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习方法交流发言稿

时间:2023-11-20 09:12:46 晓怡 历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历史学习方法交流发言稿(精选6篇)

  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需要使用发言稿的事情愈发增多,发言稿具有观点鲜明,内容具有鼓动性的特点。那么你有了解过发言稿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历史学习方法交流发言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学习方法交流发言稿(精选6篇)

  历史学习方法交流发言稿 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弗朗西斯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但是,大多数的学生都觉得历史很无聊。他们通常都是用睡觉来打发历史课的,因为他们觉得历史枯燥无味。所以就有了以下症状:没兴趣——听不懂——睡觉——不会做题——抄袭他人——考试分数不好。诸如此类,无限的循环下去。其实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同学都认为我们学习历史仅仅是因为我们高中有历史这门课,或者我们高考的需要。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列宁曾说过:“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历史是维系一个民族存在的必要条件。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也是为现在提供借鉴的,所以同学们首先要明确历史学习目的,“态度决定一切。”当然还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再次与大家交流一下我的学习方法和经验:

  1、培养学习兴趣。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论做任何事情,倘若你有了兴趣那你就极有可能成功。兴趣驱使是你朝着你预定的那个方向去发展,一点一点、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你的目标。

  2、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上十分钟,课下十年功。大多数的同学都是课堂上45分钟听着很简单,课后做练习时总要花一番大功夫。其实平时我们在预习时就要大概理清本课所学知

  识的大体框架和脉络,例如我们在学“中国的诗歌和小说”时就应理清这一课每个朝代诗歌和小说发生的.时代背景、特点、内容、发展趋势、代表作品、影响、本质和他们之间都有什么关系。这样一来你在听课时会轻松许多,也会在你预习的基础在上有新的收获和体会。最后课后的复习也很重要,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斯浩研究发现了遗忘曲线我们的记忆遗忘的是很快的。但倘若我们及时复习,提升自我记忆能力将会有助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所以不但要预习,也要及时复习哦!

  3、多做习题。不论是大脑还是手下的功夫它都是练出来的。理论的知识固然重要,但实践出真知这个道理我们也都明白。平时当老师刚刚讲完这一课时,我们就及时去做与之相配套的习题,来巩固加强这往往是最有效的时候。

  4、“良好的习惯是一切行为的开端。”在平时的历史课堂上我们应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我们可以直接把笔记在书上,往往书上没有老师又反复强调的东西是很重要的。我们通常都要记下来,在做相关习题时最好把与之对应的知识点写在习题的旁边,这样不但方便我们巩固记忆知识点,有更深刻的理解了习题。

  5、“万变不离其宗”历史的学习主要还是在课本上,不管题目怎样变换中心还是离不开书。考试时不论材料有多难,一定要想到他与课本上的知识点有什么联系,分析材料联系课本看问题。

  6、排除法做选择题。选择题的分数会影响你的总分,

  凡是得高分的同学他们的选择题肯定不差。我们在做选择题时先把会的选出来不会的用排除法来做会更好一些。

  当然我们也不是分数的奴隶,你主动去亲近他,他自然会亲近你。从横向和纵向都去了解历史。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谢谢

  历史学习方法交流发言稿 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听完了前几科的学习心得,接着也就要轮到历史这一揪心的环节了。是的,高中九科的学习中,历史就占其中一位。那些密密麻麻的年代,大大小小的时间,形形色色的人物,就构成了历史。你可以说很难,难于上青天,也可以看的很易,视其淡薄如水,不管怎样,主观因素就是它在你自己心中的定位。所以我想讲的第一点就是,兴趣,决定了你对起的热爱和研究程度,不光历史,其他科目也一样,你的兴趣,决定了你对这科的排斥程度。 或许有时上课听老师听的非常认真,但是下课铃声一响,书本一合,今天学了什么? 连这节课讲的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不知道,这就有点像选择记忆性综合征了。不要笑,相信多少同学们都会有过这样的经历,不是你不听讲,不认真,事情总会有一段接受的过程。何况历史的多与杂。所以,带着接受的心理去听课,对保证听课的效率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实在做不到,也应该做到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至少对老师说过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印象,这样在最后总复习时才不至于一头雾水。

  所以,你可以不花大量的时间去搞预习,但必须保证课堂上要理清知识顺序和重点,不要忽略老师说的每一句话,有时老师说的一些题外的事件啦人物啦对我们地记忆是很有帮助的。

  所谓课上十分钟,课下十年功。课上的45min可能听着很简单,可是课后的练习可是要花一番功夫的。在课上掌握了大体主线后,课后也就是做练习之前要重新翻一翻书,整个浏览一遍,然后再去做题,那是就可以体会到什么事下笔如有神了。但我不觉得历史是一个需要做很多题来训练的一个科目,重在要做精。像系统集成傻瓜的配套练习,就可以达到一个训练的目的,反复的看那些题目,掌握那些题目,也就差不多了。

  历史的学习主要还是离不开书本的。可以说是一书在手神马都是浮云。不管题目怎么变换,其中心还是离不开一个书。考试中的主观题其实是很好答的,看一段材料,想想有关这个材料的'课文内容,在看题目,答案就出来了。有些问的什么影响啊,优点缺点啊,二者异同啊,分析一下,大概把书上的文本稍微总结一下,变换一下,就是很完美的答案了。 但是选择题就不一样,很纠结,联想这个的知识的时候可以涉及到很多方面,恰巧选项中就有这些,对吧,纠结吧。最好的方法是排除法,若是不行,那就猜其想考的知识点,题目的侧重点,一一分析,最后得出答案。 当然,我们不是分数的奴隶,既然这样,那就主动地去接受这科的学习,主动去了解他的知识点。历史这科是可以临时抱佛脚的,但前提是在每一堂课上你都认真的听了,理清了。这样第一遍的复习要特别仔细的看书,要细到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甚至不是正文的内容也要看,如“历史纵横”,边看边记,把零散的知识点连接成线,再连成面,最后就是一个很立体的了。当然,看一遍书就把所有的点都记下来几乎不大可能,所以一般还是进行第二遍的背诵,巩固记忆。这样就不至于感叹历史怎一个乱字了得啊。

  我们在考试前还可以回想一下一些重点的问题,难记的年代,在答题时也要注意表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这样,你的历史分数是不会至于太低的。

  说了也有这么多了,个人认为这样学习历史是很好的。我对历史还是很感兴趣的,这样在背书是就不会那样枯燥无味了。历史就是一个要背的科目,当你一旦主动起来,就不会那么煎熬了的。所以还是那句话 神马都是浮云,希望这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谢谢。

  历史学习方法交流发言稿 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衷心的感谢区教研室领导和学校能给我提供这样一个和大家交流的平台,让我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来探讨中考历史复习方面的问题。

  近年来,在教研室老师的指导下、在学校的重视和老师扎实工作下,励才实验学校的成绩一直为大家瞩目,成绩的取得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与鞭策,作为其中的一员,我深感荣幸,也是借着这份收获才能在今天来到这里和大家交流。不敢说介绍经验,只跟大家交流一下初三教学的一体会和做法罢了,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我们初三有六个教师,担任全年级21个班的历史教学。在当前规范办学的形势要求下,学校必须严格执行“五严”要求,遵循向课堂要质量的原则,不允许布置课后作业。如何在短时间内打效率仗成为我们年级组全体同事面临的挑战,为此我们积极采取措施,逐步实施。

  一、高屋建瓴,宏观掌握,理论指导,周密准备。

  (一)深刻钻研大纲,明确教学精神,复习有的放矢。

  泰州市中考历史考试大纲对20xx年中考命题指导思想、命题原则、能力考查目标、命题依据、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作了明确的规范和界定,20xx年中考说明则对今年中考内容又作了进一步的阐释,自大纲和说明一公布,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就成了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们几乎是逐词逐句地学习、推敲其中的意思,用以指导我们的历史教学与复习。此外,《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作为历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也没有放松,因为课标明确了历史教学的基本内容,教学目的、要求,历史教学的指导思想,历史教学内容以及处理原则。这些都是中考复习中必须遵循的总精神,和把握的根本性问题,只有明确这些,复习才能有正确的指导方针。所以教师不能只凭着对教材的熟悉,而忽视对课标、大纲和考试说明的深入了解。

  (二)了解中考导向,深刻把握教材,加强备课和教学反思。

  只有系统的掌握复习内容,才能为复习时处理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所以在复习中教师首先要做到了解历史复习内容的概貌,掌握复习的基本线索,明确复习的重难点,基础知识,历史概念。同时,还必须及时了解中考导向,将课标和教科书结合起来学习和反思,及时发现自己在理解教材、处理教材方面的偏差,加强备课再反思认识,及时调整教学角度,更准确的把握重难点,对知识考点的细微变化,要具备应有的敏感性,做到周密设计,科学复习。

  二、制定计划行之有效,实施执行扎实稳固

  (一)复习计划

  复习总内容: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下册、九年级上下册,共6本书。

  具体计划:

  1.第一学期期末学完九年级上下册,复习完八年级上册。

  2.第二学期第1----3周:复习八年级下册。

  3.第4----5周:复习七年级上册。

  4.第6---8周:复习七年级下册,参加期中考试,通常也是初三年级的第一次模拟考试。考试范围:中考要求的所有内容。

  5.第9—11周:带领学生进行专题复习

  6.第12周:回归书本,综合演练,查漏补缺,自由复习。

  (二)强化措施

  1.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思想动员工作,只有从思想上重视,才能使他们态度上端正起来。

  2.利用好课堂45分钟,高效高质地完成每一节课的复习任务。

  3.抓好集体备课,集体研究每本书、每一单元的复习内容,分工完成复习内容,保障学生的复习效率。

  三、三轮复习扎实进行,理性细致巩固,提高学生应考能力。

  虽然时间紧,但我们还是细致的划分了三个复习阶段。在计划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集体备课,研究每一节课的复习内容和复习方法,精心研究泰州市中考历史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结合历史课程标准,找准复习重难点,突出掌握经典历史人物和时间、事件,搜集当今热点和焦点,搞好专题复习。我们根据教学实际,进行以下三种形式的复习:起点是拉网式复习,以填空的方式将课文主要知识点展现出来,印发给学生填写。第二步采用专题式复习,如: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民族与关系、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人民的探索、曲折的社会主义道路、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近现代国际关系、社会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古今中外文化与科技,每专题和单元后进行适当地练习。第三则是结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进行重点复习,回归课本。在复习过程中,我们也将一些热点问题印刷出来发给学生,指导复习,并围绕这些重大事件进行有针对性地练习测试

  (一)第一轮复习、全面复习,侧重基础,理、背、思、讲、练五步紧密结合。 理:就是师生共同整理历史线索。由于历史新教材是以课为单位编写的,所以在这个复习阶段要依据教科书逐册、逐章、逐节进行全面复习,但是,要注意这不是上新课。也就是说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提示出这节课的线索和主要内容,理清史实和概念。主要就是让学生明确无误的了解每一单元、每一课时必须要掌握的基础和重要历史概念

  背:就是背诵基本知识点,“理”是复习的开端和前提,“背”是复习的基础和关键。我们以填空的方式将课文主要知识点展现出来,印发给学生填写记忆。

  思:运用简单的历史材料进行简单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重点引起学生对重大事件、历史概念的注意。

  讲:“思”是“讲”的铺垫,“讲”是“思”的落实,就是针对学生“思”中出现的问题,重点讲解,教学法突出一个“精”字:即讲课时要线索清楚重点突出,逻辑性强;讲的过程要讲清,讲透,而且要讲的有趣味性,不仅给学生深刻的印象,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练:就是紧跟做练习。目的在于巩固学生“背”“思”“讲”的基本知识,要做到难易适中、基本的知识、概念、观点基本掌握。要通过看、读、写、记等方式强化训练,一章一节的基础知识,尽可能做到大面积过关。

  第一轮复习主要以每单元的每一课时为主,偏重于“点”的掌握(如基本时间标志、重大

  历史事件)对于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的掌握,不做过高要求,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础、抓住重点,为下一步复习打下坚固的基础。

  (二)第二轮复习、纵横比较,构建知识网络,深化思、讲、练。

  在历届历史中考中,学生普遍存在着知识掌握不系统,认识不完整的情况,只知道掌握具体的知识点,却不能将具体的知识点,形成完整的体系化的认识,把知识点孤立起来,而不是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分析时不能从全局出发,全面的看待问题,因而造成答题时思路狭窄,要点不全,这说明教师在复习中具体操作的不到位,所以我们在第二轮复习中,以单元复习为主,侧重于细节和各个单元中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有效提高学生正确认识、把握历史事件的能力。

  经过系统、全面地第一轮复习,学生掌握的知识更牢固了,但知识是零碎的、混乱的、孤立的。为了把知识学活,此阶段的任务主要是结合课本,比较对照,辨其异同,“纵横”串联地归类知识。在这个复习阶段中,要在全面复习历史教材的前提下,重视重新组合教材,进行知识归类。因此,这就要求师生双边活动,把已掌握的历史知识前后左右贯通起来,形成知识网络。

  第二轮的复习,具体操作重点强化“思”“讲”“练”三个环节。“思”:指系统的运用教材中文字与图片资料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资料反映了哪些历史事件、现象?”“讲”:此时就要结合学生的思考和练习,讲授答题和记忆巩固的思路,让学生能够理清和掌握相关知识间的脉络联系。“练”:此时练习题要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对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巩固练习,查漏补缺。

  总之在第二轮复习时,要做到点、线、面相结合,点、线成面,做到点实,线清,面广,要求师生将已基本掌握的教科书内容前后上下、东西南北贯通起来,构建知识网络,获求规律性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即有助于学生把握问题的.内在联系,又更加踏实的掌握了知识要点。

  (三)第三轮复习、全面演练,教授方法,提升能力。

  这一轮复习主要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熟悉中考题型,全面演练知识、技巧、方法,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解题能力,轻松迎接中考。

  通常,从学生答题角度来看存在着审题不细,题意理解不到位、答题不全面的情况。因此,从第三轮复习中一开始就要严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题与答题习惯,尽可能减少失分的现象。

  培养能力,除记忆力外,主要是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鉴于如北,在复习的后阶段中,要进行强化训练,要抓住中心,以点带面。教学中要有整体教学的观念,重视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内在联系。图示教学法具有高度的浓缩性、完整的系统性、简明的直观性、较强的思维开放性和可行的实践性等特点 。这些特点正和历史总复习要求相一致,在初三历史总复习中大量采用图示教学,可取得明显的学习效果。要在复习教学中注意学习方法的点拔,解题思路的分析,学习规律的总结。要运用专题复习法,多归纳比较,加深对

  基础知识的理解,避免基本概念和史实的混淆。以问题为中心梳理知识,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应在专题之下设计问题,以问题为中心梳理知识,将古今中外相关的知识按照历史发展的线索和内在的联系统一于一个系统之中。

  后阶段能力培养应着重抓以下几个方面:

  (1)识记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如利用课文结构、大事年表和“知识提要”等,提取所学知识;用句读法,抓核心内容,抓关键词、句、段,或概括以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等方法。

  (2)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分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分析历史现象,评析有关历史人物和事件,通过对一些材料的分析,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

  (3) 综合能力的培养。如教学生按时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会归纳、评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注意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从联系一些热点问题入手,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重大现实问题的初步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4) 审题解题能力的培养。对各种不同类型的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的一般解题方法要加以介绍,进行一定程度的训练,要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审题和答题。审题解题能力的培养,还要加强答题速度训练,重视考练题的纠错讲评,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来组织复习教学,要讲求实效。

  (5)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勤奋的学习态度,严谨的科学精神,爱动手动脑的求实作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竞争意识和坚强毅力,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合作精神。

  以上内容就是我们平时的一点做法。匆忙之际,一点体会。有很多不完善、不成熟的地方,望各位老师、同行批评指正。

  历史学习方法交流发言稿 4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晚上好!

  受岳书记和级部王校长委托,我就一级部历史近期的复习的思路与方法跟大家做一些汇报,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做好做足集体备课,准确把握好备考大方向。

  按照年级、学校的安排,每一次年级的教研活动,我们都在一起就教法、学法、高考真题认真研究,热烈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年轻的虚心请教,认真学习,备考经验特别丰富的邬老师、高老师、孔老师他们高屋建瓴,眼界开阔,他们的建议指导使我们的教学在浩如烟海中历史知识中很好地把握了方向,找准了突破的方法。同时,在级部小组内我们几个也坚持“课前一聚”、“课后会诊”、随时协商的制度,强化课堂教学的过程性研究,及时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二、制定复习计划,但不惟计划,要与时俱进。

  一轮复习中,我们制定了明确的课时计划,但到了期末备考阶段,时间却甚是紧张,前算后算都不能按原有进度结束一轮复习,更没有时间为期末备考。严峻的形势逼迫我们必须自己另谋出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讨论酝酿之后,我们做出了如下调整——一轮复习与期末复习同时进行,第一,课堂上尽快结束必修二、三的复习,必修二经济史稳打稳扎;必修三文化史则大胆取舍,重点突破三个单元,另三个单元则做阅读教材处理。第二、每天坚持背诵5——10分钟,建立历史学科主干知识通关记录表。具体操作如下:老师统一规定复习进度与时间安排,印发各班,过关即签名,一周内不过关的扣量化分;为保证过关质量,老师每天坚持抽查,记不住的重新过关。这个工作。从第15周就紧锣密鼓地正式启动,所以在这段时间里,一到下课文综组格外热闹,那是我们的徐老师、桂阳老师正在挨个过筛,历史组成绩的获得是我们共同努力地结果。“通关”活动也得到了班主任们的大力支持,非常感谢治业老师、康老师、于老师的紧密配合,历史成绩的取得,也有他们的一半。

  三、立足基础,以不变应万变。

  现在的高考没有统一的教材,各个版本的表述也不甚统一,先民们创造的辉煌灿烂、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对今天的学生而言无异于沉重的.负担,在此情况下,只能立足基础,以不变应万变。一轮复习,我们把重点放在基础知识复习上,尤其注意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从整体到部分,从阶段到单元再到每一课,力图让学生首先从宏观角度去把握历史,再从微观去认识历史。为此我们要求学生建立笔记本,力争每节课前都安排学生将上一节或本节的知识体系画在黑板上,方便学生掌握,既锻炼了学生,又巩固了知识。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水到渠成,以不变应万变。

  四、精编精讲练习,注重能力培养。

  基础很重要,方法指导也不容忽视,因为时间太紧,后期的训练中我们尽量保证少而精,对此我们更加关注的习题的精选与方法指导的有效,把冗长的理论方法变得具有可操作性,使学生更容易把握。

  当然,成绩取得的同时也存在不足:

  1、尖子生,尤其是个别的重点学生成绩不够突出,虽然过线,但距离老师的期望值还有一定差距,过得不够过瘾,这是我们今后努力地方向。

  2、这次考试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一还是基础知识不过关,做不到烂熟于心,所以不能好高骛远,还是要不厌其烦。二是审题方法不够科学,不能完整有效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不能多角度分析问题,这也是我们今后要突破的重点。

  以上就是我对近期历史学习的总结,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历史学习方法交流发言稿 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学校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平台,今天有幸站在这里和各位老师共同交流探讨历史教学的经验,我感到万分的荣幸。但说句心里话,在这么多优秀老师面前谈“经验”两字确实觉得自己还不够格,一些优秀及经验丰富的老师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如文科的赵淑伟老师,理科的折红伟,张彦喜老师等。我总觉的这次成绩的取得是瞎猫碰到死耗子。下面我将历史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各位老师一起交流探讨一下,如有不妥之处,希望各位领导和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

  一、仔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

  众所周知,在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在备课这个环节上,是不分基础科目和常识科目的;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难点。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的时候,由于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本课,找出了重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材料,以一条谜语导入新课。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当讲完课的时候,我拿出了准备好的关于这一课的爱国人物的事迹的资料,让学生学习。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也十分理想。相反,如果没有认真备课,课堂气氛就比较沉闷,教学效果也不好。由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二、做好学生的预习工作

  要想使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有所收获,预习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预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上课的质量,每天在上新课前,至我少利用十分钟的时间进行预习,预习的问题达标后,才进行课堂教学。记得在上《辛亥革命》这课之前,学生先进行了预习,但当我检查预习时,发现好多学生都完成的不是很好,在这种情况下上课没有任何效果;于是我又给学生给了十分钟的预习时间,并给学生进行了指导,学生很快的就完成了。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课堂效果很好,尤其是在理解三民主义对辛亥革命的作用时,一些学生的见解确实非常独到。这样就很快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的源泉。我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的价值。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使得很多学生感觉历史“无用”,若教师再不充分发掘历史学科知识的价值,把课上得枯燥乏味,就很难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在开学初,我上第一节历史课的时候,就对学生说历史是非常有趣的,学好历史对我们大有裨益;比如说可以增长知识,增加见闻;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知得失,也是我们现实生活的写照。这样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历史知识用处很大,就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其次,在课堂上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多给学生讲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并能体现教学重点的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感受到历史很有意思,并且还从中有所收获。记得在上《戊戌变法》这一课时,我就给学生讲了谭嗣同说服袁世凯支持光绪帝的经过,学生听的津津有味;最后在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时,学生们都能说出袁世凯的阳奉阴违和期骗是这次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因此,在课堂上讲一些有趣的故事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好的方法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历史是常识课,不能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但是历史知识又比较繁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好这些知识,我觉的用问题的形式进行教学比较好,在黑板出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然后自己在书上找出答案,重点和难点问题,简单地提示一下,学生明白就行,不用花大量时间进行叙述,剩下的时间可以让学生进行记忆,然后检查,这样一节课就上完了,在上课前在用少量的时间提问巩固一下就可以了。我个人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考试前几乎不用花太多时间复习,这样不但减轻学生的负担,也节省了教师课余检查督促时间。

  当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需要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发现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最担心的是记不住事件发生的时间及分析事件的意义,这让我很头疼;最后我想到了我的高中历史老师——吕珺琴。记得她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会把一些重要的历史时间及事件编成容易识记的语句,我在教学中也尝试了一下,学生确实不容易忘记。如为了让学生记住《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我就编了一句“看到南京条约我就生气,真想一把把它撕成两瓣。”(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842年)后来我提问学生的时候,学生还开玩笑的回答我编的这句话。

  五、复习要注意分类归纳,抓住重点

  大家都知道,常识课复习的时间很有限,如果每课都进行复习也不现实。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分类归纳,如我在复习历史的时候就分为战争类,条约类,作用影响及图片类等,然后归纳出各类的重点进行识记,再进行过关,这样以来大部分学生就把复习的重点掌握了,最后通过一两份试卷测试一下就行了。

  总之,我觉得自己在教学中存还在不少问题,如在教学过程中有时还是讲的有点多,对于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也没有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等,这些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想方法进行克服。以上只是我个人在历史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及浅薄的认识,如有不妥之处,还望各位领导及同仁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历史学习方法交流发言稿 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初中历史复习课是通过整合、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一种训练,其目的是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内涵及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解,使已有知识升华为新的能力,巩固知识络,最大限度地提高能力,减少遗忘。

  在实际的初中历史复习课中,利用“整体建构”和谐教学理论,我引导学生们寻找知识的内在规律即“通用工具”,借助“知识树”等多种灵活形式实现学生主动、自主、快乐的复习,真正使学生做到由知识向能力转化,做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我的具体做法包括:

  第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突出主体性,调动积极性。把被动的复习变成学生的“内化学习”,让学生自己充分参与到复习、整合、建构的全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特别是要让学生参与寻找“通用工具”、构建“知识树”,不能用教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整理、用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整体建构,理清脉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复习,画出单元复习“知识树”,这样学生不仅在整体上把握了课本的知识络,重点难点也一目了然,学生利用右脑的形象思维和记忆,对知识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全方位的整合,这就使得学生在繁杂的知识点中站得高,看得远,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通过这样的整合和分类,同类的.知识被划归到一起,方便记忆、脉络清晰,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掌控能力也大大增强,对知识的运用和理解也就能够得心应手了。

  第三,灵活运用“通用工具”。历史知识实际上就是由过去的“人”和“事”组成的,要学好历史,就要掌握这些“人”和“事”,掌握它们的来龙去脉、原因影响等。运用“整体建构”的思想,所有的历史知识都可以从“昨天”、“今天”、“明天”这三个角度去分析,去理解。“昨天”指的是背景原因的角度,“今天”指的是内容过程的角度,“明天”指的是影响意义的角度。有了这个大的“通用工具”后,我们在具体分析某个历史事件时再辅助基本的“通用工具”f(x)=(a+b+c)x,当X指的是某个具体的历史知识时,a、b、c就分别指具体的背景原因、内容过程、影响和意义。这样把每个历史事件都建构归一后,形成系统的历史脉络,记住一个就等于记住一本书、等于记住所有的历史事件,掌握了这样的记忆方法,想记不住都难。

  第四,在验证中实现对知识的迁移和延伸。在找到“通用工具”之后,学生们再利用这个工具不断验证课本知识。我利用《同步训练》的单元检测题进行拓展和延伸,不仅接近课本内容而且与期末考试试题接近,学生很快掌握了回答历史问题的方法和做题技巧,把原来学生感觉很难记忆和掌握的凌乱知识点应用到模拟试题中进行演练,验证的过程同时也是进一步复习知识、加深工具的过程,这样一举三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这种教育理念我是完全认同的。因为这不仅仅是教育学生怎样识记知识,怎么得高分,而且是教会学生怎么学习。教师不仅要授之于鱼,而是授之以渔,“整体建构”和谐教学真正做到了这一点。

【历史学习方法交流发言稿】相关文章:

历史的学习方法01-27

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01-26

历史学习方法介绍01-20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指导大全08-18

精选初一历史学习方法六条09-20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和技巧(通用8篇)01-26

历史经验交流发言稿(精选5篇)10-27

历史中考备考经验交流主题发言稿范文(精选6篇)10-30

国画的学习方法01-20

化学的学习方法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