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题

时间:2024-12-16 10:50:04 飞宇 历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题(三套)

  现如今,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练习题,只有多做题,学习成绩才能提上来。学习就是一个反复反复再反复的过程,多做题。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习题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题,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题(三套)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题 1

  1.夏朝的建立者是(),都城在(),他死后,()继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变成了(),()变成了()。

  2.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是(),他是有名的暴君。公元前1600年,()灭掉了夏朝,建立了()朝。并任用()作大臣。商朝把都城迁到殷的是()。

  3.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是(),施用()等酷刑镇压人民。

  4.周文王重视农业,任用()等贤臣,使国力强大。

  5.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与商纣在()开战,结果商纣在()自焚而死,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定都(),历史上叫做()。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公元前()年,西周灭亡。

  6.西周分封制的目的是()。分封制的概念是周天子把()和()、(),分给()、()等,封他们为()。诸侯的义务是诸侯必须服从(),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战时()。分封制的作用是()。

  7.公元前()年,夏朝建立。第一个国王是()。公元前()年,()灭夏建商,商王()把都城迁到(),商朝最后一个国君是()。

  8.公元前()年,周武王经过()大战,建立周朝,定都在(),历史上称西周。

  9.第一个通过世袭制成为国王的是(),施用“炮烙”酷刑镇压人民的是()。任用有才干伊尹的是(),任用姜尚的是()。经过牧野之战建立西周的是(),我国第一个早期国家的建立者是(),把商朝都城迁到殷的是()。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西周后期发生了(),西周灭亡的时间是()年。

  10.()时,我国已经出现青铜器。()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著名的青铜器有()和()。

  11.与()同时,我国西南地区的'()平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文化,其代表是()、()、()。

  12.夏、商、西周是以()业为主的社会,后代成为“五谷”的农作物,()时期已经齐备。五谷指的是()、()、()、()、()。

  13.公元前()年,周平王东迁(),史称()。东周的第一个国王是()列举春秋时的三位霸主()()()。

  14.任用管仲为相的是(),通过城濮大战成为中原霸主的是(),城濮大战的双方是()和(),三家分晋的三家是()、()、()。

  长平之战的双方是()和()。

  15.三家分晋的三家是指()。战国七雄指的是()。

  七雄中在最南边的是(),最北边的是(),最东面的是(),最西面的是()。通过()之战,秦国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

  16.我国开始出现铁制农具的时期是在(),到()时,铁农具广泛使用。()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17.()国的蜀郡太守()修筑的都江堰,消除了()水患,使()平原获得了(“”)的美称。

  18.春秋以前,土地属于()所有,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奴隶主将新开垦的土地变成私田出租,这样,奴隶主变成了(),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逐步制度确立起来,()统治代替了()的统治,()和()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于()时期。

  19.公元前()年,商鞅在()的支持下变法,变法的目的是()。主要内容是①()②()③()④()

  20.()朝人刻在()的文字叫甲骨文。()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也叫()。()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

  21.我国今天的农历又叫(),我国历法逐渐完备是在()朝,()时期,人们测出一年二十四节气。

  22.()是春秋战国时的名医,他总结出了()()()()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我国有文字考证的历史始于()朝,战国末期,()国的杰出诗人是(),代表作是()。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题 2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典型例题练习:

  选择题

  1.科举制度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它正式诞生于()

  A.隋文帝统治时期B.隋炀帝统治时期C.武则天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时期

  2.“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高明的这首《琵琶记》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的()A.禅让制B.分封制C.科举制D.郡县制

  3.“十年寒窗无人知,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一现象,与下列哪项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A.禅让制B.郡县制C.分封制D.科举制

  4.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其历史依据是我国古代实行的()

  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科举制

  5.科举制度在我国实行1300多年初期在选拔人才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它最早诞生于()

  A.南北朝B.隋朝C.唐朝D.宋朝

  6.下列情形可能在唐朝发生的是()

  A.兵部接到金国入侵的消息B.商人用交子用扬州购买丝绸

  C.儒生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D.私塾先生教授《资治通鉴》

  7.高考作为我国高校选拔人才的主要形式,到2009年已经恢复32年了。那么,你知道唐朝主要采用什么制度选拔人才吗?()

  A.世袭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八股取士

  8.青年周凯武艺高强,尤擅于骑射,后被当地州官选送参加武举考试,结果考中。此事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高祖D、武则天

  9.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科举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隋朝时期,科举制创立B、唐朝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完善

  C、宋朝科举考试的范围是四书五经D、明朝科举考试的答卷分八个部分

  10..店太宗曾得意地说:“天下英雄都在我的掌握中了。”他主要凭借的是人()

  A.郡县制B.科举制C三劣六部制D.行省制

  11.一次,唐太宗看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尽在我的掌握中了”。这表明他选拔人才的方法是()

  A、科举考试B、罢黜百家C、焚书坑儒D、百家争鸣

  12..唐朝时,科举制度得到很大发展,其基本特征是()

  A.能言善辩,委以重任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分科考试,择优录取D.品评人才,注重门第

  13.电视剧《贞观长歌》深受观众喜爱,创下了很高的收视率。你认为不可能在该剧中出现的画面是()

  A.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B.唐太宗轻徭薄赋,精减机构

  C.文成公主人藏,与松赞干布成亲D.唐太宗鼓励大臣直言皇帝的过错

  14.21.为了解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范,小龙在学校图书馆借了一本《贞观政要》,他是为了探究下列哪一位皇帝的政绩?()

  A.汉武帝B.唐太宗C.唐玄宗D.宋太祖

  15.4.《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A.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D.重用有才能的人

  16.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B.开元盛世C.开皇之治D.贞观之治

  17..右图是某数具厂生产的一咱历史文物模型:筒车。筒车可以随水自由流动,竹筒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便于灌溉,该灌溉工工具最早出现于()

  A.春秋战国B.汉朝C.唐朝D.宋朝

  18.我国历史上的“和同为一家”指的是()

  A.汉朝和匈奴的关系B.唐朝和新罗的关系C.唐朝和靺鞨的关系D.唐朝和吐蕃的关系

  19.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A.玄奘西行B.鉴真东渡C.文成公主入藏D.遣唐使到来

  20.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和佛教典籍的是()

  A.《大唐西域记》B.《徐霞客游记》C.《东游记》D.《西游记》

  21.郑和下西洋和欧洲人开辟新航路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据此回答:

  ⑴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新航路开辟时,航海家达·伽马到达了亚洲的哪国?

  ⑵郑和下西洋和欧洲人开辟新航路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⑶郑和下西洋体现了我国古代外交的什么传统?

  22.①“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创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胜时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叫做什么?请再列举一例汉、唐出现的盛世局面。

  ②汉唐时汉族同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合同为一家”,请举出一例。

  ③举例说明“唐朝对外友好往来密切。”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题 3

  一、单项选择题

  1. 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

  A. 581年 B. 589年 C. 605年 D. 618年

  2. 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

  A. 长安 B. 洛阳 C. 涿郡 D. 余杭

  3. 科举制正式诞生于( )

  A. 隋文帝时期 B. 隋炀帝时期 C. 唐太宗时期 D. 武则天时期

  4. 唐太宗时期,敢于直言进谏的著名大臣是( )

  A. 房玄龄 B. 杜如晦 C. 魏征 D. 姚崇

  5. 唐朝的全盛时期是( )

  A. 唐太宗时期 B. 唐高宗时期 C. 武则天时期 D. 唐玄宗时期

  6. 唐朝时期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其中用于灌溉的是( )

  A. 曲辕犁 B. 筒车 C. 秧马 D. 耧车

  7. 唐朝时期的民族政策是( )

  A. 闭关锁国 B. 开放包容 C. 重文轻武 D. 和亲为主

  8. 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的是( )

  A. 唐太宗 B. 唐玄宗 C. 武则天 D. 唐高宗

  9. 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节被称为( )

  A. 遣唐使 B. 留学生 C. 留学僧 D. 商人

  10. 玄奘西行天竺是在( )

  A. 唐太宗时期 B. 唐高宗时期 C. 武则天时期 D. 唐玄宗时期

  二、填空题

  1. 隋朝结束了自______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实现了统一。

  2. 隋朝大运河沟通了海河、______、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3. 唐朝时期,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______的青瓷如冰如玉,______的白瓷类雪似银。

  4. 唐朝时,都城______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5. 吐蕃是______族的祖先,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后,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______远嫁吐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三、简答题

  1. 简述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概况和历史意义。

  2. 科举制的创立有何积极影响?

  3. 请列举唐玄宗统治前期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4. 简述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史实及其特点。

  四、材料分析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二:“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宋史·河渠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此河”指的是哪条河?“水殿龙舟事”又是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这条河在当时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这条河?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材料二:“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唐太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唐太宗的治国理念是什么?

  (2)材料二中,唐太宗为什么说“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的主要功绩。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B

  3. B

  4. C

  5. D

  6. B

  7. B

  8. A

  9. A

  10. A

  二、填空题

  1. 西晋末年

  2. 黄河

  3. 越窑;邢窑

  4. 长安

  5. 藏;文成公主

  三、简答题

  1.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概况:隋炀帝时期开凿,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历史意义: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3.

  主要措施:唐玄宗任用贤能,如姚崇、宋璟等为相;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唐玄宗采取的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使得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全盛时期。

  4.

  主要史实:唐朝时期,日本派遣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玄奘西行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特点:交往范围广泛,涉及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部分地区;交往内容丰富,包括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交往形式多样,有使节往来、留学生、宗教传播等多种形式。

  四、材料分析题

  1.

  (1)“此河”指隋朝大运河。“水殿龙舟事”是指隋炀帝巡游江都(大运河),乘坐高大华丽的龙舟,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2)重要作用是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是国家的重要漕运通道,有利于粮食等物资的.运输。

  (3)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但大运河的开凿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

  2.

  (1)治国理念是以民为本,重视百姓的利益。

  (2)因为魏征敢于直言进谏,帮助唐太宗认识自己的得失,唐太宗把魏征当作自己的一面镜子,用来纠正自己的过错。

  (3)唐太宗的主要功绩包括: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完善科举制度;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尊为“天可汗”;对外交往活跃,使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题】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题10-17

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题08-18

2017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 7单元复习题11-18

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3单元复习题06-11

七年级仁爱版英语下册七八单元复习题09-09

七年级人教版英语下册第四单元复习题06-15

2017年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题10-26

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第六单元综合复习题07-05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题(苏教版)08-31

2017年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检测题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