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中考历史知识要点总结
说到历史中考,很多学生都觉得复习的还是需要记忆很多历史知识,初中三年学过的历史知识还是比较多的,复习的时候需要下苦功。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历史必备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考历史常考知识
秦统一中国
知识点1 秦灭六国
秦灭六国: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秦完成统一的主要原因)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嬴政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秦朝建立: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知识点2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治机构,由丞相(行政)、太尉(军事)<曾长期虚设其位军权掌握在皇帝手中>、御史大夫(监察事务)统领,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君主专制、独裁)。
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知识点3 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文字:命丞相李斯等人划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后来又改为隶书),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统一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车同轨:统一车辆和道路_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开灵渠、修长城:派人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
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秦末农民大起义
知识点1 秦的暴政
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知识点2 陈胜、吴广起义
原因:公元前209年夏,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_时,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戍守误期要被处死。(直接原因)领队的陈胜和吴广认为与其送死不如起来反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经过:起义军在陈县建立“张楚_”政权,各地农民纷纷响应。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由于缺乏后援,最终失败,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
影响: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_继续领导军队分别对秦军作战。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破釜沉舟),将秦军的主力歼灭。刘邦则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秦朝灭亡。
知识点3 楚汉之争
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展开历时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 项羽_虽势力强大,却刚愎自用(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一味依赖武力;刘邦注重收揽民心(约法三章),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最终,刘邦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垓下(四面楚歌、霸王别姬),项羽兵败自刎,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初中历史必考知识点
百家争鸣:
1、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根本原因——社会动荡与变革。具体原因——随着文化教育传播到民间,形成了一个拥有学识的文士阶层,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四处游说、讲学,针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见解,带来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2、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学派 |
代表人物 |
所处时期 |
思想主张 |
相关经典 |
主要影响 |
儒家 |
孔子 |
春秋晚期 |
(1)政治思想:强调“仁”;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2)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创私学;学习态度要老实;要按时复习;要谦虚好学等。(3)整理古籍:《诗》《书》《礼》《易》《春秋》《乐》。 |
《论语》 |
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在众多领域提出的各种思想理论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 |
孟子 |
战国时期 |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准则。 |
《孟子》 |
||
道家 |
老子 |
春秋末期 |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即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崇尚“自然”,主张“无为”,希望社会回复到“小国寡民”的状态。 |
《老子》(《道德经》) |
|
庄子 |
战国时期 |
认为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大多根源于人性的扭曲;认为做人应该“顺其自然”。 |
《庄子》 |
||
墨家 |
墨子 |
战国前期 |
“兼爱、非攻”(反对战争,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互助互爱) |
《墨子》 |
|
法家 |
韩非子 |
战国末期 |
认为社会形势变化了,就应该“法与时移”,但同时强调法不能总是在变;君主应加强自己的权力和威势,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以巩固地位。 |
《韩非子》 |
|
兵家 |
孙武 |
春秋晚期 |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
《孙子兵法》 |
|
孙膑 |
战国时期 |
“事备而后动” |
《孙膑兵法》 |
3、尝试举出反映老子辩证思维方式的成语或故事。P16
以柔克刚;积少成多;转败为胜;无中生有;转危为安;苦尽甘来;否极泰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4、联系春秋战国时期的形势分析,为什么儒家思想未被重用,而法家受到重视?
诸侯争霸:赋税繁重,阶级矛盾激化,人民不断反抗,需要用严酷的刑罚加以镇压。
变法运动:为了打击旧贵族的势力,需要强化君主专制权力。
5、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源泉:
(1)以德治国:儒家的仁、德、礼和“仁政”思想。
(2)依法治国:法家的“严刑峻法”思想。
(3)以民为本:儒家的“民贵君轻”思想。
(4)清正、廉洁、自律: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准则。
(5)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道家的崇尚“自然”,“顺其自然”的思想。
(6)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
6、请判断,下列格言分别出自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言论?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孔子)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儒家)(孟子)
(3)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法家)(韩非子)
(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家)(老子)
(5)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兵家)(孙子)
(6)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家)(老子)
(7)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墨家)(墨子)
(8)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儒家)
(9)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法家)
中考历史基础知识
(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代表 类别 |
元谋人 |
北京人 |
山顶洞人 |
时间 |
约一百七十万年 |
约七十至二十万年 |
约三万年 |
发现地点 |
云南省元谋县 |
北京西南周口店 |
北京西南周口店 |
体质形态 |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
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
|
工具制造 |
打制粗糙的石器 |
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
|
用火 |
使用天然火 |
人工取火 |
|
观念 |
懂得爱美死后埋葬 |
||
社会组织 |
原始人群 |
按血缘结合起来的氏族 |
|
影响 |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
||
理解认识 |
1.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2.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代表 |
时间 |
发现地点 |
生产活动 |
生产工具 |
住房 |
用具 |
||
河姆渡原始居民 |
距今约七千年 |
长江流域 |
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村 |
种植水稻,饲养猪狗牛羊 |
骨制耒耜,已使用磨制石器 |
干栏式房屋 |
制造陶器 |
挖掘水井、 制造玉器、原始乐器 |
半坡原始居民 |
距今约五六千年 |
黄河流域 |
陕西西安附近半坡村 |
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渔猎 |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
半地穴式房屋 |
制造彩陶 |
会纺线、织布、制衣 |
(三)华夏之祖
涿鹿之战 |
交战双方 |
结果 |
影响 |
炎黄→←蚩尤 |
炎黄大败蚩尤 |
炎黄部落结成联盟,逐渐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
|
人文初祖 |
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嫘 祖发明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乐谱。 |
||
尧舜禹 |
黄帝之后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创“禅让制”—原始社会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
||
理解认识 |
传说是在文字发明之前,先民们对上古时期的历史口耳相传的记叙,有神化成分,难免夸张虚构,但也蕴含着某些比较可贵的历史资料。史实是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
(四)奴隶社会发展概况
奴隶社会 |
|||||||||||
朝 代 更 迭 |
朝代 |
建立时间 |
灭亡时间 |
都城 |
建立者 |
暴君 |
|||||
夏朝 |
前2070年 |
前1600年 |
阳城(河南登封) |
禹 |
桀 |
||||||
商朝 |
前1600年 |
前1046年 |
殷 (河南安阳) |
汤 |
纣 |
||||||
周朝 |
西周 |
前1046年 |
前771年 |
镐京 (陕西西安) |
周武王 |
周厉王 |
|||||
东周 |
春秋 |
前770年 |
前476年 |
洛邑(河南洛阳) |
周平王 |
||||||
重大事件 |
盘庚迁殷 |
原因 |
水患和政治动乱,商前期曾几次迁都。 |
||||||||
影响 |
1.商朝的都城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2.使商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
||||||||||
武王伐纣 |
原因 |
1.商纣王荒淫无道,创制“炮烙”酷刑,社会动荡不安; 2.周文王任用 姜尚 等贤人,国力强盛。 |
|||||||||
概况 |
前1046年,周武王在 牧野大战 (河南新乡)大败商朝军队,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
||||||||||
春秋争霸 |
原因 |
王室衰微,诸侯强大。 |
|||||||||
代表 |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等 |
||||||||||
桓公首霸 |
原因 |
齐国在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裕;任用 管仲 为相,改革内政军制,国富兵强;用“尊王攘夷”为口号,疆界扩大 |
|||||||||
表现 |
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
||||||||||
晋楚争霸 |
城濮之战(山东)——晋文公称霸(退避三舍) |
||||||||||
影响 |
给社会带来了灾难,但是有利于统一,促使奴隶制瓦解。 |
||||||||||
重要制度 |
世袭制 |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中国古代最高首领的继承制度) |
|||||||||
分封制 |
内容 |
周王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 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
|||||||||
作用 |
【南通中考历史知识要点总结】相关文章:
上一篇:聊城市中考历史的知识点
下一篇:吉林省中考历史的知识要点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