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瓷器的特点及其鉴赏技巧
雍正是一位很有艺术修养的皇帝,他即位以后,曾多次颁旨规定瓷器的造型、纹饰等,强调注重产品的神韵和气势,对于御用瓷器,必须经雍正皇帝亲自审定后方可烧造。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雍正瓷器的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
雍正瓷器的特点
1、雍正瓷器造型特征:雍正时期瓷器的造型,一改康熙时浑厚古拙之风,代之以轻巧俊秀、工丽妩媚。器型之美,可与以精细秀丽著称的明永乐、成化瓷器相提并论,各部分之间比例协调,恰到好处。外形上素有”线条美“之誉。确实增之一分则拙,减之一分则陋,给人以高雅之感。
2、雍正瓷器纹饰图案特征:雍正瓷器的装饰以绘画为主,兼用刻、印、堆塑和镂雕工艺。绘画上承康熙晚期的清秀典雅风貌,书笔更加精细轻柔。纹饰中,花卉内容最为丰富,常见有牡丹、桃花、海棠、菊、三秋、九秋、落花流水等等。多色阶施彩画面细腻富丽,构图疏朗,图案简洁清晰。
3、雍正瓷器胎体特征:雍正时,瓷土选料精细,研粉、澄浆、制坯等工艺要求严格,烧结火候适度,因而胎体坚白细润,成型规整,胎薄体轻,可和明代永乐、成化白瓷釉瓷媲美。胎体迎光透视,莹润无瑕,有的略显淡青色(明代多显红润)。大器胎体也能均匀一致,不显厚重;小剑气轻巧玲珑。仿古代名窑器的胎体,和宋器那种黑灰色颇为相似,所以称为“铁骨大观”。仿汝器胎体为香灰色或微泛红褐色,文献中比之为“铜骨之汝”。无款的民窑器,胎体均细,无釉砂底也都光滑细润。
4、雍正瓷器釉面特征:雍正瓷器釉质莹润,表面光洁,釉面色调多数为纯白。青花器的釉面,有的为追求宣德青花的效果,而呈现桔皮纹,并且有积釉较厚,呈云雾状,谓之“朦釉”,俗称“唾沫釉”。
5、雍正瓷器款识特征:雍正款识多而杂。有本朝官窑款,有民窑款,有仿款,每一类款识又有许多种写法。常见的官窑款是“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雍正御制”三种题款。楷书款早期为三行双圈,晚期为双行双圈或双框。楷书款笔法挺拔峻峭,结构方正均匀。窑“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篆书款皆有。字体明显不如官窑工整,笔力欠佳。雍正青花中的堂名款,与康熙青花相比要少得多,主要有“郎吟阁制”、“敬恩堂”、“椒声馆”、“庆宜堂”、“养和堂”、“燕喜堂”、“立本堂”等。
雍正瓷器的简介
雍正官窑款主要是“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两行楷书青花双圈款,也有双方框款,其次是多用于单色釉瓷上的三行六字篆书款。从字体上分析,雍正款识由专人题写,所以各类瓷器上的字体大致相同。楷书款早期为三行双圈,晚期为双行双圈或双框。“雍正年制”四字篆书刻款主要用在仿均、炉均和茶叶末等器物上。“雍正年制”或“雍正御制”四字楷书堆料款仅用于珐琅彩瓷。 雍正细路民窑器大多数落各种堂名款,如“正谊书屋”、“百一山房”、“澹宁堂”、“望吟阁”等,一般民窑器款则复杂多样,如用灵芝、香炉、团花款、方块款、豆腐干款、四朵花款等。
雍正时期被认为是清季盛世之一,其瓷器生产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制作之精冠绝于各代。总体风格轻巧俊秀,精雅圆莹。这一时期的粉彩最为突出,大肆盛行,从而取代了康熙五彩的地位,成为釉上彩的主流。雍正粉彩不仅白地彩绘,还有各种色地彩绘,如珊瑚红、淡绿、酱地以及墨地等。雍正瓷器造型不同于前代,在于它一改康熙时浑厚古拙之风,代之轻巧俊秀,典雅精致,外形线条柔和圆润。其胎体选料极精,壁薄体轻,匀称一致,仰光透视,略显淡青,呈半透明状,在纹饰上,釉下彩中青花釉里红的制作达到极盛阶段,青花和釉里红在同一种气氛中烧成,两种色泽都十分鲜艳。
雍正六年唐英至景德镇御窑厂督导瓷器生产,取得了很大成绩。青釉烧制技术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仿官、哥、汝、钧等名窑制品也非常成功。出之于康熙时期的茶叶末、铁锈花等铁结晶釉,在此时达到极盛。稍后,唐英所作的《陶成纪事》中,结了景德镇御窑厂的主要工艺,列出五十七条之多。许多颜色釉也在这一时期成熟起来,如祭红、祭蓝、粉青等等。
雍正瓷器的款识,官窑早期流行“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横排双圆圈或方框竖写楷书款,珐琅彩器多署“雍正年制”或“雍正御制”款。民窑署字较为草率,喜用吉语。
雍正时期青花瓷器鉴别特点
青料
雍正青花呈色有纯蓝、灰蓝和青紫三种。灰蓝色是典型的民窑粗器,青紫色的多属民窑仿明作品,标准的雍正官窑青花呈色极为纯正,洁净无瑕,有深浅不同色阶,略见晕散。青料发色有三种。使用浙料的呈色基本与康熙时期使用浙料的瓷器相同,蓝中带紫,多采用上等浙料绘制官窑青花;仿宣德青花发色青中有黑褐色疵点,略有晕散,官窑仿宣德青花瓷发色幽静而匀润,雍正早期有康熙时期的指捺纹特征,中后期比康熙时期发色更加淡雅,蓝中带有藏青色点;深沉的淡蓝色泽,色沉釉底,发色稳定雅丽,具有典型的雍正特点。
雍正时期除了传统的白地青花外,还有青花胭脂红、珐琅彩青花、豆青地青花加紫、外豆青里青花、青花釉里红、蓝地白花、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其中青花釉里红烧制很多,尤为精美,以青花绘辅助纹饰,釉里红绘主题纹饰,既保持了青花幽静雅致、沉静安定的特点,又增添了釉里红浑、壮丽、鲜艳夺目的色调。
青花龙穿花纹撇口尊,清雍正,高68.8cm,口径23.7cm,足径23cm。尊撇口,粗长颈,圆腹下收,近底处外撇,圈足。内施白釉。外壁青花装饰。瓶颈与腹部分别绘通景龙穿四季花卉图案,以海水纹、回纹、如意云纹相隔。近足处衬以海水江崖边饰。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雍正年制” 三行六字款。此尊形体高大挺拔。青花颜色浓郁艳丽,纹饰画工精细,具备清代前期陶瓷大器的伟岸风格。这种器形源自康熙朝的瓷尊,但口沿和足底撇度比那时的器物明显见小。
造型
雍正青花在造型上既有继承也有发展,结构精巧,器型圆柔纤丽,修长俊秀,陈设与实用保持完美的结合,形成高雅而朴实的艺术风格。雍正青花善于博采众长,无论是仿古铜器式样,还是对于自然界的花果形态,如瓜、石榴、海棠花等,不是单纯机械的`模仿,而是以简洁、洗练的手法来增强其清秀的表现力。雍正官窑中期开始基本不再制作康熙时期的观音尊、棒槌瓶、马蹄尊、凤尾尊等器物,瓷器足部处理也没有前期常见的台阶痕、双圈足,均为滚圆的“泥鳅背”,用手抚摸十分润滑,俗称“灯草根”。除了日常生活用的盘、碗、碟、杯、盅及各种小件文房用具外,还有许多大件琢器及创新式样。创新器型如琵琶尊、灯笼尊、牛头尊、四联瓶、贯耳斜肩大瓶、贯耳六方大瓶、八方扁瓶、如意耳瓶和海棠式果瓶等。仿永乐、宣德、成化作品,如一束莲大盘、鸡心碗、缠枝莲碗、执壶、天字罐、十六子小罐等,仿品制作规整,造型细巧,打磨精致。其中缠枝莲大盘、一束莲大盘是雍正时期仿得最多的,质量超过永宣时期。
碗类:有撇口、敛口、花口、有马蹄式、墩式、折腰式等,以折腰式最为流行。碗壁普遍较薄,口、足处理很精细,有圈足和卧足两种,圈足切削整齐,比较大。民窑青花足内有砂底,带旋坯痕。
茶壶类:壶形俊秀,既实用又美观,有菊瓣式、桃式、瓜棱式、端把式、提梁式等,以提梁壶最多且最具代表性。
瓶类:有玉壶春瓶、象耳折角方瓶、桶式瓶、蒜头瓶、葫芦瓶、双耳六方瓶、直口瓶、赏瓶(赏赐之用)、灯笼瓶(形似灯笼)、四连瓶、六连瓶、撇口瓶、橄榄瓶、梅瓶等。梅瓶口沿比前期要薄,既有清代的丰肩式和撇口大梅瓶,也有仿明永乐、宣德的溜肩式样。天球瓶有细砂底和釉底两种。
尊类:造型古朴,多是皇室的大型陈设器。一般高度在50-70厘米。有如意耳尊、双螭耳尊、灯笼尊、蒜头大尊、撇口圆腹大尊、侈口尊、象耳尊等。
总体看,有清一代,雍正瓷器是最完美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构思别致,每尖器皿都多种式。小件器皿线条柔和含蓄、轻巧俊秀,追求实用与美观的统一。大件琢器端庄典雅,讲究线条变化,质朴古拙,刚中带柔,注重上下比例之间的协调、空间关系的适度、整体的统一,可以说厚重古拙与轻盈秀丽兼而有之,达到了“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的程度。
纹饰
雍正青花非常注重纹饰布局与造型的完美结合,能够按照器物的形体,配以适当的构图。用笔精细纤柔,构图疏朗、明快,纹饰简洁清晰,强调主题突出。官窑青花以绘龙凤及缠枝莲花为代表,画风工丽,花式一致。民窑青花不拘一格,运笔熟练,追求自然随意的画风,具有很强的民间风格。
雍正青花的装饰题材十分丰富,有植物花纹、动物纹、人物纹、吉祥图案等,总体上看,雍正青花绘画技术法多样化,纹饰中大量使用团花、皮球花、过枝花,非常新颖独特。图案整体感强,规矩中富于变化,达到很好的装饰效果。
款式
雍正青花的款识主要是在器物底足内写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其次是六字篆书款和四字篆书款。四字楷书款少。从故宫博物院藏品看,大件琢器普遍是六字篆书款,中小件器物又多是写楷书款,个别也写篆书款。仿明代款识有“永乐年制”、“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但也有仿明代器物写本朝官款,有的写仿款,有的不写款,对于这种不写年款的仿品要仔细研究分析,如仿宣德青花海水白龙纹天球瓶就有这三种情况。另外比较特殊的是青花四连瓶,在每一个瓶底分写一字,加在一起正好是“雍正年制”四字款。青花六连瓶是在中间小瓶的足内写“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书款。
雍正本朝官款一般字体清晰、秀丽、工整,是典型的宋体小楷,字与字之间排列要比康熙官款紧密得多。
【雍正瓷器的特点及其鉴赏技巧】相关文章:
大清雍正年代瓷器的特点如何鉴定12-05
元代瓷器的特点特征鉴赏01-27
粤剧脸谱特点及其鉴赏11-18
北宋汝窑瓷器的特点特征02-18
民国瓷器鉴别特点方法11-20
粉彩瓷的特点及其鉴别技巧11-20
磁州窑瓷器的特点及代表作01-26
北宋官窑瓷器的特点是什么12-04
成化斗彩瓷器的特点有哪些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