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百文网手机站

山东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

时间:2021-06-13 13:14:39 历史 我要投稿

山东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

  随着高考的到来,山东的文科生也开始复习历史这门科目了,历史学科的复习强调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知识点。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历史必备的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山东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

  高考历史易错知识

  易错点1 不能深入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易错分析

  1.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是决策方式,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治体制,两者的结合构成了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君主专制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国家大事由其一人独断。中央集权是指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地方长官只能在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2.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两对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直至消亡)、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

  3.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三大趋势

  一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结构,不断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二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结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三是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明朝的八股取士和清朝的文字狱就是典型的表现。

  易错点2 不能正确认识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差异

  易错分析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不同

  第一,传承方式不同。分封制实行世袭制。郡县制则不同,郡县的行政长官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免,不能世袭,即实行任免制。

  第二,职责范围不同。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封地内不但享有行政统治权,而且拥有对土地和人口的管理权,但受封的诸侯必须对周天子尽一定的义务。郡县制则不同,郡守和县令在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和人口没有统治权。郡守和县令只负责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

  第三,历史作用不同。分封制下的各诸侯国具有保卫王畿、保护国君绝对安全的义务,这与西周时期经济发展水平低、政治不稳定、文化差异较大的情形相适应,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各诸侯国在封地内拥有绝对的统治权,逐渐演变成完全独立的国家。春秋争霸局面的形成是分封制的必然产物。郡县制的出现及推行,消除了由分封割据带来的隐患,使皇帝能够直接控制地方,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组成部分。

  易错点3 不能区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

  易错分析 学生易错认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合大月氏进攻匈奴。其实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各不相同。第一次是为了联合大月氏反抗匈奴,第二次是为了加强西汉与西域的联系。

  易错点4 不能全面认识三省六部制

  易错分析 学生易对三省六部的职权区分不清,对三省六部制的作用局限于一点——提高行政效率,下面从多角度梳理一下:

  (1)三省 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2)六部 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户部——主管户口、赋税等。礼部——主管国家的礼仪制度。兵部——主管军政。刑部——主管刑法。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

  (3)历史作用:①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②三省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从而避免出现权臣专权的局面,加强了皇权;③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

  易错点5 弄不清各时期管理西域(新疆)的机构

  易错分析 历代封建王朝对新疆的管理

  (1)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唐朝设安西都护府(唐太宗时)和北庭都护府(武则天时)管辖新疆地区。

  (3)清朝乾隆帝派兵平定了天山北路的蒙古族叛乱和天山南路的回部(维吾尔族)的叛乱,重新统一了新疆地区。

  (4)清朝于1762年设伊犁将军,统管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易错点6 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理解错误

  易错分析 学生易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原因认识不清,下面梳理一下:

  (1)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2)具体原因:清政府统治腐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3)直接原因:英国用武力保护其肮脏的鸦片贸易。

  高中历史知识难点

  梭伦改革

  一、梭伦改革的背景:

  ⒈政治:

  雅典城邦国家产生(公元前9~前8世纪)——设立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

  贵族制国家确立(公元前8~前6世纪)——贵族专权而平民无权

  ⒉经济发展:农工商业以及贸易得到发展

  ⒊阶级变化:工商业奴隶主形成,公民内部斗争激烈:“山地派”、“平原派”、“海岸派”

  ⒋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 雅典贵族与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二、梭伦改革:

  1、内容:“颁布解负令”;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恢复公民大会权力;建立“四百人会议”;设立公民陪审法庭;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2、特点:奠定民主政治基础、促进工商业发展

  三、梭伦改革的评价

  ⒈历史意义:①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②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③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④大大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总之,其改革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⒉历史局限: 贵族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绝对优势,下层平民未享有充分的`权利 氏族制度残余及贵族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

  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未得以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政局动荡不安

  【梭伦改革与克利斯提尼改革在内容上的本质相同点与意义】

  梭伦改革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进一步打击氏族制度残余,氏族制度是按血缘来维护的,也就是说梭伦改革直接否定了血缘关系。

  克利斯提尼实行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血缘部落,也直接打破了血缘关系。

  综上可知,两者改革都从根本上打击了血缘关系。它大大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

  一、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⒈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

  ⒉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变化—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⒊阶级基础: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的阶级形成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

  ⒋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频繁、思想繁荣、各国竞相改革变法

  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

  二、商鞅变法内容:

  ⒈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⒉政治改革: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爵制;加强集权、普遍推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制定连坐法

  ⒊文化风俗改革:“燔诗书、明法令”;改革社会风尚习俗、父子分居、一夫一妻

  三、评价:秦国强盛、意义深远

  ⒈作用:废除旧制度,创建新制度;促使秦国成为当时先进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⒉表现

  l 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这就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l 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开始建设中央集权制度

  l 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l 综合国力:公元前343年,秦国已经成为富强之国,周天子派人送礼,各诸侯派人来称贺

  ⒊局限性

  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划清界限

  ⒋消极影响:推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导致了秦朝的暴政,对后世影响消极。

  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倡导君主独裁专制,选错了政治体制的方向为后世君主专制埋下了祸根;

  改革不彻底,所以在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特别是秦汉时期存在大量奴隶制残余。

  高中必修三历史知识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

  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2、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

  (1)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2)强调人的价值。

  (3)代表人物及主张: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二、美德即知识

  1、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4)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2、影响: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著有《理想国》一书,他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主张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

  2、柏拉图的这种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山东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山东高考政治重点知识点归纳06-10

海南历史高考重点知识点归纳12-26

历史高考必备重点知识点归纳12-19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12-19

高考重点理科知识点归纳07-20

广东高考历史重点知识归纳12-28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重点归纳01-27

历史高考总复习知识重点归纳01-10

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归纳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