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百文网手机站

愿逝者安息人生感悟

时间:2021-08-25 14:08:06 人生感悟 我要投稿

愿逝者安息人生感悟

  篇1:

愿逝者安息人生感悟

  逝者安息,献给在天国的你

  这天,打开了你的空间,里面的一切都没有改变,虽然,人们都已经把你淡忘了,但是,你的QQ我始终没有删。看着你灰色的头像,如果突然有一天闪了起来,你说会不会把我吓到呢,呵呵……还记得,你在学校里的时候,我总是把你当成我的依靠,有人欺负我了,我想打人了,你都会帮我,我也总杖着你有你这座靠山去欺负别人……你对我的好我一向都没忘,只是,一切来得太突然了。

  两年前,你在骑摩托车回家的路上,被一辆大货车从身上碾过去,当时我听到这个消息时,我腿都软了,正因,我不敢坚信这是真的。几个小时前还活蹦乱跳的你怎样突然就走了呢!那天晚上,兄弟姐妹们都哭着打电话过来,要我去见你最后一晚,我才坚信,等我跑到医院时,你的遗体我都没见着,对不起,兄弟,我来晚了。

  没啥说的,兄弟,即使他们都忘了你,但我还是会想起你,我仿佛觉得你还活在这个世界里,也许,你就在某个角落里看着咱们,对吧!想对你说的话永远也讲不完,我不得不承认你已经不在这个世上了,虽然过去我一向都不承认,但是,随着时刻的推移,一切都变了,兄弟,永别了,我在这个世界里看着你,想着你,这样你不会感到孤单了吧!

  愿逝者安息……兄弟,在天国里要过得愉悦哦。

  篇2:

  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坚强

  一

  国旗低垂,山河鸣咽,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庄严成为国家最肃穆的主题,充满着感情绪感的民众无限的情愫。

  这天,亿万全国人民,在2008年的国悼日后,再一次向同胞兄弟姐妹群众默哀。国旗作为一国之主的象征,她的形象是永远伟大和至高无上的。国歌也是最美的国家之音,她们合二为一的共同价值就是国家和人民是不可分割的。危难时,她的躬身迸发出国家对人民性命的尊敬和爱戴。

  国旗为人民而降,才能永远高高飘扬,才能成为人民心中最庄严的旗帜。当所有的国旗都垂首哀婉时,当所有的人民都为陌生的同胞哀婉时,当所有的活动都为性命的逝去而默哀时,总有一种让人撕心裂肺的痛,总有一种流在心底的感动在流淌,总有一种爱在咱们身边无处不在。那些用爱心筑起的丰碑永远美丽的盛开着。

  每一个性命都是无辜的,都如国家最美的宝石失去一样珍重;每一个性命的陨落,都是母亲最亲的孩子。2008年的汶川地震,举国哀悼,那种痛彻心扉的感动此刻依然清晰,泪眼朦胧,心潮澎湃,那种悲哀欲绝的鸣哀声,至今刻骨铭心。

  哀悼是一种对性命的尊重,也是一种对性命的宣言,十三亿中华儿女同悲同泣,必将跨越万水千山直达玉树;十三亿中华儿女同悲同泣,必将性命的的灵魂蔓延;十三亿中华儿女同悲同泣,必将汇成一种力量,用完美的爱心,将家圆重建,将性命的奇迹延续。

  二

  细雨霏霏,春雨绵绵,春风荡漾,花儿习习,四月,思念的季节,有风,有雨,有花,有草,有亲情的问候,有友情的真挚,更有大爱无疆的爱心和感动。

  这天在报纸上看到玉树未来五天有中级以上的大雪时,心里如焚一样的痛,那些埋在地下,还没有被救出来的人们,他们还在顽强的与性命搏击着,他们是坚强的,也是善良的,虽然他们经历着灾难,但全国人们的爱心却像火一样温暖着玉树每一个性命。

  在青海玉树地震救人的香港义工黄福荣,用自我的性命诠释了一个仁义,善良,和奉献的一种精神,特区为了奖励阿福,香港行政长官曾荫权称赞阿福是“香港的光辉榜样”还授予他“金英勇的勋章”。以彰扬舍生取义,高尚无私的品质。

  中国有句名言“为善而急人知,善处便是恶根”可像阿福如此行善而不让人知道的,此刻能有多少人?也许这便是行善之难吧。

  现实中,行善并不难,而是不被人明白,甚至是误会,这便是人最悲哀的事了。三国时的诸葛亮曾说“不好问自我得到什么?自我付出过什么?就应问,自我有什么善心?自我是否对得起良心?不好问,自我怎样样的离世?而要问,自我就应怎样样的去活每一天”是呀,不好以善小而不为之。

  当救援对救出一个十三岁的小女孩时,她的第一句话就是:“打扰你们了”这句话感动了所有的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做为骨肉同胞,应对天灾人祸,咱们的心里也是痛之所痛。还有很多捐款的人,那些为爱心所做出的发奋,都让咱们深深的感动着。

  人之初,性本善,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善良的角落,应对社会,应对性命,咱们就应时刻以一颗善良的心去发奋,唯有如此,才能懂得性命的好处和价值。

  三

  玉树,一个美丽的名字;玉树,一个美丽的地方;玉树,在这个美丽的人间四月里,你却经历着性命的考验。

  看着从废墟里抢救出的人,心里一阵阵的感到伤悲,看着那些失去亲人的`人,心里也是那样的难过,在大难面前,亲情,友情是那样的珍重,看着从四面八方支援的人们,看着从四面八方传来的关心,玉树,就应是一个落泪而愉悦的孩子吧。

  也许是上帝的一个恍呼,也许是正因佛一时的大意,玉树才会在一瞬间被伦为废墟,那些遇难的人们,有祖国十多亿人的关心,坚信你们必须回度过难关的,也必须回坚强的活下来的。

  看着论坛的文友为玉树写的诗文,心里感到个性的感动,天灾人祸,咱们是无法预知的,也是无法躲避的,只要咱们团结起来,用爱心筑起1条彩虹桥,坚信必须会度过难关的。

  逝者如斯,生者坚强,愿玉树所有的人都能平平安安的度过。让咱们一齐为玉树祈祷,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坚强。

  四

  应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应对语言的不一样,但救灾人员还是在重重的困难下救出了一个个被埋的伤者,他们无畏的精神让咱们敬佩。

  一百多小时过去了,随着时刻的逝去,看着一个个被救的伤者,大家的心里感到欣喜,是呀,期望这样的奇迹不断发生,期望越来越多的人能挺过来。

  灾难无情人有情,在这样的天灾人祸面前,只要人人都付出爱心,这个世界就永远美丽。

  早晨打开网,看到那么多人为玉树祈祷和祝福贴时,情绪个性的沉重,玉树,你必须会坚强起来的,也必须会好起来的,正如说的“新学校会有的,新家圆也会有的”。

  情系玉树,大爱无疆,让咱们一齐为玉树祈祷祝福!愿玉树永远坚强和美丽!让咱们心连心,手牵手,为玉树完美的明天祈祷祝福!

  再一次默默的祈祷,为逝去的性命哀婉!为生者的的坚强致敬!

  篇3:

  生死随笔——愿逝者安息,愿生者珍惜!

  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的遇难者,单单就数字上而言就足以震颤整个大中华人的灵魂。再到生死别离,情谊割断,大地之上哀鸿遍野,能不牵动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心么?明天是又是一次国哀日,国殇日。谨以此文献给大家,愿看到的兄弟姐妹好好珍惜活着的须臾,铸就自我在这个世界上的辉煌。

  生与死,犹如连体婴孩,但是似乎每一个人都是对生个性的渴望,而对死是相当的惧怕。正因,在人们的眼中,生是盈满着生机,充溢着温暖、活力、光明、期望、拥有;而死则是生机顿失,是冰冷、阴暗、枯竭、丧失。有着这些,有谁会愿意放下追求光明的生而去走向阴暗的死?但是,话又说回来了,人是一种生物,是类,必然不会逃脱掉死亡的命运,无论你接不理解,你愿不愿意,死亡都会在某一时刻悄然来临。既然是这样,咱们就务必正视死亡,活着的时候不好回避死亡的问题,当然,即使你想回避也无法回避。

  动物不自觉生而只能在生理性需要的驱策之下被动活着,但是他们也因此而免去了对死亡的恐惧。人类自觉到生,故而能运用自我的智慧与体能去改变环境,能够主动地生活,但却因此也自觉到了死亡,品尝到了痛苦死亡的恐惧。生生死死,追求精神的高尚就应说是超多死亡的一种途径。卡夫卡对老庄哲学也是比较了解的,以前对文学青年古斯塔夫·雅诺施说,“‘不以生生死,不以死死生,死生有待耶?皆有所一体。’我想,这是一切宗教和人生的根本问题、首要问题。”咱们了解卡夫卡,从根本上说,卡夫卡的生死观也是一番绝望的气息。

  一般人认为,死亡是最没有好处的,而且他也吞噬了所有人生的好处。然而“生死相长”只有建构出一个健康正确用心的人生观,才能够使咱们的生活更加有好处。人类历史在肉体上超越死亡的尝试都证明了,这是不可能的。因此咱们只有另辟蹊径,从精神上去求得对死亡的超越。人的精神与肉体有完全不一样的性质。人的肉体之身是一种实物存在,它只能占有必须的空间,存在于预定的时刻之内;而人的灵魂(精神)虽然是肉体之外的一种派生物,但是它却是能够不受肉体束缚的,既能够游于无限的空间,又能够回溯和前行于无穷的时刻,它是一种真正具有超越的东西。精神的这种特殊性,使其能够担负起超越死亡的重任。一般状况下,人们离不开对物质的摄取以维持身体的存在;同时,人们也离不开精神的关联,它是维持人的存在的根本。一个人在世间与他人建立的关联越紧密,其精神性的超越死亡就越持久;一个人在世间与越多人的建立的关联越深,则精神性超越死亡也就越广泛。海德格尔自命要透过“真正的为死而去”来为个人谋划一种真正好处的存在状态,他还获得,“死证明存在的真正根基是虚无,咱们被虚无抛出,又将被虚无吞没”。海德格尔的死亡观归结起来就是:对死亡的领会把人从人生中拔出来,投入到虚无之中;把人

  从社会中拔出来,回到孤独的自我。孤独的自我在绝对的虚无中寻找自我,这便是其对死亡问题的抽象思辨的形象图解。

  即便是人们从性命之根本去明白了死亡的必至性,仍然会在情感上万分的恐惧与害怕。这一点务必从死亡的本质角度来加以化解。古希腊圣哲指出:死时人无法体验的对象,当人还活着时,死十分遥远;当死来临时,人们已经毫无感觉和思虑了。哲学史上对于死亡观大体而论应当有以下几种:首先是,功利主义的入世论,中国儒家学说尽人事听天命的态度便是此种类型。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就是教导人们只须关心生,不必思考死,是重生轻死,乐生安死。其次是,自然主义的超脱轮,主张“齐生死”。第三是,神秘主义不朽论,从柏拉图到基督教都是这种主张。第四是,犬儒主义的宿命论。提倡顺从命运,就像是赛捏卡“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第五是,悲观主义的寂灭论。《杂阿含经》卷十八中“贪欲永尽,嗔恚永尽,愚痴永尽,一切诸烦恼永尽,是名涅盘。”叔本华也是以他的性命意志为苦恼的根源,而提倡灭绝性命的意志,显然是受到佛教的影响。一般来说哲学上种种死亡观都在提倡理解死亡,只是理由各不相同。同时,还有的乐观与悲观色彩不一样而已。

  其实,死亡的存在使咱们能够拥有更健康的人生观。人之死的吊诡性就在于:人们生前拥有的少,死时就丧失的少,其痛苦也就相对较小;人们生前拥有的多,死时就丧失的多,按一般的逻辑,痛苦就必然会大。人生好比吹肥皂泡,明知道必须破灭,仍然要尽可能吹大一些。性命是不满布暗礁和漩涡的海洋,人在力图避开这些暗礁和漩涡的同时,却一步一步向那最后的不可避免的船沉海底。咱们能够把各种不一样的人生境界做一下划分:做但无觉解的自然境界;对自我有利但并不必须对他人有害的功利境界;正其义而不谋的道德境界;自命为孟子曰“天民”,立于寰宇体现大我的天地境界。这四种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此刻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就应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之后是往高处发展的。之因此这样是由觉解得程度划分的,天地境界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越道德价值。中国哲学中说的圣人,便是具有这种境界的人。由觉产生的好处,构成了这种人的最高的人生境界。

  卡夫卡以前认为:“死亡就在我的眼前,差不多是挂在教室墙上的一幅亚历山大战役画。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咱们能否透过自我的行动在今世中就使这幅画模糊不清,甚至消失掉。”在《1条狗的研究》中其更加深刻的反省了自我的错误。到最后,死亡来临时,他已经获得一种极端冷酷和清醒的死亡意识。死即亡,即“有而后无”。

  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根本不是起于死亡本身,而是人们从棺材、死尸等死亡现象中获得的一些恐怖的观念。仅仅是观念而已,并不是一种实在的对象。因此,人类的确能够从主观上去发奋,改变以至于取消这些观念,消除对死亡的焦虑、恐惧、害怕和担心。庄子《道德经》第二十三章曾说:“天地尚不能长久,而况人乎!”《德充符》中也有“死生存亡……命之行也。”老子仍然坚信“无身”之我的存在,这其实就是坚信人的性命能够以另一种形式存在,而且,这样一种存在是永恒的。庄子《知北游》中,“人之生,气之居也;聚则生,散则为死。……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圣人故贵一。”因此,朱伯昆先生便把庄子生死观归结为以生死为1条、大冶铸金、死生气化、达生。这其实采用了一种诡辩法,即完全回避了究竟什么是死这样一个关键问题。虚化“无身”就像是海德格尔“从其消散于世界的说论中抽出来”,“这正的为死而生”,把人从人生中拔出来,投入虚无中,把人从社会中拔出来回到孤单的自我,一样说死证明存在的真正根基是虚无,咱们被虚无抛出去,又将被虚无吞没。

  在对待生死问题上,咱们就应做的是“大其心”,要跳出自我此生此世的园囿,立于宇宙大化的本体之境界来看生死。如此,咱们没有必要悲泣于自我必死的结局,幻化自我的永生。要明白,“我”之死正是“他”之生,“我”必死然后“他”才能生;有性命之物的死,恰恰是万物之生的前提。一个人若是很自私,极不情愿的应对死亡,那就必然造成自我的生与死的品质极低,也就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都极度的恐惧死。任何一个人都应当在生死的问题上到达心胸开阔,无私地对待生,也无私的对待死。当一个人能够正确的对待死时,他也就必能够正确地对待生;当一个人真正免除对死亡的恐惧和害怕的时候,其生活与人生便走上了1条坦途。

  愿逝者安息,愿生者珍惜!

【愿逝者安息人生感悟】相关文章:

愿逝者安息句子(精选100句)03-30

愿逝者安息的句子(精选160句)05-20

愿逝者安息之类的句子(精选100句)03-30

愿逝者安息的祝福语(精选60句)03-30

愿逝者安息祝福语(精选100句)03-30

逝者安息生者和好01-20

适合逝者安息的句子03-30

祭奠逝者安息的句子03-30

祈愿逝者安息的句子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