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历史名人与茶的介绍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茶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茶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寄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历史名人与茶的介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历史名人与茶的介绍1
东晋名士王濛, 字仲祖,山西太原人。深得辅政的会稽王司马昱倚重,官至司徒左长史。王濛最爱饮茶,爱茶成癖,凡是有客人到访,必然敬茶招待,并与客同饮,渐渐这个爱好为众人知晓。
可是在东晋,有不少大臣中是从北方南迁的.士族,根本喝不惯茶,不明白为什么主客之间一定要饮下这种苦涩的饮品,而且是接连不断,这让他们叫苦不迭。有一天两位士大夫在路上相遇,一位对另一位开了个玩笑,“您知道吗,我今天有溺水之灾呀。”另一位诧异,“您这是能掐会算吗?”“我去司徒左长史王濛家有点公事,你懂吧。”另一位会意,大笑起来,“水厄”的典故就此传开。
历史名人与茶的介绍2
以茶代酒是中国特有的风俗,历史悠久。《三国志》曾记载,三国时期,吴国的国君孙皓特别爱酒,每次给大臣庆功或宴请宾客时,都大设酒宴,不醉不归。当时,吴国有个文韬武略的大臣韦曜,很得孙皓赏识,但是他偏偏酒量不大,一喝就醉,醉了不是耍酒疯,就是大病一场。
孙皓虽然嗜酒,却也是个爱才的国君。此后,每次设酒宴,孙皓就让人暗中把韦曜喝的酒换成汤色相似的茶。孙皓允许韦曜以茶代酒,至少说明在三国时期,茶就已经正式成为一种饮品,直至今天,以茶代酒仍是生活中的`大方之举。
历史名人与茶的介绍3
苏东坡平素不讲究衣着,一日,他穿一件普通的长衫,到一个寺院里,寺院的主持大和尚并不认识他,仅说了一句:“坐。”招呼侍者:“茶。”东坡没有理他,集中精力欣赏寺内的字画去了,主持和尚见此位来客举止不凡,不由得肃然起敬忙又道:“请坐!”忙吩咐侍者:“敬茶!”那主持和尚请教客人的姓名,方知客人竟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时,满脸堆起笑容,恭请客人:“请上坐!”连呼侍者:“敬香茶。”当和尚请他写一对联时,东坡触景生情挥就一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此联将势利鬼的姿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历史名人与茶的介绍4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茶的魅力无穷,古今多少名人与茶结缘,与茶相恋。他们或以茶为友,或借茶抒怀,或倾之以情,或状之以诗,留下了不少煮茶品茗的趣事轶闻,成为中国茶文化中极富韵味的一章。
唐代陆羽,善于煮茶、品茶,耗一生之功著成《茶经》,后世尊为“茶圣”。陆羽取水极为讲究,煮茶必佳酿。他将煮水分为一沸、二沸、三沸三个阶段。认为一沸、三沸之水不可取,二沸之水最佳,即是当锅边缘像珠玉在泉池中跳动时取用。
据说,白居易一生与茶为伴,早上饮茶,中午品茶,晚上喝茶。他一天要喝三次茶,一年要喝千余次茶,不知喝掉了多少朝霞、喝掉了多少夕阳,诗人的茶杯里,是不是浸泡着一个盛唐?
东坡居士爱茶如女,爱壶如子。他谪居宜兴时,常常提一把提梁式紫砂壶,吟诗挥毫,忘情山水,曾留下“松风竹炉,提壶相呼”之名句。后来,人们将此种壶称之为“东坡壶”。
千百年前唐宋朝的茶我们肯定喝不到了。可有时,读一读李白的诗,吟一吟苏轼的词,将其浸泡在思想的茶杯里,我们仿佛还能品尝到唐宋那久远的清香。若将唐宋作茶泡入水中,那喝出的一定是甜美诗词的味道……
鲁迅先生非常喜欢饮茶,他经常是边构思写作,边悠然品茗。他对品茶有独到见解:“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首先就必须练功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感觉。”
郭沫若不仅是品茶行家,对名茶的历史典故也非常熟悉。他每到一地,总是把品茶看作是生活中的一大乐趣。他在广州北国酒家曾赋诗:“北园饮早茶,仿佛如在家。瞬息出国门,归来再饮茶。”
作家老舍生前嗜好品茶,他曾说过:“喝茶本身是一门艺术。”他留下的闻名中外的剧本《茶馆》,于茶馆方寸之地,写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如今,人们为怀念他,在北京建成有“老舍茶馆”,茶友相聚韵味长。
唐代白居易是写茶诗最多的诗人,他的`一生写了不少于65首茶诗。他的茶诗堪称茶文化的瑰宝,内容丰富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对茶文化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历史名人与茶的介绍5
蔡襄(1012—1067),字君谟, 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先后任大理寺评事、福建路转运使、三司使等职,并曾以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端明殿学士出任开封、泉州、杭州知府。故人称蔡端明,卒后谥忠惠。蔡襄是宋代茶史上一个重要的人物。
宋代最著名的为龙凤茶,有“始于丁谓,成于蔡襄”之说。开始时,一斤八饼,后来,庆历年间,蔡襄任福建转运使时,开始改造成小团,一斤有二十饼,名曰“上品龙茶”。其珍贵程度,欧阳修已有生动的叙述。
蔡襄的另一个杰出之作,是撰写了《茶录》。其文虽不长,但自成系统。全书分为两篇,上篇论茶,下篇论茶器。上篇中对茶的色、香、味和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盏、点茶作了简明扼要的论述,在下篇中,对制茶用具和烹茶用具的选择,均有独到的见解。值得注意的是,全书各条均是围绕着“斗试”这一内容的,其上篇各条,与下篇各条均成一一对应,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因而,《茶录》应是一部重要的茶艺专著。
苏东坡在著作《荔枝叹》中说,“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这首七言古诗,作为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晚于蔡襄在福建转运使二十五年,苏东坡正被谪贬在广东惠州(今惠阳县)。作者初次尝到南方甜美的果品荔枝、龙眼,极为赞赏,就差点儿将“荔枝”比作“佳人”。但作者能浮想联翩,不禁联想到汉唐时代进贡荔枝给百姓带来了灾难。在诗中作者揭示了由于皇家的穷奢极欲、官吏媚上取宠、各地名产都将进贡的弊政。他笔锋又一转,对当时宋代的进茶、进花一并作了深刻的讽刺。这首诗给苏东坡带来了许多声誉,但给蔡襄盖上了一顶“买宠”的帽子,这是不应该的。
总之,蔡襄在任福建转运使时,监制北苑贡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争新。他先从改造北苑茶的.品质花色入手,将“大龙团”改制为“小龙团”,提高贡茶的质量,达到“名益新、品益出”的技术革新、茶与茶艺术融为一体。蔡襄制好茶,致使苏东坡喜欢“龙凤团茶”,产生千古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苏东坡应该感谢蔡襄有了好茶才产生出千古名句。蔡襄的督办,促进了北苑茶的发展。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这种技术创新,使福建茶叶在北宋时期名列首位,应功归于蔡襄。蔡襄不愧是一位茶学家。
历史名人与茶的介绍6
南宋末年,元军铁骑横渡长江,随即兵压临安城下,俘虏了南宋小皇帝和太后、太皇太后等,宣告了南宋政权实际上已经灭亡。然而,在皖南徽州的山区,仍有一位名叫武立卿的青年将军,率一支军队与元军做拼死的抵抗,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粮草又无法及时供给,因此,武将军的.队伍越打越少,最后剩下不足五千人。这年秋天,元军集合数十倍的兵力,大举围剿武立卿部。武军腹背受敌,死伤惨重,武立卿弃战马、丢盔甲,遁入深山。怎奈身后追兵越逼越近。武立卿无力再战,又不甘心做俘虏,只得两眼一闭,纵身跳下悬崖。坠落过程中,他只觉得腰间、头部同时被重物猛击一下,随即昏迷过去……
不知道过了多久,武立卿从昏迷中醒来。睁开眼,发现自己赤身裸体地躺在软乎乎的枯草中,身边一团漆黑,抬头,却见远方似有一轮明镜高悬。他想要查看是怎么回事,却感觉浑身疼痛难忍,与此同时,就听一声低喝:“休动!”
武立卿已适应了黑暗的环境,这才看到他身边站着一人,手里拿着他的宝剑,剑尖直指武立卿的喉咙!
“你是谁?为何要加害于我?”武立卿看清楚对方粗衣麻鞋,平民打扮,知道不是元军。
“我是救你的人呀。”说话人声音洪亮,听起来却又未免感觉有些苍老,“你坠崖中途被藤萝托住,捡了条性命。是老夫冒险把你救回的。”
“那你何故要杀我?”
“你已经昏迷了五个昼夜。”老人说,“我把你摔坏的骨骼复了位。军人粗鲁,不管不顾地坐起,我怕前功尽弃,急切中拔剑制止,别无恶意。”
原来是这样。武立卿,躺着不动了。现在他才看清楚,自己是躺在一个深深的山洞里,方才头上那一面明镜,是洞口。
历史名人与茶的介绍7
许多人喜欢斗茶,比一比谁的茶叶价高,谁的茶具金贵,这些茶外事已不是茶本来的意义了。茶与水相遇是缘分,好水烹出来的茶,有自然的鲜活。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王安石、苏东坡与茶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警世通言》里有篇题为《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的小说,讲王安石与苏东坡的逸事。虽然多为杜撰,却可看到辨水煮茶意趣。
苏东坡和王安石人生宦海沉浮,二人在改革中的政见分歧颇大。苏东坡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王安石已暮年,身体不好,体内痰火郁结。太医给他开了个方子,用阳羡(今江苏宜兴)的茶,以长江瞿塘峡中段的水来煎烹,能消痰火。
苏东坡是蜀地人,有机会去长江三峡,便托付他:“倘尊眷往来之便,将瞿塘中峡水,携一瓮寄与老夫,则老夫衰老之年,皆子瞻所延也。”意思是说不管是你还是你的'家人往来,路过瞿塘峡,请在中游打一瓮水带来,我能不能延年益寿,就全靠你了。
苏东坡收到嘱托自然很用心,专程去长江三峡打水。偏偏那天十分困倦,在船上打了一个盹,醒来时船已急流直下,到了瞿塘峡的下峡。苏东坡赶紧从江中取水,无奈中峡已过,逆流而上已不可能,取得的是下峡之水一瓮,亲自送至王安石府上。
王安石将苏学士与水瓮请进来,立刻揭封烹水。水煮沸之后,冲入茶碗,见茶色缓缓泛上来,并非起得很急。
王安石就问苏东坡:“你取的是中峡水吗?”
苏东坡说:“正是。”
王安石笑道:“你怎么糊弄老夫呢?这显然是下峡水。”
苏东坡大惊道:“您怎么会知道?”
王安石说:“瞿塘峡之水,上峡水流湍急,水性也急;下峡水流缓慢,水性也缓。唯有中峡之水,急水与缓水交相融汇在一起,不急亦不缓。所以,太医嘱咐我,唯有用中峡之水泡茶才最合适。刚才水已煮开,冲在碗里,茶色缓缓而起,便可断定此水定是下峡的了。 听完这番话,苏东坡赶紧离席谢罪。
茶在今天已很少用来治病了,但民间依然有“败火”一说。一些老人,即便是夏天最酷热时,也会静静地饮一盏热茶。在他们看来,一杯热茶比冰冻可乐更能解暑。因为热茶能让人毛孔里的燥气、暑意散发开来,烫在嘴里,却清凉在心。
历史名人与茶的介绍8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苏东坡是中国宋代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而且对品茶、烹茶、茶史等都有较深的研究,在他的诗文中,有许多烩炙人口的咏茶佳作,流传下来。
他创作的散文《叶嘉传》,以拟人手法,形象地称颂了茶的历史、功效、品质和制作等各方面的特色。
苏东坡一生,因任职或遭贬谪,到过许多地方,每到一处,凡有名茶佳泉,他都留下诗词。如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苏轼任徐州太守时作有《浣溪沙》一词:“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形象地再现了他思茶解渴的神情。“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是描写杭州的“白云茶”。“千金买断顾渚春,似与越人降日注”是称颂湖州的“顾渚紫笋”。而对福建的壑源茶,则更是推崇备至。他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一诗中这样写道:仙山灵草温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后来,人们将苏东坡的另一首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与“从来佳茗似佳人”辑成一联,陈列到茶馆之中,成为一副名联。苏东坡烹茶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他认为好茶还须好水配,“活水还须活火烹”。他还在《试院煎茶》诗中,对烹茶用水的温度作了形象的`描述。他说:“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以沸水的气泡形态和声音来判断水的沸腾程度。苏东坡对烹茶用具也很讲究,他认为“铜腥铁涩不宜泉”,而最好用石烧水。据说,苏轼在宜兴时,还亲自设计了一种提梁式紫砂壶。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种壶式命名为“东坡壶”。
苏东坡对茶的功效,也深有研究。在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在杭州任通判时,一天,因病告假,游湖上净慈、南屏诸寺,晚上又到孤山谒惠勤禅师,一日之中,饮浓茶数碗,不觉病已痊愈。便在禅师粉壁上题了七绝一首: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苏轼还在《仇池笔记》中介绍了一种以茶护齿的妙法:“除烦去腻,不可缺茶,然暗中损人不少。吾有一法,每食已,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出而脾胃不知。肉在齿间,消缩脱去,不烦挑刺,而齿性便若缘此坚密。率皆用中下茶,其上者亦不常有,数日一啜不为害也。此大有理。”苏东坡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历史名人与茶的介绍9
相传,南宋开庆年间姑苏城北有一家酒坊,店虽小名望却很大,那是由于该酒坊不但酿出来的酒喷鼻醇苦洌,买卖非常兴盛,并且酒坊掌柜吴员外一家,非论男女老小,皆有一个令外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本事:饮酒千杯不会醉,令谦城苍生无不啧啧称偶。
吴员中家道充足,可膝下只要一令媛,死得高雅灵巧、知书达理,比及十六岁时,特别出降得美丽风雅,被吴员外视同掌上明珠。斟酌到爱女出阁和家业传启之事,吴员外决议招婿。在一黄讲谷旦,吴员外请人正在姑苏乡揭出了一张"招婿启事":凡是能在酒肆取本身对饮佳酿十碗没有醒并与回女女脚里茶水者,便可进赘吴家,担当万贯产业。动静一出寡皆哗然,绮年玉貌的吴家蜜斯减上万贯家产,有谁能抵抗得了这类引诱?一时候应征者接连不断,酒肆前车水马龙。可正如相传的那样,应征者少则四五碗、多则七八碗必足下踉?、酩酊酣醉,但是年届六旬的吴员外饮酒却如喝火普通,自初至末惊慌失措。是以,几天事后应征者愈来愈少,到第五天时,竟出人敢去应征。
如斯萧瑟了数天,曲到第十天时酒坊终究来了一名青年,这人贼眉鼠眼、一表人材,和以往冒失的应征者判然不同,酬酢事后,吴员外问起道理世事、生意谋划等事,青年人一概侃侃而道,行语不雅。本来此人乃苏州才子张子昂,夙来敬佩吴员外仗义疏财,更喜慕吴小姐温顺贤达,虽自恃胜算无几但终究仍是决意罢休一搏、不留遗憾。吴员外听到此不由暗自盗喜,抚慰张秀才先饮他沏好的清茶后,再对饮佳酿。说来奇异,喝完茶后,酒量甚好的张秀才在喝下十碗白酒后居然也安然自如,毫无醉意。苏州城的公民们晓得这件怪过后纷繁赞赏道,这是天意,天做之开呀!
但是,张秀才大白这和天意无闭,在洞房之夜,张秀才终究不由得问起了工作的.本委。只睹吴家蜜斯从嫁奁盒里拿出一包工具递给他,笑着道:"这都是我们祖传宝物的功绩!"本来,吴家小姐给张秀才的器材叫做"乌葛茶",素有"南边人参"的好称,它最共同的成果便是强力解酒,吴员外一家人每次在饮酒之前,都要先喝一杯浓浓的"乌葛茶",这就是吴员外一家人喝酒千杯不会醉的奥秘地点。而张秀才也是先喝了将来岳女给他沏好的殊效解酒茶后,才缔造了一个不醉的古迹!听罢吴家小姐的诠释,张秀才恍然大悟。听说,张秀才战吴家小姐厥后不只将酒坊运营的很好,而且借开了一家茶社,专卖乌葛茶,生意比酒坊更白水。
现在的"乌葛茶",其质料黑葛,或叫乌葛,是仅在江苏丹阳黑龙寺山区独占的家生葛根极品,药用代价极下,经当代科教检测发明,其富露葛根素、黄酮、氨基酸、矿物资微量元素等成份,合用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的帮助保健,同时另有硬化血管、浑热健脾、强筋壮骨、加强免疫力、改进肠胃功用等成效,特别是醉侍者肝的感化十分奇异,饮用20克后酒量便可进步2-3倍,酒后饮用能有用对立宿醉。
历史名人与茶的介绍10
白居易是写茶诗最多的诗人,他的一生写了不少于65首茶诗。他的茶诗堪称茶文化的瑰宝,内容丰富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对茶文化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
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麴尘。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一句“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不仅写出了收到好友李宣寄来的忠州新茶,犹见知己故旧,跃然纸上的欣喜之情,还写出了诗人那份对茶的痴爱。
立马起身,遂迫不及待地亲自动手碾茶、勺水、候火、下末……品饮。
题施山人野居
得道应无着,谋生亦不妨。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
水巷风尘少,松斋日月长。高闲真是贵,何处觅侯王。
春暖的花开时节,白天插秧种田,晚上品味茶香,临水而居,高山结庐,远离尘嚣,守望日月。
这是白居易年轻时候想象的归隐生活,茶香陪伴着清闲的日子,安逸而满足。
咏意
或吟诗一章,或饮茶一瓯。
身心无一系,浩浩如虚舟。
富贵亦有苦,苦在心危忧;
贫贱亦有乐,乐在身自由。
这首诗写于白居易被贬江州期间,诗中没有看不见被贬之后的苦闷,看见的`是他看淡贫贱富贵的坦然之心,看见他在茶、诗之间徜徉,身心无念,怡然自得的闲适生活。
这样的心境表现了与世无争,忘怀得失,达观超脱、乐天知命的境界。
“满瓯似乳堪持玩,况是春深酒渴人。”
“无由持一碗,寄于爱茶人。”
“冷咏霜毛句,闲烹雪水茶。”
“不见杨慕巢,谁人知此味。”
白居易一句句的茶诗词,写出了唐代茶文化的兴盛,同时也写出了他对茶无尽的欢喜。
【历史名人与茶的介绍】相关文章:
陈姓的历史名人介绍01-25
姓许的历史名人介绍06-23
擂茶的历史介绍01-20
日本茶的种类介绍11-24
功夫茶的介绍11-23
著名的日本茶介绍11-23
茶学专业介绍11-23
补姓的起源和历史名人介绍06-25
察哈尔姓的起源和历史名人介绍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