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百文网手机站

高中生必背的历史知识归纳

时间:2022-01-26 17:40:56 历史 我要投稿

高中生必背的历史知识归纳

  不少学生认为学习高中历史就是死记硬背,其实背书的前提是要找到需要背诵的知识点。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必备的历史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生必背的历史知识归纳

  高中生必背的历史知识归纳1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原始社会

  中国农业的起源:距今1万年左右 农作物:南稻北粟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2.商周时期

  农具: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仍采用石器和木制耒耜耕种

  人们的生活开始从频繁迁徙走向定居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传统农业的基本特点

  1.耕作方式的进步

  春秋战国开始使用和推广铁犁牛耕;

  西汉时推广耦犁,出现犁壁;东汉时耦犁推广到珠江流域;

  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

  隋唐出现曲辕犁,标志着耕犁的完善

  2.耕作方法和耕作制度的进步

  耕作方法:垄作法(春秋战国)——代田法(西汉)——耕耙耱技术(魏晋南北朝)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两汉)——一年两熟、一年三熟(宋以后)

  3.水利工程的修建和灌溉工具的进步

  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朝)

  灌溉工具的改进:翻车(曹魏)——筒车(唐朝)——水力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传统农业的基本模式

  1.形成的原因

  (1)生产力的推动: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2)生产关系的变化: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特点

  (1)拥有部分土地(所有权)

  (2)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规模小)

  (3)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4)基本上自给自足(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3.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4.影响:

  (1)积极:农民有生产积极性,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促进农业的精耕细作

  (2)消极:封闭性 脆弱

  高中生必背的历史知识归纳2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一、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

  1.原始社会晚期:从农业中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2.夏商周时期:官府垄断,以青铜铸造为主

  3.春秋战国:开始形成三种经营模式: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4.明朝中后期:民营手工业后来居上,超过官营占据主导地位;

  江南地区一些手工业部门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形式: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和包买商; 实质:雇佣关系)

  二、冶金业

  1.青铜冶铸:商周时期进入鼎盛阶段,精品甚多(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礼器)

  2.钢铁冶铸(中国16世纪之前技术领先世界):

  西周晚期已有铁器——两汉高炉冶炼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 排)——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三、制瓷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烧制瓷器的国家

  商朝出现原始瓷器——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代出现五大名窑——明清时期的青花瓷、彩瓷、珐琅彩等种类丰富,江西景德镇成为瓷都

  四、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1.特点:

  2.明清达到鼎盛,苏杭为最(丝织业中心),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五、享誉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1.中国手工产品技术精良,造型美观,注重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结合

  2.对外交通贸易的发展为中国手工业产品的远播创造条件

  西汉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丝绸远销亚欧;

  唐朝海上贸易的发展,瓷器远达欧洲、非洲

  高中生必背的历史知识归纳3

  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古代商业的发展

  1.古代商业发展状况

  (1)商朝:出现职业商人,官府控制商业

  (2)春秋战国: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3)秦汉:艰难发展,总体水平不高

  一方面,政府的重农抑商(经商受时间、地点限制)阻碍其发展;

  另一方面,统一的政治、经济措施(货币、度量衡等)及中外贸易兴起,推动其发展

  (4)隋唐时期较大发展

  一方面,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以及大运河的开通等促进其发展。如都市商业的繁荣;农村集市贸易的兴起;商业机构的进步(柜坊)和飞钱的'出现;

  另一方面,对商业活动的严格监管,严格限制时间、空间,不利于商业的发展,总体发展水平一般

  (5)宋元空前繁荣

  ①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增加;②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③商税成为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④交通发达,海外贸易频繁;⑤元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6)明清

  一方面,政府抑商政策,实施重税,限制商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商业继续发展:①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增强;②手工业区域性分工加强和商品集散地增多,推动了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③货币的作用增大,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④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的出现和增多

  2.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

  (1)从商品生产看,受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影响;

  (2)从商品流通看,受交通运输的状况影响;

  (3)从商品交换看,受货币、商业组织、商业机构等因素的影响;

  (4)从总体上看,国家政策的影响很重要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

  (1)宋以前的“市”

  ①官府对市场交易严格管理;②在特定位置设市,坊市严格分开;③严格按时间限制 开市、闭市

  (2)宋以后的“市”

  ①打破时间限制,早市、夜市昼夜相接;②坊市界限被打破;③政府不直接监管,环境宽松; 结果:草市更加普遍,出现大的商业市镇(四大商业名镇)

  2.城市的发展

  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逐步减弱,城市的经济意义增强

  高中生必背的历史知识归纳4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和发展趋势

  秦朝----汉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清

  确立巩固完善强化加强顶峰

  集权专制

  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 →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维护国家统一,有积极意义加强专制,消极作用多

  发展趋势:不断加强,从集权到专制

  二、分裂与统一

  1、分裂的原因

  ⑴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占主导地位)

  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削弱和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政治腐败)

  ⑶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激化矛盾)

  ⑷各族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2、统一的原因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原因:

  ⑴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效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⑵从思想上看,中华民族很早就产生了统一的思想要求,经儒家发展为“大一统”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的思想根源。

  ⑶民族融合使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加强。

  ⑷中原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使少数民族向往中原。(被征服)

  3、评价:

  ⑴分裂是历史发展的支流,处于短暂的、次要的地位。

  ①从时间看,封建社会分裂时间不超过几百年。

  ②从朝代看,重要的朝代都是统一的王朝,影响巨大、深远。

  ③从分裂时期看,分裂孕育着统一,出现局部统一。

  ⑵对分裂与统一要具体分析,尤其是国家分裂不能一概而论,不能对分裂简单地加以否定。

  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处于主要地位。要充分肯定国家统一的历史进步作用。

  三、治乱兴衰

  1、产生治世的原因

  ⑴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

  在长期战乱、分裂,新王朝建立之后,统治者一般都能认识到人民的力量和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而调整统治政策,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采取修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治世。

  ⑵统一的局面下,政局稳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开元盛世)

  ⑶在社会出现严重危机之后,经改革调整而出现中兴局面。(光武中兴)

  ⑷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友好交往。(贞观之治)

  ⑸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出现乱世的原因

  ⑴统治黑暗、腐朽。如皇帝不理政事,重用奸臣、宦官等人,造成外戚或宦官专权的现象。(汉、唐、明)

  ⑵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或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

  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割据势力膨胀的现象。ex:东汉、唐末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矛盾激化。ex:西晋

  ⑶农民战争的作用。地主大量兼并土地,造成农民流亡,引起农民起义。

  ⑷自然灾害。

  3、认识

  ⑴对治世肯定其进步作用,但也要看到,各阶级的地位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这一社会基本矛盾没有改变,正是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使社会出现治世。

  ⑵乱世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民生活造成很大危害。但是:

  ①处于乱世的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共同斗争,有利于民族融合。

  ②在局部统一地区,统治者为了自身的生存而加强恢复和发展经济,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③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七国之乱和安史之乱,虽然都是叛乱,但结果不同。七国之乱之后,中央集权加强;安史之乱之后,中央集权被削弱。

  四、调整和改革

  1、相同点

  ⑴背景相同。都发生在推翻前朝的大规模农民战争之后,统治者都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的力量。

  ⑵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2、措施(相同与不同)

  ⑴经济:

  ①解放生产力。

  前期-解放劳动者本身和释放奴婢;后期-放松人身依附关系、

  ②减轻人民负担--从十五税一到三十税一。

  ③把人民和土地紧密结合起来--安置流民,更名田等。

  ⑵政治:

  ①约束统治者,生活节俭,澄清吏治(隋文帝、唐太宗、明太祖)

  ②减轻刑罚,缓和阶级矛盾

  ③加强中央集权,解决内部矛盾

  3、评价

  ⑴调整或改革后,从经济上看,推动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力富强(不同朝代富强的程度不同,东汉较差),多出现治世。

  ⑵从政治上看,调整或改革后稳定统治秩序,保证社会安定,完善封建统治制度,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

  ⑶从文化上,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4、历代改革

  ⑴管仲改革--奴隶社会富国强兵的改革

  ⑵商鞅变法--地主阶级封建化的政治改革

  ⑶王安石变法--封建社会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

  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分裂与统一、治乱兴衰、调整和改革之间的关系

  ⑴中央集权的加强、调整和改革与分裂统一、治乱兴衰是密切相关的。联系起来认识:分裂时期多乱世,说明改革或调整不成功;而不成功的改革造成分裂、乱世。统一时期多为盛世,说明改革或调整成功;反过来,成功的改革促使统一、盛世出现。

  ⑵调整和改革、分裂统一、治乱兴衰与中央集权的加强与削弱密切联系。

  ⑶体现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六、政治思想

  1、法家的法治思想

  ⑴法家思想顺应了由分裂到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反映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⑵法家提出具有发展进化因素的历史观,体现出新兴地主阶级改革旧制的进取精神。

  ⑶法家思想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封建制度的建立,而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沿袭了两千多年。

  ⑷法家思想提倡严刑苛法,不利于长治久安,加之统治者滥用民力,超出了农民阶级所能承受的程度,使阶级矛盾激化,秦王朝二世而亡。

  2、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实践证明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是统治阶级实行的一种宽松的政策。

  ⑴它适应当时的社会需要,起到促进生产恢复与发展的作用,出现治世。秦汉以后,每逢大乱,人民贫困时,统治者多采用“修养生息”政策--道家的治国之策。如汉、唐、明等朝。

  ⑵在社会稳定,生产发展以后,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就不再适应政治、经济的发展,如汉朝“文景之治”时出现了王国问题、匈奴问题等,西汉政治思想从无为到有为,从道家到儒家。

  3、儒家的“大一统”思想

  孔子“仁”和以德治民→孟子“仁政”和民贵君轻→董仲舒“大一统”思想

  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巨大。它客观上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巩固;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及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

  4、政治(统治)思想发展的趋势

  百家争鸣→一家专制(秦)→独尊儒术

  5、统治者的思想控制

  ⑴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仕;清朝文字狱。

  ⑵利用宗教(西汉以后,统治者利用宗教加强思想控制)

  高中生必背的历史知识归纳5

  一、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

  1.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小农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渐普及;②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③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④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4.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②封建王朝统治集团腐朽,封建剥削严重;③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

  5.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二、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1.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垄作法、《氾胜之书》、耧车、犁壁、耦犁、代田法、区田法、耕作制度以连年种植为主,开始出现两年三熟制。

  2.魏晋南北朝:《齐民要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农书、轮作和绿肥种植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江南和成都平原农业的发展。

  3.隋唐时期:水稻种植普遍采用育秧移栽等技术;曲辕犁,中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4.宋元时期: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时期;耧锄;水旱轮作的稻麦复种制,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农作物品种交流非常广泛;南宋时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东北、西北地区得到发展。

  5.明清时期:多熟种植;培育大量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玉米、甘薯高产作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农政全书》

  高中历史知识归纳

  一、石氏星表和浑仪

  1、中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2、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3、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4、《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为了更好地观察天象,古代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二、《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3、四大农书。

  (1)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

  (2)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3)元朝王祯的《农书》;

  (4)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5)特点: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部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三、《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1、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3、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高中历史知识

  一、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

  原始社会晚期 :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

  夏商周时期 ,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 :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二、高超的冶金技术

  1.冶铜技术

  新石器时代:出现小件青铜器→夏:铸造比较讲究→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春秋至秦汉: 广泛采用鎏金、镶嵌工艺

  2.冶铁技术 西周:已有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汉代:铁农具取代木、石和青铜农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3.炼钢技术 春秋晚期:已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灌钢法16世纪以前中国炼钢技术领先世界

  三、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2.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3.东汉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早期生产的是青瓷,后来又烧制出白瓷

  4.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我国制瓷技艺大放异彩,涌现出一批名窑。

  6.元朝景德镇窑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

  7.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高速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明中后期又烧制出彩瓷,以五彩瓷最为有名,到了清代,还发明了珐琅瓷。

  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珐琅瓷

  四、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2.商代出现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

  3.战国时期:锦、绢、罗、纱等丝织品产量大,质量高。

  4.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汉唐时期丝绸外销数量激增

  5.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高中生必背的历史知识归纳6

  先秦

  1、西周的兴衰。

  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6、战国时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就(铁器、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商业)。

  7、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流派,内容,结局。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医学和诗经。

  9、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

  说明:先秦时期多年未出大题,一定要注意复习到位,特别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的社会发展趋势。此阶段也可以和秦汉或者明清时期结合起来考察。

  秦汉

  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

  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领先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高中生必背的历史知识归纳】相关文章:

必背语文基础知识归纳04-21

初一必背英语短语归纳11-22

初中英语必背词汇归纳08-29

初中英语介词的必背词汇归纳08-28

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精选归纳12-07

高三物理必背知识点归纳08-04

2017执业药师西药综合必背考点归纳11-13

生物高考必背知识点归纳分享【5篇】11-08

少儿英语星级考试固定搭配必背句型归纳05-09

关于会计的历史知识归纳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