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的道德格言精

时间:2023-05-23 15:39:06 蔼媚 格言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传统的道德格言(精210句)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格言都不陌生吧,因其不仅凝聚古圣先贤的人生智慧,同时也具备简练生动的表达方式。从句法结构角度说,格言是从句法结构角度说,格言是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句子,可以独立用来表达思想。格言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的道德格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传统的道德格言(精210句)

  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2、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3、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4、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5、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6、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义,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为自己分内的事。

  7、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9、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10、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在灾难与危险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气节。

  11、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12、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13、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 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与郭邦逸》

  14、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以公心灭私情,民众才会心悦诚服。

  15、大义灭亲。——《左传·隐公四年》

  16、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僖公九年》

  1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18、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19、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惩罚有罪过的人,即使大臣也不能放过;赏赐做好事的人,即使平民百姓也不能漏掉。

  20、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则政治黑暗。

  2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在圣人治理的时代,天下是公有的。

  22、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义所在。——贾谊《新书·阶级》

  23、衡之于左右,无私轻重,故可以为平;绳之于内外,无私曲直,故可以为正。——《淮南子·主术训》:考察左右的人,任用没有偏私,才可以算作公平;监督朝廷内外,判别是非没有偏颇,才可以算作正直。

  24、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淮南子·泛论训》

  25、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淮南子·修务训》

  26、奉公如法则上下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7、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史记·太史公自序》

  28、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刘向《说苑·正理》

  29、圣人不敢以亲戚之恩而废刑罚,不敢以怨仇之忿而废庆赏。——徐干《中论·赏罚》

  30、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31、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傅玄《傅子·通志》

  32、发号施令,在乎必行;赏德罚罪,在乎不滥。——包拯《论星变》

  33、有功则赏,有罪则刑。——司马光《进修心治国要札子状》

  34、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石成金《传家宝·绅瑜》

  35、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

  3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37、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

  38、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39、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40、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4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42、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正蒙中正》

  4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46、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4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48、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4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50、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51、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5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53、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54、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正蒙乾称》

  55、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

  56、闻人之谤当自修,闻人之誉当自惧。胡居仁

  5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58、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59、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60、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61、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62、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魏策》

  63、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64、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6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66、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67、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68、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69、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7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71、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7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7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74、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75、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76、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77、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78、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79、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80、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81、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82、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83、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84、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8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86、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8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88、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89、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易论第九》

  90、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法言君子》

  9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92、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93、百虑输一忘,百巧输一诚。——清·顾图河

  94、诚则明(礼记)一言九鼎。——清·李绿园

  95、兄弟敦和睦,朋友笃信诚。——唐·陈子昂

  96、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宋朝哲学家

  97、多虚不如少实。——陈甫,宋朝哲学家

  98、以实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杨简,宋朝学者

  99、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100、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杨泉

  101、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102、诚召天下客,誉从信中来。

  103、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104、君子履信无不居。——汉·班彪

  105、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

  106、唯天下至诚为能化。——《论语》

  107、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108、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109、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110、帮人要帮心,帮心要知心,知心要诚心。

  111、精诚(庄子)敦厚周慎。——《后汉书》

  112、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113、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114、译文: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11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116、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117、译文: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118、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119、三思而后行。——《论语》

  120、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21、译文: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12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23、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124、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125、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126、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ǐ)之诰》

  127、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128、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129、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便真叫错误了。

  130、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13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132、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易论第九》

  133、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134、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卷一》

  135、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136、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卷十

  137、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138、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139、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140、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141、待物莫如诚,诚真天下行。——宋·邵雍

  142、笃诚(春秋左氏传)敬业乐群。——礼记

  143、养真(陶渊明)君子诚之为贵。——礼记

  14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145、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146、祸莫大于无信——傅玄

  147、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

  148、信不足,安有信——《管子》

  149、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

  150、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

  15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152、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153、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154、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

  155、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156、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157、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准南子》

  158、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159、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160、进学不诚则学杂,处事不诚则事败,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程颢、程颐《二程集·论学篇》

  161、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论语·子路》

  162、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战国思想家

  163、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战国哲学家、教育家

  164、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屈原,战国诗人

  165、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周,战国哲学家

  166、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汉朝经学家

  167、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韩婴,汉朝诗论家

  168、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畅泉,晋朝隐士

  、

  17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71、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172、业精于勤,荒于嬉。

  17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

  174、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7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76、志不强者智不达。

  17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78、志当存高远。

  179、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180、有志者事竟成。

  18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8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83、夫人必知礼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

  184、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18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86、凡人之所以贵兽者,以有礼也。

  18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吾日三省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传不习乎?

  188、贫而无诌,富而无骄。

  189、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90、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191、富贵不能淫,贫奸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92、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

  193、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

  194、出淤泥而染,濯清连而不妖。

  19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196、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197、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19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199、责人之心责已,恕已之心恕人。

  20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01、人之有德于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 不可不忘也。

  20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03、海不辞水,故能成其高。

  204、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

  205、36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206、乐人之乐,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

  207、满招损,谦受益。

  208、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成功不自矜故长。

  209、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21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中国传统的道德格言精】相关文章:

关于中国传统道德的格言10-22

中国传统道德格言12-03

中国传统道德格言推荐07-02

道德的格言11-24

有关道德的格言01-25

关于道德的作文【精】04-21

【精】关于道德的作文05-21

古代道德格言08-22

道德的人生格言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