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里的隐形知识点
一、目录标题中的隐性知识
这类知识隐形于历史各册教材的目录或章节标题之中。如奴隶社会编中"第一章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夏商",就要求学生明白夏朝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商朝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
二、跨章节中的隐性知识
这类知识因教材的编写体例,或隐形于背景,或隐形于因果,或隐形于时限,或隐形于补述,或隐形于删简。如战国时的长平之战隐形于秦统一的背景;曹操及官渡之战、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等东汉史实隐藏于三国鼎立一节。
三、插图中的'隐性知识
通过图案插于课本,形象生动地强调该史实的重要,减少了课本的冗长文字表述,因而也造成了学生所忽视的隐性知识。如隐形于扉页彩图中的《自由引导人民》,就反映了法国七月革命;"大总统誓词"中的民国元年,就是指1912年。学习时,对插图的隐含的知识不可忽视。
四、地图中的隐性知识
这类知识,隐形于课本的历史地图之中。如"元朝疆域图"和"漕运图"上,都明白告诉人们由于水患,黄河改道入淮的史实。中国历史课本中历史地图下面附的古今地名注释,更是潜藏着许多重要知识点,如今天的开封,战国时称大梁,北宋叫东京;宋代名港明洲,在明代却叫宁波,北京的叫法仅在两宋时就有幽州、南京、中都等几种。世界历史课本"帝国主义瓜分下的非洲"图上,表明了19末世纪末非洲只有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这两块"干净"的土地。所以,学生在对教材的学习中,应该结合地图加以分析和消化。
五、注释中的隐性知识
注释是对教材部分内容的补充说明。如1993年试题的"榷场",注释为"收税贸易市场"。《周髀算经》,可不能据"算经"二字或载有勾股定理"就确认为数学专著,因《中国古代史》选修本就明白注释为天文学著作。
六、年表中的隐性知识
年表中的隐性知识隐蔽于课本后面的大事年表中,本来大事年表中的时间史实,是每一个学生非死记不可的重点。如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又如1688年英国政变,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言下之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
七、文字中的隐性知识
这类知识,隐形于文字表述技巧上,稍不注意,就谬之千里。如"春秋时期,铁器已经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上使用"。一个"已经"否定春秋开始用铁的观点。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的,具体哪朝哪代?没有讲,否定了唐时发明火药的说法。"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在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办了一些和民用有关的工业……作为军工业的辅助"。一个"同时"加"辅助",否定了"洋务运动60年代的军事工业为主,70年代以民用工业为主"的说法。
八、悟性中的隐性知识
这类知识点,紧扣大纲,对教材若即若离,全凭学生对所给信息的领悟,对教材活的理解。如"1914年,欧洲爆发了帝国主义大战,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中国山东,强占胶济铁路和青岛"。教材的这类表述,你看出中日交战了吗?没有。日德之间呢?实际上打了的,打败了德国人,才能把德国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里的铁路和地盘占为己有。
【初中历史里的隐形知识点】相关文章:
初中历史的知识点06-09
初中历史知识点06-11
初中历史的知识点学习07-02
初中历史知识点的总结06-18
关于初中历史的知识点总结06-12
初中历史必备知识点总结11-27
初中历史重要知识点归纳09-27
初中历史最重要知识点10-18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