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百文网手机站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总结

时间:2021-12-03 09:34:47 历史 我要投稿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总结

  必修二的历史要怎么学才有效呢?其实必修二的历史知识是需要串连起来记忆的,每个单元之间的联系都是比较密切的。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备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总结

  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一、新航路的开辟(航路、影响)

  (1)1405-1433中国郑和七次下西洋,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

  (2)1487-1488葡萄牙迪亚士,非洲好望角

  (3)1492意大利哥伦布在西班牙的支持下发现美洲新大陆

  (4)1497-1498葡萄牙达伽马从欧洲到印度

  (5)1519-1522葡萄牙麦哲伦在西班牙的支持下第一次环球航行

  二、荷兰、英国的殖民活动

  (1)荷兰的殖民扩张:

  ①时间:17世纪上半叶,取代西、葡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

  ②手段: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2)英国的殖民活动(日不落帝国):

  ①手段:海盗式掠夺,进行商业战争,在殖民地进行商业活动和掠夺;黑奴贸易

  ②结果:18世纪下半叶成为最大殖民帝国

  ③影响:商业活动和掠夺,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黑奴贸易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给英国带来巨额财富,推动了英国工商业的发展。

  三、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1)通过贸易和掠夺,把各大洲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欧洲。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在欧洲人“火与剑”的殖民活动中,美洲的金银矿的开采和种植园经济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

  (3)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跨大西洋黑奴贸易开始。

  (4)欧洲人用美洲的金银购买亚洲的商品,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5)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

  四、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①棉纺织业:飞梭、珍妮纺纱机、水力织布机、水力纺织机

  ②冶金业:焦煤炼铁法;采矿业:蒸汽抽水机、安全灯

  ③动力:蒸汽机;交通运输:碎石路、铁路、汽轮

  ④影响: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①标志:电力广泛应用、内燃机技术、化学材料、炼钢技术

  ②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

  ③条件: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④交通运输:内燃机、汽车、飞机

  ⑤化学领域:有机化肥、人工合成染料、合成橡胶、油漆

  ⑥动力:电的发明和使用

  ⑦影响: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五、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开始形成: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

  (2)初步形成:18、19世纪中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3)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4)途径: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威力威逼

  (5)影响:

  ①促进了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

  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国家大多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大陆领土基本被瓜分完毕,拉美在经济上受制于列强。

  ③欧美工业国从全世界范围获得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并倾销工业品或进行投资。货币可自由兑换,经济危机波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

  1、 古代中国的农业

  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即人们先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这种耕作方式被称为“刀耕火种”或“火耕”。

  (2)耜耕:随着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3)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步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

  (1)形成原因(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步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个体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2)特点: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3)作用:小农经济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它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4)地位和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丝织业: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西周时能生产出斜纹提花织物。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丝织工具有花楼机。

  (2)冶金技术:

  ①冶铜技术: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就掌握了冶铜技术。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代表作有商朝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

  ②冶铁技术: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在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3)制瓷业: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至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代制瓷技艺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高中历史必修三基础知识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的背景:

  (1)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改良,使中国免遭列强侵略、摆脱危机。

  (3)19世纪末,当中国面临瓜分危机的时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2、三民主义的创立:

  (1)1895年,孙中山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1905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

  (3)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不久,又将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3、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2)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活动

  (1)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一次实践。

  (2)1912年,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二、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原因:

  (1)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援助。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帮助下,孙中山决定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改组国民党。

  (2)孙中山本身的与时俱进的精神。

  (3)当时革命斗争形式的需要。

  2、过程: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基本内容: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有两方面含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则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总结】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知识框架02-18

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知识点总结10-20

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10-23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框架11-11

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框架01-27

高中历史必修三单元知识框架11-17

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框架12-05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知识点11-17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总结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