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常识和神话故事
历史常识一
1、已知的在中国境内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在中国云南省元谋盆地发现的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鉴定,距今约有70多万年了。
2、约70——20万年前,“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3、北京人已经知道使用天然火。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约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里,生活着一批被称作“山顶洞人”的远古人类。他们已经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的体态特征。
5、山顶洞人不仅会人工取火,而且制造出了中国缝制工艺史上的第一枚骨针,骨针约同火柴棍般粗细,长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陕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面网纹盆上各种纹饰,是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
8、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乌黑光亮,有着金属器皿一样的光泽。
9、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样古老,7000年前那里的人们已经会用大型木构件建筑房屋。
历史常识二
10、大约4000多年前,发生了一些部落战争。黄帝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因为他深得人心又聪明勇敢,取得了最后胜利。
11、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黄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帝也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
12、黄帝之后,中华民族先后又出现了几位杰出的人物:尧、舜、禹。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
13、尧舜禹的时代,洪水泛滥成灾。大禹奉命治水,终于治服了洪水。
14、后来,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15、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开始有了历法,所以人们都把中国古老的传统历法叫夏历。
16、夏历是按月亮的运行周期制订的,又叫阴历。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和农事安排,所以又称农历。
17、夏朝最后一个统治者桀,暴虐无道。东方的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强大起来,打败了夏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18、商朝的青铜器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铜器。
19、商代的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古代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在殷墟出土的15万片刻有文字的甲骨中,总字数达到160多万字,其中有单字4600多个,已识别的有1000多个。
20、商代末期,在黄土高原上,一个叫“周”的部落强 盛起来。到周文王时,周国成了西方诸侯的新盟主。
21、商朝最后的统治者纣王好酒淫乐。周武王时,周联合其他部落讨伐商朝,经过牧野之战,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
22、周朝建立后,分封了大大小小71个小国,有鲁、齐、魏、晋、宋、燕等。这些小国的国君叫诸侯。
23、西周前期180多年,中原一带产生了许多大型乐舞。祭祀山川时用的是表现大禹治水的《大夏》舞,纪念武王伐纣功绩的武舞是《大武》舞。
2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东迁,名为“东周”。分为“春秋”、 “战国”两个时期。
25、春秋时期,100多个诸侯国林立,互相争夺,胜者成为霸主,出现了 “春秋五霸”,一般的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26、公元前606年,楚庄王“问鼎大小轻重”。鼎是王权象征,传说大禹铸了九个鼎,代表九州。楚庄王问鼎,表明他有做天子的野心。
27、春秋中后期,吴越两国交恶。先是吴王阖庐战败受伤而死。其子吴王夫差立志报仇,让人每天高声提醒他:“夫差,你忘了杀父之仇了么?”后来,吴国在夫差的领导下打败了越国。
客人问东户季子的故事:舜是否有能力治理天下?
客人问东户季子
尧年老以后,想把天子之位传给舜。有些人对此很不理解,主要是因为他们不太相信舜能把天下治理好。
有一个客人拜访诸侯东户季子,交谈中也说起了尧要禅位给舜的事。东户季子认为舜可以胜任天子之职。客人便问:“你根据什么知道舜有治理天下的能力呢?”
东户季子说:“尧本来就已经治理好了天下,而舜谈论治理天下的策略符合尧的想法,所以可以知道他有治理天下的才能。”
客人接着追问:“你虽然知道了他有治理天下的才能,但你又怎么知道他不会借此谋求私利呢?”
季子回答道:“那些能够治理天下的人,一定都是通晓生命本性的人,应该是没有私心的了。”
(《似顺论·有度》)
人们夏天不穿皮裘衣服,并不是爱惜皮裘,而是因为这时候温暖有余;冬天不用扇子,并不是爱惜扇子,而是因为此时寒凉有余。圣人不谋求私利,并不是不爱惜 财宝,而是因为他通晓性命之情,从而节制自己。一般的人如果能节制自己,那么就能抑止住贪心浊欲,更何况是大智的圣人呢?
尧让天下给许由的故事
尧治理天下的时候,许由是名闻天下的贤人。于是尧跑到大泽之中拜见了许由,恳切地对他说:“十个太阳都出来了,火把却还不熄灭,这不是徒劳吗?您如果出来做天子,那天下就一定能够大治,我愿意把天下交给您治理。”
许由淡然一笑,推辞道:“您这是为什么呢?要说是因为天下还不太平吧,可是现在天下已经太平了。要说是为了自己吧,可是桃雀在树林中筑巢,树木再多,自 己也只不过是占据一棵树枝而已;水牛到河里喝水,河水再多,自己也只不过是喝饱肚皮罢了。您还是请回吧!我哪里用得着天下呢?”
说罢,许由就去了箕山脚下的颍水北岸,以种田为生,终生也没有过问天下之事。
(《慎行论·求人》)
许由坚决辞让天下并不是勉强做出来的,而是因为对生命的本性有所通晓,从而不想为外物所累。对性命之情有所通晓,就会摒弃不义不洁之利了,这样仁义之道就能得以推行了。
伯成子高辞官的故事:禹不如尧?
尧为天下之主的时候,伯成子高因功高而被立为诸侯。尧年老后把天子之位传给了舜,舜年纪大了以后又将帝位传给了禹。禹即位后不久,伯成子高就辞去了诸侯之位,回到老家种田。禹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赶往伯成子高的家里见他。禹到达他家的时候,伯成子高正在田里耕种。
禹快步地走到下风头,问道:“尧治理天下的时候,您就已立为诸侯。而现在帝位传到我这里了,您却辞去了诸侯之位。这是为什么呢?”
伯成子高笑了笑,说:“尧当政的时候,没有奖赏而人们却勉力向善,没有惩罚而人们却不敢为非作歹。人们不知道什么是怨恨,不知道什么是高兴,就像小孩子 一样和悦。现在您当政,奖赏和惩罚都用得十分频繁,可是人们都在争利而且还不顺服,道德从此也就衰微了,谋求私利的事也从此兴起了,后世的混乱也就从此开 始了。先生您怎么还不走呢?请您不要打扰我的耕种!”
伯成子高说罢,面带和悦之色播种,不再回头看禹。禹也没有办法,只好走了。
(《恃君览·长利》)
当个诸侯,名声显赫荣耀,生活安逸快乐,后代也能得到好处。而这一切,伯成子高不用问就能知道,然而他却推辞不做诸侯,是为了以此来制止后世的混乱啊! 天下的杰出人士所考虑的是天下的长远利益,而自己必定是要身体力行:即使是对现在有加倍的利益,但只要是对后世不利,也决不会去做。即使是能够长久安定, 只要这些是为自己的子孙谋利,也决不会去做。伯成子高与世上的贪婪之徒和见利忘义的人相比,虽然同样是人,但取舍的不相同,相差难道不是很远吗?
他是一代君王夏桀,她是美艳佳人妺喜
有施妹喜,眉目清兮。
妆霓彩衣,袅娜飞兮。
晶莹雨露,人之怜兮。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何况他是一代君王,她的美足够与江山匹敌。于是,上演了一段百转千回的爱情故事,更推进了一段历史残酷的演变。
没有哪段爱情不是千疮百孔的,即使他是一代君王夏桀,她是美艳佳人妺喜,也不例外。他们之间,有着剪不断、理不清的情感纠葛。曾几何时,他坐拥江山仍嫌 不够,高处不胜寒的孤寂哪是普通人能体会、能理解的呢!他时常感觉身体里住着一只猛兽,厮咬着自己的内心,吞噬着自己的温暖。因此这样的夏桀,冷漠、无情 甚至是霸气十足,是理所当然的。
年少气盛的夏桀自比太阳,意一生为王。四方造反让他日日担忧。他也害怕,害怕跌落谷底,害怕人生还未 出现可能就要悄然离去。所以夏桀出兵,想从讨伐战乱中得到一丝快感。其实只是想平复四方躁动之心,换取自己的安宁清净。而攻打有施部落,原因原始而纯粹: 有施占据天时、地利,物产丰富且农业发达,实力超群。若攻打这里,其他四方之王定然心生畏惧,他可稳坐江山宝座。聪慧的男子总是懂得使计谋让江山牢固,懂 得强者自救。对于这种霸气的男子,若最终使酋长屈膝求和,献上牛羊马匹,他定然不屑一顾。就在他重重垂下眼睑,却独独无意一瞥望见她站在不远处,惊恐的眼 神盯着他。夏桀莫名的保护之感涌上心头,一瞬间足够泯灭过去所有疼痛伤害,他需要重生。
一段故事就这样缓缓拉开帷幕。为了她,夏桀开 始了一场浴血奋战。他从小就懂得适者生存的道理,也懂得想要的人靠祈求是无法得到的。他要赢,更要赢得她的心。一场战争长达几个月,彼此毫不妥协。终难逃 一劫,族人难抵夏桀强烈攻击。自愿请和,献上一批美女,而他心中早有打算。
夏桀知道她是酋长的妹妹,他们要求和,只要将她献上即可。一句话,谈和带走妺喜,没有余地。他对这个女子一见钟情,她那么美,就像一束阳光解冻了他多年冰封的心。
夏桀不是没有见过容貌极美的女子,而没有一人能给他如沐春风般的温和,没有人能让他觉得这个世界再没有比生存更好的事情。他是王,却也只是个普通的男子,他需要一个女子与她携手向前,嘘寒问暖,关怀体贴。他的心默默柔软起来,她又何尝不是。
妺喜第一次看见夏桀,他远远盯着她。她的心咯噔一下,凝视他时觉得呼吸都急促起来。她只觉在哪里见过他,或许在梦里,或许在前世。妺喜竟然不自觉地对这个男子心存期待。
彼时,妺喜生长在这片辽阔的土地,没有悲伤、没有疼痛,自得其乐。哥哥宠她、爱她,美好的时日安稳清和,妺喜期待爱情,也期待家庭。却从未想过离开这 里,正因哥哥给予她太多,让她在优越的环境中成长。当哥哥对她说起一切缘由,妺喜没有丝毫犹豫,内心纵有万般不舍。她为那个男子的眼神倾倒,自知自己没有 丝毫的退路。
夏桀终于执手自己心爱的女人,他慌乱地拉着她的手,像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此时,他的心中只有她——妺喜。他有多爱她,只有自己清楚。妺喜的美不是过错,更像是上天馈赠她的一份厚礼。她的美也足以让他欣喜若狂,趋之若鹜。
回到王宫后,只因妺喜一句话:宫殿怎会如此陈旧。他就着了魔般地为她另建新宫。夏桀正因为深爱她,不想让她受丝毫怠慢。纵然群臣纷纷反对,对他而言,无疑毫无作用。在这场爱情中,夏桀将一切交付于她,同时也奠定了日后的悲剧。
像夏桀这种孤傲的男子,他的爱直白突出却又夹杂些许生涩。他对她好,好到全天下都愿意成为她的附庸品,好到已经忘却最初的时光她还不爱他。妺喜在夏桀眼中是一块璞玉,需要细心雕琢、认真呵护。
新宫内外装饰有序,妺喜心中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忧伤,感觉自己是突然被关进一个笼子中的金丝雀,被人保管,于是心中对夏桀的好感荡然无存。她曾以为他是个不会被牵绊的男子,有思想、有分寸。可当所有想象回归到现实,失望的心情一直存在。
妺喜对他不再有初见时的悸动,更多的是莫名的感觉,喜欢一个人是一瞬间的事情,而对一个人改观又是另外一回事。后来的她,再也没有真心地笑过;后来的她,再也难以交付出她的全部真心。
妺喜只觉夏桀的转变,她却不知夏桀此刻只想告诉她:有她在,他又何须仰望他方,她在的地方就是他安全的避所。他什么都不要了,只要与她三生三世,日日饮 酒,日日陪伴。她的行宫早已充斥着夏桀的气息:他的笑,他的爱,他的'痴,他的狂。生命又岂是几番轮回才尘埃落定,她和他终究不适合。妺喜并不贪恋他给的荣 华锦衣,更不痴迷他的权力江山,她只是不了解他,从开始到最终都不了解。她害怕他终有一日弃她而去,她不知道夏桀爱她能否长达一生。人若寂寞,寻求某种释 放无疑是可怕的。
而她却不以为然,人的感情本身纠结矛盾。妺喜知道夏桀会满足她的一切要求,这种要求尽管无理取闹,她急于证明她的存 在可颠覆夏桀生活的重心。她做到了,甚至圆满地看到夏桀为了她放弃所有的模样。或许她亦是对他存有爱的,否则她怎么会看他醉酒心疼不已,否则他离开半步, 她便惊慌失措,否则她的心怎么会时而寂寞、时而丰盈。
那日,无意中听到玉帛撕裂的声音。许久未笑的她露出温柔。妺喜从来没有料想到, 为讨她欢心,夏桀甘愿付出一切在所不惜。夏桀变得盲目,昔日孤傲的男子失去了他所有的信念,他那么爱她,偏执地相信她一定会爱他更多。夏桀付出太多,但这 一切妺喜倘若真的接受,那也作罢。他和她互相猜疑,赌气般想看谁爱谁更多。夏桀从各地为妺喜收集各种名贵丝帛,妺喜心中大喜,夏桀终于还是在这场爱情的博 弈中败下阵来。妺喜没有料到,就因她一个微小动作,天下黎民百姓受尽苦难。
后世人皆感叹妺喜红颜祸水。她内心的孤寂谁人可诉,夏桀喜 欢她不是她的错,她出落得惊艳不是她的错。他爱她时,早已走火入魔,如痴如醉。爱情会使人失去理性变得异常敏感,何况夏桀曾是心高气傲的男子,一旦服软, 定是比常人更加难以自拔。妺喜多年后,再回味夏桀的目光,那是她见过最孤独的目光,就像她儿时看过夜空孤寂的月,清寒无比。两个受伤的人,想靠近的时候比 任何时候都难。
妺喜不是没有决定此生和夏桀共度,但她内心始终无法安定。就算住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就算有无比庞大的酒池,就算玉帛被撕裂无数次,她也始终将这些当做孤寂生命的调侃,看得越多越心生厌恶。
《列女传·夏桀妺喜传》载:“桀日夜与妺喜及宫女饮酒,无有休时。置妺喜于膝上,听用其言。”那时妺喜入宫几年后,也时常感到疲惫。夜夜笙歌,饮酒作 乐,一件事情一旦反复就让人疲惫。夏桀不理朝政,不关心百姓民生。她是女子没有那么宽阔的野心,也没有那么多的心思让一个男子忠于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只要 她获宠,只要她与她深爱的男子相伴,什么都是过眼云烟。爱情不是失去自我获得肯定,也不是要奉上所有给彼此。爱情是两个相爱的人,执手看世间良辰美景。
夏桀亦是,他也时常疲惫。自妺喜入宫后,她竟然再无从前清澈的眼眸。多少个日夜看她忧愁满面,多少个年月看她寂寥背影,他内心从未有过的失落。那是他夏 桀深爱的女子,她却似乎并不爱他。此后,不间断的猜忌,不间断的害怕,不间断的给予与失去。他从一开始就没有完全得到她的心,他怀疑他最初的决定是否已经 改变她的一生,才使得她无法直面现实,才使得她心中畏惧,无法交付真心。
终于累了、倦了,不想坚持了。夏桀心如浮萍,忽然被人打乱。 再回首时,他的国已慢慢走向衰亡。他没有怪她,正因为动了真情,他才肯放弃过去的年少气盛,才肯真心面对自己,和一个清秀如莲的女子携手一段路途。他知道 为了妺喜他负了天下人,可他自私地想真实地活一次。若不是她,他怎么懂得这个世间存有爱情,存有这般令他心动的人儿。
该来的还是来了,该走的也早已逝去。妺喜不知,他们相伴的时日无多。没有人要去衡量这场爱情中谁对谁错,也没有人刻意要将夏桀作为亡故君主。只是,夏桀没有料想到因为他的爱情,他葬送了江山和性命。
商汤起义,人民早已不堪其苦。夏桀在宫中不知宫外苍生,早已直呼“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日有亡哉?日亡吾亦亡矣”。他们派出间谍很快取得夏桀的信任, 当她沉醉在他的温柔中,其实早已断送了幸福。他不知,她早已忘却自我,想要赎罪,因为她,天下人民受尽苦难,而今唯有她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可她毕竟对他 还是有情的,纵然亡了国,她想要常伴他左右。
夏桀偕同妺喜逃亡,她的心不知为何终于安定下来。她知道在生死关头,他是爱她的,这一点就足够让她信任这个男子。他们踏上了漫漫逃亡路。一生一世顷刻即逝,他终究不堪忍受这般侮辱,在逃亡中死去。她亦相伴,此后,万年不变。
“桀,人生是不是过于漫长,我们总在流离,也总在失去。”
“妺喜,你可知此生能为你舟车劳顿我自甘愿,苍茫世间,牵你手足矣。”
浮生浮世
妺喜,第十七位君主履癸的王妃。公元前18世纪,夏桀发动大军攻打有施部落。有施氏为小国,国弱力薄不敢与夏朝为敌,愿意称臣纳贡。有施部落在灭亡及屈膝之间,有施部落酋长为了复仇而选择了屈膝求和,献出他们的牛羊、马匹、美女——包括酋长的妹妹“妺喜”。
夏桀见妺喜貌美,心中大喜,遂罢兵带妺喜回到王宫。妺喜见王都宫殿陈旧,心中不悦,桀王为了讨好妺喜,造倾宫,筑瑶台,用玉石建造华贵的琼室及瑶台,以此作为离宫,终日饮宴淫尔,不理政事。
妺喜有三个癖好:一是笑看人们在规模大到可以划船的酒池里饮酒;二是笑听撕裂绢帛的声音;三是喜欢穿戴男人的官帽。终于,夏桀受妺喜癖好蛊惑,淫奢暴虐,人民不堪其苦,被商汤所灭,五百年的夏王朝走向灭亡。
夏启的故事:得人心者得天下
——帝王学当老百姓那就是不是帝王了,他就是老百姓父母官了。夏启做得太对了,让人不得不佩服,就是到现代社会做官人民也一样欢迎!
时,夏启夺得帝位天下共愤,其中有一个部族首领叫有扈氏,他首先站出来指责夏启不应当抢夺伯益的王位,并要求夏启把王位立即还给伯益。
夏启不肯,有扈氏一怒之下在一个叫甘泽的地方与夏启打了起来。这一仗,夏启的部队被有扈氏打得七零八落,几乎全军覆没。
夏启身边有一臣建议,赶快重整军队补充人员,准备第二次作战。可是夏启没有这样做,因为他知道不少人还不赞成父死子继的规矩,所以才不肯拥护他。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来参加他的军队,打败对手简直是妄想。
想要得到胜利,首先必须把人心拉向自己这一边来,让人们知道夏启是一个贤能的人,由他来继承王位是符合条件的。
于是夏启严格要求自己,以博得人们对他的信任。他吃饭只吃一碗清淡的蔬菜;睡觉只铺一张很薄且又粗糙的旧褥子;除了祭神和祭祖以外,他从不演奏音乐来作为娱乐。他爱护小孩子,尊敬老人。谁有本领,就请来加以重用;谁懂得武艺,就请来叫他带兵打仗。
夏启这样坚持了很久,真的产生了效果,他的声誉大大提高了。人们常常说:“夏启真不愧是夏禹的好儿子,你看他要求自己多么严格,对待别人又多么热情,多么有礼貌,天下就应当交给像他这样的人来治理。以后要是有谁再来和他争王位,我们应当全力保护他才对。”
人们互相传着夏启的好处,都不约而同地认为夏启是夏禹的惟一继承人,对于父死子继的天下制度,再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合理了。
看到人心已经倒向他这一边,夏启终于发动了对有扈氏的战争。这一次,有了群众的帮助,夏启把有扈氏打得大败,有扈氏本人也做了俘虏,被放逐到草原地区。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夏启在这里的智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自知之明,他知道人心得失是战争胜负的关键,自己暂时不得人心;二是从长计议,为得天下人心,他没有自吹自擂,而是严格要求自己,从实际做起。
【历史常识和神话故事】相关文章:
精选历史常识02-07
历史常识大合集02-07
关于历史错误常识02-05
历史文化常识01-20
有关历史常识的备考技巧02-07
历史文学常识:十圣02-04
数学的小常识:圆的历史02-16
行测历史常识汇总02-15
历史常识之后在古代是帝王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