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总结
2018年的高考备战枪声已经打响,各个地区的考生都开始了复习,历史知文科生需要复习的科目之一,知道哪些知识点是要重点巩固的吗?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总结1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6.“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一统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
7.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
8.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9.秦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与此相适应,也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级官僚体系。
10.在秦代,皇帝的命令,通过三公九卿,经由郡、县,再通过乡、里,可以直达百姓。
11.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显著不同点,是最高统治者直接委派官吏统治地方,最高统治者的命令可以通过各级官吏直达百姓。
12.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13.三省六部的运行程序: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具体实施)。
14.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15.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其特点: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了冗官局面。
16.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作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质。
17.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18.从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即不断削弱相权,强化皇权;二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即不断削弱地方权力,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19.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制度,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及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表现。
20.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直接目的是解决地方割据问题;根本目的是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21.宋初收精兵:设“三衙”统领禁军,发兵权归枢密院。实现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
22.宋初削实权:削弱或剥夺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权力;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下设通判监督地方官。
23.宋初制钱谷:地方财赋运往中央,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维护了统一与安定。
24.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基本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同时,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25.明太祖吸取元朝权贵专权的教训,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亲掌六部。所设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不参与决策。
26.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发展变化的趋势是相权逐渐被削弱,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总结2
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秦的统一
1.背景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兼并战争
2.条件
①经济: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增强
②思想:法家学说为秦的统一奠定理论基础
③客观:人民渴望统一
④主观: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3.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4.措施(巩固统一)
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统一文字;修驰道、开通灵渠、修长城、移民等。
5.影响
①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
③有利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皇帝制度
1.内容
①权力高度集中
天下大权,集于中央 中央大权,集于皇帝
②皇权至上
皇帝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皇帝有权任免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
③皇帝独尊(皇帝神圣)
创制皇帝专用称号(朕、 制、诏 、玺)
④皇位世袭
2.特点
皇位世袭——权力的不可转移
皇权至上——地位的不可僭越
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中央官制
1.内容:三公九卿
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副丞相,上传下达,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管理全国军务
九卿(诸卿):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分管国家各项具体事务
2.特点
①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②军政大事,先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以减少决策失误。
3.利弊
利: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弊:因皇权过大,易形成君主专制独裁,缺乏对皇帝的监督与制约的机制。
郡县制
1.背景:
①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建并的地区设郡县
②秦统一后,通知区域空前扩大
③李斯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2.内容:
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个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建立相应的地方官僚机构,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3.影响:
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把全国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总结3
1分封制又称立国制度,是分封制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公君的地位。
2西周通过层层分封,在贵族统治阶级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即皇帝、王子、官员和学者。
3、宗法制度的突出特点是长子继承制;大宗族相对于小宗族;政治制度体现在分封制上。
4、父权制有利于保护各级贵族享有“当大臣、当仆人”的特权,把“国家”与“家庭”紧密结合起来。
5、宗法制度在政治制度中的体现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中的体现是宗法制度。
6、“皇帝”之名的确立,是秦朝统一大业的产物,体现了皇帝的排他性权力和地位。
7、用“皇帝”取代“王”的头衔,反映了神化君主制的新统治理念的出现。
8、以三锣九大臣为主体的中央各级官员,在地位、责任、权力上处于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状态。没有人可以垄断政府,军事国家的权力最终由皇帝一人控制。
9、秦朝地方行政机关分为县、县两级。据此,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官僚制度。
10、在秦朝,皇帝的命令可以通过三锣九卿传到老百姓手中,经过县县,再经过乡和里。
11、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显著区别在于,最高统治者直接任命官员统治地方,最高统治者的命令可以通过各级官员传达给老百姓。
12、秦朝形成的集权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度,奠定了古代统一王朝制度的基础。
13、三省六部的运作程序是:中书省(起草诏书)→隶属省(封禁考试)→尚书省(负责实施)→六部门(具体实施)。
14、在三省六部委体制中,三省既相互包容,又相互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对宰相权力的完整性进行了分化,避免了权贵对权力的垄断,有利于皇权的巩固。
15、宋代:实行两府三司制。其特点是:进一步划分宰相权力,强化了皇权,但削弱了对皇权的制约;权力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官员冗员。
16、科举制度紧密联系着阅卷、考官、当官,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员来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质。
17、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任用官员的权力从贵族家庭手中集中到中央,大大加强了权力的集中,成为古代中国长期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18、从汉代到元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有两个趋势:一是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即削弱宰相权力,加强皇权;二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即:,削弱地方权力,将地方权力归还中央政府。
19、以三省六部委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制度为代表的官吏选拔任用制度和维护官僚机构廉洁高效的监督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表现。
20、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直接目的是解决地方分离主义问题,根本目的是巩固皇权,巩固统治。
21、宋初征集精兵:设立“三衙门”指挥禁军,派兵权移交枢密院。统一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有利于皇帝对军权的控制。
22、宋初,地方督抚、郡县、将领的权力被削弱或剥夺;郡县直接隶属于中央政府;官员被任命为郡县,接受一般判决的监督。
23、宋初,地方财赋运入中央,消除了地方分裂势力的物质基础,保持了团结稳定。
24、宋太祖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分裂的局面,基本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同时,也造成了“冗员”、“冗员”、“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25、明朝太祖皇帝吸取元朝专政的教训,废除了中央省政府,废除了宰相,亲自掌管了六个部。故宫大学士只为顾问兼助理导演张佐担任,不参与决策。
26、中国古代中央政权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是宰相权力逐渐弱化,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27、中国古代中央政权制度的变迁:三皇九臣制(秦朝)→三省六司制(隋唐)→两州三司制(宋代)→一省汉字制(元代)→三省六司制废除宰相,建立内阁(明代)→增设军事机关(清代)。
28、清朝雍正年间,设立了军机部。起初,它只涉及西北军事。后来,它的权力扩大到参与处理股的重要事务。但只能跪着放笔记,上传和发布。
29、清代军机部的设立,简化了行政程序,提高了行政效率,是专制权力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养牛业开始使用并逐渐普及。汉代以后,铁犁养牛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总结4
(1)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
① 其根本原因是:抢占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材料产地,向中国敞开大门;
② 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导火索:虎门烟草。
(2) 禁烟高潮是林则徐在广东虎门的烟草销售。以此为借口,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入侵香港岛。
(3) 在定海战役中,葛云飞牺牲了
(4) 1842年,中英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①香港岛至英国;
② 赔偿2100万银元;
③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贸易口岸;
④ 中国必须与英国谈判关税。
(5) 影响:
①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 鸦片战争后,中国主要的社会矛盾是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群众的矛盾。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任务是反对侵略和封建主义。
③ 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022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考的历史知识点复习参考09-24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08-24
2018广东高考历史古代经济复习知识点08-24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11-08
高三历史复习知识点09-29
初二历史复习知识点08-09
关于历史的知识点复习07-26
高考数学复习知识点08-24
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01-23
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