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4-08-06 09:47:30 炜亮 历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试题及答案

  历史是文科,考前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是非常多的,七年级的学生想知道自己有没有遗漏知识点的话,就做份历史试题检测一下。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历史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试题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试题及答案 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答题表内。)

  1.考古发掘的遗址和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在何处的考古发现( )。

  A.北京周口店遗址 B.云南省元谋人遗址

  C.浙江省河姆渡遗址 D.陕西省半坡遗址

  2.新华网消息:2006年3月31日,丙戌年中华人文始祖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隆重举行。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

  A.炎帝 B.黄帝 C.尧 D.舜

  3.从夏商两代的兴亡史中,我们可以得到的认识是一国的国君应该( )。

  A.增强国力 B.勤政爱民 C.发展经济 D.重视军事

  4.春秋时期第一个取得霸主地位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5.历史上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是在( )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

  6.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优越 B.实行商鞅变法

  C.牛耕得到推广 D.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

  7.全球各地现有孔庙1300余座。若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可以查阅( )。

  A.《道德经》 B.《论语》 C.《庄子》 D.《韩非子》

  8.西汉的大一统出现于那个皇帝时期?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9.秦统一后,全国市场上通用的货币是( )。

  A.圆形方孔铜钱 B.刀形币 C.铲形币 D.蚁鼻钱

  10.下列哪一战争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

  A.淝水之战 B.牧野之战 C.官渡之战 D.城濮之战

  11.下列对长城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是抵御匈奴的著名城防 B.体现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性

  C.秦长城东起临洮,西至辽东 D.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12.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 )。

  A.秦始皇 B.陈胜 C.班超 D.汉武帝

  13.东汉末年,曹操在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

  A.“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实行屯田制 C.招贤纳士 D.打败强敌袁绍

  14.对开通陆路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 )。

  A.汉武帝 B.班超 C.甘英 D.张骞

  15.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开始于( )。

  A?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127年 C?公元前119年 D 公元前60年

  16.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 )

  A恢复和西域各国的交往 B加强对西域的控制

  C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 D打通“丝绸之路”

  17.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客观影响是 ( )。

  A.促进民族融合 B.形成南北对峙

  C.民族矛盾激化 D.促进南北统一

  18.下列政权定都洛阳的是( )新课 标第 一网

  ①魏②吴③西晋④东晋⑤南朝⑥北魏

  A.①③⑥  B.③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⑤

  19.下列战役中,不是以少胜多的是( )

  A.巨鹿之战  B.城濮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0.下列艺术品问世时间距离诸葛亮生活的年代最远的是 ( )。

  A.兰亭序 B.洛神赋图

  C.女史箴图 D.龙门石窟佛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 的根本区别。

  2.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人。

  3.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 和 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

  4.公元前2070年 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 个王朝.

  5.武王建立周朝,定都 ,又称镐京,历史上叫做 。

  6. 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7.266年,司马懿的孙子 篡夺了皇位,建立了晋朝。

  8.“神医”华佗发明的“ ”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9.王羲之的代表作《 》,他被后人称为“ ”

  10.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 和天文学家。

  11.蜀国的 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吴国的 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12.北魏的 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写的 ,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13.山西大同的 石窟和河南洛阳的 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三、历史诊断(每空1分,共5分,在题后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夏朝开始的,那时已有卜辞。 【 】

  2、战国时秦国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 】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方面的措施。 【 】

  4、小红问:“小明,你最敬佩哪一个历史人物呢?”

  小明说:“我最敬佩蔡伦,因为他发明了纸,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 】

  5、小红问:“小明,我想了解一下北魏的历史,我该看什么书呢?“

  小明拍拍胸脯答道:“那还不简单,看司马迁的《史记》不就行了吗” 【 】

  四、材料解析题(13分)

  1、阅读下列材料。(8分)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上面的话是谁说的?他的代表作品是什么?(2分)

  (2)、这部作品记载了什么时期的事情?(2分)

  (3)、这部作品开哪种史学体裁的先河?(2分)

  (4)、鲁迅先生是怎样称赞这部作品的?(2分)

  2、阅读下列材料。(5分)

  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务农时:还要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曾著书总结了我国古代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的内容反映了哪位科学家的成就?(1分)

  (2)这位科学家生活在什么朝代?(1分)此材料节选自他的什么著作?(1分)

  (3)这部著作有何重要价值?(2分)

  五、问题探究(22分)

  1、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8分)

  2、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6分)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6分)以及改革的作用?(2分)

  七年级历史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B B A D B B B A C C A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D A C A B

  二、识图判断题(第21题、22题各3分,第23题、24题各6分,共18分)

  21.A禅让制、B禹、C启。

  22.四羊方尊、司母戊铜方鼎、秦始皇陵兵马俑。

  23.图1:曹操C;图2:孔子A;图3:华佗B

  24.(1)×,改夏朝为商朝;(2)√;(3)×,改秦始皇为汉武帝;(4)√

  三、材料解析(第25题16分,第26题12分,共28分)

  25.(1)秦始皇(或嬴政)。(2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4分)

  (2)陈胜。(2分)秦朝统治非常残暴。广大农民的徭役、兵役负担沉重,刑法严酷;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或秦朝的暴政)这导致陈胜吴广发动起义,得到全国人民的响应。秦末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6分)

  (3)秦朝创立的统一国家、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经济与文化的统一措施等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秦朝虽短暂,但其兴亡的教训也为后来汉初的统治者所接受。(此题是开放式答案,举任意一方面的例子即可)(2分)

  26.(1)A魏国、曹丕; B蜀国、刘备;C吴、孙权。(6分)

  (2)魏国。(2分)

  (3)官渡之战、赤壁之战。(4分)

  (4)台湾、夷洲。(2分)

  四、简答题(14分)

  27.(1)丝绸之路,长安,陕西西安,大秦(或古代罗马)。(5分)

  (2)西汉,张骞。(4分)

  (3)西域都护。(2分)

  (4)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纷纷东来。作用:不同地区的人们互相学习,丰富了人们的经济文化生活,有利于各地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其他意思相近,或合理的也可以)(3分)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要点汇总

  1、前202,刘邦称帝,建立汉朝,都城在长安,史称西汉(前202-9年),

  2、东汉都城在洛阳(25-220)。经几十年的恢复和发展,汉武帝刘彻在位时,汉朝进入鼎盛期。汉武帝在位53年(前140-前87)。

  3、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现大一统的措施

  ⑴思想文化上:

  ①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加强思想大一统。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都城长安兴办太学。)

  ②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各王侯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⑵经济上:整理财政。(规定国家统一铸造货币,国家垄断经营盐铁,大大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了雄厚的财力支持。亲临治黄第一线,重视兴修水利)

  ⑶民族关系上: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⑷外交上:开拓了丝绸之路。

  ⑸军事上:开疆拓土。(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设置"河西四郡";重新设置郡县,加强对岭南广大地区的管辖;把"西南夷"地区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统治下。汉武帝在位时,西汉成为疆域辽阔的多民族的大帝国。

  4、评价汉武帝:汉武帝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在他统治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大一统格局。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试题及答案 2

  试题

  1.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早知道人工取火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下面这些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北京人在原始森林中用弓箭射死了一头野兽

  B.大家很高兴,马上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C.并将吃剩下的野兽肉放入陶罐内,待明天食用

  D.晚上,大家住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

  3.随着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原始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其中以水稻为主要种植作物的是( )。

  A.河姆渡原始居民 B.半坡原始居民 C.大汶口原始居民 D.山顶洞人

  4.下列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使用骨针缝衣 ②使用天然火 ③种植水稻 ④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 D.①③②④

  5.我们说自己是“炎黄子孙”,是因为( )。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

  6.领导人们治理洪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 )。

  A.炎帝 B.黄帝 C.舜 D.禹

  7.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这一年属于( )。

  A.21世纪70年代 B.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

  C.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8.长篇小说《封神演义》中的故事传说大约发生在( )。

  A.黄帝时 B.夏朝时 C.商末周初 D.春秋战国

  9.河南殷墟遗址被列为2006年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的审议项目。你认为殷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0.《荀子》中“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是对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的描述( )。

  A.尧舜时禅让制 B.夏朝的.世袭制 C.西周的分封制 D.商朝的盘庚迁都

  11.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

  A.铲除商的残余势力 B.保卫镐京

  C.发展社会经济 D.巩固统治

  12.《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

  A.晋文公称霸 B.齐桓公称霸 C.勾践称霸 D.楚庄王称霸

  13.战国初期,分晋的三家是( )。

  A.齐、楚、燕 B.韩、赵、魏 C.赵、魏、秦 D.燕、韩、赵

  14.商鞅变法实行后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 )。

  A.多生产粮食布帛 B.去经商发财而得到政府的奖赏

  C.去当兵在战场上杀敌立功 D.大力开垦荒地而得到政府的奖赏

  15.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16.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响的是( )。

  A.允许土地私有 B.重农抑商 C.实行“连坐法” D.推行县制

  17.今天汉字的渊源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大篆 D.小篆

  19.下列哪一项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 )。

  A.私学的兴盛 B.诸侯国的兼并战争

  C社会的急剧变革 D.士人的解放

  20.下列关于孔子思想主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仁”就是要爱人,理解体贴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礼”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

  C.主张以“德”教化人民,反对严酷的刑罚

  D.主张实行“法治”,制定严酷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

  21.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学说或来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

  A.韩非 B.孔子 C.孟子 D.老子

  22.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得益于水利工程( )。

  A.治理黄河 B.兴修灵渠 C.大禹治水 D.都江堰

  23.最能代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的是( )。

  A.编钟 B.铜钟 C.古筝 D.笛子

  24.某一法令于公元前15年2月1日颁布并开始执行,到公元30年1月31日废止,这一制度一共实施了多少年?( )

  A、43年 B.44年 C.45年 D.46年

  25.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青铜器 ②陶器 ③石器 ④铁器

  A.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③②①④ D.②①④③

  二、连线搭配(每个一分,共10分)

  26、 儒家 无为而治

  27.问鼎中原 春秋首霸

  法家 兼爱非攻 卧薪尝胆 晋楚争霸

  道家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尊王攘夷 春秋战国

  墨家 用“刑罚”统治 百家争鸣 孔子

  兵家 以礼治国 因材施教 吴越争霸

  三、材料阅读

  28、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6米。”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2分)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史实有什么意义?(4分)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从什么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4分)

  29.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吕氏春秋》

  (1)文中所提到的事迹是何人所做?(2分)

  (2)他所采取的方法是什么?(2分)

  (3)他最典型的故事是什么?(2分)

  (4)除了治水,大禹还有哪些重要事迹。(2分)

  30、阅读下列材料:10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请回答:(10分)

  (1)桓公在春秋时期最先称霸,请问他是哪一国的国君?(2分)

  (2)桓公为什么能“霸诸侯,一匡天下”?(6分)

  (3)什么事件表明了桓公成为中原霸主?(2分)

  31.阅读下列材料:(12分)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 ,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 ,不易礼而亡。

  ――《商君书更法》

  (1)文中的`公孙鞅指的是谁?(1分)他在材料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分)他举了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1分)

  (2)公孙鞅在谁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1分)他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5分)

  (3)他的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D A A D D B C B C D B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D D A A C D A D A B C

  二、连线搭配(每个一分,共10分)

  26. 儒家 无为而治 27. 问鼎中原 春秋首霸

  法家 兼爱非攻 卧薪尝胆 晋楚争霸

  道家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尊王攘夷 春秋战国

  墨家 用“刑罚”统治 百家争鸣 孔子

  兵家 以礼治国 因材施教 吴越争霸

  三、材料阅读

  28.(1)群居生活。 (2分)

  (2)北京人已知道用火,用火可以烧烤食物、照明、御寒、驱赶野兽。火的使用,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4分)

  (3)从使用自然到人工取火。 山顶洞人。(4分)

  29.(1)大禹 (2分)

  (2)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2分)

  (3)三过家门而不入。(2分)

  (4)大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在涂山接受其它部落的朝贡,划九州,筑九鼎。(2分)

  30.(1)齐国。(2分)

  (2)任用管仲为相。(2分)发展经济,改革内政。(2分)提出“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2分)

  (3)葵丘会盟。(2分)

  31.(1)商鞅。(1分)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主张变法)。(1分)

  汤、武之王也,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1分)

  (2)秦孝公;(1分)

  措施:改革土地制度;重农抑商;奖励军功;迁都咸阳,推行县制;严明法令。(5分)

  (3)影响: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通过改革,使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建立了新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3分)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试题及答案06-28

贵州安顺2016年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03-07

七年级上册语文试题及答案05-15

七年级上册期末英语试卷及答案04-26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繁星》答案03-22

七年级上册英语期中试卷及答案11-30

七年级上册英语期中试题及答案01-09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往事依依》答案05-22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带答案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