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大全 百文网手机站

《孟子》中的名言

时间:2021-06-18 13:48:28 名言大全 我要投稿

《孟子》中的名言

  《孟子》“四书 ”之一,完成于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孟子》中的名言,欢迎查看。

《孟子》中的名言

  《孟子》中的名言

  1)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2) 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3)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4) 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5)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6) 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7) 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8)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9)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0) 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着明也。

  11) 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12)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3)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14)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5)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16)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17) 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18)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19) 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20) 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21) 仁则荣,不仁则辱。

  22)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3)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24) 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5) 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26) 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27)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28)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29)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0)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31) 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32)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33)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34)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35) 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36)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37)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38)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39)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40) 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41)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42)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43)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44)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5)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46) 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47) 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48) 尽信书,不如无书。

  49) 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50)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拓展:《孟子》简介

  《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和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孟子》中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的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孟子的'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在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孟子》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并且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

  《孟子》是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著作,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作品之一。篇目有:(一)《梁惠王》上、下,(二)《公孙丑》上、下,(三)《滕文公》上、下,(四)《离娄》上、下,(五)《万章》上、下,(六)《告子》上、下,(七)《尽心》上、下。

  《孟子》的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史记·孟荀列传》:“孟轲所如不合,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谓《孟子》七篇由孟轲自作,赵岐《孟子题辞》曰:“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又曰:“于是退而论集,所与高弟弟子公孙丑、万章之徒,难疑答问,又自撰其法度之言,着书七篇。”此亦主孟子自撰。清阎若璩《孟子生卒年月考》亦以孟子自作是,且曰:“《论语》成于门人之手,故记圣人容貌甚悉。七篇成于己手,故但记言语或出处耳。”但考诸《孟子》,孟轲所见时君如梁惠王、梁襄王、齐宣王、邹穆公、滕文公、鲁平公等皆称谥号,恐非孟子自作时所为也;又记录了孟子弟子乐正子、公都子、屋卢子皆以“子”称,也断非孟子之所为,其编定者极可能是孟子的弟子。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

  《孟子》的主要注本有《孟子注疏》,《四部备要》本14卷;《孟子集注》,《四部备要》本7卷;《孟子正义》,《四部备要》本30卷,另外有今人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本)。

【《孟子》中的名言】相关文章:

孟子论语中的名言02-05

论语孟子中的名言01-30

孟子经典的名言01-24

孟子的名言精选06-20

孟子名言09-08

孟子的名言08-04

孟子名言的08-17

孟子的名言09-03

精选孟子的名言集锦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