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怎么做好一学年的试卷分析?下面中考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九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内容,供大家参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篇1
1.本次试题紧扣教材,没有偏题、怪题和似是而非的题目,把历史知识和历史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考查,不但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还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试题图文并茂、形象直观。例如材料解析题,不是单纯的材料,而是图文材料,并融合新课程的理念,注重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有利于引导初中教师重视图文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图文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和习惯。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比较新颖别致,一返过去题目枯燥、单一、死板的特点。
3. 试题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广而浅的历史知识。
4. 具体试卷分析概况:
选择题题型特点:
(1)、覆盖面广:20道选择题涉及范围比较广。
(2)、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每道选择题都是最基本的、课程目标要求掌握的历史知识。
(3)、注重知识的迁移,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将同类历史知识或前后相关的历史知识罗列在一起,训练学生的联系、比较和分析能力。如第3 4 10 14 17 20等题。
原因分析:本题得分率较高,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失分最多的是第3题,造成该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题干不理解,不明白提示的意义,题干所提示的内容学生了解不太清楚。其次是第10题、第14题失误原因:一是在学习新课时不求甚解,对有些历史事实似是而非;二是对一些抽象的概念性较强的历史知识不太理解,三是对老师要求的记忆知识点没有记忆牢固。
第二大题第一小题,学生答的不是很准确,说明学生对所问问题不是加以思考,而是把所背过来的内容硬搬过来写下来,答案不是很准确,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对第一册内容没有很好的复习。第三大题的第3小题中的有关“根据上述图片提供的信息判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什么特征”做的不是很好,学生对所答内容没有很好的理解,没有很好的审题,没有强调政治格局。追其原因是平时对所学历史死记硬背,只背表面,不看内容,不善于对所学知识理解,不善于对比比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这一题可以看出,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的能力不怎么样。
总体来说,其它填图题、材料题做得还可以,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还是比较熟悉的,准确率较高。但部分学生的卷面不整洁
5、建议及构思:
(1)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应再多渗透一些能力考查题,多设计一些开放性试题。开卷考试尽量避免学生直接翻书抄书,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
(2)本次试卷涉及范围也比较广,多侧重现代史。
(3)在学习中继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鼓励他们多问、多探讨,强化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达到爱学、乐学,力求全面培养学生。
(4)加大阅读理解的训练,提高学生答题技巧,平时注意纠正错别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篇2
一、成绩分析
2014——2015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已经结束,本次考试试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参加考试的学生最高分为93分,最低分为 70分,平均分为 84.92,学生整体感觉偏难。
二、试卷及试题分析
试卷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倡并考查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的能力,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这份试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实践能力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为今后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来实施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第一部分25分,涉及了古诗文、名著、病句修改、标点、字词、句子排序、综合性学习几部分。与以往不同的是病句修改是先找出再修改,错别字也是选择题形式出现,但不是给出的几组词语,是给出的句子,加大了难度;古诗文名句默写是机械型默写和理解型默写。名著的考察比较细致,要求写出三个方面,应该对名著的考察加大了难度。句子排序不仅考察学生理解能力还考察了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综合性学习贴近现实,更侧重学生语文实际运用的能力。
第二大部分一是古诗、文言文阅读,本次试卷改变了以往的类型,古诗的考察趋向于课外,这就需要教师平时要注意交给学生理解古诗的方法,文言文分课内和课外两个,两篇文章没有什么联系。突出考查学生阅读表达能力和独特的体验。文言文阅读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是现代文阅读,这个题目共有两个板快,都是课外阅读。考察议论文和记叙文。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比如18、21、22两个小题,体现学生的阅读积累比如17小题。
总体来说,学生答题情况一般。尤其是第二个记叙文的阅读,在答题的细节方面显露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欠缺、语言表达能力欠缺。阅读理解综合分析能力差,这是阅读题失分多的重要原因。这不仅表现在第一部分考查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语言运用题的解答上,而且还表现在通过阅读材料,对文章的大意的把握,概括捕捉信息等阅读题的答案表述和作文的语言表达中。学生心中所想没有准确说出言不达意,是不会得分的。
第三部分是作文50分。以“寻找”为话题,文体不限。留给了学生一定的思维想象的空间,比较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感情较为真挚,有话可说,但缺少深刻的表现,就是说,自己的感情,不知道怎么表达。选用的材料不是很新颖,有不少同学的材料显得老套。滥用词语,语句不通,语言匮乏。不能很好地借助一些有效的表达方式突出主旨。
三、存在的问题
从教学双方来分析试卷得分高低,大致可以发现:
(1)目前教学对学生的“双基”训练还不够扎实;
(2)教师对学生语文学习心理及过程,缺少整体的理性的认识,特别是从课内到课外语文能力训练的一贯性系统性不够;
(3) 语文教学关注课堂多,关注课外少;关注课本多,关注生少;
(4) 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整体不高;
(5) 作文教学训练水平不高,机械有余,活力不足。
三、对语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1、顺应课程改革,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教师注意学习,从整体思考语文教学,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2、更新观念,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立足实际,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能得法于课内。在注重双基的同时,让课堂充满活力,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高,上面得分率低的题目也就成了得分率高的题目。
3、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能让学生受益于课外。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研究如何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建议整体设计富有创意的语文实践活动,以活动带动和丰富课外阅读。
4、强化作文教学,强化“识字与写字”教学。
“识字与写字” 和“写作”教学的改革相对落后 ,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规范的书写是对祖国语言热爱的体现,有活力的作文教学,才能使学生写出有活力的文章。
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篇3
一、试卷结构分析
本次试题满分120分,共分积累与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四大板块。其中积累运用20分,文言文阅读阅读12分,现代文阅读38分,作文50分。总体来看,这套试题题型接近中考模式,难度适宜、结构合理,全面贯彻落实了新课改理念。
二、学生成绩分析
本次期末考试,全县初三9171名学生参加,最高分110分,最低分0分,优秀人数为1659人,优秀率18.08%(96分以上含96分),及格人数6241人,及格率68.05%(72分以上含72分),平均分75.978分。
三、试题分析、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涉及内容广,主要考查学生字词的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和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古诗文积累等内容,共20分,比例适中。
第1小题考查汉字的积累。这道题将所要考查的汉字放入了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题中所涉及的汉字都是常用、常见字,降低了难度,其中“奄奄一息”中的“奄”字和“恪尽职守”中的“恪”“职”字出现错别字现象,有的写成了“淹”和“克”等,这是对该词语不理解造成的。
第2小题考查成语积累与使用。多数能做对,但有学生对成语的含义不理解错选了B。
第3小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情况。此题难度适中,选错是因为对所学鲁迅先生的作品体裁,掌握的不够牢靠。
第4小题古诗文默写。14个名句大多数是课内所学,只有第九小题也可以写课外积累的。本题有的学生失分是因为背诵的不够牢靠,理解不到位和书写错误。值得提出的是出现错别字的比较多,如“原驰蜡象”中的“象”字写成“像”;“不求闻达于诸侯”中的“侯”字写成“候”;“亲戚畔之”中的“畔”字写成“判”;“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写成“辗”;其中最多的是“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中的“得”写成“的”和“簌簌衣中落枣花”中的“簌”字写成“籁”字。
第二部分为文言文阅读,考的是课内《唐雎不辱使命》和课外《农夫耕田》。考查难度不大,但却由于对句子的翻译不准确而丢分,这是老师平时教学的.失误,只是点到而没有做严格的要求。其中第8小题中的“竭”字的解释错的多一些,这是对文章不太理解造成的。
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题。此题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解题能力、语言感悟能力、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第一篇《当一匹被鞭打的马》是一篇议论文,题目的设置难度不大。其中第13小题考查的是对论证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此题错的最多,原因是论证方法和说明方法分不太清楚,好多学生都答成了“作比较”等。还有失分多的是第14小题对“分水岭”的理解不够准确。
第二篇《怯懦》是一篇小说。第16小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有的学生抓不住重点,不全面;第17小题考查对句子的欣赏,此题题干上已经指出了赏析的角度,降低了难度。大都能够指出运用了“比喻”修辞,可是对“喻体”这一形象的含义理解的不够全面;第18小题考查的是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理解感悟,要求学生从整个故事中分析此时人物的心理活动。有的学生答的不全面;第19小题考查对小说情节和结构的理解与把握,分析小说结尾的妙处。学生都能答出自己的认识,但还是分析的不太全面,不能清晰的选取多个角度来回答;第20小题依然是开放性试题,考查的是学生自我认识和评价能力,体现试题的人文性。
第四部分写作。围绕材料,以“面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大部分学生能够紧紧围绕此话题来写,或记叙或议论,主题深刻,结构比较合理。但有的学生出现跑题现象,没有很好的审题和立意;写议论文的学生作文有的内容空洞,讲道理太多;还有的学生抄写前面的现代阅读题中的文章,或者是大量引用阅读文中的段落,这是不好的现象。
四、建议和措施
第一、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巩固,课上严格要求,向课堂要质量,注重对学生书写质量与速度的练习。注意语言积累与运用,培养学生的语感,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第二、加强课外阅读分析的指导与训练,加大对课内外古诗文的背诵记忆力度。
第三、遵循学生的阅读的规律,避免为考试而考试的纯技术性的指导。阅读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语言感悟能力及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且不可以纯技术性的操练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且不可肢解文章,打破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原则,这样学生势必读不出文章的情味来。阅读就是要回归文本,要带领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培养阅读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怎样品味语言,怎样捕捉文字背后的隐含信息,怎样揣摩文本中那些“重要的暗示或提示”,怎样对文本作出既富有创造性又符合文本实际的解读。
第四、我们要做好写作复习训练计划,将写作复习抓实抓牢。
总之,如何搞好语文复习,是一种教学技术,也是一门教学艺术,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去研究和探索。我们一切都要为学生着想,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扎扎实实搞好语文复习。
【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分析】相关文章:
七上生物期末试卷分析08-26
高中化学期末试卷分析范文12-17
美术期末试卷分析04-10
高二英语期末试卷分析08-27
高一英语期末试卷分析01-19
上海小升初家长应学会分析期末试卷分析08-21
期末试卷分析总结(精选18篇)01-14
七年级上学期政治期末试卷质量分析04-10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分析08-26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分析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