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文学家徐渭的历史故事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青藤山人、天池生、田水月等,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他是一个奇才;曾广泛涉猎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而且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文学家徐渭的历史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徐渭是明朝极为著名的军事家、文学家、戏剧家,在诗、书、画、戏剧方面都颇有建树,这一点即使在文风极盛的江浙,甚至其他地区都极为罕见。徐渭此人在当时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超越时代的色彩。这样一个人,自然不会是泯然众人之人,不仅仅是史书及后世史料中,常常见其身影,就是在许多故事传说中,徐渭也是故事流传的主角。
后世对于徐渭此人,流传了许多故事,虽不知这些故事与徐渭本人到底有何干系,但是却也能闲来读之。
冯梦龙的《情史类略》就描写了一个关于徐渭的故事,并且这个故事还涉及某些真实的节点,故事真实性不可性,但是读来还是很有趣的。故事是这样说的,说徐渭中举之后,就到了胡宗宪幕下做事,胡宗宪很信任宠爱他。徐渭有一次出游,到了某一寺庙中,里面的僧侣对徐渭很不礼貌,徐渭就记下了。晚上徐渭留宿妓家,将那妓女的睡鞋偷偷藏在袖中。第二天一早就去见胡宗宪,并对胡宗宪说这个鞋子是他偶然在那寺庙中捡到的。胡宗宪听了之后,大怒,也不详查,当即就捉拿了寺中僧侣几人,砍了头。
徐渭这个人猜忌善妒,原配死了后又娶了一个继妻。有一日徐渭出门归来,从窗中看见一个大约二十多岁的俊美僧人将继妻抱在怀里,两人欢声笑语,好不快活。徐渭大怒,拿着根棍子,就想将那奸夫打死。等他进了门,却不见人,问继妻,继妻感到极为奇怪,并不知他在说什么。后来他再次出门归来,见着那俊美僧人与自己的妻子并枕而卧,徐渭怒吼一声,拿了个尖锐事物便乱刺一通。最后将他的继妻刺死,徐渭因此被下狱,后有诗《述梦诗》云:“伯劳打始开,燕子留不住。今夕梦中来,何似当初不飞去。怜羁雌,嗤恶侣。两意茫茫坠晚烟,门外鸟啼泪如雨。”“跣而濯,宛如昨,罗鞋四钩闲不着。棠梨花下踏黄泥,行踪不到栖鸳阁。”
买缸
徐渭有一日逛街,见着一个卖缸的,便问这缸对少钱一斤。那卖缸的以为他是外行,于是便想欺诈他道:“一百文一斤”。徐渭点了点头,让卖缸的扛着缸往家里而去,他让人等在外面,自己进去拿了秤砣,出来对卖缸的说:“我只要两斤!”卖缸的一口血都快吐出来了,只能再搬回去。
挑粪
有一日徐渭过桥,见着一个挑粪的农夫。挑着粪过桥,实在不好过,于是徐渭便好心对农民说,他们两人一起将粪抬过去。那农夫想着徐渭是文弱书生,做这些事情实在不好,因此坚决推辞,无奈徐渭固执的要帮他抬,便只得同意了。两人极为费力的将粪桶抬过桥,徐渭喘着气道:“我实在抬不动了,另一桶你自己看着办吧!”那农夫当时的表情,一定是一脸吃了屎的表情。
谒孝陵诗
二百年来一老生,白头落魄到西京。
疲骑狭路愁官长,破帽青衫拜孝陵。
亭长一抔终马上,桥山万岁始龙迎。
当时事业难身遇,凭仗中官说与听。
《题墨葡萄诗》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海上曲
暇日弃筹策,卒卒相束手。
四疆险何限,但阻孤城守。
旷野独非民,弃之如弃草。
城市有一夫,谁不如木偶?
长立睥睨间,尽日不得溲。
朝餐雪没胫,夜卧风吹肘。
彼亦何人斯,炙肉方进酒!
徐渭童年的故事
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徐渭(公元1521—1593 年),字文长,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民间流传着很多他的机智故事。
一天清早,不到10 岁的徐长文去私塾读书,走近村外那座石桥,远远看见桥堍围观了好些闲人,还听得河道里大大咧咧的争吵声,便急步朝石桥奔去。
挤进入群,钻出来站到桥堍边,吵骂声就清晰了:
“前面的鸟船快让道,我们要赶路呐!”
“我过不了桥洞。”
“笨蛋,把稻草搬掉几层嘛。”
“搬上河岸,过了桥又要搬上船,这样要耽搁多少功夫啊!”
“谁叫你装这么多?你晓得耽搁自己的功夫,就不怕耽搁旁人的功夫?!”
吵到后来,骂娘的话也出来了,越骂越难听。
徐文长见那只挡道的小船满载着稻草,恰好高出桥洞半尺光景,小船横竖过不了桥。后边大小船只排成了长蛇阵,船老大们高声怨怪,叫骂不绝。
岸上围观者见这么僵持下去不是办法,便有几个好心的青年自告奋勇地跳下岸,对稻草船主人说:“哎,你不要怕麻烦不麻烦了,我们都来帮你搬上搬下就是了。”
船主也不好再硬撑下去,只得同意搬草。
可是当船主刚刚搬了两捆稻草甩给岸边的青年时,徐文长大声呼叫道:“不用搬,不用搬,我有好办法——往船舱里舀水,船重了吃水就深,稻草顶就会低于桥顶的嘛!”
众人异口同声说:“好办法,好办法。”
稻草主人按照徐文长的办法去做,果然很快顺利地通过桥洞。
阻碍消除了,一长串大小船只逶迄地划过桥洞。
又有一天,徐文长的伯父把两只小木桶装满水,然后领着徐文长同一群孩子走到一座又矮又小的竹桥边,对大家说:“谁能把这两桶水提过桥,我就送他一包礼物。”嘴里对小朋友说,眼睛却望着徐文长。
徐文长心里明白,说是考大家,其实是难难自己。因为这座竹桥桥身很软,有弹性,又贴近水面,人一走上去,桥身就会弯下去碰到水面。如若一手提着一个水桶走过桥,水不泼翻才怪呢。
好久好久,小朋友没有一个吭声的。
徐文长说:“那我来试试吧。”说着,他脱去鞋子,用两根绳子系着小桶,将小桶置入竹桥旁边的水里,便走上竹桥,拖着小桶毫不费力地过了桥。
小朋友们齐声喝采。伯父不得不暗暗叫声“好”字,脑子里忽地又跳出一个主意,便说:“文长啊,我说话要算数,喏,这包礼物来拿吧。”
徐文长一看,只见伯父将那包礼物吊在一根长长的竹竿梢上,便笑嘻嘻地走上前去解开。
“慢!”伯父叫了一声,“你要拿礼物,必须遵守两个条件:第一,不能把竹竿横躺下来;第二,不能垫凳站高去拿。”
小朋友们顿时起了一阵小哄:“伯伯存心刁难人嘛。”
徐文长那对滴溜溜的眼珠子转了转,便笑道:“我一定遵守伯父的条件。”说着,他就捏住竹竿,举着它走到一口水井旁边,再把竹竿慢慢从井口放下去,当竹竿梢放到和他齐身时,便顺手从竹竿梢上解下那包礼物。
“好!”小朋友们和徐文长的伯父禁不住都高声夸赞起来。
徐渭的快乐哲学励志人物故事
一代奇人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青藤居士,与解缙、杨慎并称明朝三大才子。他的自我评价是“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
徐渭的人生是以“神童”身份起步的。他六岁就开始读书,过目不忘。十岁就模仿西汉扬雄的《解嘲》,写了一篇《释毁》,受到山阴知县刘昊的欣赏。每个知道他名字的人,都相信他能金榜题名,出将入相。徐渭自己更是做如是想。
然而,谁都无法预料,他的科举之路,在起始阶段就碰了钉子:十七岁那年,第一次参加绍兴府童试,居然落榜!徐渭心情如何?简直要“负石投渊,入坑自焚”。二十岁那年,徐渭再上考场,勉强考上秀才。此时的徐渭锐气未消,踌躇满志,然而他不知道,他漫长的受难史才刚刚拉开帷幕。
以后每过三年,徐渭就赶到杭州参加乡试。前后八次,每次都铩羽而归。仆仆风尘,空化作凄凄一笑,这个自幼就梦想借助科举之力平步青云的人,却成了被科举制这条皮鞭反复抽打的陀螺。
徐渭的苦难深重之处在于:折磨他的,远远不止是功名。在分外难挨的二三十年里,除了乡试屡战屡败之外,他还经受了五花八门的苦难,依次是:二哥徐潞因病,撒手人寰;大哥徐淮逝世,家产被恶人霸占;第一任妻子潘氏夭亡,与第二任妻子王氏离婚;托身幕府,寄人篱下;入狱数载,苦不堪言。对徐渭来说,苦难的降临方式是隔三差五,是雪上加霜,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是迫击炮,是伏击战。难怪有史料暗示徐渭患上了后世所谓的“抑郁症”,而且程度不轻。
徐渭毕竟不是庸常之辈,他没有沉沦,居然在监狱这种地方,开始潜心研究养生之道,于是面色转为红润,抑郁渐渐消退,精神逐渐健旺,多年来颇似枯藤的心灵,复活为“青藤”。这个前半生极缺乏快乐的人,在后半生终于感到了快乐。百转千回的命运,使他的快乐体验上升到了哲学高度。富于文采的徐渭,把这种哲学总结成了一副对联:
乐难顿段,得乐时零碎乐些;
苦无尽头,到苦处休言苦极。
大块的、整段的快乐,在生活中是很难获取的,然而,快乐又是极重要的,所以要把快乐视为一种值得争取的宝贵机会。不能因为机会的有限、零碎就不屑于捕捉。一旦有了高兴的事情,就要赶紧高兴。这就是徐渭用半生坎坷换来的快乐哲学。
靠着这种哲学的支撑,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中国,徐渭活了七十二岁,并且在文学艺术的多个领域取得了罕见成就,成为文化史上一座绕不开的里程碑。在人生的苦海里,是他的快乐哲学救了他,使得他做到了“反抗绝望”,做到了“与往事干杯”。如果没有这种哲学,我们很可能不会知道曾经有个人叫徐渭。
徐渭猜谜斗太师名人故事
又到府试之年,明朝廷派窦太师到江南主持考务。
一天,徐渭到杭州西湖宜园游耍,这里正举行灯谜盛会,他见园门口高高悬挂一首诗谜:
“二人抬头不见天,一女之中半口田;八王问我田多少,土字上面一千田。”
当时不少人围在那里,苦苦思索,谁也没能猜出谜底。徐渭读罢微微一笑:“不难,不难。”说了句:“但愿人间家家如此。”便嘻笑而去。
有个诗人仔细品味徐渭的话,恍然大悟,他对众人道破谜底:“‘二人抬头不见天’是个‘夫’字;‘一女之中半口田’是个‘妻’字;‘八王问我田多少’是个‘义’字;‘土字上面一千田’是个‘重’字,合起来就是‘夫妻义重’。这不正是家家所盼望的吗!”
墨客骚人们一听,抚掌“徐渭真乃‘天下才子’也!”
这消息传到那骄矜的窦太师耳中,气得胡子翘起,愤然道:“徐渭不过一介布衣,小小百姓,竟然比我多‘天下’二字!”于是,他派人请徐渭到西湖游船上饮酒赋诗。
席间,窦太师笑道:“本官有一谜语,谜面是,‘摸着无节,看着有节;两头冰冷,中间火热’。猜一物。”
徐渭淡淡一笑道:“谜底是那‘历书’,连杭州的三尺幼童都知道。”
窦太师表面上对徐渭称赞了一番,心中妒火更旺。
几日后开考了。
主考官窦太师到贡院巡视了一遍,见徐渭也在考生中,冷冷一笑,拿起把剪刀,笔直插入木柱上,说声:“诸生开笔吧!”说完扭头便走了。
没有试题,只插一剪刀,好一个奇怪的考试。一时弄得诸考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人人执笔发呆。
徐渭见大家都在发呆,就提醒道:“太师拿起剪刀,戳破木头,这不是‘起剪破木’吗?他出的试题就是论战国时的四员大将——白起、王翦(与剪同音)、廉颇和李牧哩!没有错,大家赶快动手吧!”
考生们经徐渭一点拨,个个得心应手,一挥而就。
不久,窦太师又进来了,见诸考生缩手端坐着,以为这次真的被他难倒了,才慢慢地念出试题读到《论起翦颇牧》。
诸考生一听,果然与徐渭说的分毫不差,一不会儿,大家随徐渭交了卷。
窦太师接过考卷,顿时愣住了。他心想:才念了题目,怎么一下子就都写好了?抽卷阅读。篇篇扣题,他特地抽出徐渭的考卷来看,更是妙笔生花,不禁暗暗惊叹。但是到了卷末,忽然看见上面画着祭桌和灵牌。窦太师十分生气,心里骂道:“好一个自负的小子!还没考中,就想做官祭祖了!于是,他提笔批道:“文章虽好,祭祖太早。不取。”
后来,有人告诉他这次批卷的事,徐渭听了哈哈大笑道:“真是个昏头的太师!我哪里是想做官祭祖,因为老母生病,我一边应考一边在记挂她,写好文章看看时间有多,才画了这点东西,我是在祷告祖先保佑她老人家玉体无恙哩!”
徐渭怪联有深意的民间故事
据说,徐渭还写过这么一副怪联: 好读书,不好读书; 好读书,不好读书。
上下两联的词儿完全一样,这叫什么对联呀?其实,上下联不完全一样。 这是一副同字异读联[一个汉字,有不同的读音,就叫同字异读],关键在 那四个“好”字上。这副联应该读成:好[hǎo]读书,不好[hào]读书;好
[hào]读书,不好[hǎo]读书。 意思是:一个人年轻的时候,眼神好,精力旺盛,有条件好好读书,可惜有不少青年人不好[hào]读书,荒废了青春;等到上岁数了,懂得了读书 的好处,爱好[hào]读书啦,可这会儿老眼昏花,体力也不顶劲了,根本不 能好好[hǎo hǎo]读书了。
徐渭在劝人们要趁自己年轻的好时候,抓紧学习,多读书。
据清·李伯元《南亭四话》卷七《上下联》。
【文学家徐渭的历史故事】相关文章:
文学家徐渭的文学作品特点介绍01-26
历史人物徐渭作品特点是怎样的12-02
精选徐渭经典名言名句06-23
徐渭诗歌用英文怎么样翻译合适06-09
关于文学家李贽的历史介绍12-01
历史人物徐用仪简介06-20
文学家名人故事:巴尔扎克小学时的作文08-11
关于徐小平的励志创业故事06-20
听徐老板的创业经励志故事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