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百文网手机站

红木家具的历史知识

时间:2022-01-20 16:16:22 历史 我要投稿

红木家具的历史知识

  红木家具是中国独有的文化形式,在封建社会是尊贵与财富的象征,只有皇家和达官贵人才能享有,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红木家具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红木家具的历史知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红木家具的历史知识

  海南黄花梨名称的演变历史

  目前大家所熟悉的海南黄花梨其实在古代并不叫海南黄花梨,海南黄花梨的名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在我国历史上,黄花梨先后有许多不同的名称,从留存下来的历史资料和文献来看,黄花梨曾经被称之为“花榈”、“榈木”、“花梨”、“花梨木”、“老花梨”、“新花梨”、“黄花梨”、“海南檀”、“降香”、“降香檀”、“降香黄檀”。从这些黄花梨的名称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于黄花梨的了解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不同朝代、不同时期,对于黄花梨的认识也不同。

  历史文献中关于黄花梨名称的记载

  唐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说“花榈出安南及海南,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

  明初王佑增订《格古要论》记载“花梨出南番广东,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亦有香,其花有鬼面者可爱,花粗而淡者低。”

  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五卷“榈木拾遗”一条中提出:“(榈木)[时珍曰]木性坚,紫红色。亦有花纹者,谓之花榈木,可作器皿、扇骨诸物。俗作花梨,误矣。”李时珍认为有花纹的榈木,谓之花榈木,平时众口广传的“花梨”说法,为误传,而这从另一个方面也证实了当时的这种所谓误传的“花梨”之名已成为明代民间对于黄花梨约定俗成的固定称谓。

  清人李调元的《南越笔记》卷七也记载位于今越南的占城向明廷进贡花梨:“占城,本古越裳氏界。洪武二年,其主阿答阿首遣其臣虎都蛮来朝贡,其物有乌木、苏木、花梨木等。”《南越笔记》卷十三又记载:“花榈色紫红,微香。其文有若鬼面,亦类狸斑,又名花狸。老者文拳曲,嫩者文直。其节花圆晕如钱,大小相错者佳。《琼州志》云,花梨木产崖州昌化陵水。”

  清末及20世纪90年代,有新花梨和老花梨之说。1944年出版的德国学者艾克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中,认为中国家具中所使用的“高级花梨木”可分为:黄花梨、老花梨、新花梨。

  黄花梨这个名称是从何时开始使用,并没有详细的记载,20世纪初著名学者梁思成在考察古代建筑和研究明清家具时,发现明代所使用的花梨木与近代所用的新花梨并不是同一种材质,为了区别便在花梨木前面加了一个“黄”字,此后黄花梨的名称便流传下来。

  红木国标中关于海南黄花梨的名称正式规定为“降香黄檀”。从此海南黄花梨有了一个规范的名称,但是在民间,关于黄花梨的一定俗称仍旧在流行。

  明清两代成就艺术家具

  明朝初年,郑和下西洋时,为了避免偌大的船只在海面上风雨飘摇,郑和一行人在途经东南亚等国时,砍伐了当地的交趾黄檀作为垫船木来给货船压重。回到中国上岸后,这些垫船木大量被丢弃在岸边,成为无人问津的废材。后来,部分民间百姓无意中尝试着用这些垫船木来制作家具,才发现了其中的价值和奥妙。

  明清两朝,长江下游的苏州地区以制作黄花梨家具驰名中外,是明式家具的发源地;岭南地区的广州一带和清朝皇家造办处是清式红木家具的发祥地。明式红木家具以用料的细致而著称,清式红木家具则大都体现传统雕工工艺。明式家具具有创新性,线条简洁优雅;清式则继承发扬了明式的传统工艺。

  古典家具使用榫卯结构,这种艺术性的创造让人感叹和回味。打磨、雕刻、镶嵌、涂饰等精湛做工,纹饰、镶嵌等元素承载的艺术符号,贯穿着祥瑞、格致等多重传统观念。造型、结构、做工、艺术符号,这些古典家具元素以有机组合的形式,塑造出极具艺术欣赏价值的家具作品。

  材料、稀缺木料价值高

  红木家具价值在于它的使用寿命,使用和保存时间越久远,价值越高。珍贵材料生长周期长,经过多年使用,树脂分泌、木分子活动稳定,不怕外物的侵蚀。经过多年保存的红木家具,其本身价值增值不少,家具本身的使用痕迹和器型制式,能够让人们了解回味之前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在众多材质当中,海南黄花梨、紫檀、乌木、酸枝等材质最受欢迎,而海南黄花梨和紫檀因为原材料的稀缺受到热捧。能够成材做成红木家具的树木,一般树龄都要在几百年以上,这些树种面临被砍完的境地,在一段时间内将成为不可再生资源。总的来说,好的红木家具开料、配料科学、合理,能在视觉感官上带来一种天然美。

  器形、做有节奏的家具

  好的古典家具的设计是有艺术性的、有规律的,其结构、形状颇有讲究,有虚实的关系、比例上的关系和线条节奏。家具设计的形式美需与使用的舒适性相结合,但凡舒适性好的家具,看起来都有美感,从线条细节到整体造型浑然天成、自然大气,没有做作和别扭之态。

  一件有价值的古典家具还应该反映出设计者的理念,反映出这个时代的特征。产品从构思立意到器形设计,再到雕刻,都有自己的个性,具有传统的意蕴品位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工艺、“天人合一”的艺术

  中国古典家具深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明清家具造型设计几近完美,可说“加一分则多,减一分则少”。古典家具选材精细,取之自然,不用钉子和胶水等辅料的榫卯结构,利用木材坚硬特质和完美精确的'结构构造,使一件家具使用上百年不坏不朽。工艺的至善至美,点线面结合的艺术手法,雕刻元素寓意深远,表现出人通过营造方式达到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

  雕刻、体现人文价值

  红木家具的雕刻内容、精细程度最能体现红木家具所蕴涵的人文价值。红木家具的艺术性与雕刻的内容相关,人物、山水、鸟兽和其他综合类雕刻,难度高、花费心血大,对雕刻师的技法要求比较高,所以这几类雕刻在同类型的家具之中应该是上品。而同样的雕刻内容,也有粗糙精细之分,单纯从雕刻角度来说,越深、越大、越多、越精细的图案,耗费心力越大,价值自然就高。名师纯手工雕刻的红木家具精品,所费时间长,数量极其有限,其收藏的价值自然攀高。

  内涵、赏心悦目的是精品

  要收藏现代生产的明清风格红木家具,则需要看家具外形是否悦目、内蕴是否赏心,只有形神兼备才值得收藏。其次,红木家具并非越老越好,年代久远的红木家具如果品相不好,甚至瘸腿疤面,亦不具备收藏价值。相反,新做的红木家具精品,如果工艺高超、雕刻精美,有较高的艺术内涵,多年后就是价值不菲的精品古董家具。

  中式的红木家具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分不开,比如清式的官帽椅,需要坐得很直,给人一种王者风范。红木家具所代表的生活态度,就像一个基本的仪态标准,这与中国作为东方礼仪之邦,古时的一些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明清红木古凳的文化内涵

  以明清时期各类硬木家具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家具,上承宋元家具之精华,下启现代家具之典雅,继往开来,推陈出新,其选材之精良,设计之精妙,造型之精美,做工之精巧,历来被人们视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国工艺美术史及古典家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国际上更是享有极高的盛誉。

  与众多明清硬木家具一样,清代红木坐凳(又称墩、杌)作为我国古代家具大家族中的一员,其首要的一个功能在于,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实用性陈设品。尽管传世的清红木坐凳流派不一,有宫廷和民间的中苏式、宁式、广式、海派之分,且式样繁多,但它们共同的一个特点是高度适中,坐面宽绰光滑,气势雄伟华丽,与其它家具和谐地融为一体,从一个侧面共同营造了富有独特风韵的东方文化氛围。

  清红木坐凳与现代家具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它们既是实用的工艺品,又具有明确的社会功能,更能折射出时代的文化和艺术特征。不管是选材、色泽、质感,还是具体的形态、装饰、雕刻等,清红木坐凳在各方面都凸现出我国古人对美的深刻理解和执著追求,完整地表现了当时设计者独特的思想与气质,尤其是它们所独具的那种“富贵而不俗、华丽而不滥、端庄而不呆、厚重而不蠢”的特色,充分体现出清代宫廷皇室及民间普遍崇尚豪华气派、瑰丽多姿的时代特征和人文气息,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也正因为此,与明清其它硬木家具一样,清红木坐凳才广为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所欣赏,被公认为是人类文化中一项宝贵遗产而蜚声中外。

  清红木坐凳在材质上,多选用色泽深、质地密、纹理细的贵重木料,并充分利用木材的自然纹理,采用榫卯技术及雕刻、线角、卷涡、凹槽等艺术加工手段,因而具有天然质朴、浑厚典雅的艺术韵味。造型上,则变化无穷,以坐凳为例,能工巧匠们在其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运用聪明才智,制作出了众多的式样和变体,如圆凳、方凳、四脚凳、梅花凳等等,不一而足,且其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立体感强,令人不胜玩味。

  清中叶以后,随着东西方文化相互之间交流的不断加强,因受到西方外来文化中雕塑、建筑、宗教和工艺美术的影响,清红木坐凳(包括其它种类的各式家具)的另一个重要特点表现为,大量追求以雕琢为主的工艺造型手法,善于运用雕、嵌、描、堆等多种表现手段;在装饰材料方面,除传统的影木、云石、螺钿外,还出现了嵌瓷、嵌象牙、嵌金属、嵌玉石、填珐琅以及透雕、平面实雕、立体雕等雕刻技艺,从而形成了中西合一、独树一帜的高品位、高格调的神态韵律。

  如今,传世的清红木坐凳中不乏上乘之作,即便在今天仍让人叹为观止,并成为各国收藏爱好者竞相追逐的收藏对象和投资热点。

  屏风:遮蔽的雅趣和文化

  屏风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手工艺品,旧时一般由民间手工艺人单打独斗个体生产,其生产规模和产品种类受到诸多局限。时至今日,制作屏风的民间手工艺人几乎绝迹,原有的工艺美术企业生存至今的更是凤毛麟角,屏风的设计、生产和销售鲜有人为。

  屏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一景,是中华民族创造发明的独有的工艺美术品,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传承历史。直到改革开放初期,百姓依然可以在国内的大小餐馆和宾馆饭店里看到屏风。经过那个年代的人们都会记得,由于改革开放使整个社会的经济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人们有支付能力经常进出餐馆,一时间,京城餐馆的餐位紧俏,占位、等位随处可见。为了给某些就餐者创造较好的就餐环境,使用屏风隔开特定的餐桌成为当时一景,这也是今天国内餐馆普遍设有雅间的原始雏形。正是由于餐馆里的屏风逐步升级为今天的雅间,屏风开始淡出百姓的生活,消失在大众的视线之外。

【红木家具的历史知识】相关文章:

关于击剑的历史知识06-28

《党的历史知识》学习有感06-29

关于官渡之战的历史知识06-10

关于会计的历史知识归纳03-24

清朝历史知识教案10-11

历史知识:发达的汉代烽火通信09-26

高二的历史知识点09-02

《琅琊榜》中的历史知识典故01-26

君主专制的演进历史知识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