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知识归纳

时间:2024-06-18 21:50:11 晓丽 历史 我要投稿

人教版中考历史必备知识归纳

  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大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中考历史必备知识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中考历史必备知识归纳

  中考历史知识归纳

  “蒸汽时代”的到来

  1、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由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社会变革。

  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

  2、重要发明成果:

  ①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手摇纺纱机“珍妮机”。 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② 1785年,英国机械师瓦特改进的蒸气机投入使用,这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③ 1825年,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旅行者号”。

  ④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造除世界上第一艘蒸汽动力船“克莱蒙号”。

  3、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血腥的资本积累

  1、罪恶的“三角贸易”:

  (1)背景:美洲印第安人人口锐减,种植园主急需黑人劳动力。

  (2)线路:从欧洲出发到非洲,俘获黑人运往美洲出卖,然后把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

  (3)时间:延续了三百多年。

  (4)影响:非洲丧失了近亿精壮劳力,给黑奴带来了悲惨的命运;血腥的资本积累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航路开辟以后,最早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但英国人后来居上,成为“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

  3、18世纪后半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

  4、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活动开始于17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负责英国对印度等亚洲国家的殖民侵略。

  2、“三角贸易”是指奴隶贩子从欧洲出发,到非洲掳获黑人后运往美洲贩卖,再把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以此获取暴利。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1、1857-1859年,印度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民族大起义,其中有一位著名的女英雄叫章西女王。

  2、在南美的解放运动中,领导者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解放者”。

  3、19世纪以前,最早在拉丁美洲建立殖民地的国家是葡萄牙。

  中考历史知识归纳

  1.郡县制与分封制

  【错因】对两个概念的内涵理解不到位,不清楚郡县制代表的是官僚政治,分封制代表的是贵族政治。

  【正确理解】郡县制起源于先秦时期,郡和县在一些地区已经出现,而且最初的县的规模可能要大于郡,秦国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灭六国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推行郡县制,完全取代了分封制,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维系分封制的纽带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而郡县制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

  汉代沿袭了秦的郡县制和先秦的分封制,推行郡国并行制。但王国问题成为西汉初年影响中央集权和国家稳定的重要隐患,因此在汉武帝时期,通过颁布“推恩令”,基本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汉代以后的一些王朝偶有在个别地区推行分封制。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错因】认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就是指一半是殖民地社会,一半是封建社会。

  【正确理解】半殖民地是部分而不是完全丧失国家主权,半封建是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包括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深刻内涵。

  3.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

  【错因】不能客观评价这两次农民运动。

  【正确理解】这两场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中比较典型的农民运动,从阶级斗争史观的角度看,这两场运动地位较高,但从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的角度分析,二者具有很强的阶级局限性,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究其根源在于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斗争目标、方式以及指导思想具有典型的小农色彩。但需要注意的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资政新篇》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明确提出学习西方、促进中国近代化的纲领、方案;义和团运动的指导思想“扶清灭洋”既带有一定的爱国主义色彩,也带有明显的盲目排外的思想。

  4.辛亥革命

  【错因】对辛亥革命最后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认识不到位。

  【正确理解】从辛亥革命的直接结果来看,它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应该说是取得了胜利。但从最终结果来看,它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5.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

  【错因】对各时期的根据地的名称记忆不准。

  【正确理解】“革命根据地”,特指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由于这一时期,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被称作“苏区”(苏维埃区域的简称)。

  “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指1937年到1945年,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下的地区。“敌后”主要指这些根据地绝大部分位于敌人(日军)的后方;“抗日”则指明了这一时期根据地存在的目的和主要的作战任务。“解放区”是指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区域,以区别于国民党统治的区域(“国统区”)。

  6.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

  【错因】对二者的关系把握不准确。

  【正确理解】

  (1)“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突破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态势,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而“马歇尔计划”比较隐蔽,它着眼于经济,担负着抗衡苏联和控制西欧的双重任务。美国企图通过帮助西欧振兴经济、稳定政局,从而稳定资本主义阵营,联合西欧各国一起对抗苏联。美国企图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的意图是十分明显的。

  (2)二者的实质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确立美国的霸主地位。“马歇尔计划”是更隐蔽的“杜鲁门主义”,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当然,“马歇尔计划”在客观上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7.苏联解体

  【错因】认为苏联解体代表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

  【正确理解】苏联解体是各种矛盾和因素交织的必然结果。从历史上看,是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和政策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的结果;从现实来看,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加速了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代表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模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国模式的社会主义正保持着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8.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与世界多极化趋势

  【错因】认为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

  【正确理解】苏联经济的衰退和苏联解体直接导致了两极格局的终结;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世界走向多极化的标志;第三世界实力的增强对多极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多极化。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只是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

  中考历史知识归纳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一、匈牙利改革

  1.匈牙利事件

  2.匈牙利改革

  (1)措施:政治(略)经济(略)

  (2)影响: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定,80年代面临新的经济困难。

  3.1968捷克斯洛伐克改革试图摆脱苏联控制,被苏联镇压。

  二、东欧剧变

  1.原因:

  (1)内因: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造成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经济困难又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2)外因: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

  2.实质:社会制度的根本性改变。(由社会主义变成资本主义)

  3.概况:各国执政党丧权;社会制度改变;政治版图的改变。

  4.启示:

  (1)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

  (2)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3)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依法治国;

  (4)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等。

  亚非拉的奋起

  一、印度独立

  1.背景:二战后初期,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再次高涨。

  2.时间:1947年,英国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

  3.领导人:尼赫鲁

  4.韩国、新加坡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现代化国家

  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1.埃及独立(1952年,纳赛尔领导),收回苏伊士运河(1956年)。

  2.非洲独立年(1960年,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

  3.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也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三、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1.1959年,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亲美的傀儡政权,建立革命政府,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2.巴拿马人民通过不懈斗争,从美国手里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1999年)

  中考历史知识归纳

  1.第一个五年计划

  (1)一五计划时间:1953年~1957年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一五期间重工业成就:

  ①鞍山钢铁公司建成投产

  ②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③制成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4)一五期间交通运输业成就: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通车

  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时间:1954年9月

  (2)制宪机关: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五四宪法特点:

  ①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②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中考历史知识归纳

  一、思想启蒙的火种

  原因: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代表人物:法国伏尔泰、卢梭和孟德斯鸠思想理论:

  (1)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由开明的君主统治,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2)卢梭:否定封建王权,认为统治者如果违反民意,侵犯人权,撕毁大家都应遵守的契约,人民就有权推翻他(即“社会契约论”)

  (3)孟德斯鸠:明确提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

  影响: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猛烈评击和对“自由”“平等”思想的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联系中国实际,说说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A.戊戌变法→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础,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了封建思想,为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科学的革命

  英国的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17世纪下半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在数学上最重要的贡献是微积分的创建;

  在力学上,牛顿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包括“牛顿三定律”)。

  英国的达尔文和《物种起源》的出版(时间:1859年):

  ①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

  ②《物种起源》的意义: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促进了社会的竞争发展。

  德国的爱因斯坦及相对论的提出(时间:20世纪初):

  意义:相对论的创立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相对论还揭示了空间、时间的辩证关系。

  居里夫妇:成功提炼出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镭。

  科学发展的原因

  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大前提和根本原因;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带来的思想自由是重要因素,它摆脱封建神学束缚,促使人们去积极思考探索;科学家们的辛勤忘我的实践探索。

  科学与思想的关系

  近代科学奠定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基础,启蒙运动也推动了近代科技的发展。

  近代科学革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使自然科学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这是近代科学革命成功的根本的原因。

  二是启蒙思想的传播,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使人们去积极思考与探索,才能促进科学的进步。

  三是科学家的个人因素,没有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辛勤忘我的实践探求,科技的进步是难以实现的。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有什么区别?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但由于发生在不同的时代,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的发展状况及要求不同,因而产生了诸多区别。

  ⑴从首先产生的国家看,文艺复兴首先发生在意大利;而启蒙运动首先发生在法国。

  ⑵从批判对象看,文艺复兴运动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启蒙运动则集中力量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

  ⑶从涉及的领域看,文艺复兴集中于文学、艺术领域;启蒙运动主要在政治、思想领域中进行。

  ⑷从批判形式上看,文艺复兴运动借助于古希腊、罗马的文化,披着宗教的外衣;而启蒙运动则摆脱了宗教的束缚,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⑸从作用来看,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文学、艺术、思想的发展和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而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的统治作了思想动员和理论准备。

  世界的文化杰作

  背景:

  (1)政治经济的激烈变革

  (2)人们思想的重大变化。

  1.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德国的贝多芬是伟大的作曲家。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1804年)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交响乐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

  2.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完成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等不朽名作。

  3.美术名家——梵高:荷兰的梵高是一位有世界影响的画家。《向日葵》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梵高是在法国南方创作这幅作品的,南方的阳光赋予他创作灵感。画家运用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达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近代文学艺术繁荣的原因:

  一定的社会文化建立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基础之上,近代世界激烈的社会变革,人们的思想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著名代表人物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善于观察社会生活,自强不息,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青少年学生应该像托尔斯泰那样积极探索人生的意义,努力改造不合理社会;也要像梵高那样关心穷人、严谨治学、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热爱生活;还要像贝多芬那样自尊自强、热爱祖国、富于正义感。

  启示:正是近代社会的变革,才诞生了伟大的文化艺术,反过来,文化艺术的进步,又促进了近代社会的飞跃,所以说世界近代文学艺术成就是世界近代社会生活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反映。

  中考历史知识归纳

  一、法国大革命

  1.背景:启蒙思想的影响;封建制度束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等级要求改革;路易十六的财政危机。

  2.爆发标志:1789年7月14日(7月14日为法国国庆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3.高潮:雅各宾派专政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1894年热月政变,标志法国大革命结束)

  4.重要文献:《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自由、平等思想。)

  5.重要人物:罗伯斯庇尔(雅各宾派)

  6.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最彻底的一次革命,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基础。)

  二、拿破仑帝国

  1.1799年,拿破仑通过政变夺取政权。

  2.1804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内颁布《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打击了封建残余势力,推动了法国以及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发动战争。

  3.1812年远征俄罗斯失败,敲响帝国的丧钟。

  4.1814年,拿破仑被欧洲反法联军赶下台,封建王朝复辟。

  中考历史知识归纳

  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战国时,地处最西边的诸侯是秦国。

  5、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形成于西周。最早出现铁农具的时期是春秋时期

  6、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汗从人,不知饥馑”,有“天府之国”美称。

  7、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雕塑艺术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已发展到很高水平。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8、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经》里;庄子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继承人物。

  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诗经》,编订了《春秋》,其言行记载在《论语》中;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物,他们主张实行“仁政”,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10、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权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12、孙武是春秋晚期齐国杰出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一书;战国时杰出的军事家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13、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对社会变化提出不同的看法,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四、秦汉时期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灭亡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局面。(书P44秦始皇像)。

  2、秦朝规定全国规范的文字是小篆,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钱。秦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宁。

  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在大泽乡爆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

  4、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5、西汉初年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帝与景帝两代,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发展迅速,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休养生息的政策实行,促进了西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6、汉武帝的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促成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7、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著名学者是西汉时期的董仲舒。

  8、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定都于洛阳。刘秀在位时,政局渐趋稳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国力日益强盛,史称为“光武中兴”。

  9、西汉时的播种工具是耧车;东汉时出现了新型灌溉工具是翻车;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内冶铁,比欧洲早1000多年。

  10、秦朝末年,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在蒙古草原建立统一的

  中考历史知识归纳

  一、冷战中的对峙

  1 、冷战政策

  ( 1 )含义: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了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为。

  ( 2 )内容:

  ①政治上:推出杜鲁门主义, 1947 年 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它国家的政策,标志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开始;

  ②经济上:实施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

  ③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 、两极格局的形成:标志是苏联组织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3 、美苏争霸

  ( 1 )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

  ①实力对比:苏联经济、军事实力远不及美国;

  ②领导人:赫鲁晓夫、肯尼迪;

  ③苏联意图: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

  ④重要事件:古巴导弹危机, 1962 年,危机的解决表明战略优势在美国

  ( 2 ) 70 年代:

  ①特点:美苏争霸达到高潮;

  ②对策:美国实行战略收缩,结束越战,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苏联采取积极进攻战略,如 1972年12月出兵阿富汗

  ( 3 ) 80 年代:

  ①苏联对策: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军备控制为核心的全球缓和战略;原因:经济困难;事件: 1989 年从阿富汗撤军。

  ②美国对策:实现有限的缓和;原因:因扩充军备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经济遇到西、日本的激烈竞争

  4 、冷战结束: 1991 年苏联解体,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

  二、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 、“一超多强”:“一超”指的是美国,制定了全球战略,干涉别国内政,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多强”指的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

  2 、科索沃战争: 1999 年 3~6 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狂轰滥炸;多极化趋势是长期的、曲折的,联合国的主导地位受到威胁

  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1 、原因: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各国经济联日益密切

  2 、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影响增大;生产活动全球化趋势加快; 1995 年 1 月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3 、影响: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对中国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中考历史知识归纳

  一、冷战政策

  1.原因:

  (1)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世界首位,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

  (2)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日益强大。

  2.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3.本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4. 具体表现:

  (1)政治上: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2)经济上:1947年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3)军事上: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5.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6.1955年,苏联成立华约,标志着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形成。

  7.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

  二、美苏争霸:

  1.根本原因:美苏两国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

  2.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3.过程:

  (1)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美攻苏守。事件: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2)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潮,苏攻美守。事件: 1979年12月,苏联出兵占领阿富汗。(3)80年代到90年代初,双方实行有限缓和。

  4.影响:美苏争霸影响世界和平,也影响世界局势。

  5.认识:美苏等大国违背客观的历史潮流,实施霸权主义,导致恐怖主义泛滥,直接威胁世界安全、和平与发展。

  中考历史知识归纳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2.时间:1911年(旧历辛亥年)

  3.代表人物:孙中山等

  4.主张:以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主)为纲领,试图用革命的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5.革命活动: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建立中国同盟会(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标志);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6.失败标志: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7.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8.启示: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中考历史知识归纳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一、希波战争

  1、波斯帝国建立:前6世纪,古代伊朗以波斯人为中心形成了波斯帝国。

  2、扩张:征服埃及,指向欧洲,三次出征希腊,史称希波战争。

  3、结果:希腊军民顽强战斗,取胜。

  二、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1、经过:

  亚历山大出兵东征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然后回师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帝国,远达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2、影响: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在客观上也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三、罗马帝国最大规模时:

  1、疆域四至:东起幼发拉底河上游,西临大西洋,南抵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北达不列颠、莱茵河和多瑙河

  2、疆域最大时间:2世纪,地中海成为其内湖,地跨欧亚非。

  3、帝国强盛原因:内战的停止和统治政策的加强,在最初约200年间,帝国境内局势安定,经济繁荣。

  4、影响:

  ①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

  ②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的广大地区。

  5、如何评价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如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帝国扩张)

  ①形成了一些庞大的统一的帝国。

  ②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③但在客观上也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中考历史知识归纳

  一、罪恶的三角贸易

  1、背景:

  ①新航路开辟以后,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着是英国和法国走上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道路;

  ②欧洲殖民者在美洲的掠夺方式:强占占土地、奴隶贸易、灭绝种族。

  2、过程:

  ①从欧洲出发乘船到非洲,(出程)

  ②在非洲虏获黑人运往美洲,把黑奴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中程)

  ③把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归程)因为贸易路线呈三角形,因此称为“三角贸易”。

  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人,但英国人后来居上,成为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

  3、影响:

  ①300多年“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力。

  ②奴隶贩子大发横财回到欧洲,投资工商业,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日不落帝国”在印度

  1、“日不落帝国”的由来:英国走上殖民争夺的道路后,相继打败对手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到18世纪后半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在世界各大洲建立了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

  2、英国对印度殖民扩张的过程:

  ①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活动开始于17世纪。

  ②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等亚洲国家进行殖民掠夺。

  ③沿海地区建立殖民据点,从事贸易活动。

  ④从18世纪中期开始,英国开始对印度发动侵略战争,在印度的殖民头目克莱武率领军队侵占孟加拉,洗劫一空。

  3、影响:

  ①英国殖民侵略掠夺无数财富,发展国内经济。

  ②殖民地也为英国工业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进一步刺激了工业的发展,促进英国迅速成长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中考历史知识归纳】相关文章:

广西中考历史知识要点归纳06-08

中考历史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06-14

高中历史知识要点归纳总结07-19

关于会计的历史知识归纳06-01

人教版高一必修2历史知识点归纳04-21

中考英语短语归纳:以a开头03-22

初中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11-11

天津政治中考重要知识归纳06-20

历史中考必考知识内容归纳01-11

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