事”、死心塌地地在自己的专业道路上“一条路走到黑”的结果,其实不然。谈到自己成功的`原因时,卓以和说:“我成功的秘诀在于‘别每天都在一条路上走’。我在贝尔实验室做了37年研究,每当进入贝尔实验室大门时都看到贝尔肖像上的几行字:别每天都在一条路上走,有的时候也应该跳到树林里去,你会发现很多从来没看见过的东西。”

  出生于北京,小学6年级时随父母移居香港,18岁高中毕业后到美国留学的卓以和,从小便有着多种兴趣爱好,善于在多条道路上行走,除了每天读好书、做好功课之外,他还喜欢画国画、水彩、油画;又因为从小由祖父带大,他的祖父是章草书法家,他又跟着祖父学了书法,所以小时候的卓以和便给自己打下了很好的艺术功底,炼就了艺术家的敏感和想象力。这为他日后科学研究的成功帮助很大,卓以和说:“艺术其实和科学、工程都有很密切的联系,艺术能够帮助人形成审美观。比方说,土木工程专家在造桥梁时,一定要有很好的艺术观念,这样的桥造出来才漂亮。同样,在我开始做分子束外延技术研究时,一样离不开艺术的支持。每台仪器和每项成果,我都把它看成是艺术,把艺术家的敏感和想象力完美地融入精确细致的科学研究中。”正因为如此,集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等6院院士为一身的他,还有一个特别的院士头衔——“美国科学与艺术院院士”。

  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学习时,卓以和也没有只注重专究一门,面对着研究跨学科跨领域的趋势,他在硕士生阶段学工科,博士生阶段学理科,而且保留了自己的广泛爱好,涉足艺术、哲学等各种领域。在这样的知识背景下,他不断结合多领域的知识创造新知识,从而成就了他现在的作为。他曾亲切地告诫中国学生:“扩大知识面,从长远来看,对一个做研究的人来说很重要也很有必要。把各种科学结合在一起运用,也就是现在所谓的‘跨领域’训练发展;生物、化学、物理、电脑甚至艺术等学科,学了以后不要各用各的,要统统加在一起,从中发现新的东西和点子。所以要能广,要能精,更要能连接所有的知识,这样才会是成功的科学家。”

  俗话说:左脑理性,右脑情感。也就是说,如果左脑像一个科学家,那么右脑就像一个艺术家。卓以和不论在求学期间,还是后来一直在实验室做研究,他始终遵循“别每天都在一条路上走”的“贝尔遗训”。每当在一个事物上苦思冥想,想得太久快要疲惫的时候,卓以和就会让一边的脑筋休息,把思维换到另一条道路上去,就是用另外一边脑筋去画画,等回来再想,就会有新的观点和洞察力。这就是卓以和能够屡有新成就屡获殊荣的成功“秘诀”。

【别每天都在路上走励志故事】相关文章:

我们都在路上的散文10-07

励志文章_向前走,别回头01-19

每天都在伪装,好累伤感散文07-21

励志早安心语:人生的路上,我们都在奔跑05-29

每天都踏实度过励志故事03-01

励志故事:每天淘汰你自己03-14

人人都在取经的路上散文05-04

我们都在成长路上作文10-02

生活,每天都在给你改变命运的机会励志文章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