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百文网手机站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单元知识框架

时间:2022-01-26 16:44:33 历史 我要投稿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单元知识框架

  必修三的历史课本有哪些有趣的知识呢?还记得在第三单元我们学习的宋明理学吗?通过学习宋明理学,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主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单元知识框架

  历史必修三第3单元知识

  一、欧洲共同体

  1、原因:

  ①根本原因: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生产力得到了较快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②主要原因:欧洲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和发展。

  ③直接原因:为了摆脱美国控制。

  2、成立: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3、性质: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

  4、合作内容:关税、农业、货币,加强科技合作(其中关税同盟和共同农业政策是欧共体的两大支柱)

  5、影响①促进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增强。

  ②美国霸权地位严重消弱,不得不改变对欧政策。

  ③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了多极化的发展。

  二、日本

  1、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基本前提:日本推行民主化改革,铲除了残余的封建因素。

  ②美国大力扶植日本。

  ③日本政府重视科技和教育,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发展。

  2、影响

  ①日本经济逐渐达到和超过战前水平,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②日本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③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④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加速了多极化进程。

  高中历史易错易混知识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易错点

  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他对西方的了解并不深入,只是开研究、学习西方之先河。

  2、坚持“中体西用”的不只是地主阶级洋务派,还有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3、康有为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变法,新文化运动则喊出“打倒孔家店”,但二者的本质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易混点

  1、近代史上几次不同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是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批判和反对当时在社会上仍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思想文化,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则是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问题,并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解放”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地主阶级抵抗派与洋务派的比较

  抵抗派以林则徐为代表,洋务派以奕訢、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两派虽都属地主阶级的派别,但两者目的的侧重点不同。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即抵抗外来侵略;而洋务派则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即维护清朝统治,镇压人民反抗斗争,也含有抵御外侮的意图。

  3、维新派与洋务派虽然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但主张明显不同。洋务派维护封建制度和思想文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教育制度,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两派主张不同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4、维新派(改良派)、革命派都属于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但具体的主张并不同,维新派(改良派)都要求保留清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而革命派则要求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度;维新派(改良派)反对用革命的手段和方式,革命派坚持用武装起义的手段。

  5、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学习,就抓住三大特征、四个阶段

  三大特征:一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二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

  深化的历程;三是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如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例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四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1915年至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

  一、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

  1、背景:

  (1)平贵矛盾突出。(表现在:富有的工商业者与贵族、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

  (2)梭伦当选为执政官。

  2、奠基:索伦改革

  (1)内容:

  经济上:颁布解负令;鼓励发展工商业等。

  政治上:按每年的收入多少把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规定不同等级享有的政治权利;规定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设立最高法院——陪审法庭。

  (2)原则:中立。

  (3)评价:

  积极:开启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进程;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广大平民和工商业者的权利,贵族势力受到一定的限制。

  局限性: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化解社会矛盾。

  3、确立:克里斯提尼改革

  (1)内容:(政治上)

  划分十个行政区取代原来的四个血缘部落;五百人会议取代“四百人会议”,并对所有人开放;确定了抽签和轮值原则;组成十将军委员会;陶片放逐法等。

  (2)评价:(意义、影响)

  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的控制,雅典国家正最终形成;标志着雅典民主制度的正式确立。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伯里克利改革)

  1、背景:

  (1)进入古典时代。(希波战争的胜利)

  (2)雇工贫农地位提高、工商业民主派活跃等。

  (3)民主派领袖伯里克利连任首席将军。

  2、内容:扩大民主制

  (1)扩大公民参政范围:除十将军外,所有官职向所有的公民开放,并都已抽签方式产生。每个公民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等。

  (2)拥有三大民主政治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等作为常设机构。

  (3)制定津贴制度。目的是鼓励公民参与公共事务,是民主政治的一个保障。

  3、评价:贵族的政治权力被削弱,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三、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

  1、失:

  (1)范围:对广大奴隶专政的基础上,奴隶、妇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之外。

  (2)性质: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小国寡民的城邦。

  (3)方式: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可能导致国家权力滥用和误用。

  (4)后果:沦为个人争夺权利的工具;“成也民主,败也民主”。

  2、得:它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

  (1)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民主提供了思想基础。

  (2)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单元知识框架】相关文章:

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框架12-07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古代商业的发展06-07

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知识点09-30

高一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框架12-07

初三化学单元知识点框架的整理10-18

高中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11-26

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06-14

高三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04-04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知识点04-14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四单元知识点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