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励志故事

时间:2024-11-05 09:36:43 林强 励志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杜甫的励志故事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的励志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杜甫的励志故事

  故事

  杜甫虽然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是个官二代,但无奈家道中落,一生仕途不顺,屡受打击。如长安十年,杜甫为谋官历尽艰辛,受尽屈辱。大到受骗上当被权相耍弄,小到残杯冷炙,蔬食不饱。杜甫36岁那年,参加了玄宗的特科考试。但这次考试被权相李林甫操纵,竟一个不取,反倒上表祝贺玄宗,称“野无遗贤”,似乎天下的能人都已被朝廷延揽,剩下的都是些扶不起教不出的草莽之辈。杜甫兴冲冲而来,心悬悬而去,受到了无情的愚弄。

  杜甫原本雄心勃勃、理想远大,但造化弄人,年过而立却仍无立身之处,经常为了吃饱肚子而四处奔波。754年诗人家居长安城南的少陵,由于长安发生特大的雨灾,米价飞涨,诗人在长安无法生活,只好把妻儿迁到长安城北的奉先县去谋生。而更为可悲的是759年诗人一年就迁移了四次。从洛阳到华州、秦州、同谷,直到四川的成都。杜甫在同谷县出发时在诗中写道:“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可见诗人奔波之苦。这种奔波,除避安史之乱外,主要就是为生活所迫。

  杜甫当初决定去同谷时,就是因为得到同谷县令的信,说此地盛产一种薯类,吃饭问题好解决。可杜甫去后情况并不那么乐观,他在《同谷七歌》中写道:“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手脚冻僵的杜甫苦苦寻找的“橡栗”,是一种不好吃的苦栗子,在庄子“齐物论”里养猴子的“狙公”就拿这个给猴子选择要“朝三”还是“暮四”。可见诗人的生活是饥寒交迫、狼狈不堪的。所以杜甫住了一个多月就只好离开,继续“流动”了。

  李白与杜甫都经历过漂泊迁移的生活,但杜甫的情况更加困难。李白漂泊时,常常是一条光棍汉,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有多少,花多少,穷点富点,日子都好对付,何况自己账户上还有“五花马,千金裘”,手里有钱,心里不慌。而杜甫在安史之乱以后,到了哪里都是老婆孩子一大帮。经常瓮中无米,灶头无烟。连饿死孩子的惨剧都发生过。

  愤斥皇亲

  唐玄宗当政时期的唐王朝,在当时的世界上是一个大国。但就在这表面上看起来仍然强大的大国里,因上下其手等诸多原因,业已孳生着崩溃的征兆。终于唐王朝迅速走向倾覆的转折点——“安史之乱”的发生。获悉这种情况后,觉得当权者不顾民生只顾自己享乐的做法,定然会导致的败亡;于是他便大为愤慨地挥笔写下后来被选进著名选本《》的诗作,亦即题为《》的七言长篇。该诗由于把杨家那炙手可热的奢侈作了大胆的和深刻的揭露,成为一首名副其实的“史诗”;而人们还从中概括出一个成语“炙手可热”,用来表明气焰很盛,权势很大的那一号货色。

  死因之谜

  多来,杜甫给后人留下的最大疑惑是他的死因。文学、史学界针对杜甫的死因提出了五种死因:

  1、病死说

  翻阅莫砺锋、童强著《杜甫传》,关于杜甫的死,书中写道:“到了,诗人病倒了。病倒在行往衡阳的舟中。……一颗巨星就在这无限的孤独、中陨落了。”

  2、赐死

  此说最早出自于假冒唐朝李观的名义写的《杜拾遗补遗》。这种说法自提出后,后来历朝历代的学者对此说进行批驳,并明确指出此段文字中最大的问题,即文中提到唐玄宗在770年赐死杜甫,而唐玄宗死于宝应元年(762)。

  3、自沉于水而死

  此说源于伪托唐朝名义撰的《题杜子美坟》提出“三贤(指、、杜甫)同归一水”的说法。三人怀沙自沉,这显然是一种没有丝毫根据的想象。

  4、中毒而死

  提出此说的是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的这种说法同样具有猜测性,几乎没有文献作为依据纯属于个人的文学创作。

  5、消化不良而死

  杜甫的死和饥饿有着斩不断的联系,离开四川后的杜甫客居湖南,由于被突然的所围困,连续饿了9天(一说是连续饿了5天)。当地县令用小把杜甫救了回来,以牛炙(炙:烤肉)水招待他,难得饕餮一回的杜甫因许久未进食,肠胃难以承受,最终因消化不良而死。

  具体事迹和影响

  《进雕赋表》:

  杜甫年轻时曾给唐玄宗上书,表达自己的文学抱负,虽然当时他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作者,但他对自己的才华充满信心,这种自信和勇气是他励志精神的重要体现。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在安史之乱期间,杜甫听到唐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他个人的喜悦,也反映了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展现了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乐观和希望的精神。

  晚年创作:

  即使在晚年生活困顿的情况下,杜甫依然坚持创作,他的诗歌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他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作者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大李杜”,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的励志故事】相关文章:

杜甫的故事思想核心以及对后世影响02-18

励志故事12-30

励志的故事01-23

励志故事05-24

经典励志故事12-26

经典励志故事11-29

励志的故事11-02

杜甫的诗词10-17

杜甫的名句06-21

杜甫诗词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