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知识 百文网手机站

资产减值的会计毕业论文

时间:2021-12-03 17:08:49 会计知识 我要投稿

关于资产减值的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专业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前是必须要写相关的毕业论文的,有关资产减值的会计论文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资产减值的会计毕业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资产减值的会计毕业论文

  资产减值的会计毕业论文篇1

  浅谈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新资产减值准则明确了资产减值准备的各项工作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约束企业的实务操作行为,但是实施中还存在各种应用实践问题。本文对此加以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资产减值会计 执行难点 建议

  随着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国家陆续下达各种政策和法规,明确指出资产减值准备的各项工作内容及具体要求,尤其在资产减值的确认、记录、计量和披露等方面有较大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企业随意操纵利润的行为。但是由于种种客观因素存在,我国许多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仍然找准则漏洞,导致资产减值的会计操作存在颇多问题。本文主要对资产减值会计的执行难点进行探讨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一、资产减值准则的执行难点

  (一)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的规定难以把握

  例如资产减值准则有规定:当资产的市价当期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时,就说明资产可能发生减值。但是何谓“大幅度”,何谓“明显高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判断标准。如果完全凭借会计人员个人的主观臆断来决定,那么将会有很多种处理方法。

  (二)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不好取值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也就是说,可收回金额=MAX (公允价值-处置费用,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0) 。可是在实务中,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首先要考虑公允价值的确定,我们可以参照以下先后顺序考虑:如合同价格、市场价格、同类价格、估值技术计算的价格。此外,处置费用是指可以直接归属于资产处置的增量成本,财务费用和所得税费用等间接费用不包含在内。最后,要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资产的使用寿命和折现率。而折现率是一个很不稳定的因素,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折现率,那么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会有很大差别。

  (三)资产减值不可转回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失去客观性

  为了避免资产重估增值和操纵利润,新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非流动资产发生减值后,减值损失一经计提,在以后期间不得转回。虽然该规定符合稳健性的会计要求,但是如果资产的市场价值恢复或增值了,仍然不能调整账面价值,这样处理显得不真实,不满足会计信息“可靠性”要求。

  此外,新准则对于存货、消耗性生物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流动资产的减值损失是可以日后转回的,那么企业依旧可以在这上面进行利润操控。比如企业盈利较好时,为了方便日后调整利润,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多计提流动资产减值准备,少计提非流动资产减值准备。如果哪年企业盈利不好了,就可以把之前积累的流动资产减值准备转回,通过冲减资产减值损失从而达到调整当期利润的目的。

  二、应对策略和建议

  (一)完善会计规范,缩小会计人员主观判断范围,增强实务可操作性

  新准则对资产组的划分、折现率及特定风险的确定,都赋予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和职业判断范围,这已成为企业操纵利润和粉饰会计报表的一种手段。笔者认为,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资产减值会计规范。在新准则的基础上细化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性标准,有效控制会计人员的主观估计和判断范围。比如,可将“大幅度”、“明显高于”、“远远低于”等措辞,换成一个具体比率或金额标准,从而减少主观随意性。

  (二)规定折现率的选择标准

  准则规定,计算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时所使用的折现率应当是反映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资产特定风险的税前利率。该折现率也是企业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在会计实务中,企业确定折现率的顺序,应该是先考虑该资产的市场利率,假如该资产的市场利率不明确,再考虑替代利率,比如以当期的中长期银行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

  (三)资产减值损失转回要体现资产的价值

  要想判断企业是否滥用谨慎性原则,是否通过恶意提取减值准备再秘密转回,有关部门应当制定相关法律制度并提供判断标准,我们才能很好地区分该项减值准备是否可以合理转回。因为有些企业想操控利润,可以先计提减值准备,等处置时再冲减资产减值准备就形成了利润。甚至上市公司还可以找个隐蔽的关联方,先高价处置资产形成利润,下年再以某种方式购回,这些操作都能很好地帮助企业调控利润。对此,会计准则应该有相应的补充规定,例如资产减值准备符合条件转回时,应转入“资本公积”或者资产处置损益过高时,应视为不公允交易处理等等,这样减值准备转回才能有效控制。

  (四)进一步完善信息市场和价格市场

  目前我国价格市场和信息市场不够健全,企业对资产是否减值和减值多少,缺乏可以依据的客观资料。国家相关部门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定期、及时地公布有关资产的信息资料和市场价格,使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有章可循,提高资产减值会计的可操作性。

  (五)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内控,全面掌握资产的质量状况,找出流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内部审计监督要贯穿整个减值准备的计提、记录和披露过程,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能有效防止并及时纠正错误,从内部管理上入手,减少工作人员的舞弊行为,从源头上有效保证财务数据真实完整,有利于企业收集正确的资产减值准备资料。

  (六)加强外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对于资产减值准备, 注册会计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认真审核资产减值准备所依据的资料、计提方法以及批准程序;复核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额和实际发生额;评价资产减值准备披露的充分性。只有加强独立审计的外部监督作用,才能更好地规范企业资产减值会计。

  (七)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职业判断是资产减值会计的关键,决定着减值会计信息的可靠程度,这就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需要企业的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会计人员必须不断补充知识,使自己能够正确理解资产减值会计政策并使其在企业中得到恰当的应用。同时,还需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倡导诚实守信、真实合法,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 人民出版社,2006

  [2]杨小鹏.企业资产减值准备制度的完善与改进[J].时代经贸,2008(1)

  [3]余志虎,马伟丽.资产减值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J].会计之友:

  下 旬刊,2009

  [4]刘欣.新会计制度下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及对企业会计利润的影响.经济视角(下),2009

  [5]耿睿宇.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与实务问题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

  资产减值的会计毕业论文篇2

  浅谈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摘要:新企业会计准则详细地规范了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明确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以后期间不得转回。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不同性质的资产由于受企业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在计提减值准备确认后,分以后期间允许转回、不得转回两种情况进行账务处理,故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会产生混淆。本文通过举例对不同性质的资产减值账务处理进行系统归纳总结,指出其对利润的影响,避免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确保利润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关键词 :资产减值;会计处理

  引言

  《企业会计准则第8 号———资产减值》详细地规范了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力求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的质量,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也使一些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易于理解,便于实务操作。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体现了会计谨慎性原则,可以保证企业利润和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新会计准则规定,流动资产的减值损失允许转回,但必须以历史成本为上限进行调整;非流动资产的减值损失,即使以后该资产的价值回升,其减值准备在持有期间一律不得转回。

  一、减值损失经确认后不得转回的资产项目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对固定资产进行逐项检查和测试,若确认固定资产发生了减值,企业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按照固定资产账面价值高于可收回金额差额部分,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若以后期间判断原已计提的减值损失的影响因素全部或部分消除,按照新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期末,应将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转入本年利润。

  例如,2013 年12 月31 日,某公司某机器设备账面价值320000 元,对该机器设备进行测试发现有减值迹象,根据市场行情该机器设备可收回金额300000 元。会计处理如下:

  2013 年年末,该机器设备发生减值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2000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00

  2013 年年末,将计提的减值准备转入本年利润借:本年利润20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20000

  若该机器设备在2014年年末可收回金额为350000元,此时已高于账面价值320000 元,按照规定,企业2013年年末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20000 元,不能冲减或转回。

  (二)商誉减值准备

  商誉是一项极为特殊的资产,既无法单独取得,也不能单独转让,它与企业整体密不可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商誉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年末都应进行减值测试。若商誉发生减值,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商誉减值准备”科目。商誉减值损失一经确认,按照新会计准则规定,以后期间一律不得转回。

  例如,2014 年,某公司以42000000 元收购了A 公司90%的股份,A 公司在购买日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为40000000 元,该公司在购买日确认商誉减值损失6000000 元。假定A 公司所有资产为包括商誉的一个资产组,在2014 年12 月31 日,该公司确认A 公司资产组可辨认资产的账面价值为33500000 元,根据市场行情确定可收回金额为30000000 元。

  会计处理如下:

  确认商誉减值损失6000000 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6000000

  贷:商誉减值准备6000000

  发生其他资产减值损失3500000 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350000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3500000二、减值损失经确认后可以转回的资产项目

  (一)存货跌价准备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当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并按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若以前计提存货减值的影响因素已消失,应在已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内冲销或转回,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当存货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价。企业结转存货销售成本时,要将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一并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

  例如,2013 年12 月31 日,由于市场价格下跌,某公司库存丙材料预计可变现净值为160000 元,丙材料的账面价值200000 元。

  会计处理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40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40000

  假设2014 年12 月31 日,由于市场价格上升,丙材料预计可变现净值为240000 元。

  借:存货跌价准备40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40000

  (二)坏账准备

  确认坏账损失常用的方法有百分比法和账龄分析法。期末,计算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数,按应计提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冲减多计提的坏账准备时,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已确认的坏账以后又收回时,借记“应收账款”等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同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等科目。

  例如,2012 年12 月31 日,某公司“应收账款”科目余额为2000000 元,提取坏账比例为2‰;2013 年8月,发生坏账损失12000 元,年末“应收账款”科目期末余额为2400000 元,提取坏账准备比例为2‰;2014 年11 月,原已冲销的10000 元的坏账又收回,年末“应收账款”科目期末余额2800000 元,提取坏账准备比例为2‰。会计处理如下:

  2012 年年末,计提坏账准备

  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数=2000000×2‰= 40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4000

  贷:坏账准备4000

  2013 年8 月,确认坏账损失

  借:坏账准备12000

  贷:应收账款12000

  2013年年末,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数=2400000×2‰=4800(元),坏账准备的账面余额=4000-12000=-8000(元),实际应提坏账准备=4800-(-8000)=128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12800

  贷:坏账准备12800

  2014 年11 月,收到原已确认并转销的坏账

  借:应收账款10000

  贷:坏账准备10000

  借:银行存款10000

  贷:应收账款10000

  2014年年末,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数=2800000×2‰=5600(元), 坏账准备的账面余额=4800+10000=14800(元),实际应提坏账准备=5600-14800=-9200(元)。

  借:坏账准备9200

  贷:资产减值损失9200

  三、资产减值对利润的影响

  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本意是为了提高企业资产的质量和企业信息披露的真实、可比。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企业在确认资产是否需要计提减值准备,需要用资产的“市价”、“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等与历史成本进行对比,其中涉及到的“市价”还有一定的可验证性,“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的职业判断,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利润操纵留下了较大空间,这成为一些企业调控利润、“合理”避税和“更好”地披露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和途径。若这种趋势盛行,则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此,政府应对准则中一些细节问题进一步完善和明确,尽快制定实施细则和完善有关制度,健全企业内控监管,加强社会审计监督和资产评估体系,明确信息披露责任,提高会计从业人员业务能力、综合素质和道德操守,科学合理的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避免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保证利润的正确性和可比性。

  结语

  总之,新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的执行效果尚未充分体现,问题不在于新会计准则本身,而是出在市场和执行机制缺乏效率,也就是我国目前缺乏相应的必要的支撑系统,这可能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磨合过程。

  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从根源上限制企业计提资产减值的随意性,减少了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使资产减值核算做到了有章可循,为提高财务会计信息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利于我国会计工作的良好发展,但仍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初级会计资格考试教材———初级会计实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3]刘玉琴.浅谈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财会研究,2013.2.

  [4]张伟.资产减值会计对利润的影响.民营科技,2014.3.

  [5]廖萍.浅议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会计之友,2007.8.

  (作者单位:武威职业学院)

  资产减值的会计毕业论文篇3

  浅谈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方法

  【摘要】资产减值会计的思想源远流长,其应用充分体现了会计的稳健性原则。我国新会计准则第8号明确将原来分散在各资产中的减值规定集中在一个比较系统的准则中,对确认的范围、认定、披露等方面统一做出规范,与国际会计准则达到了初步的趋同。本文从新资产减值准则出发,比较会计处理方法的变化,并研究其实际应用情况,揭示其仍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资产减值 资产组 公允价值

  一、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

  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来源是资产的本质定义,资产是企业过去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能够为企业带来预期收益的,并被其控制或者拥有的资源,也就是作为资产必须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如果资产因为经年使用、经济环境的变化或者技术进步等原因致使其发生物理磨损或者无形贬值,使其能产生的经济利益下降,比原账面价值少,即发生了减值,为符合资产的定义,并真实的反映其能带来的经济利益,应将原账面价值减计至现在能带来的经济利益。在资产价值发生回升时转回到相应的价值,从而真实反映其产生经济利益的能力。具体到我国的情况,由于历史等原因,普遍存在着资产价值被高估的现象,资产减值的确认可以将长期积累的虚有价值予以消化,提高资产价值质量,真实反映资产未来产生经济利益的能力。

  此外,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也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谨慎性原则的要求。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报告和计量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二、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及其意义

  我国的会计制度变革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资产减值会计处理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每次均发生较大变化,特别是新会计准则更是对其进行了较大的变革,对资产减值会计的处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1998年之前执行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中,资产减值的规定仅局限在上市公司而且是在非强制的基础上简单进行了一些规定。1999年发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进一步将适用范围扩大到所有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将减值准备的范围从4项扩大到8项,增加了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4项。

  但这些会计准则和制度只是对资产减值会计核算作了少数几项特殊规定,分散在各资产准则中,并未形成集中、独立、统一的专门准则进行规范。而且对减值确认与计量范围及基础缺乏共识,进而导致可操作性较差,成为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其中特别是面临被ST或者退市的公司)利用减值准备进行盈余操纵的手段,被滥用的现象非常严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财政部出于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行为以及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要求,在新会计准则中单独安排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集中对资产减值进行了统一规范,该准则与以往规定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产减值会计适用范围扩大,对有关可收回金额的计量更具有操作指导性。新准则明确规定应用范围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资产以及除特别规定以外的其他减值的处理,而且对生物资产、存货、投资、建造合同资产和金融资产等资产适用其相关准则的规定,和以往相比,加强了实务的指导性。

  原会计制度中对资产减值的规定缺乏统一的标准,对计量模式不统一,既有销售净值、可回收金额、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以及市价等,不便于会计人员掌握和操作。而新准则下可回收金额的计算更具有操作性,规定可回收金额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并对资产的公允价值以及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净额的计算、未来现金流量以及折现率的确定以及根据两者进一步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计算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指导,提高了可操作性。

  (二)明细了计提资产减值的具体操作,比原制度的规定更具有操作性。新准则中明确规定企业要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并对可能引起减值的内外部共计7项减值迹象进行了列举,在存在减值迹象时估计可收回金额并确认减值损失,对不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无需计提,这些规定便于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增加了操作性。

  (三)针对许多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会计处理方法操纵利润的行为,新准则规定部分资产的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允许转回。许多企业利用原规定中的.减值可以转回的规定,通过大量计提减值准备减少特定年份的利润甚至创造亏损,后又在需要时将其转回制造虚假的利润,防止被ST或者退市。这一规定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上市公司普遍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纵的现象。

  另外,新准则增加了资产组、总部资产等相关概念,除按单项资产为基础计量减值外,在单项资产难以单独产生现金流量的情况下按其归属的资产组为基础进行减值测试并计算确认减值损失。总部资产难以脱离其他资产和资产组独立产生现金流入,当有迹象表明其发生减值时,通过计算所归属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来确定是否需要确认减值损失以及计提金额。对商誉规定要至少每年结合相关资产组和资产组合进行一次减值测试来判断是否需要计提减值。在账务处理上采用新的会计科目“资产减值损失”,将计提的损失记入借方,期末全部转入“本年利润”,将计提分录统一为借记资产减值损失,同时贷记相对应的资产减值准备或商誉。

  三、资产减值会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资产组概念的引入以及商誉的减值处理面临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首先,现金流量预算编制水平有限,许多会计人员对现金流量的测试以及编制缺乏实务经验,而且很多企业没有编制长期现金流量的经验和习惯,不便于资产组现金流量的测算,而且资产组的划分需要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管理方式来确定,需要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容易受主管人员影响,成为另一种盈余管理的手段。其次,商誉要结合所属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由于对资产组或者资产组合认定的会计处理缺乏客观标准,对相关财务人员的主观职业判断有很强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以及判断力成为正确确认和计量资产减值的关键,需要对其进行新会计准则的培训,提高其职业道德、专业技能以及职业判断能力,为资产减值会计的顺利实施提供保证。

  (二)操作难度较大

  虽然新准则的一些规定加强了对减值金额确定的指导性,但是也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可收回金额中需要公允价值作为计算基础,公允价值是公平交易下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交易所确定的金额,其确定需要依靠活跃的市场以及相关人员的职业判断,目前我国活跃交易市场不完善,公允价值的评估基础不可靠,容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真实性值得怀疑。此外,未来现金流量以及折现率等因素(如企业编制长期现金流量预算的能力以及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等)也导致未来现金流量现值难以准确测定。这些必须从企业内外部进行改进,在外部要建立健全信息市场与价格市场,形成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市场价格体系,为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以及公允价值的确定等提供外部机制,进而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增强资产减值会计的可操作性;在内部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及职业判断能力,以保证资产减值准确确认和计量。

  (三)资产减值信息披露不够详细

  尽管新准则要求对减值的原因、分类和影响进行披露,但这些信息仍无法使报表使用者获知计提程序完备性、计提比例以及金额的合理性、是否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纵等信息。因此,要加强独立审计的监督作用,对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进行必要的审计,保证其真实性,充分发挥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外部独立审计的监督作用,更要增加财务报表外的信息披露,充分披露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资产减值的关系,提高信息的透明度,更完整的披露企业的全部经营信息,必要时可增加专业人员对相关减值信息的专业分析和判断,使信息使用者更好地了解资产减值的信息和程序,提供其披露质量。

  此外,要加强对相关概念(如资产组、总部资产等)的指导学习,有关部门要通过培训、操作指南等方式对财务人员(如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等)进行指导,增强实务指导性。另外可增加相关的资产减值审计准则,提高独立审计对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监督作用,确保资产减值会计信息的可信程度。

  主要参考文献:

  [1]戴德明,毛新述,邓�.资产减值会计计量问题研究.会计研究,2005年10月.

  [2]薛心澄.资产减值会计处理讨论.市场周刊,2009年8月.

  [3]徐净.浅析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当代经济,2009年5月.


【资产减值的会计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会计实务》考点:总部资产减值测试08-25

注会《会计》高频考点:资产组减值的处理03-28

《中级会计实务》重点解析:资产减值10-05

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考点:总部资产减值测试08-18

中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考点:资产组减值的处理03-17

中级会计实务考点:无形资产减值测试10-03

《中级会计实务》重点解析:资产减值的迹象10-06

高级会计师考试考点练习:资产减值10-04

《中级会计实务》常见考点:资产组减值测试08-17